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手老師觀后感怎么寫
觀后感可以幫助人們重新審視自己觀看的內容,從中得到新的靈感和看法,進而啟發人們的思考和創造力。下面給大家整理一些無手老師觀后感怎么寫,方便大家學習怎么寫無手老師觀后感怎么寫。
無手老師觀后感怎么寫篇1
周三,全校的老師一起去看了《無手老師》這部電影。聽名字,我以為是很煽情的電影,催淚彈的那種,故事本身確實很感人,電影卻沒有有很煽情的拍攝手法,而是比較寫實地講述了這個故事。
主人公是失去雙手的高中生,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無法繼續上大學又失去勞動力基本就是喪失了生活的所有希望。可以想見,他在村莊里受到了多少冷言冷語和異樣的眼神,甚至不是沒有考慮過結束自己的生命。能當一個代課老師其實是很偶然的機遇,他拼命練習抓住了這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繼續活下去的動力。
我簡直無法想象他到底是怎么克服那些困難的,電影中只是呈現了他練習雙手寫字全部是鮮血的畫面,背后是多少個默默流血的日日夜夜。這種不放棄的精神和為了一個目標不懈努力的品質是現在的人們很缺乏的東西。
或許正是這種帶著點傻氣的堅持,才讓他成為一個不平凡的老師。因為這種堅持,他在第一次上課時就用粉筆字板書鎮住了調皮的學生;因為這種堅持,他千方百計地勸服家長不讓孩子輟學,拿出微薄的薪水幫學生墊付學費;因為這種堅持,他冒著暴雨沖進簡陋的校舍去搶救書本和課桌,還被砸傷了腦袋;因為這種堅持,他終于在很多年后走進大學的報告廳,寫下了我今天上了大學。
電影沒有為了煽情而煽情,時不時還能逗笑觀眾,可是我們還是會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佩服這樣一個無手老師。他的故事不需要刻意渲染苦難的背景,因為他一定是一個內心強大有積極人生態度的人。看看他遇到的苦難,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的困難,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呢。
無手老師觀后感怎么寫篇2
上星期六下午,學校工會組織80后年輕教師去電影院觀看了電影《無手教師》。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電影透過一組組寫實的鏡頭,在短短的120分鐘內向我們展示了殘疾教師馬復興坎坷曲折、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人生經歷。
坎坷曲折:出生才4個月的馬復興不幸掉入火炕,身體尤其是雙手被嚴重燒傷,為了保住性命不得已雙手被截肢。從此這個孩子、這個家庭就陷入了坎坷的境地。身體的殘缺讓他在童年時期感受到的是身體健全孩子所無法體會的生活不便、他人的冷嘲熱諷、被排擠、被歧視的孤獨絕望。因為上手殘疾被剝奪考大學的機會,尋找對象時他人的嫌棄,可以說馬復就是伴隨著挫折和血淚交織成長起來的。
自強不息:正如他的小名“尕娃”,雖然在年幼時遭遇了重大的打擊,經歷了種.種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憑著內心的堅強毅然頂住了重重困難。面對小伙伴的嘲笑排斥,他決心用另一種成功證明自己的價值。努力讀書,經過無數次的痛苦練習,手肘不知磨破流血了多少次,他終于學會用手肘書寫了還獲得了象征榮譽的小紅花。雖然沒有雙手,但他卻是當地學校里成績最好的高中生。為了消除家長學生的質疑,他用一手工整的粉筆字和熟練的粉筆畫征服了學生。為了不誤人子弟,他勤奮鉆研教材經常外出聽課提高教學水平。
無私奉獻:代課老師一個月的工資只有20多塊,自己家里的經濟情況比較拮據,但是當他發現學生沒有學習用品的時候,他毅然動用了自己微薄的工資;發現學生因為家境艱難而輟學的時候,親自上門做家長工作,動用自己的工資幫助學生繼續求學。為了學生,他賒欠的賬單只能用下個月的工資來償還。俗話說,做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為了學生盡心盡力,為了學生自己省吃儉用他整整堅持了30多年。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息。教師的職業價值是什么?只是單純的教書育人嗎?教師只是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嗎?人的潛能到底有多大?馬復興用自己的人生經歷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馬復興老師雖然沒有一雙手,但是他的心中有一雙手,這雙無形的手讓馬復興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幫助他戰勝了各種挫折,幫助他堅定自己的人生理想,最終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不僅如此,這雙無形的手通過他的言傳身教還在學生的心里生根發芽,伴隨學生的成長變成參天大樹,成為學生受益一生的精神財富。我相信他的學生以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能勇敢面對,因為他們的老師就是他們的模范榜樣。我期待成為擁有這雙無形之手的老師!
