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戰役的經過及結果
臨沂戰役在抗日戰爭中有兩次,第一次是1938年3月14日~4月19日,抗日戰爭初期張自忠、龐炳勛三次阻擊日軍南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臨沂戰役的經過及結果,希望對你有用!
臨沂戰役的戰前形勢
1938年初,日軍沿津浦路和膠濟路繼續南侵,兵分兩路進窺徐州。其中日軍第10師團在未經中國軍隊的抵抗后即于1937年12月月底順利占領山東省省會濟南,繼又于1938年1月初相繼占領蒙陰、厲山,第5師團又于1月中旬進占青島。這些不利情況嚴重影響了第5戰區的軍事部署。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雖將作戰不利的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逮捕法辦,并嚴令第3集團軍所屬兩個軍發動反擊,亦無法挽救局勢。
日軍第5師團在奪取青島之后,于2月21日接到了上級機關--第2軍司令部關于"第5師團應以1個支隊配合友軍第10師團在津浦路方向的作戰,并向臨沂地區攻擊前進"的命令。該師團長板垣征四郎遂將第21旅團21聯隊主力和山炮兵一個中隊的兵力編組為片野支隊,由第21聯隊長片野定見大佐指揮對莒縣發起攻擊。在片野支隊攻占莒縣后,師團長板垣為加強該處戰力,又將第9旅團11聯隊(欠一個大隊)和第21旅團42聯隊第2大隊、野炮兵第5聯隊和片野支隊約8000余人編組為坂本支隊,由第21旅團長坂本順指揮進逼臨沂,企圖與第10師團在臺兒莊會師。
臨沂系魯南重鎮,距臺兒莊90公里,為徐州東北的屏障。如臨沂失守,日軍則可由青島直趨臺、徐,威脅隴海、津浦兩路的安全,其戰略地位至為重要。第5戰區的李宗仁司令長官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決定將臨沂地區的防務交由龐炳勛第3軍團擔負。
第三軍團僅轄一個40軍軍部和一個39師。39師下轄兩旅四團,另有一個補充團。全軍團僅5個團1萬3千余人。根據時任第3軍團參謀長的王瘦吾回憶,該軍團裝備有輕重迫擊炮60門,輕重機槍660挺,擲彈筒200個,山炮4門,戰馬300匹。是以該軍團人數雖少,但其裝備亦可稱之為"精良"。
以如此兵力來抵擋裝備精良的日軍坂本支隊極為勉強,李長官于是又命令剛編入5戰區序列的張自忠第59軍緊急開赴臨沂以增強該方面的防御力量。第59軍雖為一軍,但是下轄有兩個師。其中第38師為三旅六團制,第180師為兩旅四團制。全軍共10個團2萬2千余人。在裝備上,該軍清一色捷克式裝備,較之3軍團有過之而無不及。
日軍一攻臨沂
1938年3月2日,第59軍接到命令后,軍長張自忠親自率部出征,晝夜強行軍趕到臨沂,在戰區參謀長徐祖詒主持的高級軍事人員會議上張說:"在一般情況下,59軍以急行軍到此,非常疲勞,似宜稍作休息,再與敵人作戰。 但兵貴神速和出敵不意,且以我劣勢裝備,對現代化之強敵,必須利用夜戰、近戰,方可奏效。應打破常規,提前開始行動。"14日凌晨,張自忠指揮全軍暗渡沂水,向日寇"鐵軍" 的精銳第5師團右側背發起攻擊,在亭子頭、大太平、申家太平、徐家太平、沙嶺子等處突破敵防線。敵初不及料,損失慘重,一夜之間,殲敵逾千。日本第5師團被迫放棄正面攻城,轉對59軍作戰。雙方展開混戰,59軍與日軍短兵相接,在沂河兩岸反復沖殺,戰線犬牙交錯,形成逐村、逐屋爭奪之拉鋸戰。雙方沖殺不下數十次,幾度形成白刃戰,59軍兩師連、排長幾乎全部易人,營長也傷亡近半。戰至16日,戰區認為59軍傷亡過重,建議撤退。但張自忠堅持再打一天一夜。他說:"我軍傷亡很大,敵人傷亡也大。敵我雙方都在苦撐,戰爭的勝利,決定于誰能堅持最后5分鐘。 既然同敵人干上了,我們就要用精神和血肉拼命干一場,不打敗敵人誓不罷休!"16日夜10時,59軍向敵發起空前猛烈的攻擊,雷霆萬鈞,大地震顫。拼殺至17日凌晨4時,59軍勝利攻克日軍全部主陣地。同日,龐炳勛抓住有利戰機,率部猛襲日軍側背,有力地配合了59軍的正面攻擊。18日,張、龐兩軍從東南西三面夾擊日軍,經過三晝夜血戰,終將渡河的日軍第11聯隊第3大隊擊潰,并殲其大部。 59軍終于完成了反擊的任務,但是自身傷亡6000余人,斃傷日軍2000余人。
