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演義》圖書簡介
《慈禧演義(插圖本)》對慈禧從出生到入宮到垂簾聽政,以及掌權清朝數十年直至辭世的一生經歷,進行了其實詳細地講述,該書不僅文學性強、有可讀性,且有一定的史學研究參考價值。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慈禧太后演義》圖書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慈禧太后演義》圖書簡介
原名《西太后演義》。本書的作者輯錄大政,遍采遺聞,通過豐富的情節和人物心理的刻畫,剖析了慈禧太后這個封建王朝沒落階段的最高統治者的腐朽本質,和她違抗歷史潮流,螳臂當車的陰暗心理;揭露了她善搞陰謀的卑鄙伎倆,以及朝廷宮闈中爭權奪利、荒淫無恥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中國內憂外患的歷史情況。
《慈禧太后演義》序言
有清一代之女后,前有孝莊,后有孝欽,皆以才色聞,而孝欽尤過之。顧孝莊能招降洪承疇,善馭多爾袞,卒令八齡幼主入主中原,開一統之盛治。孝欽則初平發捻,定回苗,知人善任,幾若凌駕孝莊。乃其后誤信讒構,妄任僉人,釀成數千年來未有之匪禍,而清室以墟。是何也?婦人可小知,不可大受;可暫試,不可常專。孝莊雖亦預政,卒未秉攬大權,故所試有效。孝欽三次臨朝,威權莫比,由勤而逸,由逸而驕,由驕而敗,則甚矣!牝雞司晨之訓,固不可違也!晚清之季,黨人蜂起,保皇黨筆伐于先,革命黨口誅于后,孝欽之名為之大損。坊間曾有《西太后》一編,卷帙無幾,第述宮闈穢褻事跡,近誣蔑毫無價值,故不崇朝而毀滅。清室已覆,復有《慈禧外紀》,及《慈禧寫照記》等書流傳市肆,顧或稗販西文,未必盡確,或掇拾野乘,所見多偏,據片面之見聞,漫欲加以論定,保無有管蠡之誚者。鄙人前輯《清史通俗演義》,于孝欽一生行跡,十舉四五,自謂粗得大凡,乃時論猶有未盡之憾,用特續編西太后專集,仍用演義體裁,裒錄大政,遍采遺聞,得書四十回,都二十余萬言。要旨在防范女權,喚醒世夢,以人為鑒,即勸即懲,閱者得是編以證之。其或足以饜目也歟!編竟志數語,以作弁言。中華民國七年十一月古越蔡東藩氏識。
《慈禧太后演義》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名郕,字椿壽,號東藩,清山陰縣臨浦(今屬浙江蕭山)人。1890年(光緒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名列優貢,分發福建,以知縣候補,因不滿官場惡習,于1911年稱病歸里。其后長期以寫作和在小學教書為生。抗日戰爭爆發,他不愿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輾轉避難,顛沛流離,逝世于抗戰勝利前夕。清朝末年,嚴復、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說的巨大社會教化作用,企圖借小說宣傳變法維新思想;戊戌政變后,梁啟超流亡海外,創辦《新小說》雜志,提倡"小說界革命"。自此,小說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包括"歷史演義"在內的各種小說風起云涌。民國時期,此風相船,小說創作日趨勢繁榮。蔡東藩先生的前半生經歷了清末的改良運動。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軍閥混戰,目睹舊社會的種種痼疾,列強的步步入侵,祖國的日益衰微,因而憂國憂民,滿懷激憤。辛亥革命以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紹興等地教書,他在"小說救國"、"演義救國"的思潮影響下,寫下了十幾部歷史通俗演義,為普及歷史知識,做出了巨大貢獻。
蔡東藩是個愛國者,他為武昌起義、共和初建興奮過,歡呼過,但不久即遭逢袁世凱竊國。蔡東藩幽憤時事,立志"借說部體裁,演歷史故事",以歷史小說作為救國工具。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間,他夜以繼日,筆耕不輟,用10年的心血和驚人的毅力陸續完成了前漢(含秦)、后漢、兩晉、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共11部歷史通俗演義,1040回,以小說形式再現了上起秦始皇,下訖民國的2166年間的中國歷史合稱《歷朝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加上《西太后演義》及《歷朝史演義》兩部,總共撰寫了13部計724萬字的通俗史巨著,其內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人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歷史演義作家。出版以后,迅速風行,多次再版。
