杜富國時代楷模英雄事跡
中華民族就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你是否在尋找“杜富國時代楷模英雄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杜富國時代楷模英雄事跡(篇1)
杜富國,1991年出生,貴州遵義市湄潭縣人,2010年12月入伍,2016年11月入黨,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8年多的軍旅生涯中,他有過3次重要選擇:第一次是參軍來到云南某邊防團,他原本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邊防戰士,卻選擇參加掃雷;第二次是來到掃雷隊后,隊長發現他的炊事技術不錯,有意安排他當炊事員,但他選擇到一線掃雷;第三次是排雷遇險時,他選擇讓戰友退后,獨自上前排雷。
“當兵就要上戰場,國家有需要,我們應該站出來、頂上去?!?015年,當駐守邊防的杜富國得知上級組建掃雷大隊的消息后,第一時間主動請纓,義無反顧奔赴排雷戰場。
在執行排雷任務的3年里,杜富國常常第一個進雷場、第一個設置炸藥、第一個引爆,千余次進出雷場,累計作業300余天,搬運掃雷爆破筒15噸多,排除各類爆炸物2400余枚,處置險情20多起。
“你退后,讓我來。”2018年10月11日,杜富國在掃雷行動中發現一枚加重手榴彈,他立即讓同組戰友艾巖退后,獨自上前查明情況。突然,一聲巨響,手榴彈爆炸了,杜富國下意識地向艾巖方向一側身,擋住了爆炸后的沖擊波和彈片。艾巖得救了,自己卻失去了雙手、雙眼。他說:“我只是做了軍人應該做的事,假如再給我機會,哪怕一千次、一萬次,我也會堅守初心,做出同樣的選擇!”
負傷后,杜富國依然保持戰斗的狀態,從走路跑步、穿衣吃飯等最基本生活技能開始,每天積極投入康復訓練。同時,他始終保持樂觀進取的態度,練體能、練寫字、學知識,漸漸找到了新的人生坐標。
杜富國被中央軍委授予“排雷英雄戰士”榮譽稱號,榮立一等功1次,榮獲“時代楷?!薄叭珖詮娔7丁狈Q號。2019年,當選“最美奮斗者”。
杜富國時代楷模英雄事跡(篇2)
2018年10月11日,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四隊在雷場掃雷作業時,杜富國和戰友發現了一個危險性極大的加重手榴彈,杜富國對戰友說,“你退后讓我來”,正當杜富國小心翼翼操作時,彈體發生爆炸,杜富國失去了雙眼和雙手。由于杜富國的舍生忘死,他的戰友才幸免于難。
“你退后讓我來”,簡短的幾個字,堅定而有力,卻詮釋了眾多的意義,刻畫了在危險來臨之際,一心想著戰友的深厚同志之情,彰顯了在重大困難面前,毫不退縮的迎難而上精神,詮釋了在面對生死較量時,舍生忘死的奉獻情懷。
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白鴿奉獻給藍天,星光奉獻給長夜,我拿什么奉獻給你,我的小孩,雨季奉獻給大地,歲月奉獻給季節,我拿什么奉獻給你,我的爹娘,我拿什么奉獻給你,我不停地問,我不停地找,不停地想。”我開始思索,奉獻到底是什么,奉獻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的?我個人是這樣來詮釋奉獻的。
愛是奉獻的本質。奉獻就像蠟燭一樣,照亮了別人犧牲了自己,所以說有愛是奉獻的本質。我們青年人要發揚奉獻的精神,就要愛自己的國家,要忠于祖國忠于人民。要愛我們的黨,歷史和實踐證明,黨是領導一切的,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謀幸福。要愛自己的家庭,有家才有國,千千萬萬的小家庭構成祖國大家庭,青年人應該尊老愛幼,夫婦友愛,打理好自己的家庭,構建和諧美好的新生活。
