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脊梁錢學森事跡
你了解中國脊梁錢學森的事跡嗎?“錢學森”——全中國的驕傲!先生的愛國之心不僅使全中國人民銘記在心,連國外的許多科學家一聽到他的名字,也都肅然起敬!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脊梁錢學森事跡簡介5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脊梁錢學森事跡(精選篇1)
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他,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他,就是我國的航天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是一位世界杰出的愛國科學家,他的偉大不僅體現在他的才智,還更體現在他的愛國情懷實在讓我們感動!錢學森為我們我們樹立了中華好形象,他的作為實在令人佩服,我們要向他學習!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誕生了。錢學森接到消息后,顯得格外高興,他便決定立即回國工作。他說:“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當他聽到其他留學生的議論時,便立刻嚴肅起來,嚴厲地對他們說:“我們日夜盼望就是祖國走向光明,這一天終于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1950年9月,錢學森辭去工作,他上港口準備回國時,被美國官員攔住,并將其關進監獄,而當時美國海軍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也不能讓他回到中國。”自此,錢學森在一個月內瘦了三十斤左右(受到美國政府迫害)。他同時也失去了寶貴的自由。
然而,錢學森沒有屈服,他不斷提出要求:我要離開美國,回到祖國去。
經過五年的歸國路,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他終于在1955年9月17日登上了回國的輪船。10月8日,他含著幸福的淚花回到祖國的懷抱。
回國后,錢學森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硬勁;力學、噴氣推進、航天技術,錢學森展現了一位科學家在研究上的牛勁;東方紅衛星、神舟飛船、嫦娥奔月,錢學森給中國航天事業打了足夠的底勁;今天,這位中國航天之父所開拓的事業正闊步向前,沖勁十足!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閻肅,對錢學森老人這樣評價:大千宇宙,浩瀚長空,全納入赤子心胸。驚世兩彈,沖霄一星,盡凝鑄中華豪情,霜鬢不墜青云志。壽至期頤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俗話說得好:“冰凍三尺,并非一日之寒。”誰是生下來就是天才,就有成就,這些都是通過錢學森的刻苦學習而換來的,錢學森在美國有那么多,他有理由不回中國,那他還是毅然的回來了,來為祖國做更大的貢獻,讓中國更加強大。我們的條件比原來好的無數倍了,但有的同學就是不珍惜現在的這么好條件,去瘋玩。這些同學的行為的不就是對錢學森爺爺的不尊重嗎?不就是對曾經為建設新中國的人們的尊重嗎?!
同學們,錢學森為我們中國做出了這么大的貢獻,但他都沒有驕傲自滿,他還是在孜孜不倦的學習,他是多么用功啊!他的作為值得我們去學習,更值得讓我們去努力學習,長大去報效祖國,去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雖然說錢學森爺爺已不再世上了,但他的愛國情懷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好好學習,向錢學森爺爺一樣,用自己優異的成績,來證明自己的祖國并不落后,并不是東亞病夫,要來證明自己的祖國是最好的,是最棒的,是最優秀的,是最強大的,是最昌盛的!
在這里,讓我們一起下定決心,認真學習,發憤圖強,長大了有了成就,來報效祖國,為國爭光,來報效父母,來證明:中國是最優秀的!因為祖國的美好明天將由我們來創造!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志,則國志。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為國爭光。
中國脊梁錢學森事跡(精選篇2)
這是一部平鋪直敘的傳記式電影,你不可能指望有太多的驚喜,卻也不會想到平淡至此,開頭的2分鐘基本濃縮了整90分鐘的故事全部,可以直接跳到結尾反倒是結尾,用一部分真實的影像還原終點:Until death do us apart.蔣英被攙到錢老的遺體前,輕聲喚他,把臉貼在他的臉上,直接讓我掉下淚來。
給傳記性的電影打分是件尷尬的事情,不是說故事不好,而是這人的一生有太多值得圈點,背景又過于宏觀,無法濃縮在短短的電影里,處處是高潮,平鋪出來反倒失去了高潮。雖然鏡頭不斷在真實與戲劇的.影像間穿插,想要盡可能給一個詳盡并真實的剖面,也醞釀了足夠豐沛的情緒,卻并不能叫人咀嚼出多少好味。
一直認為衡量一部好電影最重要的兩點:一是講好一個故事,二是成功地傳達出情感或價值觀。
從第一點上,有些貪多,試圖串講若干個好故事,于是每個故事只有幾句話,像流水賬一樣潦草。可是第二點卻做得很好,主旋律電影都這樣不是嗎?人們眼目所追尋之處,永遠也不缺乏精神與信念。
中國脊梁錢學森事跡(精選篇3)
“我的飛鏢沒有什么秘密,我也是經過多次失敗,一點兒一點兒改進的。”
讀小學時,男孩子們都愛玩飛鏢——它用硬紙片折成,有尖尖的頭部和一副向后斜掠的翅膀。做得好的飛鏢,擲出去能像燕子一樣飛行,還會在空中盤旋一番。錢學森很快成了個中高手,他折的飛鏢總是飛得又穩又遠,小伙伴們誰也趕不上他。有人不服氣,拆開了他的飛鏢檢查,想看看里邊是否搞了什么“鬼”。老師就讓錢學森把飛鏢復原,請他當著大家的面重新折好,再擲一次。結果,他的飛鏢還是第一名!