無手老師觀后感怎么寫篇3
2020年12月17日交投集團組織黨員干部觀看了《無手老師》,它是根據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馬復興自幼失去雙手,但他身殘志堅,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難,頑強的與命運博弈,用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堅持到底的行動實現了人生夢想。
我們無法想象沒有手怎么生活、怎么工作。但是,他沒有雙手,字寫的工整漂亮,畫畫的栩栩如生,他又有一雙手,那是一雙自尊、自強、自立、自信的手。在農村執教30余載,馬復興辛勤耕耘、執著堅守、無私奉獻、淡泊名利,譜寫著大愛的華章,是新時代精神的典范。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就是學生的標桿,這標桿立得多高,學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遠”。他沒有雙手,卻字寫得工整,畫畫得漂亮;他沒有雙手,卻用小小的黑板讓農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我們無法想象沒有手也可以這種活法,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更多看到的是向社會乞討,利用大家的理解與同情,變著法子欺騙;有的向親戚朋友索要,更不用說服務于社會了。與影片中的馬復興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一個無手的馬復興以自己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展現了一個農村教師的偉大形象。
影片的故事講得很平實,沒有過多的藝術宣染,沒有過多的拔高,處處透露出下麻爾村孩子們那種樸素的人文情懷。雖然影片只有短短的110分鐘,但是,卻在我們心靈中卻產生如此的震撼,在我們的心底蔓延著一種無名的力量,我們該做點什么?然而,現實生活是殘酷的,假如我們像馬老師一樣身患殘疾,能有幾個人有馬老師一樣的情懷?一樣的高尚?一樣的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信念?一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然有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撐起一片藍天?
通過觀看影片,我們被深深的觸動,雖然我們沒有馬復興老師那樣的高尚,但是,立足本職崗位,不計較個人得失,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難道不應該嗎?我們應該以馬老師的精神為旗幟、為標桿,堅定理想信念,為交投集團發展事業貢獻自己一分力量。
無手老師觀后感怎么寫篇4
周三,全校的老師一起去看了《無手老師》這部電影。聽名字,我以為是很煽情的電影,催淚彈的那種,故事本身確實很感人,電影卻沒有有很煽情的拍攝手法,而是比較寫實地講述了這個故事。主人公是失去雙手的高中生,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無法繼續上大學又失去勞動力基本就是喪失了生活的所有希望。可以想見,他在村莊里受到了多少冷言冷語和異樣的眼神,甚至不是沒有考慮過結束自己的生命。能當一個代課老師其實是很偶然的機遇,他拼命練習抓住了這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繼續活下去的動力。
我簡直無法想象他到底是怎么克服那些困難的,電影中只是呈現了他練習雙手寫字全部是鮮血的畫面,背后是多少個默默流血的日日夜夜。這種不放棄的精神和為了一個目標不懈努力的品質是現在的人們很缺乏的東西。或許正是這種帶著點傻氣的堅持,才讓他成為一個不平凡的老師。因為這種堅持,他在第一次上課時就用粉筆字板書鎮住了調皮的學生;因為這種堅持,他千方百計地勸服家長不讓孩子輟學,拿出微薄的薪水幫學生墊付學費;因為這種堅持,他冒著暴雨沖進簡陋的校舍去搶救書本和課桌,還被砸傷了腦袋;因為這種堅持,他終于在很多年后走進大學的報告廳,寫下了我今天上了大學。
電影沒有為了煽情而煽情,時不時還能逗笑觀眾,可是我們還是會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佩服這樣一個無手老師。他的故事不需要刻意渲染苦難的背景,因為他一定是一個內心強大有積極人生態度的人。看看他遇到的苦難,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的困難,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呢。
無手老師觀后感怎么寫篇5
表現什么樣的美學主張首先體現在題材上,表現什么生活,彰顯什么人物,是文化立場的印證,我們選什么,怎樣選擇,是我們的文化背景和中國國情確定的。發展觀和構筑和諧社會的戰略布局,都在一點上重復,那就是以人為本,關注百姓命運,關注百姓生活,已被提到了執政第一要務的高度。基于這一點,在影視題材層面上,我們應該做到在各種題材中,盡可能以現實題材為主;在現實題材中,以平民題材為主。我們可以用快樂的作品,給觀眾帶來歡愉;用人文關懷給觀眾帶來心靈慰藉;但更該反映平民大眾的愿望和理想,關注他們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狀態。為民創作,為民立言,才是上佳境界。
中國電影自有聲音以來,劇本就成為首要因素,劇本是電影生產的第一環節。影視精品首先出自劇作精品。好劇本造就明星,也造就市場。只有劇本創造出好的文學人物形象,才有了好的銀幕人物形象。判斷一個電影的標準,或者我們追求的創作主旨,能否在影視作品中創造感人的形象。電影文學的根本就在于塑造人物形象。英國女作家羅琳創作的《哈利.波特》不僅自己獲得了巨大財富,還為影視界提供了具有產業價值的文學形象-哈利.波特,打造了全球影視產業的奇跡。
