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動了河陰之變
河陰之變是爾朱榮發起的針對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殺事件,北魏諸王元雍、元欽、元略、元邵等人皆遇害,史稱“河陰之變”。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誰發動了河陰之變,歡迎大家閱讀。
誰發動了河陰之變
河陰之變是爾朱榮,也就是當時契胡部落的酋長發動的。爾朱榮之所以能發動這一場政變是因為北朝的皇族給了他可趁之機。當時正值北魏末年,朝堂本來就紛爭不斷,這個時候,胡太后干政,想著獨攬大權,竟然用毒酒毒死了北魏孝文帝,立自己的小兒子為帝。
而胡太后這么做,正好給了爾朱榮可趁之機。胡太后名不正言不順,又被冠上了殺子的名聲,自然不得民心。爾朱榮打著給孝明帝報仇的旗號,進攻洛陽。不僅在河陰溺死了胡太后和幼帝,更是將北魏的兩千多大臣屠戮殆盡。
其實,河陰之變看起來是爾朱榮給孝明帝報仇,但其實也就是爾朱榮打著這個旗號入主中原而已。爾朱榮之所以發動河陰之變,是因為他看準了時機,知道這個時候北魏朝堂不穩,胡太后又不得民心,這個時候起兵勝算非常大。
所以關于河陰之變是誰發動的這個問題沒有絲毫的懸念,河陰之變就是爾朱榮打著為孝明帝報仇的旗號入主中原的一個契機罷了。至于河陰之變以后對北魏朝堂的影響以及對歷史發展的影響,則是縱觀整個歷史得到的總結而已,當時的河陰之變只是一場政權斗爭,代價是血流成河。
河陰之變與侯景之亂
首先河陰之變發生在候景之亂以前,那時候爾朱榮為了奪得政權便找到借口將許多的皇室成員和朝廷大臣都斬殺了,從而在暗地中控制了朝廷的命脈和大權,這就是著名的河陰之變了,后來高歡又將爾朱榮斬殺后,將北魏分裂成為了東魏和西魏,那么到了這之后河陰之變就和候景之亂有些關系了。當時東魏和西魏再加上梁朝幾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狀態,而那時候這樣的情況就為候景之亂創造了時代背景。
其實候景不過是東魏的一個叛將而已,是梁武帝見他還有幾分才能于是將他留在了梁朝,但是候景卻因為當時梁朝和東魏交好的關系十分的不滿,間接的也對梁武帝產生了取而代之的心思,于是后來便發動兵亂,攻占了都城之后居然將當時收留他的梁武帝餓死,然后掌握了整個朝廷的大權。
河陰之變和候景之亂說起來本質上都是一種謀權篡位的行徑,只不過前者礙于影響太過惡劣最后只能在背后操控朝政,而后者卻是自己建立了政權,但是不管是河陰之變還是候景之亂最后的結局都是被人再次消滅,這也說明了這種來路不明的叛亂行為最終依舊是會被平息的。
看了“誰發動了河陰之變”還想看:
1.河陰之變的起因有什么
2.河陰之變事件簡介
3.南北朝河陰之變的時間是什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