老師請錢學森講解其中的奧秘。錢學森說:“我的飛鏢沒有什么秘密,我也是經過多次失敗,一點兒一點兒改進的。飛鏢的頭不能太重,重了它會往下扎,也不能太輕,頭輕尾巴沉,它向上飛一會兒還會往下栽;翅膀太小飛不平穩,翅膀太大就飛不遠,愛兜圈子……”得到秘訣的小伙伴們照他的話去做,果然折出飛行能力更強的飛鏢,大家都很高興。
最受震動的,還是錢學森的老師。小小飛鏢里蘊含了空氣動力學的基本原理,錢學森無師自通,竟然自己悟出來了。這個孩子不簡單啊!
一個仰望藍天的孩子,清澈的.目光穿越了無數云層……這個鏡頭,或許是錢學森追逐藍天夢想的第一次定格。
20多年后,錢學森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在力學和空氣動力學方面卓有成就。“一人能頂五個師”的他,親手譜寫了新中國從“兩彈一星”到“神舟一號”的飛天神話,并帶領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飛躍太空。
中國脊梁錢學森事跡(精選篇4)
暑假里,我有機會讀了《錢學森》這本書,書中描寫的錢學森歸國過程以及研發“兩彈一星”的辛苦歷程深深打動了我,讓我很有感觸,下面是我讀后的一些個人感悟。
錢學森在美國留學時,成績非常優異,雖然畢業后留在美國工作,物質生活很富裕,但他卻歸心似箭,一心想著學成報國。回國過程中,雖然經受各種阻撓,甚至被美國人軟禁起來,但他一直想方設法、披荊斬棘,偷偷給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寫了封密信,這封密信幾經周轉,最終才到達周恩來總理手中。周恩來總理非常重視,通過外交手段用十幾名戰俘把錢學森換了回來。錢學森的這種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正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對祖國抱有一顆熱愛的心。
錢學森完成“兩彈一星”這個驚世壯舉的過程特別艱苦。當時我國的經濟條件十分落后,研究條件、研究設備極其簡陋和滯后,錢學森帶領的研發團隊們夜以繼日、無怨無悔的工作著,面對一路上不斷出現的各種問題,他們總是不氣餒,想方設法地化解困難。正是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智慧、淚水、汗水、血肉和生命為我們的國家鑄造了一面強大的國防盾牌。我們要學習錢學森那種遇到困難不氣餒,持之以恒繼續做下去的精神。
作為學生的我們,現在應該認真學習各種知識,爭取長大后能像錢學森一樣為我們的祖國實現自己的“驚世壯舉”!
中國脊梁錢學森事跡(精選篇5)
每個同學都有自己敬佩的人,有的同學崇拜歌星、影星,有的同學敬佩科學家、作家,而我最敬佩的人就是中國人的驕傲一一錢學森。
錢學森他不怕吃苦,刻苦學習。他生于杭州,落地不久便隨父母遷居上海,三歲時,全家遷居北京。錢學森很小就有自己的作息表:清晨準時起床,鍛煉身體,早飯后母親讓兒子背唐詩。休息時,錢學森會看一些兒童讀物,下午畫畫練寫毛筆字。每日如此,從不間斷。錢學森天資聰穎、悟性極高,記憶力出眾,三歲時就能背百首唐詩、宋詞及一些啟蒙讀物,如《增廣賢文》《幼學瓊林》等,還能心算加、減、乘、除,所以錢家的聰慧“小神童”便名聲在外,走到哪里都能得到長輩們的喜愛。
在錢學森小的時候,男孩們都愛玩飛鏢,做得好的飛鏢,擲出去能像小燕子一樣飛行,還會在空中旋轉一周。錢學森很快成了高手,他折的飛鏢總是又高又遠。小伙伴們誰也趕不上他!
老師請錢學森講解其中的奧秘,錢學森說:“我的飛鏢沒有什么秘密,我也是經過多次失敗一點一點改進的,飛鏢的頭不能太重,重了他會往下扎,也不能太輕,頭輕尾巴沉……”
最受震動的還是老師,小小的飛鏢運用科學基本原理,錢學森無師自通自己卻悟出來了,這個孩子不簡單啊!
有一次考試,有一名教授把錢學森那張滿分的卷子貼在了門上,那些不及格的不服氣的美國學生都看傻眼了。
這就是我最佩服,中國人最驕傲的人——錢學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