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經典歷史故事大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那么關于張飛的一些經典歷史故事大家知道嗎?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張飛經典歷史故事,希望你喜歡。
張飛經典歷史故事一
江陵普濟有一個叫候家土當 的村子,村頭有一棵千年古槐,古槐的肚子里,長著一棵白楊樹,就象老婆婆懷里抱著個孫娃,這棵怪樹的附近,有九條水澗和七個水洼。
傳說,張飛有一次行軍路過這里,士兵們舌干口渴,就往村里去討水喝。張飛怕打擾老百姓,大吼一聲:“站住!就地飲水!”士兵們心里直叫苦,這里黃土焦枯,蛤蟆尿都沒有一泡,哪來的水?只見張飛手執丈八蛇矛,在地上一劃,劃出一條裝滿清水的深澗,張飛連劃九下,就成了九條深澗。他又用蛇矛在地上跺了幾跺,跺出了七個水洼。
士兵們喝飽水后,未讓戰馬喝。這時,張飛的戰馬被栓在槐樹上,見人在喝水,饞勁大發,一個勁地想喝水,張飛只顧望著士兵們飲水,根本沒看到它。戰馬急了,繞著槐樹打轉,把槐樹扭得象根麻花,裂了好多道口子。張飛一看,活生生的樹被糟踏成這般模樣,心中甚是不忍,狠狠打了戰馬幾鞭子。他怕槐樹歪倒,順手拔起了一棵楊樹,插進槐樹肚子里,又割斷戰馬韁繩,將槐楊捆在一起,還捧了幾捧清水,澆在槐樹根底下。說也怪,這棵被扭斷的槐樹和肚子里的楊樹后來一起都活了,一直長到現在。
后人就把這地方叫做“九澗七洼槐抱楊”。
張飛經典歷史故事二
公安縣城南有一條瓦池小河,長約三十多里,河水碧綠清亮,四季長流。傳說在三國時期,有一年夏天,沿河一帶發了蝗蟲,田里減產,戶戶鍋里斷了油。莊稼人不吃油,眼枯舌燥,脖縮腿軟,干起活來沒力氣。張飛當時正在公安屯墾練兵,知道了這件事,就親自裝了一船食油,給當地老百姓送來。
好消息很快傳遍沿河兩岸,老百姓奔走相告,百里方圓的人都趕到河邊來接油。果然,油船從上游順流而下,越來越靠近了。張飛站在船頭上,用手遮陽一望,哎呀!我的天哪,只見小河兩岸,密密麻麻象螞蟻搬家似的,到處人挨人、人擠人,有的拿壺,有的提桶子,有的端盆子,還有的把水缸也抬來了。他一看這個架勢,心里就犯了愁,嘴里嘀咕:“我只送一船油來了,這么多人怎么個分法呢?”身邊有個人順口打哇哇地說:“要是滿河是油,那就夠分了。”這本是一句無心的話,卻叫張飛陡然開了竅。他二話沒說,從腰間拔出佩刀,通!通!通!就把船底捅了幾個大窟窿。頓時,河水就灌進了艙,油船往水底沉。身邊的人急得直跳腳:“,你這演的是什么把戲呀!”張飛捋著胡子哈哈大笑:“沉了油船,不是滿河都淌油了嗎?”
