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
小約翰·施特勞斯(德語名:Johann Strauß),老約翰·施特勞斯長子,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施特勞斯家族的杰出代表。1825年出生在維也納一個音樂世家家庭,與父親同名。被世人譽為“圓舞曲之王”。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
人物簡介
他的父親老約翰·施特勞斯希望他成為一個銀行家而不是一個音樂家。盡管如此,他還是從小暗地里學習小提琴。諷刺的是,他的小提琴老師正是他父親的管弦樂隊的首席小提琴,弗朗茨·阿蒙(Franz Amon)。然而,他的父親還是在一天發現小約翰把時間“浪費”在了音樂上。據小約翰·施特勞斯本人回憶,接下來場面相當的可怕,而且他的父親對他的音樂理想沒有任何興趣。然而老約翰并沒有讓家庭不和的意思,他只是認為作為音樂家的生活太嚴酷了,不希望兒子以后也與他一樣過這樣的生活。最后,在小約翰17歲那年,老約翰與他的情婦埃米莉·特蘭布施(Emilie Trambusch)離家出走。這樣,小約翰能夠專心從事他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了。
之后,小約翰向開辦私人音樂學校的約阿希姆·霍夫曼(Joachim Hoffmann)教授學習了對位法和和聲技法。在與指揮家約瑟夫·德雷施勒(Josef Drechsler)學習和聲時,他的天賦得到了極大的認可。同樣,他在他的另外一位小提琴老師,維也納宮廷劇院(Vienna Court Opera)的芭蕾舞輔導教師安東·科爾曼(Anton Kollmann)那里,也得到了極高的評價。由于這些人士的高度評價,他成功地從權威人士處得到了公開演出的不成文許可。隨后,他很快在'Zur Stadt Belgrad'酒館(維也納的音樂家們尋找職位的固定去處)招募了充足的人手以擴充他的樂團。然而由于他父親的巨大影響和勢力,幾乎沒有任何劇院提供給小約翰演出的合約。最終,小約翰終于說服了維也納Hietzing establishment的Dommayer's Casino,提供給他一個初次亮相的機會。當地媒體瘋狂地報道這場父子間的“斯特勞斯家族內戰”。老約翰本人對兒子不服從了他的對兒子的愿望極為惱怒,一怒之下他決定在有生之年永遠不在Dommayer's Casino登臺演出,盡管Hietzing establishment是他早年多次演出的輝煌成功的見證。
音樂經歷
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作曲家。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維也納。施特勞斯自幼愛好音樂,夢想成為職業音樂家。他19歲時就舉辦了一系列音樂會,并在各地巡回演出,獲得的成就使他很快就與父親齊名。1848年,他訪問羅馬尼亞并舉辦音樂會,這期間他在當地居民的鼓動下推翻了奧地利領事。在維也納發生革命的時日里,他是國民軍樂隊的隊長,指揮了《馬賽曲》和他自己創作的革命進行曲和革命圓舞曲。他的名聲在革命以后愈益提高。1851年開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國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自1853年起,施特勞斯擔任宮廷舞會音樂指揮;1863—1870年,擔任奧匈帝國皇室和王室的宮廷舞會樂隊隊長之職。1870年,作為圓舞曲和舞曲作曲家處于榮譽高峰的施特勞斯(他當時已經寫作了大約340首圓舞曲和其他舞曲)轉向舞臺樂的創作。他寫了17部輕歌劇、一部歌劇和一部芭蕾舞曲,在這些作品中,絕大部分都由于其低劣的歌劇腳本而宣告失敗,或很快以半失敗而煙消云散。1872年,施特勞斯的美國之行轟動一時。在1894年舉行慶祝斯特勞斯從事藝術活動50周年慶祝會時,他收到了來自全世界的祝賀和授予他名譽會員稱號的證書,這一切顯示出這是一次真正勝利的盛會。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時期臥病以后于維也納去世。
斯特勞斯的創作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斯特勞斯雖然又寫出了著名的《南國玫瑰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皇帝圓舞曲》等,
1844年10月,年僅十九歲的約翰·施特勞斯率領自己的樂隊在維也納一流的飯店進行首演,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一場圓舞曲的“父子之戰”就此展開。老約翰動用自己的關系阻止各娛樂場所聘請兒子的樂隊演出,但聰明的約翰開始逐步培養有別于父親的觀眾,他把目光轉向年輕人和民族主義者,創作了《維也納的年輕人》、《塞爾維亞進行曲》、《捷克波爾卡》等早期音樂作品。1873年奧地利維也納世博會上,小約翰·施特勞斯演奏了風靡全球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作品第314號)。
其作品包括圓舞曲168首,波爾卡舞曲117首,卡得累爾舞曲73首,進行曲43首及輕歌劇16部。施特勞斯的創作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為1863年以前。在這一時期里,他基本遵循維也納圓舞曲模式,但已在作品中增加了音樂的表現力。第二時期為1864—1870年。這時,他的創作已趨于成熟,創作了大批仍廣為流傳的著名圓舞曲,如《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第三時期為1871—1899年。施特勞斯雖然又寫出了著名的《南國玫瑰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皇帝圓舞曲》等,但主要從事輕歌劇創作。自1871年后的近30年中,他陸續寫了16部輕歌劇。在J.奧芬巴赫和F.von蘇佩影響下,他充分運用維也納圓舞曲及其他舞曲體裁,使維也納輕歌劇別開生面。其中《蝙蝠》(1874)和《吉卜賽男爵》(1885)尤為突出。
人物評價
小約翰·施特勞斯是一位天才兼多產的作曲家。他的輕歌劇的題材回避尖銳的社會矛盾,音樂則充滿歡快、熱情、幽默的情緒,曲調扣人心弦,對后來F.萊哈爾等人的輕歌劇創作產生了影響。雖然斯特勞斯的作品對生活的反映缺乏深刻性,然而不少優秀作品依然受到歡迎,它們反映了奧地利人民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氣質,和奧地利民間音樂、維也納市民音樂有著血肉聯系。后世稱施特勞斯為“圓舞曲之王”。其創作以《藍色的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享受生活圓舞曲》《檸檬樹花開的地方圓舞曲》《藝術家的生活圓舞曲》《南國的玫瑰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等一百二十余首維也納圓舞曲著稱。他還作有《閑聊波爾卡》《火花波爾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法蘭西和波西米亞風格的波爾卡舞曲及幾十首其他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