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周恩來的歷史故事
周恩來這個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不過,今天的青少年沒有見過周恩來,對他了解的并不多。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周恩來的歷史故事,希望你喜歡。
關于周恩來的歷史故事一
周設宴招待外賓。上來一道湯菜,冬筍片是按照民族圖案刻的,在湯里一翻身恰巧變成了法西斯的標志。外客見此,不禁大驚失色。周對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隨即泰然自若地解釋道:“這不是法西斯的標志!這是我們中國傳統中的一種圖案,念‘萬’,象征‘福壽綿長’的意思,是對客人的良好祝愿! ”接著他又風趣地說:“就算是法西斯標志也沒有關系嘛! 我們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話音未落,賓主哈哈大笑,氣氛更加熱烈,這道湯也被客人們喝得精光。
在外交場合出現法西斯的標志很容易引起外交糾紛,尤其是曾經遭受法西斯鐵蹄蹂躪的國家,他們看見這種標志是很反感的。周的解釋及時解除了他們的誤會,但令人叫絕的是周借題發揮,號召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那個菜吃掉。意外的這么一個被動場面,經周反意正解,反倒起了活躍宴會氣氛的作用。
關于周恩來的歷史故事二
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 此語一出,話驚四座。周不慌不忙,臉帶微笑地說:“這并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美國官員的話里顯然包含著對中國人的極大侮辱。在場的中國工作人員都十分氣憤,但囿于外交場合難以強烈斥責對方的無禮。如果忍氣吞聲,聽任對方的羞辱,那么國威何在?周的回答讓美國人領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帶剛,最終尷尬、窘迫的是美國人自己。
關于周恩來的歷史故事三
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的過程中,無意中看到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那記者便以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么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周聽后,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不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美國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
什么叫自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就是一個典型事例。這位記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你們中國人怎么連好一點的鋼筆都不能生產,還要從我們美國進口。結果周說這是朝鮮戰場的戰利品,反而使這位記者丟盡顏面。也是,想和周較勁,門都沒有。
關于周恩來的歷史故事四
一位西方記者問周:“請問先生,現在的中國有沒有妓女?”不少人納悶:怎么提這種問題?大家都關注周怎樣回答。周肯定地說:“有!” 全場嘩然,議論紛紛。周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補充說了一句:“中國的妓女在我國臺灣省。”頓時掌聲雷動。
這位記者的提問是非常陰毒的,他設計了一個圈套給周鉆。中國解放以后封閉了內地所有的妓院,原來的妓女經過改造都已經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這位記者想:問“中國有沒有妓女”這個問題,你周恩來一定會說“沒有”。一旦你真的這樣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會緊接著說“臺灣有妓女”,這個時候你總不能說“臺灣不是中國的領土”。這個提問的陰毒就在這里。當然周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倆,這樣回答既識破了分裂中國領土的險惡用心,也反襯出大陸良好的社會風氣和臺灣的對比。哎呀,周考慮問題周密細致,同時又那么快速反應,你不佩服他也難啊!
關于周恩來的歷史故事五
1934 年 10 間,正當蔣介石反動派集中兵力向蘇區發動瘋狂“圍剿”的時候,周恩來同志從瑞金路過于都楂林鄉,住在雇農張慈福家里,環境異常艱苦。他的身體很差,但仍然夜以繼日地帶病堅持工作。
警衛員們很為自己首長的身體健康擔心,總想給他弄點有營養的東西吃,但一則伙房搞不出什么好菜,二則周恩來同志不答應。眼看著自己首長的身體一天天瘦下去,他們的心里感到比刀割還疼。
有一天,上級發下了津貼費。大伙兒便計議,無論如何也要買點好吃的給自己的首長補補身體。他們聽說冬瓜燉雞營養高,就去老鄉家買來一個冬瓜和一只雞。他們小心地殺了雞,扯去雞毛,把雞收拾好,和冬瓜放在罐子里加水清燉。晚上,罐子被端到了周思來同志的房里。一股肉香撲鼻,周恩來同志以為這是警衛員向有關方面特別要來的,便對他們說:“這是哪里來的 ? 同志們要知道,越發在艱苦的時候,越發要堅持原則,絲毫也不能特殊呀!” “不,這不是領來的,這是用我們自己的津貼費買的廣大伙趕快向他解釋。
周恩來同志聽了,沉思了片刻,然后用一種親切的口氣說:“好吧,既然買來了,就把張慈福父子倆也請過來,我們一起聚餐吧 ! ”
看過關于周恩來的歷史故事的人還會看:
1.中國歷史寓言故事大全
2.中國經典歷史故事
3.中國歷史趣味小故事
4.中國歷史上勵志故事大全
5.中國歷史上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