臨沂勝利消息傳出后,曾得到蔣介石和李宗仁的傳令嘉獎。《大公報》于1938年3月16日發表社論《臨沂之捷》,高度評價臨沂擊敗日軍的政治意義和軍事意義。
日軍二攻臨沂
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于18日夜24時得到了參謀長徐祖詒關于湯頭大捷的電報后,判斷日軍暫時無力組織大規模進攻,臨沂短時期內可保無慮。遂于3月20日抽調59軍西開阻擊日軍瀨谷支隊。鑒于第3軍團在臨沂方面的損失,張自忠在接到命令率部離開時,留下了38師114旅暫歸3軍團指揮。3月21日,日軍坂本支隊在經過短時間整補且得知臨沂分兵的情況后,又展開了攻勢作戰。此時第3軍團兵力單薄,且又未經補充,在日軍面前只能節節敗退。至22日,第39師撤至臨沂城東的桃園、蔣家山、石埠嶺、黃山即設陣地;第38師114旅撤至臨沂城北的石埠頭、古城、小官莊一線。日軍緊跟其后,始終與第3軍團膠著中。
對此,第3軍團軍團長龐炳勛直接躍過5戰區長官部急電軍委會蔣介石,"職軍苦戰月余,傷亡甚眾,官兵疲勞,臨沂危急",請發援兵。此時的59軍已經在費縣集結完畢,蔣介石在得到電報后于23日9時許電令59軍"不必赴泗水、滕縣,以整個軍協力龐炳勛擊滅臨沂方向死灰復燃之敵。"張自忠的59軍遂于24日返回臨沂與第3軍團再度合力抗擊坂本支隊。
3月25日,獨力抗擊日軍坂本支隊的第3軍團在桃園、三官廟的陣地又告失守,被迫退守九曲店一線。此時第59軍的先頭部隊第180師在前進至臨沂城北的毛家莊、北道附近時,與日軍遭遇,第180師26旅旅長張宗衡親率全旅官兵奮力沖殺,殲其一部200余人,日軍殘部向北退卻。隨后第180師乘勢擴大戰果,接連收復南北道、紅埠寺、營子、盛莊、古城等地。第59軍后續部隊第38師于當日20時西渡沂河,向已占領桃園、三官廟的日軍實施夜襲,一舉收復桃園。
3月26日,日軍以主力再次攻擊桃園,第38師不支,損失極大,于黃昏時分被迫放棄桃園撤過河西。同時在古城的部隊也主動放棄陣地,收縮陣線,退守十里鋪、前后崗頭一線。臨沂形勢再度告急。
龐軍團長再次急電蔣介石,"職軍傷亡殆盡,總計戰斗兵現不滿千人"。在臨沂作鎮的第5戰區參謀長徐祖詒也于此時電告戰區李長官:"龐軍兵力損失過巨……已失戰斗力,張軍勢力雖剩半數,而士氣較前甚差,非有生援軍,臨沂難守,祈早決定"。李宗仁此刻也意識到臨沂局勢的危險性,可是限于手頭部隊大都配置于臺兒莊戰場,無暇顧及臨沂。經過仔細尋找,終于將抵達戰場不久的第111師333旅和坐鎮向城的第13軍騎兵團派往臨沂增援。
3月27日,日軍坂本支隊集中主力猛攻第59軍據守的古、南沙埠、小嶺、北道陣地,至28日日軍又增加1000余人。59軍官兵前仆后繼,喋血奮戰,與日軍展開激烈的拉鋸戰。入夜后戰況又趨白熱化,第59軍所部傷亡2000余人。張自忠電告戰區李長官曰:"職一息尚存,決與敵奮戰到底"。
戰至3月29日上午7時許,奉命增援的第111師333旅在旅長王肇治的率領抵達臨沂城東。同日下午,第13軍騎兵團在團長李之山的率領亦抵達臨沂城西。可是戰區徐參謀長、龐軍團長和張軍長對于援軍的到來仍舊不能松懈半口氣,以這點兵力阻擊日軍坂本支隊只能是杯水車薪。
正當失敗的天平離臨沂守軍越來越近時,坐鎮臨沂城內的戰區參謀長徐祖詒和第3軍團長龐炳勛兩位卻得到了日軍開始撤退的情報。徐、龐二人又將這個情報轉給了張自忠軍張,張軍長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日軍怎么這個時候開始退卻了呢?
