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清的表彰事跡
戰爭年代,槍林彈雨沖鋒在前,他立下赫赫戰功;關于張富清的表彰事跡你了解多少?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張富清的表彰事跡(精選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張富清的表彰事跡【篇1】
在部隊,張富清保家衛國;到地方,張富清為民造福。國家領導人在重要指示中強調,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
“作為一名軍人,張富清用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戰功;作為一名黨員,他又在退役轉業后俯下身子、甘守清貧,始終為國家、為人民奉獻光與熱。他為我們退役軍人作出了表率,我要以新的作為和貢獻,無愧于曾經穿在身上的軍裝。”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新區一家企業的副總經理翟小龍說。
堅守初心,不論何時何地;赤誠奉獻,不分任何崗位。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建設銀行……從轉業到離休,數十年如一日,張富清就像一塊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今年5月初,中國建設銀行總行專門在湖北恩施組織了向張富清學習的研討會,學習這位老黨員不畏艱難、居功不傲、不計得失、一生奉獻的精神。
“我曾經覺得,英雄是活在書本上、活在記憶里的,現在我認識到,英雄就真真切切地在我們身邊。”中國建設銀行恩施分行行長向黔說,“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向老英雄學習,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和擔當,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取得更多、更扎實的成績。”
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服務,是張富清始終如一的堅守,是一代代優秀共產黨人的寫照,也鼓舞著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黨員干部們。
“我們學習榜樣、傳承精神,就是要在屬于自己的戰場上赤誠報國、無私奉獻。”正在下鄉了解脫貧進展的湖南省石門縣壺瓶山鎮黨委書記段少帥看了關于張富清事跡的報道后,當場決定把村里所有黨員和群眾代表組織起來,學習英雄事跡。
石門縣是位于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貧困縣。作為長期奮戰在這里的基層扶貧干部,段少帥說,我們要有更大的耐心、更強的韌勁,下“繡花”功夫把扶貧工作做好,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張富清的表彰事跡【篇2】
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的一名戰士,解放戰爭時期先后榮立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兩次獲“戰斗英雄”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我們所有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
學習張富清事跡,應當不忘“忠于黨、忠于人民”精神。天安門前,94歲老兵李安甫對我們的黨、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母親無聲告白。在中國共產黨98歲華誕前夕,94歲高齡的李安甫走進天安門,用手摸一摸城墻,看一看樓里風景,講一講那一代的革命故事。我想,當他走進天安門的那一刻,他的心里該有多么辛酸,又有多么欣慰。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___戰爭中,他不斷地看著他的戰友為新中國成立而犧牲,那時他心里的苦楚,應該無人體會。可是,他又親眼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這幾十年的改變,見證了中國如今的輝煌,他又是多么的欣慰。“忠誠的高尚和可敬,無與倫比”,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我們要記住老兵李安甫對黨絕對忠誠的這種精神。我們應當像向日葵一樣一直以“太陽”為中心,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對黨做到絕對的忠誠。
學習張富清事跡,應當不忘“樸實純粹、淡迫名利”精神。“戰斗英雄”張富清,他隱藏功名60多年,他經歷過殘酷的解放戰爭,在那種槍林彈雨的日子里獲得過多次獎勵。他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毅然不忘黨的初心,在貧困山區奉獻他的一生。對于張富清同志來說,他是一名退役軍人,是為新中國成立做過貢獻的人,他退役后有許多選擇,可是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待在貧困地區,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將質樸節儉、知足常樂作為他堅守的人生信條。張富清將一生都奉獻給黨、國家及人民,他獲得中宣部授予他的“時代楷模”稱號,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我們應當不忘“樸實純粹、淡迫名利”精神,我們應當向“戰斗英雄”張富清學習。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黨員干部只有專心致志地工作,心態平和地享受生活,不為蠅頭小利而蠅營狗茍,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好的結果,才能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及人民作出貢獻。
學習張富清事跡,應當不忘“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精神。北師大碩士畢業的研究生黃文秀,她畢業之后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到貧困村居擔任第一書記,把雙腳扎進泥土,為群眾脫貧勞心勞累,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貢獻。6月16日晚,在這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她忍痛告別她病重的父親,深夜冒雨奔向受災群眾,面對危險,她毅然前進,在她返回鄉村的途中,不幸遇到突發山洪,30歲的青春年華就此消逝。在危險來臨之際,她首先想到的是村里的群眾,不聽同事們的勸阻,拒絕病重父親的挽留,前往受災現場,不幸遇難。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我們應當不忘“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精神,不忘黃文秀同志為群眾事業犧牲,向她學習。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們要勇于站在革命前線,遇到困難,不要退縮,敢于面對。面對困難問題,要及時改革創新,銳意進取,敢于擔當,樂于奉獻。“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要做中國共產黨里的一朵梅花,要像梅花一樣,在寒冷的冬天,獨自盛開,我們黨員干部要敢于說出他人不敢說的話,敢于嘗試他人不愿做的事,為中國共產黨的事業,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張富清的表彰事跡【篇3】
