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祖武皇帝劉裕
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輿,小名寄奴,生于興寧元年三月。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人,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南朝劉宋王朝的開國之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宋高祖武皇帝劉裕,希望對你有用!
宋高祖武皇帝劉裕圖片
宋高祖武皇帝劉裕人物簡介
宋高祖武皇帝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輿,小名寄奴,生于興寧元年三月。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市),后來其先祖舉家遷居到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市),劉裕便出生在如今的鎮(zhèn)江。據《宋書:武帝本紀》記載,劉裕是漢高祖劉邦弟弟楚元王劉交的第二十一世孫。[2]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劉裕隆安三年(399年)參軍起義,413年,劉裕滅割據益州的譙縱。對內,南下擊潰盧循,收復廣州;攻克江陵,殺了割據者劉毅;力取成都,滅了割據者譙縱;直搗襄陽,趕跑了割據者司馬休之。于義熙十三年(417年)滅亡后秦,420年7月10日(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劉裕廢東晉恭帝司馬德文,自立為帝,國號大宋,都建康,南朝開始。稱帝前后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進一步打擊了腐朽、黑暗的貴族、士族勢力,改善了政治和社會狀況,為元嘉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雛形。被明代大思想家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
宋高祖武皇帝劉裕性格特征
劉裕高七尺六寸,氣質奇特。劉裕行軍法令嚴明,軍隊軍容齊整,絕不擾民。而他在軍事行動的分析亦常常精準無誤,例如伐南燕時料定燕軍不會據守大峴山抵抗,而慕容德果然否決公孫五樓守大峴的計劃。命令朱齡石征伐西蜀時亦預計敵方會猜測晉軍循內水進攻,必以重兵守涪城,于是指令要從外水進攻,改派疑兵引誘涪城重兵,以圖直取成都。最終亦正如劉裕預計那樣,朱齡石成功繞過涪城重兵,直取成都,獲得勝利。
在生活上劉裕崇節(jié)儉,不愛珍寶,不喜豪華,宮中嬪妃也少。寧州地方官曾經奉獻琥珀枕,是無價之寶,他不稀罕。在出征后秦時,有人說琥珀能夠治療傷口,他就命人將它砸碎,分給將領作為治傷藥。平定關中后,他得到了美女姚氏(后秦天王姚興的侄女),十分寵愛。臣下謝晦勸諫他不要因女色而荒廢政務,他當晚就將姚氏送出宮去。后來劉裕進封宋公,東西堂將要放置以金涂釘釘制的局腳床,但劉裕以節(jié)為由而改用鐵釘釘制的直腳床。又一次廣州進貢一匹筒細布,劉裕因其過于精巧瑰麗,制作必定擾民,故此下令彈劾獻布那郡的太守,將布匹送還并下令禁止再制作這種布。劉裕因患有熱病,常常要有冰冷的物件去降溫,于是有人就獻上石床。劉裕躺上冰冷的石床,感到十分舒服,但又感木床已經很耗人力,大石頭要磨成床就更甚了,于是下令將石床砸毀。劉裕更加下令將自己昔日的農具收起,留給后人。其子宋文帝一次看見,得知內情后大感慚愧。而其孫宋孝武帝拆毀劉裕生前的臥室而迪玉燭殿,發(fā)現床頭上有土帳,墻上掛著葛布制的燈籠及麻制蠅拂,袁顗稱許劉裕有儉素之德,但孝武帝沒有說什么,只說:“老農夫有這些東西,已經過于富裕了。”
