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個人抗疫事跡簡短
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后進的作用;關于醫生個人抗疫事跡你知道哪些?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醫生個人抗疫事跡簡短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醫生個人抗疫事跡簡短【篇1】
3月5日下午2:30,在中日友好醫院援鄂醫療隊住地,在黨旗面前,18個醫療隊員舉起右手,鄭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我申請入黨已經17年,2003年非典時我就申請入黨,去年底終于成為預備黨員,沒想到這次能提前轉正,真是一個很大的驚喜!”當了26年護士的王倩如,十分激動。17年前,北京的中日友好醫院是非典的定點醫院,年輕的王倩如就在這里的ICU病房抗擊過非典,如今為抗擊___,已過不惑之年的她再披戰袍,大年初一報名,初二就隨隊征戰武漢。
“我能夠站在此時的江城武漢,光榮地成為黨這個大家庭的一員,這是我人生中最為光榮和自豪的一刻!”中日友好醫院普通外科醫生黃笳說。80后的他是德國留學歸來的博士。報名來武漢時,他想:“我是國家公派留學生,受國家資助留學了4年。在國家有困難的時候,總要有人挺身而出。”
在湖北抗疫戰場上,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醫療隊員,越來越多的70后、80后、90后,爭相匯集到鮮紅的黨旗下宣誓。
3月1日上午10時,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北大醫學國家援鄂醫療隊120余名黨員和積極分子代表,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新民、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姜保國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杰的帶領下,共同舉行“重溫入黨誓詞”主題黨日活動,有14位醫療隊員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月27日,抵達武漢前線的第二天,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醫療隊隊員孫雪峰、王玉娥、張穎,就莊嚴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月22日晚,一場“火線上的`支部大會”在武漢召開,表決同意接收他們為預備黨員。
至2月底,在湖北武漢和咸寧抗疫前線,云南援鄂醫療隊已有368名隊員向臨時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其中確定入黨積極分子35人。2月26日,在咸寧的10名醫療隊隊員宣誓入黨。3月9日,云南援鄂醫療隊又有35人火線入黨。
戰情緊急,有時白衣戰士們來不及回住地,就在___患者病房外,莊嚴宣誓入黨。
2月26日14時,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ICU病房主任董芳匆匆吃過盒飯,就在住院樓走廊上,面對臨時展開的鮮紅的黨旗,舉手宣誓,成為光榮的預備黨員。剛宣誓完,電話驟響,病人急待搶救,董芳馬上沖進了ICU病房。
醫生個人抗疫事跡簡短【篇2】
一聲電話鈴響,驚醒了午夜的夢,從請愿得到組織的批準到踏上奔赴武漢的機場,李慧平一直處于激動興奮和不知所措,激動的是承擔著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不知所措的是等待他的是一個陌生而又危險的境地。與他同行的天津市支援湖北河西醫療隊的九名戰友,即將拉開一個屬于自己一生銘記的序幕。赳赳黃炎,復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戰。
2月9日出征;2月11日任天津市援湖北河西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2月12日作為組長的李慧平帶領隊員進艙。3月10日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重病區。李慧平開始了他不平凡的工作。由于他的特殊身份—男護士,被抽調物資處,負責天津醫療隊和河北醫療隊伍的醫用物資以及將近1000病人生活物資、治療物資、重要物資的配送。每每一個班以后他都是大汗淋漓,刷手服已經浸濕,帽子下面是濕漉漉的頭發,但沒有埋怨與不滿,因為他堅信這是一名醫務工作者、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職責與擔當。
