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歐洲歷史文化
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 歐洲最早的人類居住遺跡可以回溯到公元前35000年的歐洲舊石器時代。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歐洲歷史文化,歡迎參考閱讀。
歐洲歷史
歐洲最早的人類居住遺跡可以回溯到公元前35000年的歐洲舊石器時代。定居點、農耕技術和馴養家畜出現于前7000年的歐洲新石器時代早期。從最早的帝國皇帝被廢黜,歐洲進入中世紀時期。
東南歐和地中海地區的一部分仍然在日益陷入包圍之勢的羅馬帝國控制下,不過是由君士坦丁堡而不是羅馬統治。在查士丁尼皇帝治下,羅馬軍隊在大部分地中海地區恢復了帝國統治,但是這次擴張的領土在6世紀晚期開始被侵蝕。君士坦丁堡對西方領土的控制減弱,更多的日耳曼人入侵和建立王國。東地中海領土的大部分在整個6世紀仍然在君士坦丁堡的__皇帝手中。歷史學家一般把這個羅馬帝國的殘余稱為拜占庭帝國。
一個出乎意料的對其權力和領土的嚴重威脅———阿拉伯半島和剛剛統一和改信新教的各伊斯蘭民族——在七世紀出現。原羅馬帝國在中東和北非的省份,被阿拉伯帝國占領,并伊斯蘭化。
在西歐,很多新國家只有拉丁語作為書面語言,有些還保留了羅馬的習俗,并有普遍的__信仰。拉丁文圣經武加大譯本在410年出現。很多西方的基督__被收歸法蘭克人,特別是查理曼大帝治下。查理曼于800年被教皇加冕為王。他的領土兩代之后就被分割,歐洲受到三個集團的攻擊:斯堪的納維亞的維京人、北非的穆斯林,和匈牙利的馬扎爾人。對于這些攻擊的反應各不相同:某些地區聯合起來抵御威脅,其他地方則各顧各。從十世紀中期開始,穆斯林和馬扎爾人對西歐的威脅消除了,但是維京人仍然是侵犯和威脅不列顛群島最久的。
公元1054年的東西教會分裂加劇了在451年迦克墩公會議上就已經出現的矛盾,隨后旨在把東方從穆斯林占領中解救出來的十字軍東征開始削弱拜占庭帝國。但是,十字軍們并不只限于奪回東方的穆斯林土地:教皇的權力此時也在西班牙,法國南部,立陶宛與其他的異教地區穩固下來。封建社會在蒙古入侵者突破歐洲前沿地區后開始解體,而且與其他地區不斷增長的貿易首先給南歐,隨后是大部分歐洲帶來了黑死病[1]。復雜的封建等級制度發展了起來,新國家的大多數貴族由于通婚互相是近親。
依靠從西班牙和中東的穆斯林和猶太學者,以及自身的修道院典藏那里重新學習到的知識,通過重新發現希臘和羅馬的知識以及從穆斯林世界學習的很多關鍵性的創新(包括大學、科學醫療、印刷術、行業公會、引用索引和天文學),歐洲從中世紀蘇醒過來——今天學者穿的博士帽服是從博學的穆斯林學者在畢業時的著裝演變過來的。1492年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和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打開歐洲至美洲的殖民大門同時終結了十字軍東征與開始了向西的美洲殖民。
在文藝復興之后知識獲得了尊重,開始挑戰傳統的科學和神學教條。新教改革開始,德國神父馬丁·路德挑戰教皇的權威。同時亨利八世混亂的感情生活、對生兒子的渴望、以及政治上的野心使英國教會同樣脫離教皇管制,也讓英格蘭在隨之而來的德意志和西班牙之間的宗教戰爭中得以采取更靈活的結盟政策。但是,宗教戰爭一直持續到三十年戰爭[2],這場戰爭結束于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光榮革命確認了這個協議。