自強是奉獻的根基。一個樂于奉獻的人,必定是一個自強自立的人,只有自我強大,才有能力去奉獻他人,自強是奉獻的根基。青年人,正直風華正茂的年紀,當有自強之心,自強之意,把握好青春韶華,點滴積累,提升自我,努力進取,開拓創新,把自我融入到祖國的大我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征程中,在自強不息的拼搏進取中,創造輝煌,奉獻社會。
付出是奉獻的底色。奉獻的本質就是付出,所以說付出是奉獻的底色。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尤其要宣揚奉獻的精神,她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我進步的精神支柱。甘于付出,敢于奉獻,是個人自我價值的升華,是個人社會價值的體現,青年人,應該繼承優良傳統,把奉獻的精神發揚光大。
“你退后讓我來”,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奉獻的力量,讓我們感受到奉獻就在你我的身邊。
杜富國時代楷模英雄事跡(篇3)
生死瞬間,彰顯英雄本色。杜富國在參加邊境掃雷行動,清理未爆彈時,面對危急關頭主動向前,發生爆炸事故時用身體為戰友擋住沖擊波和彈片。自己卻永遠地失去了仰望星空的雙眼,失去了匍匐前行的雙手。
帥在危難時刻“讓我來”的無畏。面對危險系數非常高的加重手榴彈,杜富國對戰友說:“你退后,讓我來?!辫F骨錚錚的六個字,體現出這名90后戰士“隨時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的堅定誓言。在英雄們的負重前行下,我們過著歲月靜好的生活,無需面對炸彈的危險、生死的考驗,但青年干部仍需有不怕犧牲的無畏精神。唯有敢于涉險灘、啃硬骨頭,勇克難關、勇斗風險,經風雨、見世面、受考驗,才能百煉成鋼,在為民服務道路上步履鏗鏘、勇毅篤行。
帥在無私奉獻“我先來”的氣節。在杜富國的病床前,弟弟杜富強慨嘆:“如果不是掃雷,那些犧牲的戰士現在應該擁有各自的幸福生活,那些負傷的官兵也不必背負傷病度過余生。”杜富國反問:“如果不掃雷,邊疆百姓哪來的‘余生’?”是啊,為了邊疆人民不再被炸傷,為了邊疆人民能開荒種地過上正常的生活,杜富國主動請纓參加排雷。甚至在受傷蘇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請求安裝一雙智能手,能繼續去排雷去戰斗。杜富國一心為民,青年干部要見賢思齊,將人民裝入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高高舉過頭頂??思悍罟?,立足工作崗位,無私奉獻,盡職盡責扎實工作,為民謀利、為民造福。
帥在困難面前“有我在”的擔當。杜富國剛到掃雷大隊時,由于炊事技能出色,隊干部準備安排他到炊事班,但他堅決要求去戰斗班,堅定說道:“既然申請來掃雷,就要到一線去戰斗!”在掃雷任務中,他多次主動申請去排最大最危險的炸彈,是排雷最多的人之一,“他技術好,又總是搶著上?!倍鸥粐贸嗄懼倚?、鐵血擔當,以絢爛的青春印記、偉岸的英雄之軀,為新時代青年樹立了豐碑。青春,最搶眼的是奮斗風采;為民服務的崗位,最吸睛的是擔當精神。我們青年干部要以“雷神”為榜樣,樹立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既要立志干大事,又要俯下身子,扎扎實實做好小事實事,擔當起新使命,成就無悔青春。
