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生芳同志先進事跡_柴生芳同志個人事跡
柴生芳,1986年7月以慶陽市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后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1997年5月被公派到日本國立神戶大學留學,獲得藝術史學碩士和文化結構博士學位。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資料,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柴生芳人物軼事
1969年7月,柴生芳出生在隴東革命老區—甘肅省寧縣一個農民家庭,弟兄六人,他排行老五。那時的家鄉貧窮落后,他與許多農家孩子一樣,飽嘗生活的艱辛和貧窮的滋味。但是,在他的血脈里流淌著的是老區人民堅忍不拔的品格。就是在這方血紅的水土里成就了他堅強生活、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的性格。
從小學到高中,天資聰穎、成績優異的他,一直是父母眼中的希望、同學心中的榜樣、老師口中的驕傲。
十年寒窗,他不負眾望。1986年,他以慶陽地區高考文科狀元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考古系,成為寧縣歷史上第二位被北京大學錄取的考生。
高考狀元,北大學子。那一年,17歲的柴生芳,從紅色土地上走來,背負著父老鄉親們殷切的期望,踏進了從小就夢寐以求的燕園。在北大這所萬人仰望的高等學府,在美麗的未名湖畔,他遨游書海,刻苦學習,砥礪思想,度過了四年充實而美好的求學時光。
1990年7月,懷著報效桑梓的美好愿望,他選擇了西部,回到了甘肅。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選擇,被分配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期間,他潛心學業,參與了多項重大考古發掘工作,在甘肅省的考古與文物保護工作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并于1997年5月以優異的工作業績獲得了公派留學的機會,東渡扶桑,成為全國第10位赴日本國立神戶大學深造的優秀學子。
柴生芳的留學生涯,依然一路芳菲,一路輝煌。他以博學中正的人品修養,被同學們推舉為神戶地區中國學友會會長;他的譯著《秦漢刑法制度研究》等作品,以很高的學術造詣贏得業界好評,并以優異的成績先后獲得藝術史學碩士和文化結構學博士學位。
毋庸置疑,在人生的第一輪博弈中,他就是一個成功者。
2002年10月,柴生芳婉言謝絕了神戶大學的高薪挽留,懷著報效國家的滿腔熱情回到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