劉裕不擅文才,故劉毅曾在宴會中特地賦詩:“六國多雄士,正始出風流”特意展示其文學造詣勝過劉裕。劉裕書法亦差,曾被劉穆之規(guī)勸,并在其指示下改寫大字。
劉裕不信神祇,登位后更曾下令將民間廟宇拆毀,只有先賢以及以有勛德的人的廟祠才得豁免。劉裕去世前患病,群臣上請劉裕祈求神祇庇佑,但劉裕不接受,只派了謝方明去太廟告知祖先。
昔日劉裕曾欠下刁逵三萬錢,無力償還,被刁逵抓著,王謐則去見刁逵,并替劉裕償還欠款,劉裕才得釋放;而當時劉裕既無名聲亦貧賤,不被其他具名望人士看重,唯有王謐去與他結交。王謐后在桓玄篡位時奉天子玉璽及冊文給桓玄,在桓楚任司徒,更獲封公爵,甚為禮侍。劉裕義軍攻下建康后,王謐仍任司徒,領揚州刺史、錄尚書事,但王謐既因在桓楚任高職,甚得寵待,故很不安心,最終出奔。然而劉裕沒有向王謐問罪,并念及昔日恩情,請武陵王司馬遵追還王謐,并讓其官復原職。而昔日為其債主的刁逵,在桓楚任豫州刺史,并為桓玄收捕起義失敗的諸葛長民。他在桓玄敗后出奔,終被部下抓住,可是刁氏一族接著卻遭誅殺,只有刁聘獲赦,然而不久刁聘亦因謀反而被誅,令刁氏族滅。
宋高祖武皇帝劉裕當政業(yè)績
劉裕當政位時期,吸取了前朝土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抑制豪強兼并,并采取了很多措施,鞏固帝位,這也顯示了這位創(chuàng)業(yè)之君的治國才能。
在吏治上,劉裕于永初二年(421年)三月,規(guī)定“荊州府置將不得過二千人,吏不得過一萬人;州置將不得過五百人,吏不得過五千人。兵士不在此限”(《宋書 武帝本紀》)。這是由于東晉末年,置官濫亂,給人民帶來沉重負擔,劉裕及時對此進行了制止。在法制上,劉裕對東晉以來苛刻的刑法也進行了改革,永初三年(422年)正月,下詔“刑罰無輕 重,悉皆原降”(《宋書 武帝本紀》)。
劉裕十分關心百姓生活,曾多次下令減免稅役,如在同年八月“蠲租布二年”(《宋書?武帝本紀》)。在平定劉毅時,也曾下令減免稅役。對于那些原來因戰(zhàn)爭需要被征發(fā)的奴隸也一律放還。
劉裕本雖是行伍出行,識字不多,但非常重視教育。永初三年(422年)正月,下詔:“古之建國,教學為先,弘風訓世,莫尚于此;發(fā)蒙啟滯,咸必由之。故爰自盛王,迄于近代,莫不敦崇學藝,修建庠序。自昔多故,戎馬在郊,旌旗卷舒,日不暇給。遂令學校荒廢,講誦蔑聞,軍旅日陳,俎豆藏器,訓誘之風,將墜于地。后生大懼于墻面,故老竊嘆于子衿。此《國風》所以永思, 《小雅》所以懷古。今王略遠屆,華域載清,仰風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博延胄子,陶獎童蒙,選備儒官,弘振國學。主者考詳舊典,以時施行”(《宋書?武帝本紀》)。從而鞏固宋國的統治,同時也改善了社會風氣。他是東晉南北朝,頗有作為,成就最大,最有建樹的皇帝。他所做的改革,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促進了歷史的發(fā)展。
元熙二年(420)稱帝。東晉末,群雄并起,經籍散亂,他率兵入關,廣收圖籍,加之府藏所有,僅4 000卷。又下令對赤軸青紙、文字古拙之書,亦加收藏以傳后世。奠定了南朝宋國家藏書的基礎。在位3年,廟號高祖。
宋高祖武皇帝劉裕軍事水平
劉裕是在戰(zhàn)術上敢于創(chuàng)新的軍事家,既能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又巧妙布陣,利用優(yōu)勢彌補了自己的短處,使“卻月陣”成為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戰(zhàn)術,充分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劉裕在戰(zhàn)中的軍事思想具體表現在:在戰(zhàn)術革新上,他吸取了早期陣法的不足,大膽地將水軍用于陣中,利用水軍的優(yōu)勢來克制騎兵,開創(chuàng)了戰(zhàn)術史上的新篇章。