杜富國時代楷模英雄事跡(篇4)
2018年11月,云南中越邊境上的壩子雷場,幾十名解放軍戰士手拉著手高唱著軍歌,齊步踏過這片曾經埋有幾千顆地雷的死亡地帶,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告訴鄉親們,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安全了,在隊列中本來應該有一位名叫杜富國的戰士,可是此刻,他再也沒有機會拉著戰友的手親眼見證這特殊的時刻。
我們把時間拉回到一個多月以前,此時的杜富國已經在邊境掃雷部隊中服役三年多,他出入雷場上千次,拆彈2400多枚,從一個年紀輕輕的邊疆衛士逐漸成長為掃雷尖兵,這個九零后的戰士甚至把自己的網名改成了“雷神”,前不久他剛剛結婚,本該好好的享受新婚以后的甜蜜生活,他卻毅然告別了妻子,返回了雷區戰場。
10月11號,27歲的杜富國和戰友艾巖再次踏上壩子雷場。杜富國輕輕的向艾巖揮了揮手,示意他遠離爆炸物,“你退后讓我來”,這是杜富國在排雷現場最常說的一句話。爆炸的瞬間,杜富國下意識的倒向艾巖所在的方向,他擋住了四散的彈片和沖擊波,時間被定格在了十四時三十九分。
距離爆炸點不足兩米的艾巖在杜富國的保護下,只是臉部受到些擦傷,而身處爆炸中心的杜富國保護衣被沖得粉碎,棉條被燒得滋滋作響,鮮血混雜著爆炸的硝煙浸染了全身。
經過兩天的搶救,杜富國終于保住了生命,然而他失去了雙手和雙眼。
杜富國的父親含著淚將兒子的傷情如實地說了出來,他顫抖著哽咽著,不知道該如何來安慰自己的孩子,杜富國平靜地微笑著,他讓親人們不要擔心他會堅強。而他的妻子王靜知道,這個男人習慣了把所有的痛苦一個人咽下去。作為妻子,她要做的就是,在丈夫的身后撐著他,照顧他,從今往后成為他的眼睛。
隨著最后一片雷場的交接,曾經的死亡地帶正在被鄉親們用辛勤的汗水和堅實的雙手開拓成滿山的田地。曾經的雷場上,一棵棵樹苗正在蓬勃生長,一簇簇老山蘭默默吐露著芬芳。這老山蘭不就是我們的英雄之花嗎?杜富國曾在日記里寫道,“我見過最美的風景,就是在我掃完的雷區上面蓋上房子,老百姓可以安心種地生活?!彪m然他再也無法親手觸摸這片重獲新生的紅土地,再也無法親眼領略這和平寧靜的風景,可是在他內心深處早已裝下了這最美麗的畫卷。
告別婚房,走向雷場,那是軍人的使命;你退后讓我來,那是勇者的擔當;歲月靜好,那是英雄的守護;人民安寧,那是國家的誓言。
杜富國時代楷模英雄事跡(篇5)
在醫院特殊裝置的跑步機上,以13分08秒的時間跑完3公里,杜富國開心得像個孩子。
負傷以來,他再也沒有這么痛快的跑過。
經過半年積極治療,杜富國身體的各項功能正在逐步恢復。
“受這么嚴重的傷,還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快速恢復,簡直就是奇跡?!蔽髂厢t院康復科主任劉宏亮說,治療的每一天里,杜富國都在刷新恢復紀錄。
顯然,失去雙手和雙眼的巨大創傷并沒有打敗英雄心中的“無畏”,且這份“無畏”一直與他并肩前行。
20__年6月,中越邊境第三次大面積掃雷啟動,入伍5年的杜富國第一時間給連隊黨支部遞交了請戰書,申請到邊境去當一名排雷戰士。經過層層篩選,杜富國如愿進入掃雷隊。
剛剛進隊,杜富國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想上雷場,還得過了專業知識考試才有資格?!?/p>
第一次專業理論考試,32分,全隊倒數。
考試受挫,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杜富國變成了“書蟲”。他很清楚,掃雷是高危作業,專業知識是上雷場的“敲門磚”,是掃雷兵的“保命經”,為了早日上雷場,他開始了“士兵突擊”。
