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讀書心得怎樣寫
《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國人對它的熟知度很高,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幾句紅樓中的詞句和故事章節,甚至還有不少的學者專門去研究它,稱之為“紅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于紅樓夢的讀書心得怎樣寫5篇,以供大家參考!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怎樣寫(精選篇1)
《紅樓夢》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看過《紅樓夢》的人都佩服作者曹雪芹的文采,感受賈府人物的命運!
小說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寫了封建社會一個貴族家庭的命運。寶玉與黛玉之間的“木石預盟”是上天的愛,象征著感情的高潔;寶玉與寶釵之間的“福分”,是賈府的權勢與薛家的富貴相結合,給愛情帶來了可怕的現實主義原則。
《紅樓夢》,刻畫了許多鮮明的人物:寶玉的天真、叛逆、軟弱;黛玉多愁善感的詩人氣質;寶釵的深沉,世故,從容。在充滿詩情畫意的大觀園里,青春的歡聲笑語和煩惱是那么動人;然而《花樣年華》中的“大觀園”卻很容易被殘酷的現實社會摧毀,《紅樓夢》成了萬千少女心中的哀歌.戴宇的《葬花吟》在小說中唱出了所有無辜少年的平常心,“花兒朵朵滿天飛,可是誰可憐紅紗呢?游絲柔軟,漂浮在春亭中,絮狀物輕觸繡花窗簾.今天死了就埋了,不知道什么時候死。今天埋花的人在笑。他下葬時認識誰?”
書中有神話崇高而奇異的想象力,使我們的心仰望無限的天空;還有童話般美好純潔的愛情,凈化升華我們的情感;更像詩一樣的抒情境界,大觀園的每一片風景都象征著一種生活!
讀《紅樓夢》,我們被美喚醒!“你不說《紅樓夢》,把詩書都看了也是白讀!”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怎樣寫(精選篇2)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我常難以宿寐,亦或是多心之人,夜間憂思糾纏,卻未曾思略一二人生感悟,素聞紅樓夢多易趣,遂得閑以思讀。
初讀曹公的《紅樓夢》之時,諸多困惑,難得其中滋味。其間曾釋懷丟下,哀嘆慧根不足,別人品讀若美味佳肴,我何以拾讀起儼若味同爵蠟,百般寂寥。心中難免產生退意,然自幼又多思愁,不得已又捧而強閱之。
其間偶得一絲頓悟,乃深身竊喜,但終不得其要以。譬如林如海之女黛玉,性情多愁感傷,卻間或現一俏皮,不由讓我內心恣意樂之。然黛玉終是紅顏多難,于常常思之嘆之,似若身邊一友,樹下葬花悲吟,讀之情絲不免為之悸動。
第二十二回中,賈母為寶釵過生日寫到觀戲之時,“寶釵推讓一遍,無法,只得點了一折《西游記》。賈母自是喜歡,又讓薛姨媽。薛姨媽見寶釵點了,不肯再點賈母便持。命鳳姐點。鳳姐雖有刑、王夫人在前,但因賈母之命,不敢違拗,且知賈母喜熱鬧,更喜謔笑科諢,便點了一出《劉二當衣》。賈母果真更又喜歡,然后便命黛玉點。黛玉又讓薛姨媽、王夫人等。”
初讀不以為意,然細細品之。思其不點之緣由,以黛玉之聰慧,必然深知賈母癖好,卻不得力奉承,想來黛玉不想淪為那吹捧他人之凡人,既落于凡塵,卻要超脫之上,其果必生悲劇。從黛玉悲吟葬花之處,頗感黛玉似只為情義多感,舉止悲痛,言語多感傷,不禁讓人憐襟。真可謂仙子困世,百般焦灼。
世間多少人拋卻了情義,追逐在功利場上,又還有多少人重情重義,即是重情之人,亦或只為重情而重情。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怎樣寫(精選篇3)
前些日子,讀兩本關于季羨林和魯迅的書,兩位大師在書中談到讀書問題時,都首推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我除了看過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外,居然沒有完整地讀過小說,實在臉紅,于是趕緊找來《紅樓夢》看看。
開始有讀《紅樓夢》的想法,只是想真實地看看小說寫得到底有多優秀,竟贏得眾多國學大師們一致的好評和首推。誰知道,第一次翻看小說原著之后,我居然立即對它有了一種難以釋手的感覺。曹雪芹筆下的情景、人物躍然于紙上,恍惚間自己仿佛置身于小說所描繪的精彩紛呈的世界里,小說人物的悲歡喜怒緊扣著我的心靈,由不得你不緊緊跟隨著小說情節往下讀。現在小說已讀完三分之一,但其中有個情節給我以深刻的印象和美感的享受,不把這種感觸記下來,只怕哪天遺忘了,就實在枉費了這番功夫。
在小說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椿齡畫薔癡及局外”中,賈寶玉因在王夫人房里調戲小丫環金釧兒惹禍后,一溜煙跑進了大觀園里。當時正值酷暑正午時分,園內“滿耳蟬聲,靜無人語”,寶玉卻在一處薔薇架下發現一個女孩子正蹲在花下,一邊悄悄流淚,一邊用手中的發簪在地上畫著什么。
