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事跡范文
事跡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事跡范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事跡范文【篇1】
我們的生活中,人來人往,好心人無處不在,可又有幾個是能讓我們記憶深刻的呢?有那么一個人,在茫茫人海中是那樣的不起眼,可現在回想起來,那一幕卻依然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七月的一天上午,萬里晴空,我和奶奶吃完早飯后,準備去目瀾洲逛逛。上了762路公交車,當時人很多,沒有空余的位子了,我只好選擇在一旁站立。車行駛到“綠楊三村站”,上來了一位老奶奶,滿頭白發,拄著根拐杖,看上去身體還算硬朗。只見她站在車門口,不停地在摸自己的口袋,嘴里嘟囔著:“我的老年卡呢?怎么剛才都還在,現在就是找不到了呢?”我仔細看了她一眼,她額頭上滲出了汗珠,反復地摸身上的口袋、褲袋,顯然有些著急。其他未上車的乘客,都焦急地排在她身后,急著要上車。說時遲,那時快,排她身后的一位穿著藍白格子襯衫,短頭發的年輕人,迅速從自己的口袋里拿出兩個一元硬幣,遞到老奶奶的面前,說:“老人家,給!快上車吧!大熱天,別找啦!”奶奶原先焦急的臉上,終于露出和藹的笑容,不住地說“謝謝”。可那位年輕人點了點頭,擠進了擁擠的車廂,很快不見了身影……
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動。特別感謝、欽佩那位年輕人,一個小小的舉動體現了綢都市民的正能量!要為他點一個大大的贊!
老師在課上總是和我們說:“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今天在公交車上看到的這一幕,年輕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文明城市,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公交車上給老爺爺、老奶奶們讓座,給高溫天為我們開車的公交駕駛員說聲:辛苦了!總之,盡自己的能力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溫暖,讓自己也成為這些好心人中的一員。
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事跡范文【篇2】
樊三平,男,現年49歲,系鹽湖區王范鄉王范村第七居民組人。
該同志父母均是中共黨員。在父母的教育之下,家訓、家風、家教,以德立家,以愛傳家,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在樊三平同志的行為中予以體現。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為三平同志提供了展露才華的時機,他辦起了紙箱廠。辦建紙箱廠十余年來,一段段艱辛的創業,一路路的風雨行程,取得了創業的豐厚回報。但此時此刻,他不忘黨和政府的支持,不忘村民的關愛幫助,他積極參與各項公益事業,熱心幫助父老鄉親。其主要表現如下:
一、村里修路兩次積極捐款。
二、村里幾年來,為村民唱戲積極捐款。
上述兩項捐款共計2.8萬余元。
三、鄉里鄉親有人得病或者農業每搞投資或者家有婚喪大事經濟緊張時,只要向他開口,從不拒絕。借給鄉親3萬余元。
四、無論誰家有急事需要用車,一給該同志說出,他毫不推辭,幾年來,為村民出車100余次,行程1萬公里之多,從未收取分文。
五、只要是王范村民需用瓜果梨、桃各種紙箱5-10個,只管拿走從不要錢。
平凡的事業,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一顆致富不忘黨之恩,致富不忘眾村民。
樊三平同志常說:“我是共產黨員的兒子,我的行為也必須符合黨的原則,只要為村民服務,就不計較個人利益,只要能幫助身邊的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快樂。”他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為王范村的經濟發展做貢獻,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事跡范文【篇3】
張德華,男,1960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下崗職工。2009年4月—2013年11月任路北區文化路街道山西南里社區黨總支書記。自2005年4月從事社區工作以來,始終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一身正氣、一心向黨、一心為民的服務精神贏得了社區黨員、居民的贊譽。山西南里社區2009年被評為市科學發展示范家庭模式推廣先進單位,2010年獲路北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市文明社區,2011年榮獲河北省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范社區、河北省千萬婦女“爭創‘三新’大行動助力三年大變樣”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范社區”。2012年榮獲路北區“志愿服務先進集體”。2013年被評為“唐山市文明社區先進集體”。