從英國開始,新大陸的資源流入,加上工業革命,使得更依賴于制造業和貿易,而不是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的新型經濟成為可能。早期的大英帝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起義,建立了代議制政府,帝國分裂。歐洲大陸的政治改革受到了法國大革命的鼓舞,人民大呼“自由、平等、博愛”。隨后的法國領導人拿破侖·波拿巴通過直到1815年的戰爭征服和改革了歐洲大陸的社會解構。隨著越來越多的小有產者獲得投票權,在法國和英國,社會主義和工會運動風起云涌,革命在1848年席卷歐洲。最后的農奴制殘余在1848年的奧匈帝國被廢除。俄國農奴制在1861年被廢除[4]。巴爾干國家開始從奧斯曼帝國重獲獨立。
在普法戰爭之后,意大利和德國由各諸侯國分別統一于1870年和1871年。在追求建立帝國的過程中爆發了全球性的沖突,直到這種野心到達頂點,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無希望的戰爭和赤貧中,1917年俄國革命許諾給予“和平、面包和土地”,東歐以及世界的政局向激進化轉變直至今日。德國戰敗,訂立凡爾賽條約,付出了經濟崩潰的代價,在大蕭條中一覽無余,導致重新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戰勝了法西斯主義,西歐形成了自由貿易區,通過鐵幕與蘇聯分隔,后者形成了共產主義警察國家體系。柏林墻1989年倒塌后,歐洲簽訂了一個新的聯盟條約,至2007年為止,包括了27個歐洲國家,超過4億人口。二戰后的軍事組織北約也擴大到包括了俄羅斯的鄰國——這是歐洲自從一世紀羅馬帝國以來一體化最顯著與最具軍事優勢的時期。
歐洲文化
歐洲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歐洲史前美術體現了歐洲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建筑、雕刻、繪畫和工藝的成就,其中歐洲舊石器時代藝術是迄今所知人類最早的真正的藝術品。此外歐洲史前器具藝術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被學者們稱之為活動藝術。
11~17世紀,歐洲中世紀大學的興起奠定了現代高等教育的模式。
歐亞:歐洲各國在帝國主義時代曾多次入侵位于東亞的中國,現在已與中國建立了正常的外交關系。中華民國在歐洲僅與梵蒂岡有邦交,但與歐洲各國均有深厚的經貿關系。歐洲各國在亞洲各地曾建立廣大的殖民地,例如:英國擁有印度、香港、馬來西亞等;法國擁有印度支那,即今日中南半島東部地區;葡萄牙管治澳門和東帝汶;荷蘭曾擁有東印度群島,亦即今日的印尼。也因此東南亞國家與歐洲國家的關系非常深厚,由于這般深厚的關系,今日國際關系中,歐洲對于東南亞仍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在曾受西班牙統治,以天主教為國教的菲律賓,教宗所指派的樞機主教亦有政治及社會上的影響力。東北亞的日本曾與德國、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組成軸心國,現在日本、韓國與歐洲各國主要是以經濟關系為主,政治上的結盟已漸次減少。
歐美:歐洲與美國雖然在文化、民風等各方面,有著濃厚的歷史淵源和聯系,但大致上于二十世紀中葉,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和歐洲有一種較緊密的盟友關系。在此之前,由于美洲在17世紀時期,曾是歐洲國家流放異見人士和囚犯的地方,所以,在美國開國1786年的初期,與歐洲殖民主義者,尤其是曾經統治過美國的英國,有著對立的關系。其后由于美國和歐洲長時期實施政治互不干預的政策,兩者在18至19世紀各自發展。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令歐洲元氣大傷,但美國經濟卻有高度增長,西歐諸國均需要美國的經濟援助,自然靠近美國。再加上東歐諸國加入社會主義陣營,因而與美國關系降落冰點。