《慈禧太后演義》編輯推薦
她是一個嗜權如命,不是皇帝權賽皇帝的無冕女皇;她是一個一生將三個男人推上皇位登基稱帝的女人;她是一個中國歷史上掌權時間最長,把中國推向水深火熱的鐵腕女人。她就是清宮太后慈禧。《慈禧演義(插圖本)》以章回小說的形式展示了慈禧太后傳奇的一生。
《慈禧太后演義》文摘
可奈耆英雖死,寇氛愈緊。桂良、花沙納仍仿著耆英的秘訣,英人要約五十六條,法人要約四十二條,都一一照奏。最關緊要的計有數條:第一、是各派公使駐京;第二、是準洋人持照至內地游歷通商;第三、是增開牛莊、登州、臺灣、潮州、瓊州等處為商埠;第四、是償英國商耗銀二百萬兩,軍費亦二百萬兩,法國減半。這奏一上,廷臣鼓噪,都主張駁斥。還是咸豐帝了明大局.料知無人能戰.無地可守,不得已忍痛許和。俄、美使臣亦思利益均沾,要求訂約,由桂良等再行奏請。咸豐帝便批了:"準奏。欽此"四字。這叫作《天津和約》。各國艦隊方次第退出天津,一番戰事暫作煙消。京師里面又是粉飾承平,鋪張盛事。咸豐九年正月朔,頒下一道上諭.內稱:翌年乃朕三旬萬壽期,宜特開慶榜,嘉惠士林。著于本年八月內.舉行恩科鄉試,明年三月,舉行恩科會試,以副朕簡拔人材至意。各省士子見了此詔,都異常欣幸,期奪錦標。這且擱過不提。(:毛想偃武修文,歌功頌德.正是癡心。)
且說東南軍事,于咸豐七八年間互有勝負。和春、張國梁自丹陽合兵進攻,屢克江寧屬縣,再復鎮江,又到江寧城下,江南大營復振。德興阿在江北,亦進拔瓜洲。兩軍把南京圍住。九江由李續賓攻人.長毛悍酋林啟榮戰死。楊載福等又進搗安徽,拔舒城、桐城各縣,直逼安慶。長毛憤激得很,四處亂撲,忽入皖,忽赴贛,忽竄江浙,牽掣官軍。且勾結一班捻匪,作為聲援。(捻匪詳口)那時官軍疲于奔命,顧了這邊,失掉那邊。江南的六合縣,死守六年,被長毛攻破,死了道員溫紹原。安徽的廬卅l府,又被長毛陷入,死了總兵蕭開甲、知府武成功。還有,李續賓轉戰而前,兵鋒甚銳.無人可擋。誰知到了三河鎮,被長毛頭目陳玉成、李世賢等,帶領黨羽十多萬,將他圍住。續賓兵只有四五千,哪怕三頭六臂,也是不能脫免,眼見得是力竭捐軀了。咸豐帝照例優恤,且加他總督銜,并有忠靈不昧,還望再生等諭,言下甚是慨然。但因外人已退,憂愁已消了一半。在宮中過了新年,一到元宵,便至圓明園尋樂去了。從此車駕常駐園中,競把這圓明園作了宮殿,王大臣等上朝啟事,都要移人園內。皇后紊性恬澹,就是一年不見皇帝,也沒有什么介意,只這位懿貴妃,很是懊恨。料知咸豐帝耽戀四春,暗地里罵個不住,恨不將四春娘娘一個個拿到面前.把她撕作幾段。(入宮見嫉,蛾眉下肯讓人)咸豐帝管不得許多,索性圖個盡歡,整日取樂。(豈亦自知不永年耶?)
忽由軍機處呈上江南軍報,取過一閱,乃是和春所奏,彈劾都統德興阿屯兵江北,遷延觀望等情。隨即批諭德興阿著革職來京,所有江北軍營,統歸和春節制。(為江南大營再潰張本。)批畢.即交與軍機。并囑此后奏報到來,著軍機先行擬旨,一并呈人,免朕事事動筆,休得忘記。(下x懿貴妃擬旨.已兆于此。)軍機領旨去訖。未幾,前署安徽撫事李孟群.殉難廬卅_'淮陽道郭沛霖.死事定遠,一切撫恤事宜,都由軍機處擬定,咸豐帝略略一瞧,便令照行。
一人初夏,突聞英、法各國又遣來兵艦四艘,竟到大沽口要與中國開戰。看官,上文說過,《天津和約》已經雙方允妥,各國艦隊統已退去,為何此時又來.且要開戰呢?原來去年定約,因要鈐用國寶,彼此須費手續.定期翌年互換。此次正來換約,適值大沽設防.由僧親王遣人攔阻,令各國船只卸去軍械,改由北塘駛入。各使臣多半聽命。獨英艦長卜魯士抗不遵行,竟駛人大沽。毀去防具,立刻豎起紅旗來。僧王也下令戒嚴,炮臺上一律籌備。俄聞炮聲突發,料是英船開炮,即飭炮臺還擊。噗嗵噗嗵的一陣響,把英艦轟傷了兩艘,余船逸去。只美使華若翰改道行走,才得換約。這一場的小勝.宮廷上下爭相慶賀。(丑態如繪。)咸豐帝忙下諭旨,格外褒獎。并準于捐輸項下,提銀五千兩,分別賞賚。嗣是龍心快慰,總道洋人敗退不敢再來,連《天津和約》都可廢去,便安安穩穩的在園度冬。(想是交桃花運,)看看殘臘將盡,方才還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