寶玉因這個看起來面熟的女孩“眉蹙春山、眼顰秋水……大有黛玉之態”而不忍離去,只管站一旁癡癡地偷看。看了半天,發現這女孩用簪子在地上一遍遍地畫著薔薇花的“薔”字,足足畫了幾十個,卻不知何意。讀到這里,不光寶玉不知這女孩子寫“薔”是為何,我也只以為她正在薔薇花下練習寫字呢……
疑惑收起,繼續往下看。
第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絳蕓軒,識分定情悟梨香院”中,曹雪芹才把之前寶玉的疑惑解開。一天,寶玉無聊想聽曲子解悶,于是便來梨香院找到唱曲最好的齡官(賈府為迎接元妃省親,從姑蘇城買了十二個小戲子養在大觀園里,齡官是其中唱得最好的),誰知面對全賈府上下最受寵、最帥的公子哥,這齡官根本不買寶玉的帳,一句“嗓子啞了,前兒娘娘傳我們進去,我還沒有唱呢”,就讓寶玉吃了閉門羹。
原本躺在床上養病的齡官因見寶玉也在她的床沿坐下,便起身躲避,寶玉這才看清,原來這齡官正是之前在薔薇架下畫“薔”字,有黛玉之態的那個女孩。生平頭一次受到這樣的冷遇,寶玉只得紅著臉,訕訕地出來,院中藥官等其他幾個人問明原因,便告訴寶玉,等“薔二爺”回來讓她唱,她必定會唱的。寶玉問賈薔去哪里了,眾人說,一定是齡官想要什么,“薔二爺”想法子給她找去了……
正說著,賈薔拎著個鳥籠從外面回來。原來,他花了一兩八錢銀子(古時算是一大筆了),買了一只會“銜旗串珠”的金絲雀兒來,想給在大觀園里天天發悶的齡官開開心。“薔二爺”帶金絲雀去屋里給齡官表演雜耍,逗得其他一幫女孩子都非常高興,獨獨齡官并不開心,仍賭氣躺下假裝睡著。
賈薔只得上來陪笑問她“好不好”,齡官便罵他:“你們家把好好的人弄來,關在這牢坑里,學這個還不算,你這會子又弄個雀兒來,也干這個浪事。你分明弄了來打趣形容我們……”賈薔一聽這話連忙站起來,又是賭神起誓,又是道歉,最后把那花了近二兩銀子才買來的金絲雀兒放生,連鳥籠子都一并拆了。
可齡官還是不依不饒,抱怨自己生病咳血,賈薔不找醫生來看卻來取笑她,賈薔一聽,又連忙一邊解釋“昨兒晚上我問了大夫……”,一邊就急著要出去請大夫。齡官卻又叫他:“站住,這會子大毒日頭底下,你賭氣請了來,我也不瞧。”賈薔只得又站住……
寶玉看到此處,猛然才領會那日齡官畫“薔”字的深意。不光寶玉,每一位讀者讀到這里,內心肯定都與寶玉一樣被深深打動,更會為賈薔、齡官二人心中那份單純、朦朧的愛情而感動。
曹雪芹以賈寶玉的視角下筆,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描繪了看似平淡的兩個場景,情節簡單卻細致真切,仿佛就是發生在我們自己身邊的平常事一般,通篇沒有一個表示愛慕或喜歡的字眼,更無任何曖昧意味。
但薔、齡二人之間相互愛慕、一心牽掛對方的那份純真、無暇的感情,尤其是齡官在地上反復寫賈薔的名“薔”字時的那種少女情竇初開、心靈暗許對方的美麗情感和賈薔被自己心愛的女孩嗔怒時略顯笨拙的猴急態,卻躍躍然于紙上,讓人回味無窮。
薔、齡二人之間這種含而不露、于點滴間現真情的愛情表達方式,正是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民族性格與美學價值觀的典型體現:以含蓄、溫文而雅為美學欣賞的最高境界。這種民族性格特點與美學價值觀伴隨著幾千年中華文明的發展,一代代傳承和積淀,已成為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的核心之一。
當然,人們對于情感的表露方式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不斷變化,但不論如何發展、如何變化,民族文化的核心內容還是不大容易改變的。比如前兩年在網絡上有一首愛情歌曲,其中一句歌詞是: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這樣的示愛方式與薔、齡二人的愛情故事相比,何其淺薄、粗陋。
紅樓夢里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癡戀。在紅樓夢里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后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么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么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
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凄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
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里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于是她無奈著“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凄涼結局。