2009年4月剛剛擔任山西南里社區黨總支書記的張德華就趕上社區2樓2門203室(原名宋秀珍)宋俠靜為兒子馮炳章(原名馮光)求學進京上訪,當得知這一情況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當晚10點30分驅車進京尋找母子二人。當看到宋大姐母子二人時心感震驚,心想母子倆跑這么遠上訪一定有訴求,一定要幫助她們母子倆解決困難。于是他先安撫母子倆住進旅館,母子求學心情迫切不愿意配合,就耐心細致的和她們母子交談了解情況,當時可能沒得到母子的信任。談到凌晨3點20分母子倆執意要回唐,我左右為難、既考慮她們母子的安全、又不想讓母子倆花錢、又怕忙碌一天的司機連夜返唐路上出現事故。他百般勸阻母子倆就是不聽,最終走出了旅館。出于對母子的關心,他又立即和在唐社區工作人員聯系,打探母子的消息,次日8:00社區工作人員告知母子平安到家,才把懸著的心放下。
從此他便以每月平均200元的方式進行幫扶,關注母子倆的生活和上學方面的事情,為了能讓馮炳章得到同齡孩子上學待遇,及時向上級領導反饋母親為兒子求學的愿望,他多次結合有關部門和孩子應在的唐山市第十中校長范林清探討如何解決孩子入學問題。還通過個人的關系找唐山市教育局局長李全民,說明母子求學的渴望訴求、探討尋求解決辦法。經多方協調最終馮炳章返回盼望已久的學堂。母子求學的愿望實現了,圓了孩子上學的夢。
2010年2月春節將至,身為社區書記的他,為關心母子倆的生活,多次入戶給母子倆送去衣物和慰問品。在一天晚上入戶時,正趕上正在學習的馮炳章給他開的門,當他走進屋內發現漆黑一片,原來孩子是點著蠟燭學習,孩子求學的過程是那么的艱苦,在家里學習環境又這么差。他想不能因為沒電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因此親自聯系供電等有關部門,研究解決供電的問題。原因是因為母子倆交不起電費被斷電,經核查拖欠電費687.9元。如恢復用電、電表安裝費300元、預存電費200元,共需1187.9元才能恢復供電。他知道社區經濟緊張,但還必須解決母子倆用電問題,他從家中先拿來錢墊付了供電所需的金額,保障了母子的生活用電。光亮照亮她們的住所也照亮母子倆的心靈,同時也堅定了孩子對學習的信心,經過馮炳章的不斷努力,考上了唐山一中并當選了班長。
在2012年3月2日據居民反映母子倆很少出門,孩子也沒上學,他馬上帶領工作人員進行入戶了解情況,得知母子倆患感冒已有幾天了,母子倆萎縮在一個床上、蓋著厚厚的棉被,分別發燒38.7和39.5度,立即安排人員給母子倆買來暖壺和食品等生活用品,并讓會計拿來1000元作為購買藥品和食品的補助資金。
在交談中他感覺室內有點涼,發現沒有供暖設施。經了解是因生活困難多年未交取暖費,暖氣片被供熱部門拆除。為了不影響孩子學習、保障孩子的健康、保障室內供暖正常。他結合供熱部門有關領導,根據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方法解決供暖問題。利用周日的時間親自找來安裝工人和部件、暖氣片等給母子倆解決了冬季供暖問題。
2013年8月8日上午宋俠靜、馮炳章母子來到了社區說:馮炳章高三年級的返校報到時間在8月10日,由于家庭困難交不起上學的各種費用,找到了他給予幫助解決,不然孩子面臨輟學。他知道孩子學習好、智商高,一但輟學結交社會閑雜人員,有可能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更大的危害。當時他就說:“你們娘倆放心,我盡最大努力和唐山一中校領導聯系,哪怕我自己拿錢也一定讓孩子上學”。當天下午他聯系派出所社區中隊長潘娜一同驅車趕往唐山一中找到學校領導,把馮炳章的家庭情況和在學校學習情況進行了結合,希望校領導考慮馮炳章好學上進的基礎上,能否在獎學金和減免學雜費等生活費補貼方面予以照顧。通過合理的建議協商,校領高度重視決定免減馮炳章在校的各種學雜費,并每月給500元補助作為生活費。
8月9日下午5點20分,他去馮炳章家中告知馮炳章可以正常報到。母子倆百感交集的說:“剛才我們娘倆還說呢,張書記現在還沒有來,恐怕這學上不了了”。當馮炳章得知可以報到上學便暗下決心,絕不辜負大家希望,使學習的信心更加堅定,在馮炳章刻苦努力下考上了廣西大學,為了鼓勵孩子他給了1000元錢作為學費,圓了孩子的大學夢。
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事跡范文【篇4】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任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孝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里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理關系的表現。
2017年的國慶、中秋雙節假期連在一起,共放8天假。我們打算趁這個假期去北京游玩,那可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啊!但在電話里得知爺爺奶奶生病了,爸媽就果斷放棄旅行,我們直奔老家去了。我們到家時,爺爺奶奶都躺在炕上,身體像寒風中的秋葉搖搖擺擺,連下炕都很困難,看到這一情景,我難過極了!