冷戰時期,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威脅加強了除東歐外其他歐洲國家與美國的親密度。但是在冷戰結束后,威脅消失,歐洲(主要是歐盟成員國)與美國的關系發生了一些變化,歐洲更需要有自己的聲音,因此某些歐洲國家在九一一事件、伊拉克問題、以巴沖突等方面與美國產生了不同意見,甚至有較大的分歧,但是其根深柢固的盟友關系還將保持不變。英國卻在上述事件中更加靠攏美國,與美國結成極為堅定的同盟關系,但也遭人取笑這個美國原屬的殖民主幾乎反倒成了美國的附庸。西班牙、波蘭等在美伊第二次戰爭時對美國的強力支持,使得美國稱贊這些國家為新歐洲,但隨著恐怖份子對西班牙發動攻擊,西班牙已退出她與美國間的盟約,從伊拉克撤軍。
歐洲與中東:地理上,歐洲與中東是緊鄰,歷史上,歐洲與中東的關系一向緊張,基本上是由于兩者在宗教理念上的根本不同:歐洲大部分國家以__為主要信仰,而中東阿拉伯國家多以回教為國教。中東多個地區曾經在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成為英國和法國的委任統治地。歐洲帝國主義統治者在區內制造民族矛盾,導致今時今日中東地區的動蕩。橫跨歐洲與小亞細亞的回教國家土耳其本身與傳統歐洲各國的關系就非常微妙,她既終結了拜占庭帝國,現在又極渴望加入歐盟。另外,歐洲各國對于阿拉伯世界遭到美國的控制與攻擊產生同情,因為歐洲亦希望得到阿拉伯國家所擁有的石油資源。二次大戰納綷德國雖曾屠殺猶太人,但仍有許多視阿拉伯人為宿敵的猶太人居在歐洲,并發揮影響力。
歐非:歐洲和北非的關系,跟她與中東的關系差不多,因為北非與歐洲隔地中海相望,而北非亦是回教國家地區。歷史上,只有中世紀時期,阿拉伯帝國曾經統治過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南部。自歐洲殖民主義興起,非洲各地成為歐洲的殖民地,法國在中非﹑西非和北非建立的法屬西非洲殖民地,是非洲大陸當時最大的殖民地。歐洲殖民主義者在非洲爭奪自然資源,情況直至1950年代開始非洲國家各民族的獨立運動浪潮,多個國家紛紛獨立,才有所改進。歐洲和非洲亦循著經貿的方向發展。
歐澳:跟美國一樣,歐洲開發澳大利亞的初期亦以流放囚犯的作用。但由于歐洲和澳大利亞在地理上相距甚遠,令到兩者有著各位發展的空間,但在經濟﹑文化和宗親的聯系上,澳大利亞和歐洲仍然有著很緊密的聯系。
歐洲禮儀須知
歐洲人很注意公共衛生及禮儀。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丟雜物和煙頭、高聲說話和喧嘩、插隊等行為都被視為不文明的行為。德國國家政府規定:公共場合禁止吸煙。如被查到將會受到當地相關執法部門的重罰,罰額高達500-1000歐元不等,請一定要嚴格遵守規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護照銷簽須知按照使館規定,所有游客回國后,需將護照原件和全程登機牌原件等交予使館辦理銷簽手續。護照銷簽的時間取決于各使館的工作進度,通常在10—30天左右不等;按照使館規定,部分客人可能會被通知前往使館進行面試銷簽,面試銷簽關系到使館給予您良好的記錄。同時,在沒有得到使館通知前先不要預訂回程機票或火車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小費參考歐洲各國均有付小費的習慣,是國際禮儀之一,是對服務人員工作的一種肯定與感謝。如有其他特殊服務必須支付相應費用和小費(比如:行李搬運、洗衣、收費電視、長途電話、非團隊的自身用餐等)。小費數目不必太大,一般情況下,游客可按明碼標價的5-15%作為參考。除了零錢湊整,小費不能用零錢。用2歐分,5歐分這樣的零錢付小費,會被視為特別不講禮貌的行為。歐洲各國各地,付小費的規矩不盡相同,最好入鄉問俗。
看了歐洲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