2020年3月8日,這是一個雙重節日,不僅僅是女生們的節日,也是江岸方艙醫院休艙的日子,就在這一天,隊員們手舞足蹈的慶祝時,接到了新的任務--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重病區,303人的醫療團隊選派40人,而李慧平就是其中的一員。
重癥區里面臨的是一個個重癥的病人,緊張強度和技術強度讓他感到略微的不知所措,但推起了治療車,走進病房,每個人的生命體征,隨時處理醫囑,病重的病人隨時翻身拍背,推藥、測血糖、打胰島素、時刻會查看病危患者的情況,每一樣的操作他可以迎刃有余,四個小時的班雖然時間不長,但一分鐘也不停歇,與武漢戰友扛起了那個時段的病房,出紅區到緩沖區再到綠區,到車上已經腿邁不開了。回到駐地已經凌晨三點,因為關艙,身為黨支部書記和宣傳委員的他還需要做大量的文字和宣傳工作,一刻也不能停擺,他跟自己說一句“繼續加油”,它不是終點,而是駛向另一個彼岸的開始。
醫生個人抗疫事跡簡短【篇3】
突如其來的新一輪新冠疫情,威脅著菏澤百姓的生命健康。在這關鍵時刻,有無數的勇士挺身而出,為守護菏澤群眾的健康嘔心瀝血。海巖同志是菏澤市立醫院藥學部的一名主管藥師、中共黨員、轉業軍人,他于第一時間就響應市委市政府和醫院領導的號召,勇于向“疫”而行,扛責在肩,不畏辛苦,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名醫務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和新時代的軍人本色。
疫情面前,他是無懼無畏的“逆行者”。抗擊疫情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全民戰爭,身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一心為了群眾的生命安全,海巖同志毅然選擇了逆向而行。7月24日起,他總是利用休班時間,主動參加小區的志愿者服務:協助小區醫務人員開展核酸檢測,認真幫助查驗身份信息,并耐心向居民講解核酸檢測注意事項等。有時剛剛下夜班后他也投入到志愿服務工作中,為了將這種精神傳遞給下一代,他還帶領16歲的女兒一起服務,通過言傳身教,讓女兒也感受到了“不忘初心、服務大眾”的精神操守。女兒向爸爸媽媽表示,自己感受到了服務工作的價值和不易,自己平時會多學做家務,讓爸爸媽媽少操心,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工作中去。
疫情面前,他是銳意進取的“實干者”。據了解,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以來,海巖同志總是第一位報名,請求投入到第一線服務工作中,至今在醫院發熱門診藥房已連續奮戰3年時間。7月31日,海巖同志被抽調到菏澤市方艙醫院進行支援。菏澤方艙醫院緊急啟動后,一切工作都要從頭開始,工作內容和流程也是千頭萬緒。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海巖同志在不辭辛苦,加班加點地梳理和執行工作。有時,他連續工作3天,每天都工作達13個小時以上。由于廢寢忘食,他經常錯過飯點,餓了就用泡面充饑。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方艙醫院建立和實施了全面地購藥、驗收、入庫、出庫、養護等流程,全力保障了方艙醫院的藥品供應和藥品質量安全,極大地提升了方艙相關工作的效率。
疫情面前,他是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者”。由于疫情防控責任重大,為了切實履行崗位職責,海巖同志真正做到了顧大家、舍小家。海巖同志的愛人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夫妻二人都堅持在抗疫一線。兩人協商錯開排班,輪流照顧老人。由于不能時時陪伴在家人身邊,他對于近70歲的母親和16歲的女兒不能給予及時地照顧和關心,因此心有愧疚。但是他表示,由于防疫工作的特殊性,他能做到的就是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因為只有守護好大家,才能真正保護好自己的小家。在公與私的天平上,他毅然堅守疫情防控一線,這種以大局為重、甘于奉獻、扎實工作的精神受到同事們的一致好評和贊揚。
疫情在前,責任在肩。海巖同志作為是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在抗疫一線,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顯了責任與擔當。
醫生個人抗疫事跡簡短【篇4】
歲末年初,本該熱鬧、溫馨的春節被突如其來的___疫情打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開始了。