不一會,船里的油全部漫了出來,浮在水面上,順流而下,黃亮黃亮,真好像是滿河都淌著油一樣。百姓見了,都紛紛趕到河邊去舀,你一盆他一壺,全都裝得滿滿的。
說來也怪,挑回去的竟然全是味香色純的好油,老百姓高興得不知說什么才好。后來就在岸上修了一座張飛廟,把張飛送油的地方叫做“油江口”。
張飛經典歷史故事三
荊州城南的長江岸邊,原是一望無際的蘆葦蕩。三國時代,張飛活捉周瑜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劉備向東吳借得荊州后,總是不還,惹得周瑜特別生氣。他想,自己是東吳堂堂 正正的都督,手中有千軍萬馬,心中有千條妙計,連劉備借去的荊州都不能施計討回,豈不讓世人笑話!想來想去,最后想出了一條“明取西川,暗奪荊州”之計。
一天, 隸按照周瑜的囑咐,前來荊州拜見劉備。他寒喧一番后,便開門見山說道:“我此次拜訪,主要是告知周都督要興師攻打西川,想借荊州作為通道,望主公到時出城勞軍。”坐在劉備身邊的諸葛亮聽后,鵝毛扇子一搖,就識破了周瑜的詭計。他立即笑著畜產品道:“荊州本是東吳地方,哪有不借道之禮呢?再說劉皇叔舅哥的兵來了,又是周都督親自掛帥出征,主公自然出城慰勞。”魯隸聽完這番話,歡喜得連忙告辭,向周瑜如實稟報。
周瑜大喜過望,認為劉備已經上鉤,便親自率五萬精兵趕到荊州城下。可他哪知道,魯隸離開荊州后,諸葛亮就作了布置。這時,出城迎接的不是劉備,而是立馬橫刀的趙子龍。周瑜正疑或不解,趙子龍冷冷一笑,當場揭穿了他的陰謀詭計。周瑜見陰謀敗露,調轉馬頭就走,誰知早已埋伏在城外的關公沖殺出來。周瑜哪料到這一著,一時驚嚇異常,猛地從坐騎上掉下來摔得個仰面朝天。關羽拍馬趕到,用青龍偃月刀抵到周瑜胸前,大聲說道:“周瑜小兒,你那‘明取西川,暗奪荊州’的鬼把戲,早已被軍師看出。本將看你是劉皇叔的大媒人,就饒你一死吧!”周瑜一聽,又惱又羞,連忙叫士兵攙扶他躲進江邊的蘆花蕩。可是,剛進蘆花蕩,只聽得殺聲四起,為首一位大將威風凜凜站在他面前,周瑜抬頭一看,這位大不是別人,而是手握丈八蛇矛的猛張飛。他明知不是張飛的對手,但又不甘受辱,仍硬著頭皮迎戰,不上五個回合,就被張飛活捉。張飛言道:“我奉劉皇叔之命,在此等候,果然來了。但軍師叫我只可活捉,不可傷命,為什么?其一念你抗曹有功;其二念你做媒有情;其三念你借荊州有義,故而留你小命,讓你活著回去,向孫權回報。”說完,就把周瑜送到江邊戰船上。周瑜來到船上,氣得站立不穩,仰天大呼:“蒼天呀蒼天,既生瑜何生亮!真氣煞我也。”當場就吐血如注,回到巴丘,血越吐越多,無救而亡。
張飛經典歷史故事四
在荊州對岸的長江邊上,有一個長長的土洲,約莫十來里長,名叫臘年洲。很久以前,每年夏天,不管洪水多大,臘年洲也不會被淹沒,這是怎么回事呢?
傳說三國時候,關公與九仙女打賭筑城比賽的消息,被住守在公安的張飛知道后,便忙趕去支援關公。他提著一擔裝滿土的箢箕,趕至長江邊,看到有只船靠在岸邊,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縱身跳上船大聲喊道:“勞船老大,快送我張飛過江。”那老頭一聽說是張飛,先嚇了一大跳,又一看他雙手提兩只裝滿泥土的箢箕,便連忙把歇在船邊的孫子喊來幫忙搖櫓。
這時正是嚴冬季節,寒風刺骨,加上又是夜晚,伸手不見五指,所以走得很慢。張飛心急如焚,連聲喝道:“把船快點駕,誤了我的大事,我就要砍你們的頭。”那爺孫倆一聽越發心慌意亂。不巧的是,老天爺也故意作對,在船離岸不遠,西北風猛刮起來,船一顛一簸,起伏陡增,張飛兩手緊緊抓住箢箕,眼睛直盯著江北,急得在船上亂跌腳。這樣一來,使得有只箢箕的土突然崩了一塊下去,正好倒在小孫子搖的櫓上,一下子連土帶櫓落進了江里。孫子慌了,忙問:“爺爺!要不要下水把櫓撈上來?”張飛一聽大吼:“休管什么櫓不櫓!快點駕船過江!”爺爺和孫子豈敢再吱聲,只得拼命駕一只槳,一直駕到下半夜,船才到北岸。張飛道了一聲謝,留下過渡錢,提著箢箕直奔荊州東門去了。