回去第二天,爸爸和姑姑決定帶他們去看中醫,因為他們得了胃病,比較難治,加上他倆都有高血壓,中藥治療可兼顧五臟六胕,調理效果更好。老中醫瞧病后,給他們各抓了六副中藥,回來后爸爸每天給他們煎藥、量血壓、做按摩,還抽空把家里的農活干完了。媽媽也忙得不可開交,把家里的臟衣服、床單、被套全換洗干凈,物品邊收拾得整整齊齊。爺爺奶奶的病也漸漸好起來了……看到以上情景,我才懂得了“百善孝為先”的含義。
我曾讀過一則故事:一個男人很討厭他父親,便讓他父親帶一條毛毯出去“闖一闖”。這時他六歲的兒子居然說:“父親,你不必給爺爺一條毛毯,給他半條就行了,剩下的半條請你好好收藏起來,等你們老了,我把它給你們,讓你們也到外面闖闖。”孩子的父母認識到錯誤,趕緊留住了老父親。
百善孝為先,孝是一種傳承,上行下效,只有父母孝敬爺爺奶奶,我們長大了才會更孝敬他們,所以我們要及時行孝,免得到最后“子欲孝而親不待”,追悔莫及!
助人為樂好人好事事跡范文【篇5】
于今年五月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一職。愛崗敬業、腳踏實地、廉潔自律、心系群眾、想方設法、克服困難,解百姓之憂,排群眾之難,堅持黨性,公而忘私,身體力行,帶領村全體黨員干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抓班子帶隊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了搞好支部團結,他始終堅持以大局為重,做到不利于團結的事不干,不利于團結的話不說,尤其是走上村黨支部書記后,他更是把團結作為凝聚力量的前提,堅信團結出戰斗力,團結出政績,日常生活工作中盡力維護班子團結,遇到事情都會征求每個支委成員以及群眾代表的意見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個人說了算,對于村內重大事項的決策,和群眾關心的重大事情,堅持做到辦事公正,處事公平,要事公開,在他的倡導下,村里實行了村務、財務、黨務三公開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閡和疑慮,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二抓學習強素質,自身建設上臺階。同志始終認為,要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村基層工作,必須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把學習作為一種責任,作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村黨支部每年召開兩次全體黨員會議,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教育黨員干部講理想、講道理、講文明,開展了以宗旨教育為核心的“講傳統、比奉獻”活動,教育黨員干部要牢記宗旨,樂于奉獻。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全體黨員為民服務意識,黨員干部的思想進一步提高。一位老黨員深有體會地說:通過學習教育,使我進一步理解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為本村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三抓民心樹新風,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同志工作嚴格自律,以身作則,幾年來,在他的眼里,錢可發花,但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為全村百姓辦事花錢值,但把錢用在迎來送往就不是我們這屆村干部應該作的。在精神文明建設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開展了評選“好婆婆”“好媳婦”“致富能手”等活動,通過典型引導,榜樣帶動,全體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現在村里社會治安安定,鄰里和睦,村里一心一意發展經濟的新風尚正在形成。
同時,同志兩次救人經歷:一、2013年12月在二機場門口救了一位九十多歲的大爺。二、2014年3月與王建濤在太平莊口遇到兩口子開著三馬子翻了,立馬幫著把三馬子翻正了,打120,救了此兩人。
同志長期以來牢記黨的宗旨,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實際行動認真實踐“____”重要思想,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他正以百倍的努力,為建設小康社會的而忘我工作著,一步一個腳印書寫著一個共產黨員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