電影形象來自哪里?首先源于文學形態。文學形態源于哪里?源于現實生活,源于影視劇作家或電影編導對社會生活的積累和發現。銀幕是潔白的,電影是有目共睹的。在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中,編導付出了多少勞動,做出了多少創造和發明,大家看得清楚。西部影視編導和劇作家,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深入實際,感觸生活,以真誠的勞動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思考;鑒于此,電影《無手老師》應給人的感覺是真誠質樸的,同時又是沉重壓抑的。它可能沒有敲鑼打鼓的歡送場面,沒有虛假的口號和豪情,有的只是真真切切的百姓生活,這部電影劇作起初是對馬復興這個人物的紀實,以回憶闡述的藝術手法加工創作出來的電影作品。經過編導認真研讀和分析,覺得還是給人以較為震撼和回腸蕩氣的感覺。劇中情節雖沒有所為兇險和跌宕的趣味,但卻展現了人生平凡而超越的一種向上的精神氣質。這和戲劇沖突激烈,強調兩個"S"懸念和驚奇敘事結構有著不同的意義區別及價值取向。
無手老師觀后感怎么寫篇6
三尺講臺,三寸粉筆,鑄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道出的是教師一生的追求。
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在民族復興的進程中,締造出一個個夢想與情懷的奇跡。
看完這部電影時,一股莫名的力量涌入我的心頭,就像那大海里的浪花,一個接著一個涌進我的腦海,頓時,腦海里一片空白,慢慢地從心底冉起一股暖流,你的身影或許永遠也揮之不去。
我知道這是一個屬于你的真實故事,因為導演并沒有多用華麗而炫目的手法來修飾。樸實而沉穩的“角色”也略顯生澀,甚至可以說無任何“表演的天分”。是啊,誰又是人生舞臺上天生的“演說家”呢?我沒有離開,而是在淚眼婆娑間與你共同歷經了一回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厚德載物的精神境遇。究竟是什么,讓你在逆境中如此的堅強不屈,保全身心?是信仰!是你那堅守的信仰——“做祖國有用的人”,讓你成為強者,讓你戰勝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與痛苦,讓你歷經重重矛盾與糾結,仍能在夢想的路上揚帆遠航。
你沒有雙手,卻寫得一手工整好字;你沒有雙手,卻畫得一手精湛好畫;你沒有雙手,卻給貧苦的孩子們描繪出一幅美好藍圖;你沒有雙手,卻給孩子們插上了希望的翅膀。是你,讓他們懂得知識的可貴、學會展翅高飛的本領,想要去做祖國有用的人。
你常常會將那一句:“無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得更好”掛在嘴邊。這是你前進的方向也是動力,更是一種強烈地奉獻意識與事業心,無手并不等同于無為,奮進路上,你那艱難的身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感染與激勵著更多有手之人要敢于承擔起時代賦于我們的責任,敢于承擔、樂于奉獻,只有這樣,才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與價值、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同事、親友的信任與尊重。
而今,在實現民族偉大的復興夢------中國夢的征程中,我們時常會將愛崗敬業掛在嘴邊。愛崗敬業不是夸夸其談、盡心盡職也不是紙上談兵,夢想不是那一瞬間的智慧與激情,它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懈與執著的行動力來實現。
這時候,我想起了音樂大師貝多芬、想起著名作家張海迪…….雨果曾經說過,人在逆境里比在順境里更能堅強不屈,遭厄運時比交好運時更容易全身心。是的,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的眷顧某些人,卻教會某些人面對撲面而來的困難,決不低頭屈服。解救自己的機會,就是自強不息,就是奮斗不止。
突然間,我覺得自己做得真的不夠,因為有手的我本可以比無手的你做得更多,更好。
無手老師,感謝你,是你讓我重拾斗志,懂得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堅守讓信仰閃光,奉獻讓生命綻放。
無手老師觀后感怎么寫篇7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溫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它以青海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為生活原型,真實地反映了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這是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馬復興的實踐告訴觀眾:在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眷顧你的時候,在你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同時,《無手老師》又講述了一個山區教師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故事。在展示他們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更著力表現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和讓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信念,為觀眾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學習了這些人物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心生萬千感慨。反思自己40年來的教育教學生涯,愈發深感為師之道的崇高而艱巨。于是更加明白,塑造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我們用自己的言行去實踐,以贏得社會對教師的尊重和理解。
學習也是收心,讓心思從假期的閑逸中返歸工作的秩序里。其實為師人也習慣了,一張一弛,相輔為用。會前會后的寒暄里,自然又問道我假期生活如何者,我說一天,便是天天,粗線條的簡生活,不難想象。路遇準退休的董校,笑說我暑假變白了些,這就對了,對得起宅在家里整整一個暑假啊!老劉等人玩笑說集訓第一天一不小心就給表揚了,因為上學期接任了一個班的代課任務算是在關鍵時候為學校分憂解難吧,這也只可以一笑了之呢,話頭一轉就問道租房說到買菜去。