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把責任軌道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如果紅樓夢真的是曹雪芹親身經歷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個失去至愛的男人的痛苦。地獄的烈火在身邊燃燒,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靜止不前,這不是切膚之痛,卻是切膚之愛。當血淚撒盡的曹公轉身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怎能不發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嘆!
還有要說的就是薛寶釵的愛情悲劇了。寶釵也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賈家,也深知寶、黛二人心意相通,卻無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無能為力,賈母如此有誠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絕?何況,薛蟠之事,賈家也盡了不少力,寶釵也不想為難母親。嫁于寶玉后,雖說黛玉已死,寶玉待她也不薄,可寶玉仍是對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懷身孕,寶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為僧,留她獨守空房。說來,得人心又如何?最終也未得幸福。
我始終覺得寶釵是全劇中真正的強者,她從不再人前為難他人,不與人正面起沖突。她的才華絕不在顰兒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說話從不造次,不該說的話絕不多說,即使是頑話,也是極為小心,甚至是無懈可擊。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鳳姐無話不說,說話好似毫不諱忌,潑辣來形容也不足為過,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絕差不了鳳姐許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時而勸戒寶玉,寶玉無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強,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說;二襲人如此勸慰,仍不見起效,多說也無效。就此打住,多說無意。再拿她與寶玉結婚之時,伺機將顰兒的死訊告訴他,也顯示了她的才智。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來說說我自己的見解,我自認為對寶釵的為人,性格,想法都不夠了解。我只是以一個常人的角度來思考。寶釵處理世事甚是圓滑,幾乎是人見人愛,可難免會有點虛偽感。她對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輕易像他人傾吐心聲,她就好似將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來沒有人自愿,將自己埋藏,她也許是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這么做的。
在母親面前,她是貼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媽臉上也有光。也許她是招人喜歡,可同時她將真正的薛寶釵埋葬。在整部書中,表面上她也許是最完美的,可我總覺得她出賣了自己的心,自己的靈魂,那還有什么完美可言?
也許是家境關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這酒囊飯袋,雖有薛蝌,可畢竟不是親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時,時機成熟后,便可尋回自己,可到時到何處尋回自己?雖然她是強者,我個人認為將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不是一個弱者做的來的,可最后她卻不是真正的贏家。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燭前癡癡嘆,才覺淚痕爬滿容。過往如云不可及,鏡中雙鬢已成霜。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閑來無事仰望月,無語能訴,唯有淚空流!