“看書看到部隊熄燈也不罷休,打著電筒躲在被窩里繼續看?!标犛褌冎?,“這小子”不服輸。
憑著“一定要上雷場”的決心,杜富國硬是從32分慢慢增加到70分,再到90分,直至完全合格。
如愿進入雷場,穿上了心心念念的防護服,杜富國身上的勁兒更足了。
隊友們給杜富國取了個“雷場小馬達”的外號,因為即使面對雷場這么艱苦的作業環境,就算連續8小時不休息地排雷,杜富國總有使不完的勁兒,總是搶著干,總是沖在最前面。
“你們走,我來扛?!睘榱俗寫鹩褌冊诶讏瞿軌蚝壬纤?,杜富國硬是將30余斤的飲用水扛上雷場,全身負重近百斤;
在馬嘿雷場,山高坡陡、荊棘密布的叢林也擋不住杜富國無畏的腳步,來回6公里山路,每箱重27。5公斤的彈藥箱,杜富國次次都要爭著扛兩箱;
“你下來,讓我上。”隊里燈泡壞了,有基本機電知識的杜富國總是當仁不讓地攬了下來;
“你讓開,讓我來。”隊里裝盛雷彈的沙箱不夠用,杜富國挽起袖子一做就是一天……
“你退后,讓我來!”濃縮成為了青春的無畏。
“你退后,讓我來!”是軍人的擔當
麻栗坡老山主峰西側,壩子村的山巔上,57歲的村民盤金良用竹子和木頭搭建起了一間簡易房屋,用來堆放勞作的工具。
屋后山坡,曾經是一塊雷場,如今已是盤金良的耕地所在。
“杜富國就是在這片雷場受傷的?!泵棵空f起這段往事,盤金良總會哽咽。
20__年11月16日,掃雷隊的官兵們用“手拉手”方式,趟過已無雷患的雷場,將這片土地交給邊疆人民耕種。期待已久的盤金良立即到鄉政府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領來油菜種子,播撒在這多年未耕的山坡上。
今年,盤金良在山坡上種下了草果,以及一畝多地的南瓜,放養的30多只跑山雞也快下蛋了。
“可惜他離得太遠,不然抓兩只雞給他補補身體。”盤金良的心里多想讓杜富國知道,這片土地生機勃勃。
而昔日,云南邊境,盡管戰火的硝煙早已經消散,但在山脊、溝壑、林地深處,戰爭遺留的地雷、炮彈、手榴彈等雷患無處不在,許多當地人因為誤入雷區導致炸傷、炸殘、炸死。
“螞蟻爬進去,也被炸成粉。”當地人略顯夸張的說法,卻道出了雷區的危險程度。人人都知道離雷區越遠越安全,但卻有這樣一群人,朝著雷區不斷挺進,同雷患面對面,與死神“掰手腕”,杜富國也在其中。
在掃雷隊的3年時間里,杜富國的午飯基本在野外吃干糧,沒有餐桌,沒有熱水,沒有午休,而這也是每一位排雷戰士們的常態。
“大隊官兵人均進出雷場700余次,徒步3000多公里,搬運掃雷爆破筒和其他各類掃雷裝備物資器10余噸,磨破迷彩服3套、磨壞作戰靴5雙,掃雷防護服和掃雷靴絕大多數破損?!痹诙鸥粐挠洃浝?,最深的記憶點就是一連串永遠不可能忘記的數據。
環境艱苦,咬咬牙能挺過。兇險詭異的雷場是更大的挑戰,考驗掃雷官兵的毅力和膽量。
在老山地區,地雷和爆炸物種類繁多、交織混埋、辨識難度大。由于布設時間久遠、雨水沖刷、山體滑坡等因素影響,造成爆炸物性能改變、位置移動,甚至被植物根須包裹,排雷難度和危險性極大,戰士們腳一滑,甚至一塊石頭滾過,都可能引爆地雷。
走的是陰陽道,過的是鬼門關,拔的是虎口牙,使的是繡花針,每一項都醞釀著危險因素,每一項都在檢驗著排雷戰士。
3年的時間,杜富國排除了2400多枚爆炸物,與“死神”擦肩而過上千次,他不僅沒有退縮,還是一次又一次的走進雷場。
原因只有一個,他是個軍人。
“是部隊為我們培養出這么好的一個兒子。”杜富國受傷,父親杜俊傷心之外更多的是驕傲,他深深感受到了兒子身上的軍人擔當。
“你退后,讓我來!”正是軍人擔當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