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柯巖的資料
柯巖(1929.7.14—2011.12.11)原名馮愷。女,滿族,出生于河南鄭州,當代著名作家,女詩人。1949年開始專業(yè)創(chuàng)作,已出書50多部。是現(xiàn)代著名詩人、劇作家賀敬之的妻子。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合了柯巖的資料。
柯巖筆名由來
關于這個筆名,柯巖解釋道:“中國古人把綠綠的小苗稱之為柯;巖就是大大的堅硬的巖石。巖石上是很難長出樹來的,因此,凡是能在巖石上成活的樹,它的根須必須透過巖石的縫隙尋找泥土,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將加倍的頑強……我取它做我的筆名,因為我知道寫作是一件很難的事,決心終生扎根大地,終生奮力的攀登,從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巖石中的小樹那樣富有生命力。”
柯巖生平經(jīng)歷
柯巖,原名馮愷, 原籍廣東 南海,1929年7月14日生于 河南鄭州。1949年起,先后在 中國青年藝術劇院、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任專職編劇,曾任 中國作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專職駐會作家,兼任多種刊物編委或顧問及一些高校的 客座教授。
1947年在湖北希理達中學校??习l(fā)表第一篇小說1976年以來,創(chuàng)作大量詩歌、小說、報告文學,多次獲全國各地的文學獎。有些作品被譯為英、法、俄、德等多種外國文字,還收入大、中、小學教材。其中的詩歌《周,你在哪里》,以真摯的情感,表達了人民對老一輩 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懷念,打動了無數(shù)人的心。長篇小說《 尋找回來的世界》,及據(jù)此改編的同名電視連續(xù)劇,因第一次涉及青少年犯罪這一問題,被譽為中國詩的“教育詩”。其作品充滿生活情趣,構思精巧,富有詩意和哲理,身受廣大讀者歡迎。她被稱為20世紀中國文壇上全能式作家。
主要有詩集《“小迷糊” 阿姨》、《 周,你在哪里》,報告文學《船長》、《最美的畫冊》、《奇異的書簡》、《 相親記》、《春的消息》、《柯巖作品選》、《柯巖兒童詩選》、《癌癥≠死亡》,長篇小說及同名電視連續(xù)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電視連續(xù)劇《僅次于上帝的人》(又名《紅蜻蜓》)等。作品《 種子的夢》被選入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5單元“心愿”第二課文章。
柯巖1978年以后創(chuàng)作了《船長》、《 奇異的書簡》、《癌癥≠死亡》、《美的追求者》、《特邀代表》等報告文學,迅速反映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它們既著力光明的歌頌,又不回避光明下的陰影;既描繪出主人公事業(yè)的成功,也寫出他們的苦惱、憂慮,并在詩情中糅以哲理。
以兒童文學起家的柯巖,在報告 文學作品中常常自覺不自覺地以兒童的純真目光和心靈去感受世界,因此,純真的童心和女作家常有的細膩情感,構成了她作品的鮮明特色。然而,《船長》卻一反她溫婉細膩的風格,讓陽剛之氣、壯志豪情充溢全文。不過,“真純的美”依然閃爍其中,如作品結尾處,對祖國深情呼喚的一段文字顯示出的誠摯深情與廣大讀者息息相通,很自然地引起了人們心靈的共鳴。
柯巖代表作品
《周,你在哪里?》
《種子的夢》
《奇異的書簡》
《癌癥≠死亡》
《癌癥≠死亡》是著名作家、詩人柯巖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一個名篇。癌癥自來被視為絕癥,因此不論是自己還是親友患了癌癥,周圍都是一片愁云慘霧,特別是已到晚期,既無法手術,又不能耐受放療、化療的患者,已被迫拋出人類正常的社會生活之外,不說是束手待斃吧,也是膽戰(zhàn)心驚,終日憂心忡忡。在那個人人談癌色變:“十個癌癥九個埋,一個沒死不是癌”的時刻,作家能毫不猶疑地喊出“癌癥≠死亡”的響亮聲音,自是振聾發(fā)聵、石破天驚,無疑會在社會上產(chǎn)生極大反響,給癌癥病人和他們的家屬帶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