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的作者介紹
《北齊書》,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藥撰,它雖以記載北朝北齊的歷史為主,但實際上記述了從高歡起兵到北齊滅亡前后約八十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東魏、北齊王朝的盛衰興亡。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齊書的作者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北齊書的作者介紹
李百藥(565年-648年),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代史學家。李百藥父親李德林是北齊的史臣,參與撰"國史";后來也是隋朝名臣,奉詔繼續撰《齊史》。隋文帝時李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唐朝以后,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采納。
李百藥的才能得到隋文帝賞識,一時朝中奏議文告,多出自他的手筆。隋煬帝時他受到排擠,官運蹇滯。隋朝末年農民大起義時,他曾被脅裹到沈法興、李子通、杜伏威等人的隊伍中。李百藥在唐太宗時參加了制定《五禮》及律令的工作。在輔佐太子李承乾之時,對承乾漫游無度的行為數有匡正,對于朝中的其他政事,也不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政治上有些作為。他除擅長文章外,還很善于寫詩。他的傳世之作有詩20余首,文章13篇,以及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齊書》。
李百藥出身于仕宦家庭。父親李德林字公輔,北齊時官至中書侍郎,參與國史修撰,編成紀傳體《齊史》27卷,入隋官至內史令,封安平公,任內又奉詔續修《齊史》,全書未成而卒。李百藥自幼受到家庭影響,少年時就好學博聞,富于獨立見解。父親李德林(公元530--590)字公輔,他的才能得到隋文帝賞識,
唐朝初建之時,高祖就下令修撰前代缺略各史,可是由于組織不力,經數年竟無成果。太宗貞觀三年(629年),李世民又下詔修前朝史書,李百藥接受了撰修齊史的任務。在他父親舊稿基礎上,他幾經刪改、增補,于貞觀十年(636年)修成了50卷的《齊書》(后人為與《南齊書》區別,改稱《北齊書》)。
《北齊書》的撰修,吸收了前人修史的成果,北齊歷史的撰修,從高齊政權到隋朝,一直未曾中斷,修成了多部起居注、實錄和國史。此外記錄北齊歷史的專著還有李德林《齊書》24卷,王劭《齊志》20卷,復為《齊書》100卷,崔子發《齊紀》30卷,杜臺卿《齊紀》和姚最《北齊紀》20卷等。
這些史書經李百藥別擇去取,充實了《北齊書》的內容。
北齊書的內容特點
以史為鑒
李百藥自身經歷過朝代更迭之時的盛衰變化,對于總結政治得失的經驗教訓是很有一些看法的。他在書中集中揭露了以高洋為代表的北齊統治者的淫逸殘暴,總結了北齊滅亡的教訓。如文宣帝高洋是開國之君,建國之初,還留心政務,注意興利除弊以安定天下。過了六七年之后,他原形畢露,肆行淫暴。他征集婦女在宮中與從官淫亂,觀之以取樂,又晝夜酗酒,酒后則以殺人為戲。為了滿足奢欲,他不惜勞擾民眾,使百役繁興,民不聊生。對于臣下他肆行殺戮,結果把自己弄成了孤家寡人,把天下攪得不得安寧。高洋以后的政治狀況也是"政塞道喪"、"主暗時艱",結果等待高齊政權的就只能是敗亡的命運了。《北齊書》詳記了當時階級斗爭的情況,也有很突出的借鑒意味。在原書17卷中記載了杜洛周、葛榮、韓木蘭、柴覽、盧仲延、田龍、潘集、李延孫、張儉、路紹遵、劉盤陀、杜靈椿、陳暄、鄭子饒等數次各族人民起義的事實。這些記載雖稍簡略,卻是研究東魏、北齊時期有關農民起義的重要史料。這些史料在《北史》中多被刪除,更可見其價值的珍貴。
