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與阿拉伯千年恩怨
70年代,在法國的阿拉伯人占法國外籍人數(shù)的24.13%,也就是說每4個外籍人中有1個阿拉伯人.這有其歷史、政治、語言等方面的原因。下面小編給大家講下法國與阿拉伯千年恩怨。
最早從公元8世紀開始,法國就成為阿拉伯帝國崛起的主要對手。在此后漫長的歲月里,無論是十字軍東征,還是近代的殖民地擴張,法國都與阿拉伯世界數(shù)度結(jié)怨。
在阿拉伯國家眼中,法國和英國一樣,都是老牌的殖民主義國家,給伊斯蘭世界帶來深重災難。
《查理周刊》恐襲事件引發(fā)部分法國民眾與穆斯林群體的緊張關(guān)系,讓很多人想起歷史上法國與阿拉伯世界的千年恩怨。最早從8世紀開始,法國就成為阿拉伯帝國崛起的主要對手。此后漫長時期里,無論是十字軍東征,還是近代的殖民地擴張,法國都與阿拉伯世界數(shù)度結(jié)怨。
法蘭克軍隊擋住阿拉伯帝國擴張浪潮公元632年,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去世。此時阿拉伯半島已經(jīng)基本統(tǒng)一,一個強大的帝國宣告崛起。在四大哈里發(fā)時期(632年-661年),阿拉伯帝國迅速向半島以外的地區(qū)擴張,636年在約旦擊敗拜占庭軍隊,638年又占領(lǐng)耶路撒冷。公元661年倭馬亞王朝建立后,阿拉伯帝國的擴張勢頭更加不可遏制,首先向東占領(lǐng)阿富汗,然后揮軍中亞地區(qū),征服布哈拉、撒馬爾罕和花刺子模等廣大地區(qū),后來連唐朝軍隊也在恒羅斯敗在阿拉伯軍隊手上。
阿拉伯帝國向東高歌猛進的同時,在西面也消滅了拜占庭帝國在北非的駐軍,占領(lǐng)從突尼斯到摩洛哥的廣大地區(qū)。公元711年,倭馬亞王朝的埃及總督穆薩·伊本·努賽爾派遣手下的柏柏爾人將領(lǐng)塔里克·伊本·齊亞德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也就是現(xiàn)今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的所在地。隨即努賽爾親自殺到,兩大將領(lǐng)幾乎攻占伊比利亞半島全境,征服當?shù)氐奈鞲缣赝醭?32年,由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混編而成的穆斯林軍隊越過比利牛斯山攻入法蘭克王國。
法蘭克王國就是如今法蘭西的前身,疆域也與目前的法國大致相當。阿拉伯軍隊先是在波爾多擊敗阿奎丹伯爵,然后率騎兵沿著通往巴黎的羅馬舊道北上,直撲瓦盧瓦河流域,兵鋒直指巴黎。10月,阿拉伯軍隊進抵普瓦提埃,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率軍迎擊,雙方在此地爆發(fā)激戰(zhàn)。
在希臘弩炮的遠程火力掩護下,法蘭克重裝鋼甲騎兵排成方陣放平長矛,以楔形陣向阿拉伯軍隊發(fā)起大規(guī)模集團沖鋒。久經(jīng)沙場的阿拉伯軍隊戰(zhàn)斗力也十分強悍,并未示弱。戰(zhàn)到酣處,查理·馬特派遣先前戰(zhàn)敗的阿奎丹伯爵率軍突襲阿拉伯軍隊營地,結(jié)果阿拉伯軍隊統(tǒng)帥拉赫曼陣亡,大軍不得不撤退。但法蘭克軍隊在此戰(zhàn)中也蒙受了慘重損失,不敢追擊。至此,阿拉伯帝國的擴張浪潮在巴黎附近第一次被遏制。
法國國王征討阿拉伯時斃命崛起的阿拉伯帝國并未維持多長時間。11世紀開始,阿拉伯帝國很快土崩瓦解,伊斯蘭化的塞爾柱突厥人應時而起,成為新興的阿拉伯世界的代表。塞爾柱帝國不斷向西蠶食拜占庭,拜占庭皇帝阿歷克塞一世不得不向教皇求援。同時,歐洲____世界一直希望重奪圣城耶路撒冷。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克萊芒召開宗教大會,大會主旨就是要援助被塞爾柱帝國不斷壓迫的“東羅馬基督____”。此時的法國處于卡佩王朝統(tǒng)治時期,其領(lǐng)主和修士積極響應教皇號召,發(fā)動了一次十字軍東征,但很快在半路上被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