從西北野戰軍戰士榮獲“戰斗英雄”榮譽稱號到成為機關單位的普通員工,從來鳳縣建行副行長離休到被評為時代楷模,張富清的一生無疑是艱辛的同時也是無私的。樸素的穿衣風格、勤懇的工作作風、一心為農的民生情懷,都成為他獨特的標識。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有很多人經不起誘惑,為了追逐眼前的小謀小利舍棄了良好的精神品質,最終什么也沒有得到,也忘記了自己的初心。而張富清同志卻能在簡單樸實的日子里嚴以律己堅持準則,與其說是一種自律更不如說是擁有了高尚的情懷,這樣的情操讓人動容,更值得大家去學習,特別是祖國的青年一代,正處于人生最美好的時段,多向老一輩的楷模學習往小了看對個人的發展有利往大了看更是對整個國家發展的有利保障。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卻難守。的確,快節奏的生活容易讓人浮躁,物欲橫流的世界容易叫人迷失,平淡日子的打磨也容易讓初心消失殆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青年黨員干部在漫長紛繁的人生道路中,唯有勤學、修身、實干,方能與初心“緊緊牽手”“白頭到老”。
用勤學為守初心“加滿油”。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它的內涵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根本決定,同時,時代的發展變化又賦予它新的歷史意義。如今已經96歲高齡的張富清老人,在左腿截肢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站起來,他說“我還要看書學習。”“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勤學不僅是順應外在需要,更是個人內在發展要求。唯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斷充實提升自己,才能為踐行初心注入不竭動力。
用修身為守初心“把穩舵”。老英雄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六十多年,連兒女也不知情,“沒什么好炫耀的”,“不愿給組織添麻煩”,這是何等淡泊名利!要守好初心,就要以“律己宜帶秋風”的自省意識嚴格要求自己,以“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的態度正確看待手中的權力,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的堅持錘煉自我,始終保持淡泊明志的從容、寧靜致遠的平和,不斷修煉高尚品格。
用實干為守初心“鼓足勁”。志當存高遠,行當踏實地。張富清轉業后,主動要求到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他白天扛起鋤頭帶頭修路,晚上就住在居民家的牛棚里,每次炸藥包試炸道路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終于在絕壁上鑿出一條山路。其實,守護初心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只有以愚公移山的奮斗精神,將初心使命細化成一項項扎實的工作、一個個前行的腳印,才能真正使初心之境常拭常新,永葆本色。
張富清的表彰事跡【篇4】
“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指示催人奮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
對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生滕續聰來說,科研道路充滿艱辛,但一次次實驗失敗磨礪著他的意志。“和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的張富清老人相比,這些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滕續聰說,作為一名學生黨員,要以張老的精神與情懷激勵自己,遇到困難時敢于攻堅克難,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不求顯赫、不為功名,踏踏實實把每一項工作、每一次任務做好,這是老英雄張富清給我的啟示。”來自遼寧省丹東市銀行系統的基層干部劉宗盈說,“相比于革命前輩,今天的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更要不遺余力地肩負時代賦予的使命,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實現偉大夢想的奮斗之中。”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湖北省軍區官兵積極學習老前輩張富清的英雄事跡,結合深化“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自覺以英雄為榜樣,積極投身強軍興軍偉大實踐。
“作為新時代的軍人,我們要銘記英雄、崇尚英雄,學習英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同心共筑強軍夢。”湖北省恩施軍分區司令員施岐峰說。
70年砥礪奮進,70年苦難輝煌。壯闊的中國道路上,一代代人接續奮斗,書寫愛國奉獻、矢志不渝的篇章。
“英雄是時代的標桿,英雄精神是指引我們前行的明燈。”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程德安說,弘揚奉獻精神,重在踐行、貴在力行,只有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在平凡崗位上用刻苦奮斗實現一個個不平凡,我們才能把國家領導的要求落到實處,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張富清的表彰事跡【篇5】
人生在世,難以回避“功名”二字。有人把功名看得很重,把榮譽作為向人炫耀的資本,躺在功名薄上睡大覺,殊不知功名成為前行的負擔和累贅。老英雄張富清深藏功與名,把功名看得很淡,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彰顯了初心與使命的偉大力量。
“榮譽的桂冠,都用荊棘編織而成”。在解放戰爭中,張富清榮立西北野戰軍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軍戰斗英雄稱號和師戰斗英雄稱號。張富清面對人們對他多年“低調”十分不解的追問說:“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戰的戰士,有幾多都不在了,比起他們來,我有什么資格拿出立功證件去擺自己啊?”唯有經歷過血與火的生死考驗,才能在榮譽面前如此云淡風輕。應該說,為人民求解放、謀幸福的初心與使命,促使張富清幾乎每次戰斗都是當先鋒、打頭陣。他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以英勇與無畏書寫下保家衛國的英雄篇章。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戰爭年代,槍林彈雨沖鋒在前,他立下赫赫戰功。在和平建設時期,離家征戰已經7年的他,轉業時本可以選擇回原籍工作。當聽到“在湖北,恩施地區最艱苦,最缺乏人去建設”時,張富清當即決定要到艱苦、困難的地區為黨工作,為人民做事。為百姓脫貧、為民造福的初心與使命,促使張富清深藏功與名,從零開始、從新出發,努力迎接新挑戰。張富清帶領群眾肩挑背扛、開山修路,哪里最貧困往哪里跑得最勤,哪家最困難為哪家想得最多,他全心全意為百姓鄉親謀發展,為貧窮山區奉獻了自己的大半生。
“非淡泊無以明志,故非寧靜無以致遠”。張富清1955年轉業以來卻從未向人提及自己輝煌的歷史,甚至連自己兒女都不知道。如果不是去年底退役軍人的信息采集,這個秘密也許還將一直保守下去。張富清深藏功與名,堅守“趕考”初心與使命,把清廉自守作為鮮明政治本色。他克勤克儉,公私分明,嚴把小事守好小節,管好家人樹好家風。1985年從來鳳建行離休的張富清,現在仍舊和老伴孫玉蘭住在建行一棟20世紀80年代的房改房里。
不朽之名譽,獨存于德。初心與使命,是我們黨不忘來路、開辟未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老英雄張富清深藏功與名的令人震撼的事跡中,我們要感悟初心與使命的力量,學習老英雄張富清身上那種發人深思、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