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歷史朝代簡介
韓國(Korea),全稱大韓民國Daehan Minguk),簡稱韓國 Hanguk),又稱南韓、南朝鮮。成立于1948年8月15日,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共和國,國名來源于古代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部落(辰韓、馬韓、弁韓),英文名Korea源于古名“高麗”。首都為首爾,人口超過5000萬,以韓民族(朝鮮族)為主體民族。
韓國位于東北亞朝鮮半島南部,三面環海,西瀕臨黃海,與膠東半島隔海相望,東南是朝鮮海峽,東邊是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朝鮮相鄰,領土面積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4/9。
韓國歷史上曾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清末,清朝于甲午戰爭中戰敗,韓國脫離與中原王朝的藩屬關系,后成立“大韓帝國”,1910年被日本吞并,二戰后光復取得獨立。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南北分裂,北方國家稱朝鮮,南方國家稱韓國。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也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是亞洲四小龍之一。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開發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跡”。是擁有完善市場經濟制度的經合組織發達國家。也是未來11國中唯一一個發達國家。
韓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世界領先,除高速互聯網服務聞名世界外,內存、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和移動電話都在世界市場中具領導地位。
韓國歷史朝代簡介
1.史前時代
經人類學研究發現, 在70萬年前, 韓半島就有人類居住。
2.古朝鮮( B.C. 2333~B.C. 108)
據傳, 神話人物 檀君于公元前2333年建立了韓國第一個王國- 古朝鮮。此后, 幾個部族由滿州南部地區移到韓半島。
3.三國時代( B.C. 57~A.D. 676)
高句麗, 百濟, 新羅建于一世紀。 這期間古代國家的政治體系, 宗教(佛教和儒教) 文化得到發展。
4.統一新羅時代( A.D. 676~A.D. 935)
新羅的統一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佛教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最大的普及。統一新羅因貴族的霸權爭斗而衰退, 935年歸屬高麗。
5.高麗王朝(A.D. 918~1392)
高麗建于918年。 佛教在這一時期被定為國教, 給政治和文化帶來巨大的影響。著名文物有高麗青瓷和《高麗大藏經》。高麗時代發明了直指。直指是世界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金屬活字本,比古騰堡發明的金屬活字本早了78年。14世紀中期后,高麗衰退。
6.朝鮮王朝(1392~1910)
朝鮮王朝建于14世紀末, 儒教成為國教, 對全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443年發明了韓文字母。 由于日本的侵略(1592年, 任辰倭亂)和外國勢力的侵略使朝鮮開始走向衰退。
7.日本統治時期(1910~1945)
1876年朝鮮王朝被日本強迫打開了門戶。 1910年日本占領韓國, 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日本被聯軍打敗投降。
8.大韓民國(1945~至今)
1945年日本被聯軍投降后撤離韓國。其后韓半島分為韓國與北韓。韓國戰爭于1950年6月25日爆發, 1953年6月27日簽定停戰協定。 2000年歷史性的南北韓首腦會談在北韓的首都平壤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