常聽人討論,寶釵凄慘還是黛玉凄慘?可縱觀全文,細細評之,你便會覺得這個問題已不重要了。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怎樣寫(精選篇4)
張愛玲說過,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未完。
在父親的幫助下,有幸我拜讀了《紅樓夢》。雖然不甚了解,但依然感到了震撼。
《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國人對它的熟知度很高,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幾句紅樓中的詞句和故事章節,甚至還有不少的學者專門去研究它,稱之為“紅學”。然而,除了那些“紅學”專家,認真讀完紅樓的,又有幾人?多少人又是為了附庸風雅而對紅樓趨之若鶩?
最近關于《紅樓夢》的消息很多,從翻拍經典到劉心武續寫紅樓,漫天的新聞鋪天蓋地,我們不禁要問,紅樓惹誰了?曹雪芹慘淡經營數十年的紅樓,一時間變成了大眾娛樂閑談點,這樣對待一個文化經典之作,是不是對它的一種踐踏?
八七版《紅樓夢》是大家比較認同的一個影視作品,但是對于如今翻拍的紅樓,卻充滿非議。對于賈寶玉這個人物外形,紅樓中是如此描寫“面如中秋之月”。何為中秋之月?潔白而圓潤,老版中飾演寶玉的歐陽奮強還是很符合的。但在翻拍版中,賈寶玉的飾演者有著一張帥氣的瓜子臉,雖然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但是對原著的忠實度卻是大大降低了。
除了《紅樓夢》被翻拍,還有各種文學名著被拿出來不斷地翻拍,但是效果甚微。為什么那些導演們都樂此不疲的來翻拍各種經典?因為經典不愁收視率,因為經典不用再去大力宣傳,因為經典是經典。導演們擺著一副“我是經典我怕誰”的面孔,將我們心中圣神的各種文學經典改來改去,我們不禁再問一次,“經典惹誰了?”
對于這種對經典的不負責狀態,我們應該竭力制止。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今天這種文化爆炸,信息多元化的時代,經典的生存到了一種尷尬的狀態。厚厚的經典著作,晦澀的語言,讓現代人失去了興趣。而那些由經典改編的電視劇卻深受大眾歡迎。這似乎還給經典帶來一絲希望。但,這始終不能代替那些散發著墨香的古典書籍帶來的震撼。
對于這種文化的喪失,我們應該覺得可悲。不過,好在現在社上引起了“國學熱”,無論是公務員還是幼兒園,都在進行國學教育。被國人遺忘的《三字經》《弟子規》又進入了校園。希望這不是僅僅做個樣子而已。
對于《紅樓夢》來說,還有一個其他名著不能比擬的地方,就是它是半壁江山。
對于各種專家學者來說,她貴就貴在她是殘的。于是乎,各種猜想,各種結論,各種版本,各種續集接踵而來。這個說香菱與寶玉在一起才是正解;那個說寶釵才是神瑛侍者。一本紅樓,竟然讓后人絞盡腦汁,我想說,曹公,真有你的!
對于紅樓的研究,層出不窮。紅樓之中處處都是伏筆,沒有一個人物是閑人,沒有一句話是廢話。也許,也只有曹公在世,才可說清這紅樓中的種種事情。
《紅樓夢》的魅力是任何著作都無法比擬的。許多偉大的人都對紅樓有著不一般的情愫。魯迅也在《中國小說略史》中提到“全書所寫,雖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跡,而人物事故,則擺脫舊套,與在先之人情小說甚不同。……蓋敘述皆存真,聞見悉所親歷,正因寫實,轉成新鮮……”《紅樓夢》堪稱清小說的巔峰之作。
看完紅樓的人都會不禁感嘆道曹雪芹的博學。首先,在紅樓中,除了描景敘事,其中還有大量的墨筆來描寫賈府中的奢華生活。建筑、現代企業管理、服裝、飲食、醫藥、美容美發甚至于兵法等等,在紅樓中都有細致的描寫。同時這也證實了曹雪芹對賈府的生活描寫乃是自身生活的體現,只有親身經歷,才會有如此真實的寫作。試想一個普通百姓,怎能幻想出如此奢華的家族,則能寫出如此真實細膩的文章?
