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武帝司馬炎歷史介紹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司馬懿之孫,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265-290年在位,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下面是晉武帝司馬炎歷史介紹
司馬炎為司馬昭長子,曾出任中撫軍;但是司馬昭卻有意讓幼子司馬攸繼承,但在重臣的反對之下,司馬炎于265年5月被封為晉王太子。同年8月司馬昭過世之后,司馬炎繼承晉王的爵位。次年1月,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國號晉。晉武帝大肆分封宗室為王并使其掌握兵權,以補曹魏由于過度壓抑宗室,導致皇帝孤立最后被權臣所篡的前車之鑒;同時于268年頒布泰始律令,并于279年命賈充、楊濟、杜預、王濬等伐吳,280年3月孫皓投降,孫吳滅亡,自從黃巾之亂以來的分裂局勢暫時獲得統一。
司馬炎在統一之后,以為天下無事,便將州郡的守衛兵加以撤除,同時實施占田法與課田法,企圖與民生息;但是司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經于西元273年禁止全國婚姻,以便挑選宮女;滅亡孫吳之后又將孫皓后宮的五千名宮女納入后宮,于是司馬炎的后宮便有萬人規模。司馬炎為臨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車在后宮內逡巡,停在哪個宮女門前便前往臨幸;而宮女為求皇帝臨幸,便在住處前灑鹽巴、插竹葉以引誘羊車前往。而且邊境的少數民族遷入中原,引發少數民族與漢人的沖突,郭欽、江統等人相繼以徙戎論,勸晉武帝用武力將內遷的少數民族強制徙遷回原住地,但晉武帝不用。290年晉武帝死于含章殿,葬于峻陽陵。
晉武帝本人是繼承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代的基業而稱帝的,但本身并非英明之君,罷廢州郡武裝、大肆分封宗室、允許諸王自選長吏和按等置軍與無法處理少數民族內遷問題,種下日后八王之亂與永嘉之亂的原因。
司馬炎年表:
公元23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出生。
公元265年,司馬昭病死,司馬炎繼承司馬昭的王位,并于當年篡位稱帝,建立晉朝。
公元279年,晉派大軍伐吳,東吳滅亡,從此結束了三國鼎力的局面。
延伸閱讀:
羊車望幸
司馬炎后宮妃嬪眾多,有粉黛近萬,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臨幸哪個妃子,就成為一個讓他十分頭疼的問題。于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里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寵幸嬪妃。于是有個宮人便把竹枝插在門上,把鹽水灑在地上,羊因為喜歡鹽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這個故事出自晉書卷三十一,因為這個故事,后人把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或者寵愛,就稱為“羊車望幸”。
焚裘示儉
晉武帝時候,太醫司馬程據獻上一件用野雞頭上的毛織成的毛衣,晉武帝命令把這件衣服在殿前燒掉,并宣示全國,從今以后不許再貢獻用特殊技法制作的奇裝異服。
圍棋定策
司馬炎嗜圍棋,常在宮中與中書令張華、侍中王濟下棋。《忘憂清樂集》中保留了《晉武帝詔王武子弈棋局》。據《晉書·杜預傳》記載,杜預捧討吳奏折入宮時,晉武帝正與張華下棋。杜預遞奏折,陳利害,而晉武帝仍埋頭于棋局,不做定論。棋盤對面的張華見狀,起身拱手呈詞:“陛下圣明神武,政治清明深得人心,國家富有兵力強大,號令一出莫不敢從。而吳國國主孫皓荒淫無度,濫殺賢能之才。兩相對比,滅吳根本不需要費多大力啊。”晉武帝當即拍板,定下伐吳的計劃,使一直分裂的中國再次得以統一。
公元290年,司馬炎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