原來日軍瀨谷支隊在臺兒莊地區遭到第2集團軍和第20軍團的合圍,戰斗十分艱苦。日軍第2軍司令部急命第5師團的坂本支隊停止攻擊臨沂,以支隊主力繞道直取臺兒莊。是以支隊長坂本除了留下2個大隊作為牽制兵力并向后收縮后,以主力步炮6個大隊直插臨沂后方的向城。
對于日軍的這一行動,坐鎮臨沂的們卻沒能發現這個危急情況。他們在經過一陣琢磨之后,仍是不得要領。不管如何,日軍撤退臨沂無恙就是好事。在相互祝賀之余,他們一面對戰區長官部發報說勝利擊退日軍,一面命令新到戰場的第13軍騎兵團和第333旅于3月30日向艾山、義堂集一先展開追擊。臨沂形勢終于得到了緩和。
然而短暫的穩定并不能確保之后的穩固,日軍坂本支隊主力南下后,向城受到了嚴重威脅。軍委會委員長蔣介石于4月1日電告張自忠:"臨沂之敵得自由轉用于向城、蘭陵鎮方面,實該軍之恥"。同時蔣委員長還命令59軍應速速回援,將日軍擋在向城至蘭陵鎮一線。
此時的臨沂,第59軍等部始終被坂本支隊長留下的2個大隊(由第5師團長板垣親自指揮)牽制而無法南下。張自忠軍長只能命令配屬給他指揮的機動性強的第13軍騎兵團先行回援,配合第89師在向城與日軍作戰。可是向城被坂本支隊迅速攻占,導致了臺兒莊地區的戰斗情況發生了根本變化。不過在臺兒莊的最終戰果仍舊是中國軍隊取得了勝利,并且迫使日軍瀨谷、坂本兩個支隊損失慘重,敗退嶧縣。在臺兒莊戰役中,第3軍團與第59軍拖延了日軍坂本支隊的南下,所起的作用亦是極為重要的。此外,這2支部隊也在臺兒莊戰役中始終保證了臨沂不被日軍占領。
日軍三攻臨沂
4月11日,日軍第5師團在得到了第114師團150聯隊1個大隊和獨立第5混成旅團2個大隊的增援后,即著手以第9旅團為基干編組國崎支隊,該支隊下轄第41聯隊(缺4個中隊)、第42聯隊(卻一半部隊)、野炮兵第5聯隊第2、3大隊、工兵第5聯隊等部,準備對臨沂再次展開攻擊。
4月14日,第5師團板垣命令國崎支隊"應立即對沂州(臨沂)附近之敵開始行動,最遲到19日晨須占領并確保該地,然后準備向向城前進。"
4月16日,日軍第5師團國崎支隊在坂本支隊的2個大隊的配合下再次對臨沂發動進攻。張、龐兩部以殘破之師占領城外陣地頑強阻擊。至18日,臨沂被敵三面包圍,形勢危急。
4月19日晨,臨沂外圍陣地被悉數摧毀,龐軍團長被迫命令第116旅副旅長崔玉海指揮劉富生的第231團和張里元的臨沂保安團與日軍展開巷戰,掩護軍團主力撤往臨沂以南地區集結,軍團部和軍部轉移至臨沂城南的黃山至九曲店一線。在城外作戰的第59軍則往卞莊以南長城村鹿山東一帶撤退。
堅守城內的中國軍隊與日軍奮力拼殺,在經過1天的巷戰后,第231團損失近千,加上之前的損失,已基本喪失戰斗力,遂在掩護了保安團撤退之后也乘機撤出往城外與軍團會合。臨沂至此失守。
臨沂失守后,蔣介石致電慰問第59軍及第40軍:"兩軍苦戰逾月,迭奏"虎外里胃"功,以戰機切迫,未能調回休養補充,至未軫念,仰即轉諭慰勞,并體念時艱以最后之努力,完成兩軍光榮之戰績為要。"
臨沂一戰,第3軍團僅戰剩800余人,元氣大傷。而59軍中的38師僅剩3000余人,被迫縮編為1個旅繼續執行任務,第180師因尚有6000余人,仍維持舊建制。
在50余天的阻擊戰中,第3軍團和第59軍等部是以勢力較弱的"支那雜牌",對抗號稱"大日本皇軍中最優秀的'剛軍'板垣師團"。創造了三次擊退日軍的優秀戰績,書寫了中國抗戰胡斯上光榮的一頁,對全國各個抗日戰場及抗戰部隊影響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