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轉移嘉興南湖
中共一大當初為什么一定要移去嘉興南湖?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中共一大轉移嘉興南湖相關信息,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中共一大轉移嘉興南湖:
7月30日,在上海的最后一次全體會議上,出現了陌生的不速之客,讓大家感到了危險就在面前。
發生了這種緊急情況,顯然這會在上海是開不下去了。李達提議離開上海。可去哪里呢?周佛海建議去杭州西湖——因為他去年在西湖智果寺住了3個多星期,那里非常安靜,是個開會的好地方。他自然非常熟悉那里,興沖沖地愿作向導,翌日一早就要領著大家前往。
這時張國燾雖然也很想離開上海,卻不同意去杭州。他認為杭州是個旅游勝地,人多世雜,容易暴露。
結果,李達夫人王會梧提議,到她的家鄉浙江嘉興去。嘉興離上海并不遠,城市不大,挺安靜,不大會出亂子,風景也好,可以在南湖上租條游船繼續開會。
嘉興?好地方!大家一致贊成。
正在這時,陳公博卻打起了“退堂鼓”。他所住的大東旅社,頭天晚上發生了一起人命案,夫妻倆均受了驚嚇。陳公博美婦在畔,只得忍痛不參加會議,帶著老婆跑到杭州游山玩水、散心快樂去了。
李漢俊也不能去。他是李公館的主人,正受到偵探的嚴密監視,無法脫身趕往嘉興。
馬林和尼科爾斯基也去不了。他們二人都是特征鮮明的外國佬,在火車上實在太為惹眼。于是代表們決定,不請他們去嘉興開會了。
不久,余下的代表們(張國燾、李達、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周佛海、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劉仁靜、包惠僧,一共11人)一起乘火車來到嘉興。
嘉興是一座古城,秦朝時稱由拳縣,三國時吳國設置嘉興縣。它位于大運河之側,又是滬杭鐵路的中點,離上海、杭州都比較近,何況又臨海不遠,也就逐漸興旺起來。
南湖可謂嘉興的一處勝景。它與大運河相連,古稱“陸渭地”,雅號“鴛鴦湖”——因為南湖分東、西兩湖,這兩部分形如兩鳥交頸,遂得此美名。
南湖之妙,更在湖中心有一小島,島上亭臺樓榭,綠樹紅花,美不勝收。
南湖原本是一片澤國,并無湖島。如今躍然湖心的那座美麗小島,是人工堆成的。那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嘉興知府趙瀛修浚護城河,把挖出的河泥用船運至水中央,壘成小島;又把原來岸上的一座煙雨樓移于島上,并在其四周栽種花草果木,培植垂柳綠楊,島上頓時飛紅流翠,恍若仙境。
明朝萬歷十年(1582),嘉興知府龔勉又下令在煙雨樓外建造亭榭,南面拓一臺曰“釣鰲磯”,北面筑一池曰“魚樂園”,更增南湖之嫵媚。
相傳當年乾隆帝南巡,先后曾8次登上煙雨樓,撫欄遠眺南湖勝景,佳句迭出,一時間南湖聲名大震。民國元年(1912),臨時大總統“國父”孫中山也曾來此處賞玩過。
今日,中國的一批共產主義先行者也行到了南湖之濱,品評起這水這綠來了。
王會梧早已先行蒞臨,打點一切。
很快,一條雕梁畫棟、裝飾奢華、陳設考究的游船出現在代表們面前。
張國燾第一個跳上船,興奮得大叫:“這船太美了!”
不一會兒,游船已起錨開航,駛向湖心。
這已經是西歷8月初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繼續進行。
王會梧獨坐在艙外,留心著四周動靜。艙內擺著茶點和麻將,一群人圍坐在圓桌前,出手也甚大方。這頗像是幾位好友在游湖遣興。
上船后不久,南湖上空便烏云密布,迅即就大雨滂沱起來。南湖上下,煙雨茫茫,名副其實。
然而,船艙里的代表們卻無暇欣賞景色。大家熱烈地討論著,加緊完成各項議程。
這也真是“天公作美”!有誰會想到,在這樣茫茫大雨的湖中心,竟還有著這樣一條用處特別的游船?還有著這樣一群為宏大理想在設計著燦爛前景的人們?
這次會議開得很順利。
最后一項已接近尾聲,大家正在認真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投票選舉中共中央組織機構的幾名首屆負責人。
張國燾低著頭,似乎是在沉思。他忽地又拿起筆,在手中的選票上畫著什么。不一會兒,他便填寫好了選票。抬頭看看大家都在低著頭填寫,他臉上不禁露出一絲難以察覺的笑容,隨即這笑容又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下一臉的嚴肅認真。
他在心中默數了一下,明白自己定能當選無疑,不禁又自信地微笑起來。是呀,在這13名代表(含缺席的2名,國際那2名不算)當中,又有誰能在聲望、資歷上超得過他張國燾呢?
唱票正在順利進行。看來,選舉的結果與他估計的大同小異。
黨的書記,自然非陳獨秀莫屬。這位“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旗手、《新青年》雜志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北京大學的文科學長與著名教授,在眾人心目中具有極高的威信。所以他盡管沒有出席,但仍以壓倒多數的選票,當選為這個新生黨的最高領袖。
不出張國燾所料,他自己被選為三人(或者叫中央局三人團)中的組織主任,也就是后來的組織部長。這次會議是由張國燾主持的,他出色的口才與組織才干受到與會者的諸多好評。
張國燾心中好不高興。因為盡管書記是陳獨秀,但當時他還遠在廣東,中央常務大權自然非自己莫屬。而李達這個當選的宣傳主任(即宣傳部長),在張國燾眼里充其量不過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而已。
那天傍晚,雨終于停了。烏云散盡,一輪落日火一般地掛在天邊,將湖面映得金光粼粼,煞是好看。
望著夕陽的脈脈余暉,畫舫上的人都長吁了一口氣。這次重大會議,總算圓滿地到達了尾聲。
張國燾對著西天坐著,一張寬大的臉龐泛著喜悅的金澤。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動,緩緩站起身來,兩手扶桌,盡量壓低聲音說:“本次大會現在終于結束了!親愛的同志們,從今天開始,中國共產黨就正式成立了!”
緊接著,全體代表也都盡量壓低聲音,激奮地呼喊:
“中國共產黨萬歲!”
“共產國際萬歲!”
這聲音雖不大,卻震顫著整個南湖,使波光一圈圈地激蕩開去。源自歐洲大陸的“共產主義的幽靈”(見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產黨宣言》篇首),也從此在東方的中國大地上徘徊起來了。
此時,身為第一次大會主席的張國燾絕對沒有想到,有那么一天,他竟會背叛這個自己曾親口宣告成立的組織!
中共一大相關信息: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后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召開。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3人,他們是: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武漢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小組的陳公博,旅日小組的周佛海。參加會議的還有武漢小組的包惠僧(他是在廣州與陳獨秀商談工作期間,受陳個人委派參加會議的)。參加大會的有13人,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當時,對黨的創立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李大釗、陳獨秀因各在北京和廣州,工作脫不開身,而沒有出席大會。共產國際派馬林(荷蘭人)和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克爾斯基(俄國人)出席了會議。
而后,又因有法國搜查人員介入,逮捕。會議被迫終止, 為躲避搜查,大會最后一天轉至嘉興南湖一艘船(紅船)上進行,最終圓滿落幕。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在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其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的無產階級因此有了戰斗的司令部,中國的勞苦大眾從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
由于黨的“一大”召開于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黨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