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先進事跡材料
如何規范擬定創新創業先進事跡材料?借助事跡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對象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征;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創新創業先進事跡材料5篇,歡迎大家分享。
創新創業先進事跡材料【篇1】
農村人干活有句俗話,“不怕慢、只怕站”,也就是說做事最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持之以恒。而__用一種與時俱進、終身學習的精神,實現了個人的價值,也給企業創造了巨大的財富。
看一組數據,__堅持學習三十多年,買書花了近萬元,積攢了三大箱子“比老婆都親”的專業書,記錄了60多本學習筆記。
講一個細節,西康鐵路電力施工時,__領著兩個徒弟夜以繼日地研究圖紙,一貫細心的他竟忘記了電熱杯還在燒水。直到別人看到窗戶里冒煙,緊忙敲門,他這才回過神來。
說一個亮點,45歲的竇鐵從學拼音、練打字、寫通知開始接觸電腦,之后慢慢“啃”下表格制作、cad制圖,甚至用cad完成了“牽引變電所施工工藝圖”,讓人刮目相看。
__為什么能堅持學習呢?什么樣的力量使他“終身學習”不放棄呢?
現場施工環境惡劣,常常地處偏僻,甚至是戈壁灘的沙窩子,深山老林的青紗帳。人的生活更是枯燥乏味,缺少基本的文化、娛樂活動。面對這種環境,有的人到處亂跑、游游轉轉,有的人扎了堆的打牌喝酒,有的人黯然神傷情緒低落。然而,__常年堅持學習,細心記錄筆記,他沒有七情六欲,腦子一根筋嗎?
有的人鉆業務、學技能,有一股子不服輸、不認命的勁頭。但是,等他們換了崗位、升了工資、變了環境,人就松懈了。而__無論當青年工人,還是獲得“火車頭獎章”的高級技師,無論是攻克難關的時刻,還是日常生活的點滴,他都堅持學習,他難道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__終身學習的背后,是他忠誠企業、愛企如家的思想,更是他對建設鐵路、振興國家這一偉大事業的堅定信念。“終身學習”的背后,讓人看到他高尚的思想,看到他對事業熱烈的愛,如火一樣燃燒著的激情。當別人“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混日子時,他以時代人物特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淡泊名利,埋頭苦干,與娛樂絕緣、和學習導通,從而創造出輝煌的人生軌跡。
愛企如家,絕不是掛在嘴邊說的,而是像__那樣,用心血和汗水,用智慧和創新努力奮斗的。
創新創業先進事跡材料【篇2】
羅穎鑫,女,畢業于德宏職業學院2018級專科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校園創業平臺孵化的優秀小微企業創始人。入校以來懷有創業夢想的她,帶著一股不服輸的闖勁,大學期間就開始創業,并成立了自己的創業團隊,注冊了“六點鐘”傳媒公司。在學校及指導老師的幫助下榮獲創新創業競賽國家級獎項1個、省級獎項3個、州級獎項1個、校級獎項10余個。
在校期間,她被中國電信德宏州分公司聘請為德宏職業學院飛young學子公司智慧校園服務中心店長,期間為學校提供勤工助學崗位15個。近兩年志愿組織同校同學參加學校迎新生開學活動,并以公司名義為迎新老師送去自己的微薄心意,表達對學校的栽培之情。2019年參加互云南省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作項目《月月奶茶》榮獲省級銀獎,這次大賽激發了她心中的創業理想和抱負,正因為這次比賽,她遇到了人生創業導師,結識了創業合作伙伴。2020年通過自己親手打造的電商項目“彩虹飛架,天塹通途,帶動邊疆鄉村振興”再次斬獲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級銀獎。