無手老師觀后感怎么寫篇8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溫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它以我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為生活原型,真實地反映了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它講述了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以馬復興的實踐告訴觀眾:在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眷顧你的時候,在你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同時,《無手老師》又講述了一個山區教師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故事.在展示他們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更著力表現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和讓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信念,為觀眾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這部影片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既是對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也是對“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動詮釋.在娛樂節目風行的今天,在我們爭相觀看《哈里·波特》、《鋼鐵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無手老師》這樣的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獲.
用一種情節劇的方式演繹真人真事,無疑是有些難度的.可喜的是,影片《無手老師》的編導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到了馬復興內在的精神氣質和對家鄉、對學生的大愛情懷.如果說,樸實及其樸實之中所蘊涵的堅韌、執著、自強不息是馬復興最主要的性格特征,那么,與馬復興的性格相適應,影片《無手老師》所采用的講述方式,同樣也是樸實、沉穩.或許,在編導看來,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余的,只能用最樸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才能表現馬復興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
電影《無手老師》是一部有意義價值的人文影片,畢竟馬復興是個活生生的時代典型人物.這部劇作以及未來影片的出現,不光是教育人們如何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向困難挑戰,也不是純粹反映了一個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會發展對文化知識的重要依賴,也反映了國家提倡建設和諧社會以及加強民族團結的正確性和必須性,更進一步表現了國家逐漸走向繁榮昌盛的時代。
無手老師觀后感怎么寫篇9
《無手老師》是根據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馬復興自幼失去雙手,但他身殘志堅,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難,頑強的與命運博弈,用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堅持到底的行動實現了人生夢想。
他沒有雙手,但是字寫的工整漂亮,畫畫的栩栩如生,他又有一雙手,那是一雙自尊、自強、自立、自信的手。在農村執教30余載,馬復興辛勤耕耘、執著堅守、無私奉獻、淡泊名利,譜寫著大愛的華章,是新時代精神的典范。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就是學生的標桿,這標桿立得多高,學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他沒有雙手,卻字寫得工整,畫畫得漂亮;他沒有雙手,卻用小小的黑板讓農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馬復興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農村教師的偉大形象,也是對最美鄉村教師最好的詮釋。
從《無手老師》劇作看未來影片故事應該說講得很平實,也許這可能是未來影片成功的一個因素。當我靜靜地看完這部節奏緩慢的劇作時,我的心底卻在蔓延著一種無名的力量。是什么能讓我的心靈在平靜中如此震撼?我想,大概就是影片中馬復興以及下麻爾村的孩子們處處透露的那種樸素的人文情懷吧!該影片鏡頭語言樸實,幾乎很少用技巧。章法也較為規范,且風格別異,有創新的思維靈感;我想只要把電影的基本元素用活、用巧、用得適當,你就能在未來影片中講出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
馬老師的可貴之處是心中始終有一股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信念。他在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撐起一片藍天。
通過觀看影片,我行員工們被深深的觸動,紛紛表示將以馬復興精神為旗幟、為標桿,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崗位,不計較個人得失,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為農商行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