第二,文章中對人物的刻畫十分到位,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王熙鳳的潑辣,寶釵的風情,黛玉的憂郁,活靈活現的出現在人們眼前,鮮活生動。
第三,處處設伏。紅樓中沒有一句是廢話,仔細回想,每句話都是隱藏著的伏筆。一環套著一環,彼此相連,使得文章中的人物鏈接起來,構成一個緊密的關系網。
第四,書中的詩詞歌賦堪稱一絕。在紅樓中,寶玉他們的樂趣便是吟詩作對。當然,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風格。曹雪芹給不同個人配上了屬于自己風格的詩作,使得人物更加生動。同時,也要感嘆曹公的才華不可小覷。
第五,書中的各類人際關系的描寫,入木三分,雖不能被奉為處世哲學,經營人生的經典,但也能給人以啟迪。
第六,書中對大場景的把握能力讓人難以忘懷,無論是元春回府亦或是賈家的落敗,都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也許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崇尚圓滿美好。從古至今不少人熱衷于紅樓的續寫。最著名的就是高鶚的續寫了。但是,后人對他的續褒貶不一。因為他是和書商程偉元合作的,所謂無商不奸,為了順應當時社會市場,高氏的續寫也會增加一些個人色彩。
除了前人的續寫,現代的許多作家也是對紅樓的續寫充滿熱情。比如現在最熱門的《劉心武續寫紅樓》,好不好的我還沒有評論的資歷。但就這個現象而言,大家很不高興紅樓的殘缺,千方百計的要完善它,但又沒有一人能夠寫出讓所有人信服的結尾,所謂眾口難調啊。
殘缺就不好嗎?斷臂維納斯,同樣是不完整的,你能說她不美嗎?假如給她接上胳膊,讓她拿個蘋果,這樣的完整美嗎?因此,紅樓的殘缺雖為一件憾事,但是一味的追求她的完美也是不可取的。
以上種種,不能俱全,后人熱衷于紅樓,創造了紅樓熱潮,鉆研紅樓,很多人成為這方面的專家,但我始終認為,紅樓夢是不朽的著作,里面的內容包羅萬象,究其原因,是因為一切皆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書中描寫的一切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切之體膚。
《紅樓夢》只是一個代表,像紅樓一樣的經典名著在中國有許多,但是人們逐漸的把他們遺忘在歷史之中了。中國最為一個文化大亨,應將自己的財產保護好,而不是恣意的揮霍他它。
如今,在外來文化的入侵下,如何讓本土文化不被動搖是值得考慮的問題。當現在的年輕人在過“圣誕節”“情人節”時,中國的“端午節”“七夕”卻逐漸讓人遺忘。面對這種局勢,我們應該大力弘揚中國文化,首先就是從我們青少年抓起。梁啟超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只有從少年抓起。中國文化才能立于世界之巔。
紅樓夢的讀書心得怎樣寫(精選篇5)
《紅樓夢》是四大古典小說之一,看完之后感觸很深。它諷刺了中國古代統治一方的封建惡勢力的丑惡,及其最終滅亡的必然命運。
《紅樓夢》中的人物各有特色。我印象深刻的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從小過著被捧在手心里的生活,生來就被奶奶當成了寶貝。天天和女生玩,不理學業,懦弱,但也是因為這樣,他爸爸賈政才不喜歡他。當然,賈寶玉也怕父親。大觀園里的人雖然都是為了權力和利益而斗爭的黑心人,但也有真情實感。賈寶玉和林黛玉兩個一類人確實相愛,但都逃脫不了封建社會婚姻和父母的命運。
林黛玉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她經常哭,說自己心胸小,卻只有賈寶玉這個知己。林妹妹身體虛弱,經不起折騰。她天天喝藥,很快就變成藥罐了。她最后還是死了。靈魂不僅英年早逝,而且帶著遺憾和悔恨死去。
薛寶釵是大觀園里最有心機的姑娘。她待人接物很有能力,蒙住了很多單純的人。她很紅,卻得不到寶玉對她的真愛。她盡力討好每一個人,更不用說賈了。她最后嫁給了賈寶玉,那又如何?她終究得不到他的心,最后也不是一個人。
看了《紅樓夢》,看到了世間的美丑善惡,明白了人與人之間不僅有美好的東西,也有骯臟丑陋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