2020年4月,她創立了德宏州六點鐘傳媒有限公司,直播帶貨,與德宏州多家企業簽訂合作,月營業額最高達24萬。同年7月入駐德宏職業學院大學生創業平臺,創建“蟻蜂之家”APP,秉著“以家之名,用心服務在校師生”為初心,開展業務為代取校內包裹、代買校內商品以及為學校提供校內勤工助學崗位30余個。
在學習中她刻苦努力,做好班級工作的同時也不落下功課;在生活中她吃苦耐勞,把在校的每一分中都把握的井井有條,并在醫學技術學院并兼學生工作助理。她也曾獲得云南省平安班集體榮譽,獲得校級優秀班集體榮譽,獲得校級學習雷鋒先進班集體榮譽。
羅穎鑫同學說:“人生做得最好的一次選擇就是填報了德宏職業學院,人生最大的幸運就是成為德宏職業學院的學生,在這里人生有了新的起點,她將不忘初心,繼續艱苦奮斗,她的目標就是給學弟學妹們做好榜樣。”畢業前夕,羅穎鑫同學跟學院和老師們告別,老師拍拍她的肩膀說:“你沒有辜負你在校的這三年!”是呀,這三年里,從羅穎鑫口中得知,她求學的路不容易,中專畢業,實習一年,工作一年,她深知重返校園的不易,她必須要比別人努力;在學校這三年,她每天早上七點出門,晚上十一點熄燈后才回宿舍,宿管阿姨每次都心疼的勸她早點回來休息,不要這么辛苦,每次她都是笑笑說:“好下次一定早到。”實習期間只要一下班就往學校跑,雖然有學生兼職在,但是她總是不放心。
這三年來她在求學、創業中都找到了自己新的起點,校園生活過得充實,她說:“這個社會上沒有誰是誰的太陽,我自己就是自己的光,只有戰勝自己,就能戰勝一切!”永遠樂觀的她還在路上。她不忘初心,懂得感恩,能將創新創業項目從比賽層面帶到實踐中,這種實干精神值得我們同學學習。
創新創業先進事跡材料【篇3】
__,53歲,__公司總經理,市人大代表、市鄉鎮企業協會副會長。
__是恢復高考后第一屆鄭大化工系畢業生,酷愛化工研究。她不顧家人的阻攔,放棄了舒適優越的機關干部工作,毅然到企業從事化工技術研究。1995年臨危受命,到已停產幾年的鄉化工廠當廠長。她充分發揮科研優勢,走科技創新的發展之路,逐步帶領企業走出了困境。她從北京燕山石化大廠的廢棄物中找到了垃圾“無規物”,研制成功“無規聚丙稀填充母料的改性”,降低了塑米的成本,僅此一項,當年給企業創產值1000多萬元,獲利150多萬元。1990年又開發了“鄰對硝基甲苯”產品,填補了省內空白,并通過省級鑒定獲鄉鎮企業成果一等獎。1999年主持研究開發的新產品“間硝基苯甲酸”獲河南省星火獎、鄉鎮企業科技成果一等獎、全國第五屆高新技術產品博覽會金獎,
她的公司年利稅109萬元,先后安排35名下崗職工、50名農村富余勞動力,并帶動了運輸、化工等行業的發展,為社會做出重大的貢獻。先后被評為河南省科技先進企業、安陽市科技創新先進企業,躋身安陽市非公經濟前50強行列。
她本人先后獲得河南省“三八紅旗手”、省“巾幗創業帶頭人”、省“百名科技女杰”等榮譽稱號。
創新創業先進事跡材料【篇4】
常言道,忠孝不能兩全。在__的身上似乎體現了這一點。
__是一屆鐵道部勞模、兩次火車頭獎章獲得者,他獲得獎狀、證書裝滿了整整一口大箱子。在中國中鐵一局他被稱為金牌工人,領導肯定、職工擁戴,威望很高。施工中,哪里有困難,他就出現在哪里,一年四處跑,工程一個個順利交,火車來了、機器轉了、線路送電了,他露出會心的笑容,自豪寫在那黝黑的臉上。
然而,對于家庭、對于妻女,__懷有愧疚之心。他的妻子這樣數叨:“結婚三十年,他和我相守的日子加起來不過三年。孩子出生他不在,老人生病他不在,蓋房他也不在,他永遠都忙。我已經習慣了。他也有好的時候,年前我有病住院,他在跟前伺候了幾天。呵呵,這么些年,我算第一回享了老漢一次福!”
