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篡齊歷史事件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生于建康(今南京),籍貫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里(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于蕭衍,南梁建立。南齊滅亡,史稱蕭衍篡齊。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蕭衍篡齊,希望對你有用!
梁武帝蕭衍圖片
蕭衍個人簡介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生于建康(今南京),籍貫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里(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
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 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封臨湘縣侯,官至丹陽尹,母張尚柔。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于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臺城,享年八十六歲,葬于修陵,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
蕭衍篡齊的背景
建武四年(497年)秋,北魏軍再次南下,接連攻下了新野和南陽,前鋒直逼雍州(今湖北襄樊市)。蕭鸞趕忙派蕭衍、左軍司馬張稷、度支尚書崔慧景領兵增援雍州。
建武五年(498年)三月,蕭衍和崔慧景領兵與北魏軍作戰,在雍州西北的鄧城被北魏的幾萬鐵騎兵包圍。蕭衍知道城中糧草和槍械缺乏,就對崔慧景說:“我們遠道征戰,本來就很疲憊,需要休整,現在又遇到強敵圍困。如果軍中知道糧草缺乏的實情,肯定會發生兵變。為防萬一,我們還是趁敵人立足未穩,鼓舞士氣殺出重圍為上策。”
崔慧景雖然心中憂慮膽怯,但表面上卻假裝鎮靜:“北方軍隊都喜歡游動作戰,他們不會夜里攻城的,不久自然會退兵的。”沒想到魏軍越來越多,沒有退卻的跡象。原來還表現得很鎮靜的崔慧景這時露出了膽怯的原形,沒有和蕭衍商議,就私自帶著自己的部曲逃走了。其他各部見統帥溜了,也紛紛逃散。蕭衍無法控制局面,只好邊戰邊退。過一道溝時,軍隊自相踐踏,再加上北魏軍在后邊射箭攻擊,齊軍死傷慘重。
最后,蕭衍退到了樊城,才得以站穩腳跟。這次戰敗后,蕭鸞未責怪蕭衍,而是讓他主持雍州的防務,任雍州刺史。從此蕭衍就有了一塊固定的根據地,這為他勢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他日后爭奪齊政權的資本。
蕭鸞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蕭寶卷(即東昏侯)即位。蕭寶卷治國無術,暴虐無道,即位后殺掉了很多大臣,對于一些功臣也不知道愛護,妄加殺戮。蕭衍逐漸和他對立起來。
在蕭寶卷冤殺軍功大臣、蕭衍的兄長蕭懿后,蕭衍召集部下商議廢掉蕭寶卷。眾人非常贊同,蕭衍于是大力招兵,準備和蕭寶卷決戰,很快招募到甲士千人,馬上千匹,戰船三千艘。為了增加號召力,蕭衍聯合了南康王蕭寶融一起舉兵,后來蕭寶融(即齊和帝)在江陵即位。他們共同和蕭寶卷爭奪齊的政權。最后,蕭衍領兵到達了建康城下,和守軍激戰,攻下了外城,將齊宮城團團圍住。
在國難之際,齊內部仍有奸臣進讒言,說事到如此完全是文武大臣的過錯,慫恿蕭寶卷大開殺戒。這使征虜王珍國異常憤恨,暗中派心腹給蕭衍送去一個明鏡,表示心跡。王珍國和其他大臣,帶兵夜入皇宮,殺死在國難當頭還在醉生夢死、歌舞不斷的蕭寶卷。然后將他的頭顱送出,獻給蕭衍。蕭衍在攻占首都建康后,派兵四處征討,各地的官員紛紛投降歸順。這次蕭衍擁戴蕭寶融,消滅了東昏侯,立下了赫赫戰功,他也因此升任大司馬,掌管中外軍國大事,還享有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殊榮。
蕭衍篡齊的經過
蕭衍雖然大權在握,也想廢蕭寶融自己做皇帝,但他并沒有急于求成,而是靜待時機。原來的好友沈約知道他的心事,于是委婉地向他提起此事,第一次時蕭衍裝糊涂,推辭過去了。第二次提起時,蕭衍猶豫片刻,說了句“讓我想想再說吧”。后來就答應了。
沈約又告知了范云,兩人都同意擁立蕭衍做皇帝,蕭衍知道后,很高興。在他們謀劃的過程中,蕭衍竟然貪戀起原來宮中的兩個美女來,把頭等大事忘到了腦后。范云知道后很著急,又找到蕭衍,說明利害,這才使蕭衍下決心滅掉齊,免得夜長夢多。
范云和沈約寫信給蕭寶融的中領軍夏侯祥,要他逼迫蕭寶融禪讓帝位給蕭衍。同時,蕭衍的弟弟、荊州刺史也讓人傳播民謠“行中水,為天子”,利用人們的迷信觀念為蕭衍稱帝大造輿論。等蕭寶融的禪讓詔書送到后,蕭衍又假裝謙讓。于是,范云帶領眾臣117人,再次上書稱臣,請求蕭衍早日登極稱帝。太史令也陳述天文符讖,證明他稱帝合乎天意,蕭衍這才裝著勉強接受眾人的請求,在中興二年(502年)四月,正式在都城的南郊祭告天地,登壇接受百官跪拜朝賀,建立梁朝。
然后,蕭衍派人給蕭寶融送去生金,逼其吞金自盡。蕭寶融死后,蕭衍說他暴病而死,謚為和帝。又按照皇帝的規格舉行喪禮,將他葬在恭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