在戰(zhàn)術指揮上,他采取弧形方式列陣,增加抵抗能力,又將弩、槊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殺傷力。在兵力配置上,他將幾個兵種結合起來,協同作戰(zhàn),以水軍為后援、以戰(zhàn)車列陣御敵、以步兵殺傷敵人、再以騎兵發(fā)起追擊。在作戰(zhàn)指導上,他適時選擇戰(zhàn)機,利用魏軍的挑釁,做到“臨境近敵,務在厲氣”⑾;十分巧妙地選擇戰(zhàn)場,使自己能夠安全占據制高點;利用陣中士卒的心理,將其置之死地,以絕士卒后退之心;抓住敵人遲疑之機,迅速派兵跟進布陣;利用魏軍的人多勢眾的心理,示弱縱敵;取勝后又及時派兵增援,適時發(fā)起追擊。在整個作戰(zhàn)過程中,劉裕部署周密,水路各軍配合密切,謀略運用完美,戰(zhàn)術使用得當,使強大的魏軍鐵騎無機可乘,處處被動,堪稱戰(zhàn)術史上的奇跡。
宋高祖武皇帝劉裕個人生活
劉裕身為皇帝,性格孝道廉杰,開明大度,生活極為簡樸。史書稱他“清簡寡欲,嚴整有法度,未嘗視珠玉輿馬之飾,后庭無紈綺絲竹之音。”“財帛皆在外府,內無私藏”(《宋書·武帝本紀》)。
其簡樸至此,以致后代子孫劉駿稱其為“田舍翁”。義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劉裕北伐后秦時,寧州人獻琥珀枕,光色甚麗。劉裕知獻琥能治傷,便將琥珀枕搗碎分給將士。劉裕滅后秦后,得姚興從女,劉裕對她非常寵愛,幾乎誤了政事。后來謝晦諫說此事,劉裕馬其趕走。宋臺建好后,有人上奏要把東西堂施局腳床,釘銀涂釘,劉裕聽了認為浪費,只同意用直腳床,釘鐵釘。劉裕衣著簡樸,常常拖著連齒木屐,在神虎門散步,左右從者不過十余人。他的兒子早晨向他請安,也不拘于禮,常穿著平常衣服。他睡的床,床頭掛的是土布做成的帳子,墻壁上掛著布做的燈籠,麻繩做的拂灰掃把。為告誡后人,他命人將年輕時耕田用過的耨耙之類的農具藏人宮中,以使后人知稼穡之艱難。大明年間(457年-464年),孝武帝劉駿見此情景,與自己所追求的浮華豪奢有天壤之別,感到劉裕寒酸之極。說:“田舍公得此,以為過矣”(《宋書·武帝本紀》)。
宋高祖武皇帝劉裕人物點評
公元三八三年秦晉淝水之戰(zhàn)是東晉十六國歷史的重要轉折。戰(zhàn)后北方再度陷于分裂,戰(zhàn)亂蜂起,南方東晉政權在僥幸的勝利面前并沒有振作起來,以司馬氏為代表的士族奢迷酒色,罷默賢臣,按人當道,使“晉政寬弛,綱紀不立,豪族陵縱,小民窮理”。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在這個時候,一個本來不惹人注目的寒門庶族地主—劉裕“奮起寒微”,依靠軍功和手中握有的北府兵權,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和他周圍的人們組成的寒人武士集團,開創(chuàng)了寒人掌權的局面。公元420年滅掉東晉,建立了南朝第一個朝代—劉宋政權。在劉裕入朝執(zhí)政到稱帝的二十年中,他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力矯晉時弊政,加強集權,鏟除分裂割據勢力,努力發(fā)展經濟,并在此基礎上兩次北伐,消滅南燕、后秦,使南方出現了一百多年來沒有過的統一。其子劉義隆(宋文帝)繼續(xù)劉裕的政策,終于出現了“元嘉之治”這個分裂時期的大治盛世。當時北魏的大政治家崔浩曾把劉裕與曹操相提并論,他指出:“劉裕之平禍亂,司馬德宗之曹操也。”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則認為:“裕之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近代大師魯迅先生說他是南朝唯一值得肯定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