__把一切奉獻給了事業,給了企業,在“忠孝”之間苦苦徘徊。__把八畝責任田丟給妻子,他自責過,當大丫頭怯生生喊他叔叔時,他心痛過;聽說老母親突發腦溢血,他著急過------當鄰家感懷他“修電器”的情意,農忙時紛紛援手,他很是欣慰。當二個女兒先后考上研究生時,他眉飛色舞、欣喜若狂、把酒盡歡------
如今,有的人教育孩子如何奮發向上,一轉身就嘩啦嘩啦打麻將。有的人過分計較個人的得失,工作卻吊兒郎當得過且過。有的人口口聲聲的漂亮話,就是懶得動一個手指頭。對比__,他身上的品質難得不值得我們深思。
其實,__用他另一種的方式——他特有的大愛實現了“忠孝兩全”。他無形之中教育、培養了女兒,更用自己的言傳身教鼓舞、啟發著女兒。大女兒說,父親勤奮學習的樣子是她童年最深刻的記憶。__生活上對家庭、女兒關心的很少,但是他思想上潛移默化,樹立了精神的楷模。他的妻子說跟了老竇一輩子踏踏實實,作為丈夫他是成功的。三個女兒個個獨立、出類拔萃,作為父親他是優秀的。他的家庭在四鄰八舍中最為祥和、令人羨慕,作為男人他有魅力!回到他最愛的工作中,工地是__最愛的大家庭,作為工人他是偉大的!
__那微駝、瘦削的身影,散發著咱筑路工人獨有的氣質,那就是愛者無怨、仁者無憂、勇者無畏、行者無疆!
創新創業先進事跡材料【篇5】
__有個口頭禪:“看標準規范怎么說?拿規范說話!”工程施工,有兩臺50噸重的變壓器就位后離標準還差1厘米,他帶領大家干了兩小時,直到分毫不差。技術考核,有名職工考了58分,他扣了人家三個月獎金。變電所管理,他在地溝里發現了一條草繩,罰了值班人員數百元。
1厘米、58分、一條草繩,有人說不影響大局、何必認真?然而一支二極管裝反就可能導致火車掉道,變電所停電就會影響正常的生產。__深知“小惡不除,必釀大患”,他說不按標準施工就是給自己挖陷阱,不執行標準就是犯罪啊!
凡是__主持的工程,無一例外的順利交工。業主贊嘆之余常說,“我們想到的,你們做到的;我們沒有想到的,你們還是做到了!”工程竣工,皆大歡喜,之前不以為然、粗枝大葉的職工這才明白__的良苦用心。在__“嚴字當頭”的管理思想下,所在公司的整體施工能力持續增強,從電氣化變配電專業的初學者成長為技術領航員。此時,那個過去得了58分的職工已是技藝扎實,能獨當一面了。__把一種浩然正氣傳播給同事,運用在工作中,自覺地按照規章制度辦事,把每個細節都做到位,不出現一絲偏差。
標準看似教條刻板、冰冷無情,其實也散發著人性,充滿了魅力。標準的制定恰恰是最大程度上滿足需要,充分考量操作者的因素,所禁止的就是對人的關懷和愛護,所要求的就是應有的目標和高度。
一部機器,鋼鐵齒輪之間的傳動,一旦遵循了標準,動作就變得柔和、富有美感。一個工程,每道工序的標準完全執行,會使工程運行的過程變得和諧有序,細節的完美就是一步步締造精品。
__把《施工規范》和《驗收標準》爛熟于心、隨手拈來,一絲不茍,運用實踐、就是努力踐行著這種精神。他苛求標準、追求完美的工作態度,實際上已經超越標準的要求,逐步變成自覺自發的一種行為,引導成一種唯實唯美的工作正氣,創造出一種高于標準的價值和精神。
別把標準當作羈絆,試著用心發現、用手創造那標準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