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陵四不吃有哪些
張道陵本名是張陵,被道教尊成為張道陵,因為他在東漢末年創立的道教,被尊為張天師,后來傳說太上老君給張道陵授予正一真人的稱號。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張道陵四不吃有哪些,歡迎大家閱讀。
張道陵四不吃有哪些
張天師世家可以娶妻生子,算有齋戒日一說,但是在平常,道士是可以喝酒,吃肉的,這和佛教比起來可好多了。據說張天師世家有四樣食物是不能碰的。
這四大葷指的是牛肉、烏魚、鴻雁、狗肉,這四樣食物是張天師碰也不會碰的。
說不吃牛肉,是因為牛善良,牛一輩子吃的是草,但是擠出的確是奶,牛勤勤懇懇耕田,太辛苦了,不能吃他,我們都知道,太上老君是騎著牛的,牛對于道家來說應該是有特殊意義的,所以牛羊這么善良的動物,我們怎么忍心去吃呢。
不吃烏魚是因為烏魚有孝道,何以見得,都說烏魚精最可惡,連自己的孩子都吃,但是道教的說法不同,他們認為烏魚一到產軟期,就會什么都看不清,只能等著餓死,或者被別的魚吃了,小烏魚最有孝心,把自己作為糧食給父母充饑,古代人都不吃烏魚,一捉到就放了它。所以不吃烏魚。
不吃鴻雁是因為鴻雁貞潔,兩只鴻雁一旦結為夫婦,就算對方死亡也保持貞操,一生只孤孤單單,雌雁產軟的時候,雄雁會異常兇猛,拼死保護雌雁,鴻雁這么貞潔不吃。
不吃狗肉是因為狗忠誠,都說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說的就是狗一生一世都為主人效命,不會背叛,不會嫌棄,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不吃狗肉。
張道陵七試趙升
張天師在考驗弟子的時候試探了七次,最終才能定下合適人選,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道家是怎樣選擇弟子的。都說張道陵法力高深莫測,想向他求道的人也非常多,所以張天師有一套自己的選人法則。
張天師的徒弟眾多,但是只有王長一個人得到了真傳,他的弟子認為天師偏心,有所保留,這一天一位叫趙升的人來拜訪張天師,張天師知道此人道行不淺,已經有把他納入門下的決心,但還是決定考驗他一番,他讓弟子不要和趙升交流,為的就是考驗他的決心。趙升看眾人都很冷漠,晚上了也沒人招待他,就自己在門外露宿。
趙升就這樣一直在門外呆了好幾天,眾人看趙升沒有離開的意思,對他很厭惡,把他當乞丐,又過了幾天,師父終于發話了他看趙升已經受了折磨,同意將他收為弟子。
張天師在趙升外出的時候,用一個貌美的女子誘惑趙升,趙升先是自己和女子分開睡,后來又照顧女子吃喝,當他發現女子有些邪氣,干脆連茅屋都不進了,張天師知道趙升又通過了自己的考驗。
趙升去山上砍柴,因為用力過猛樹木被攔腰截斷,從里面蹦出了成塊的金子,但是趙升認為自己是出家之人拿土埋了后挑柴回家。
趙升有一次砍柴砍得很累,就坐下休息,忽然狂風大作,身邊出現野獸在撕咬自己,但是趙升絲毫不畏懼,他認為生死有命,有什么好怕的。
趙升買了布準備回家時,被店主誣陷自己是小偷,趙升就把自己身上的衣服抵給店主,只因為這布匹是師傅所要。
張天師對趙升進行了七個大大小小的考驗,都沒能動搖趙升一心求道的決心,張天師也順利將自己的秘法傳授給了趙升。
張道陵是怎么創造出道教的
很多人認為,道教是老子創立的,其實不是,道教是東漢時候的張道陵創立的。張道陵創立的教派是以老子的經典學說為宗旨的,因為老子一直說的就是道,所以,張天師把他創立的教派叫做道教。又因為入教的人要交五斗米,所以又叫五斗米教。
東漢時期在蜀山中修煉的張道陵,自稱太上老君傳授他道法,要讓他推行正一道,又一張道陵就決定立教為正一盟威道,他對外說太上老君封他為正一真人,有了太上老君的封號,張道陵在進行學術傳播的時候更為便利。
他的道徒都尊稱他為天行道之師,后人慢慢也開始接受這個稱呼,都叫他張天師了,有因為想要加入教會的人,無論貴賤,都必須上交五斗米作為費用,所以張天師的道教學派又叫五斗米道。
張道陵把老子的《道德經》作為教會學習的標準,張道陵親自寫了《老子想爾注》推廣自己推行的教義,此外張道陵還寫了二十四篇道書,作為教徒的行動準則,張道陵將教徒分成二十四治,讓他們分別管理,每個只都有一個統領的宗教首領,而且他還必須擔任主持祭祀的法師他要具備和鬼怪戰斗的道行。
五斗米教的活動日上,張道陵設立靜室,讓教徒們在這里反省思過,禱告跪拜,道徒生病了,讓他寫上自己的名字,說明已經懺悔認罪過了,張道陵122歲的時候,宣布天師的位置由自己的兒子張衡繼承,而且規定道教的傳承只能有張氏來擔當。
看了“張道陵四不吃有哪些”還想看:
1.張道陵有什么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