記載豐富
在科學技術方面,書中記載了信都芳和綦母懷文的事跡。從《北齊書》的記載中我們了解到:信都芳是個發明家,他明習算學,為發明之事常常廢寢忘食。他著有《器準圖》3卷,書中把古來渾天、地動、欹器、漏刻等發明匯編在一起,配上圖樣及文字說明,是一部可貴的古代科學發明史專著。綦母懷文是灌鋼技術的發明者。他總結勞動人民的經驗,發明了用生鐵灌注熟鐵之中的灌鋼冶煉法,用這種材料制造的刀,能砍透三十層鎧甲。通過《北齊書》,我們知道灌鋼技術的發明在我國約有1500年的歷史,比歐洲的煉鋼法要早上1000多年。在學術思想方面,書中記載了佛、道二教在當時的流傳情況,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此的一些看法。《樊遜傳》記載樊遜評論二教:"……淮南成道,犬吠云中,子喬得仙,劍飛天上,皆是憑虛之說。……又末葉以來,大存佛教,寫經西土,畫像南宮。昆池地黑,以為劫燒之灰,春秋夜明,謂是降神之日。"
這樣的思想材料是很寶貴的。書中的《杜弼傳》反映邢邵反對佛教唯心主義的論辯,具有理論性質。邢邵繼承范縝的唯物主義思想,對佛教生死輪回、靈魂不死等教義進行了批判。他說"人死還生,恐為蛇足",對生死輪回的說法加以否定。他繼承東漢桓譚以來用燭與火來比喻形神關系的說法,指出"神之在人,猶光之在燭,燭盡則光窮,人死則神滅"有力地回擊了佛教靈魂不滅的謬說。邢邵的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北齊書》對此加以記述的意義則不言自明。
體例可取
北齊朝建立于文宣帝高洋,但他的開國事業是由高歡和高澄奠定的。《北齊書》在本紀中首列《神武本紀》和《文襄本紀》,追敘北齊建國前的史事,既可交待清楚北齊建國的歷史起源,又可補充北魏晚期的歷史事實,是很得史學要領的。這種寫法創始于陳壽的《三國志》,魏收寫《魏書》改造運用了這一方法。李百藥把它運用于《北齊書》的撰寫之中,體現了他歷史見解的卓越。
敘事簡要
李百藥修史態度認真,下筆不茍,對于瑣言碎語及一些荒誕不經的史實,作了大量刪削,這是本書的一個很大優點。但由于作者水平的緣故,撿起芝麻丟了西瓜的情況,在書中是存在的,這又成了書中的一個缺點。對此劉知幾、王鳴盛、趙翼等史家都曾作過評論。
其中趙翼的說法比較客觀一些。趙翼在《陔余叢考》中把《北齊書》和《北史》作了比較,舉出實例論證這兩部書在記事的繁簡方面互有得失。因此從史料價值上看,二書長期并存,互相補充還是比較適當的。
封建思想
在唐初同時編寫的各史中,北齊書對當時封建統治者的丑事記載較多。這是由於隋唐兩朝繼承北周,北齊是一個被戰敗滅亡的割據政權,被認為是"僭偽",隋唐編寫北齊史就相對地較少忌諱,同時也藉此證明周滅齊是所謂「有道伐無道」。北齊書之較多揭露性的記敘,也是同吸收王劭齊志的記載有關。
對于北齊政權的建立,書中作了一些神異的描寫,如寫高洋出生前有赤光照室,出生時"鱗身、重踝",即位時"京師獲赤雀"等等,以此證明封建政權的建立是天命所歸,這是書中最主要的糟粕所在。
部分失真
在唐初同時編寫的各史中,北齊書對當時封建統治者的丑事記載較多。這是由于隋唐兩朝繼承北周,北齊是一個被戰敗滅亡的割據政權,被認為是"僭偽",隋唐編寫北齊史就相對地較少忌諱,同時也藉此證明周滅齊是所謂"有道伐無道"。北齊書之較多揭露性的記敘,也是同吸收王劭齊志的記載有關。劉知幾說,王劭齊志敘事生動,語言通俗,這兩點在北齊書中也仍然有所體現。
看了“北齊書的作者介紹”還想看:
1.關于壁畫的描述
2.隋朝詩人盧思道生平簡介編者按:盧思道的詩長于七言,對...
3.北史柳虬傳文言文閱讀原文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