卻說那箢箕上崩下來的土塊,把櫓壓沉到江底后,很快就在沉下去的地方冒出一個洲子來,形狀和一只長櫓差不多。因為那櫓和土塊是那年臘月里沉入江中的,所以老百姓便把它叫做“臘年洲”。
張飛經典歷史故事五
相傳有一年中秋節,曹操坐在帳內獨自喝悶酒,想來想去心里煩不過,因為那個猛張飛弄得他不能成事,但又想不出一個取勝的辦法,便一個勁地喝起來。誰知,最后一杯酒下肚,他竟昏昏入睡了。
驟然間,一位金甲神闖進帳來,對曹操道出四句話:
天子頭上長只角,
口在天子右邊坐,
日頭踩在腳底下,
千鈞妙諦莫道破。
金甲神說完后,將曹操推了一把,隱身而去。曹操一覺醒來,覺得奇怪,也來不及仔細思索,便大喊一聲:“來人啊!”其實,曹操這時是喊中軍,叫他去請人來商議此事。沒想到剛好有個叫狄兀的經過帳前,便走了進來。曹操一看是狄兀,知道他肚內還有些墨水,便招呼他坐下,將夢中金甲神所囑的四句話,背給狄兀聽。
狄兀聽后,又將四句話用素箋過細錄下來,看著看著,突然哈哈大笑,一個勁地恭賀曹操。曹操問原由,狄兀便一句一句的解釋說:“第一名‘天子頭上長只角’,是個‘矢’字,‘口在天子右邊坐’,相合是個‘知’字,‘日頭踩在腳底下’,三字拼合是個‘智’字。曹操恍然大悟:金甲神托夢點化他,與劉備抗衡,只可用“智”。曹操又問狄兀第四句話的意思,狄兀看了看曹操,欲言又止,曹操“嗯”了一聲,狄兀渾身象篩糠一樣,嚇得連聲說:“小人有罪!小人有罪!”
曹操本是個剛愎自用的人,他見狄兀這般模樣,便將素箋一把奪過來。一看,那第四句是金甲神囑咐曹操,用“智”乃是天機,不可泄露旁人。等到狄兀失悔時,已經遲了,曹操拔出佩劍,一下將狄兀刺死了。
當天,曹操便來到劉備營盤前,指名要張飛出來應戰。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的人,聽說曹操獨自一個來到陣前挑戰,已知他是找張飛斗志來的,便暗對張飛交待了一番。張飛到了那樣子,恨不得將他一口吞下,但又奈何不得,只得先發制人:“張黑炭呀張黑炭,你不過是山野莽漢,今日是中秋佳節,你敢與老夫斗智么?”
張飛聽到曹操果然要斗智,禁不住心里佩服軍師神機妙算,便大聲說:“曹白臉呀曹白臉,怕你我就不姓張,你喜歡怎辦就怎辦,我奉陪到底!”
曹操自信斗智必能壓倒張飛,便用雙手比用一個圓臉盆,要張飛回答。張飛想起軍師臨行前的囑咐,也不說話,只用手勢向曹操伸出三個指頭。曹操禁不住一驚,慌忙伸出拇指和食指,比用八字。張飛非常鎮靜,把肚子拍了三下。結果把個曹操嚇得“哇哇”直叫,催馬就往回跑了。
張飛回到營帳,劉備、諸葛亮、關公一起圍了攏來,問長問短,張飛把自己和曹操斗智時的手勢,又重新比畫了一遍。諸葛亮搖著鵝毛扇子,做著手勢故意問:“張飛,這是啥意思?”張飛嘿嘿傻笑了一會說:“今日中秋節,曹操接我到他家去吃臉盆大的月餅。我就行,要吃就吃三個。曹操卻要我吃八個。我只好拍拍肚子,說我肚子裝不下啊!他騎馬就往回跑了。想必是回家向廚子交待,把月餅做小些!”
諸葛亮一聽,禁不住哈哈大笑,把張飛笑得糊里糊涂,把劉備笑得如墜五里霧中。劉備問諸葛亮笑什么?諸葛亮對張飛解釋道:“曹操用雙手比做圓臉盆,實際是指他的地盤比我們大。可你卻伸出三個指頭,曹操以為,這是指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曹操最怕的是這個。可他不服輸,又將拇指和食指伸出比八字,表明他們兵強馬壯,有八十萬人馬。可你卻將肚皮邊拍三下,曹操以為你的氣魄大得能將八十萬人馬吞下肚。所以你把他嚇跑了。就不定曹操已氣病在床,活不過八月了。”
果然不出諸葛亮所料,曹操回到營帳以后,就氣得病倒了,一連幾天水米不沾,沒有幾天工夫,就死了。
看過張飛經典歷史故事的人還會看:
1.中國經典歷史故事
2.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3.經典中國歷史故事
4.世界歷史經典故事
5.經典中國歷史故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