我叫__,__中心衛生院的一名防疫醫生。新年第一天清晨,我從老家趕回醫院,來不及思考疫情防控工作的風險,一心想著:作為醫務工作者,參加疫情防控我責無旁貸,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院領導的工作安排下,我負責流行病學調查和密接者體溫監測工作。
從1月25日起我每天穿著白大褂、防護服,戴著防護帽、口罩、手套,抱著體溫計盒穿梭在石寶鎮的大街小巷,為密切接觸者進行每天兩次的體溫監測和異常癥狀信息登記。隨著疫情的發展,我鎮疫情防控工作越來越嚴峻。在感染病例持續新增的同時,意味著需要體溫監測人員也越來越多,工作量增加,心理壓力不斷增大,緊迫感也越來越強烈。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時間和體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我迅速熟悉全鎮每條街的位置、環境,合理規劃每天的步行路線。即便如此,一輪體溫監測下來也需要花上3、4個小時,每次脫下防護服時,后背已經打濕一片,取下手套雙手已經被汗水泡得發白,每天至少步行2萬余步。有好幾次,當我在入戶爬樓梯覺得疲憊吃力的時候,當我戴著口罩一路小跑踹不上氣的時候,就想想在前線抗疫、逆風前行的同行醫務人員,在四處籌措防控物質、加班加點工作的醫院領導,在挨家挨戶排查外來人員的鎮村干部,深夜還在烈烈寒風的值守交通要道的同事和民警,大家都在為抗擊疫情出力,我必須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堅持下去。一天的體溫監測結束后,數據登記匯總上報是我最幸福的時刻,一是因為看到記錄本上沒有一個異常數據,覺得一切辛苦都沒有白費;二是終于可以不用再走路,因為實在邁不動腿了。
在近2個月的體溫監測期內我共為14戶人家61名密接者監測體溫,未發生疫情擴散,所有密切接觸者順利解除醫學觀察。在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如釋重負,順利完成了使命。
作為一名“90后”醫務工作者,代表著新時代的精氣神,我們懷揣著對工作的滿腔熱情,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充分展現了醫務工作者的亮麗風采。這場特殊的戰役于我是一段不平凡的經歷。我想,在未來,它將成為我職業生涯的崇高信仰,支撐著我一路向前,并為此感到自豪!
醫生個人抗疫事跡簡短【篇5】
現在,有數萬名女性醫務工作者在武漢抗擊疫情的前線全力以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她們是照亮生命的一顆顆最美的星。今天(3月8日)的《一線抗疫群英譜》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兩位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的女“戰士”。
陳靜:火神山醫院ICU的硬核護士長
陳靜是火神山醫院重癥醫學一科的護士長,從穿防護服、隔離衣、戴護目鏡到戴鞋套、洗手,保護每一名進出病房人員的安全是她時時刻刻掛在心頭的事。
除了時刻提醒醫護人員注意防護,對于患者出現的顧慮,陳靜也是及時進行安撫。
治療中,醫護人員還要進行插管、吸痰,對于這樣容易暴露的高風險操作,陳靜總是搶著去做。
陳靜曾遠赴非洲利比里亞埃博拉疫區執行任務,具有豐富的傳染病防治經驗。ICU里幾乎都是危重患者,有些甚至沒法通過語言溝通,她專門針對溝通困難的患者制作了一本《新冠護患溝通手冊》。
喬杰:以堅韌溫柔護佑生命
作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院長,喬杰在武漢與團隊并肩作戰已經37天了。2月1日中午,喬杰接到任務,3個小時后就率領北醫三院第二批援鄂國家隊趕赴武漢。第二天,進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組建危重癥病房。
從病房改造到收治患者,喬杰率領團隊僅僅用了30多個小時。經過她們的努力,越來越多的病人已經治愈出院。
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又身為婦產科和生殖健康專家,喬杰格外關注武漢孕產婦的安全和防治情況。她及時總結孕產婦、兒童___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治療經驗,納入到最新的第七版《___診療方案》中。
在這場戰“疫”中,武漢市約有11萬名醫務工作者,另有4萬多名來自各地的醫務工作者支援湖北,其中女性約占三分之二。她們是母親,是女兒,是妻子,此刻更是“戰士”,她們護佑著生命,傳遞著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