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起義的結果及影響
金田起義(Jintian qiyi) 是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領導的廣西桂平縣武裝起義。1850年末至1851年初,洪秀全在金田村莊嚴宣告起義,后建國號"太平天國",起義軍成為太平軍,封五軍主將,并頒布簡明軍律。全體將士蓄發易服,頭裹紅巾,從金田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金田起義的結果及影響,希望對你有用!
金田起義的基本簡介
金田起義是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領導的廣西桂平縣武裝起義。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以后,馮云山、洪秀全先后來到桂平紫荊山區,建立拜上帝會。不久,拜上帝會組織遍及潯州、林州各縣和廣東信宜、高州等地。武裝起義條件逐漸成熟。
道光三十年六月(1850年7月),洪秀全發布團營令,各地拜上帝會眾1萬多人云集金田,準備起義,并于平南思旺和金田附近的彩村江兩次大敗清軍,聲勢大振。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莊嚴宣告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時至今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第二幅浮雕,紀錄了起義的經過。
金田起義的歷史背景
金田起義的前夜,正是鴉片戰爭后十年。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
這種矛盾的尖銳化,可以追溯到一個世紀以前。原來清初經過明末農民大起義和入關后的戰爭,社會經濟在遭受嚴重破壞之后,到十七世紀末葉已經逐漸恢復起來。利用社會經濟生活比較安定,地主階級貪婪無厭地進行積累財富,于是出現了土地兼并的現象和商業與高利貸發達的現象。西方資本主義向東方進行侵略,并到處激起反抗的時代。
封建的中國,在1840年鴉片戰爭中,開始被卷入西方資本主義的漩渦里面。正當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剛剛侵入中國的時候,當時中國各地,到處孕育著革命的種子。英國的鴉片,腐蝕了清朝的統治,英國的大炮,也驚醒了中國廣大人民。中國社會正在起著空前未有的大變化,不論南方與北方,城市與鄉村,全部都動蕩起來。起義的農民,已經在南中國的廣西點起革命的火把,烽火燒遍了全廣西。終于爆發金田起義。
金田起義的過程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同馮云山、洪仁玕在廣東花縣首創拜上帝教,次年春入廣西傳教,積極宣傳組織農民群眾。隨后,洪秀全回廣東家鄉從事宗教理論創作,馮云山則留廣西深入紫荊山地區,宣傳組織群眾,建立拜上帝會,開辟革命基地,吸收楊秀清、蕭朝貴等人,形成起義領導核心。
1849年前后,廣西連年鬧災,天地會紛紛起義,舉行起義的時機已經成熟。
1850年7月,洪、馮密藏在花洲山人村部署起義工作,下達團營令,要求各地拜上帝會員變賣田產到金田集中。團營指揮部設在金田村,由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主持。派人到廣東接洪、馮親屬來桂。在金田、花洲、奇石、陸茵等處秘密打造武器。韋昌輝、胡以晃、石達開、周勝坤、余廷樟等獻出全部家資充起義經費。各地拜上帝會認真操練.籌足錢糧,先后會集金田的男女老少共計2萬人左右。攜帶錢物概交“圣庫”,衣食全由“圣庫”供給。遂按軍制把前來團營群眾組織起來,實行男女別營,進行軍事訓練,準備武裝起義。不久,在思旺圩和蔡江村,先后擊潰前來鎮壓團營的清軍。
1850年12月25日,總兵周鳳歧派兵進犯金田,會眾奮力反擊,斃敵300余,殺死清江協副將伊克坦布。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38歲誕壽,舉行隆重的祝壽慶典,萬眾齊集犀牛嶺,誓師起義,向清王朝宣戰。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為太平軍,封五軍主將。頒布簡明軍律:一遵條命;二別男行女行;三秋毫無犯;四公心和儺,各遵頭目約束;五同心合力,不得臨陣退縮。
1月13日全體將士蓄發易服,頭裹紅巾,從金田東山大湟江口,開始了轟轟烈烈規模空前的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因金田起義發生在廣西,故有大量壯族人民參加了金田起義,北王韋昌輝,西王蕭朝貴,北伐主將林鳳祥,李開芳等等,皆為壯族人。從此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國革命拉開序幕。
金田起義的結果
永安建制
永安城為州治所在,是一座繁華堅固的中型城市。攻克這座城市后,洪秀全一家于十月一日進駐原知州衙門。城中一些富豪人家被抄家,抄家所得被納入“圣庫”,以資軍用。但總的來說,太平軍的紀律是相當不錯的。在永安城里,太平天國建立起了自己的一整套制度,被歷史學家稱之為“永安建制”。
道光二十八年,江忠源在家鄉新寧開辦團練,鎮壓當地瑤民起義有功,遷升浙江秀水知縣。太平天國起事前,他恰好因父喪在籍,遂就地募兵數百人,稱為“楚勇”,入廣西助剿太平軍,隸屬于烏蘭泰部。這是湖南地方團練升格為正規部隊之始。
天朝田畝制度
金田起義后太平軍主要領導人制定了<天朝田畝制度>,這是中國幾千年來農民起義的一個典范,具有劃時代意義。
基本內容:《天朝田畝制度》的基本內容,是根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把每畝土地按每年產量的多少,分為上、中、下三級九等,然后好田壞田互相搭配,好壞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歲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數量的土地,15歲以下的減半。同時,還提出“豐荒相通”、以豐賑荒的調劑辦法。
主要措施:《天朝田畝制度》以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為中心,它涉及到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和社會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土地分為九等,好壞平均搭配。然后以戶為單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16歲以上分全份,15歲以下分半份。
金田起義的歷史意義
金田起義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對于中國近代史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如下:
①金田起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性質),它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②金田起義堅持14年,勢力達18省,嚴懲了中外反動勢力。
③金田起義擔任反封建反侵略雙重任務。反對封建主義,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潰;反侵略,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圖。
④金田起義一些領導人開始向西方尋求真理,探索中國獨立、富強的途徑。
金田起義的反封建精神,鼓舞著千百萬農民群眾,為推翻封建的土地制度而斗爭。太平軍所到之處,出現了沒收地主、官僚的財產,焚毀田契、債券,限制地主收租的斗爭場面。不少地主唉聲嘆氣說:豐收"于我無份";有些地區的地主全年地租"籽粒無收"。有的地區甚至把地主的土地分掉,太平天國政權發給"田憑"。除此之外,太平天國把一些廟宇祠堂占有的土地、公田和逃亡地主的土地沒收,分給沒有土地的農民耕種。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民群眾的經濟政治要求。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發揮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有的地區出現了"谷物豐收"、"農安物阜"的繁榮景象。
金田起義的歷史評價
對于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歷史學界有較大爭議。一些學者認為,太平天國運動是一次十分重要的農民起義,它強烈沖擊了清王朝的腐敗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而另一派則認為太平天國運動是一次有濃重邪教色彩的運動,宣揚了許多蠱惑人心的思想,加劇了中國社會的混亂,并且導致帝國主義國家有借口進一步攫取在華利益,干涉中國內政,是一次反動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