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和卓之亂結果
大小和卓之亂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領霍集占兄弟發動的叛亂。大、小和卓是中國西北地區歷史上兩位著名的伊斯蘭教領袖。大小和卓之亂的平定標志著清代中國統一戰爭的完成,也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大小和卓之亂結果,希望對你有用!
大小和卓之亂圖片
大小和卓之亂簡介
大小和卓之亂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領霍集占兄弟發動的叛亂?;艏寂c其兄波羅尼都出自中亞伊斯蘭教白山派和卓家族,故稱波羅尼都為大和卓,霍集占為小和卓。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平定準噶爾后,將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釋放,并派波羅尼都招撫天山南路各城。不久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和卓兄弟乘機控制了喀什噶爾、葉爾羌(今新疆莎車)等地。
乾隆二十二年,霍集占殺死清軍副都統阿敏道,舉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發兵征討大小和卓,在庫車、葉爾羌、和闐等地與大小和卓交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敗西逃,經蔥嶺進入巴達克山(在今阿富汗東北部),被巴達克山首領素勒坦沙擒殺,叛亂遂平。大小和卓之亂的平定標志著清代中國統一戰爭的完成,也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此役之后,天山南路重新納入中國版圖,清代中國疆域臻于極盛。回部平定後,清廷設伊犁統轄新疆各部,設回疆事務參贊大臣管理回部。此後的六十多年中新疆沒有發生大的動亂。
大小和卓之亂背景
阿帕克和卓家族
大小和卓的祖先是中亞納格什班迪教派的領袖瑪赫杜米·阿札木(本名艾哈邁德·卡薩尼,瑪赫杜米·阿札木是其尊稱,意為“偉大的導師”)?,敽斩琶?amp;middot;阿札木據稱是先知穆罕默德女兒的后裔,其子孫號稱“和卓”,主要分為黑山派和白山派兩個敵對的支系。明代中期,黑山派和卓得到葉爾羌汗國王室的支持,成為西域天山南路的穆斯林宗教領袖。明末清初,白山派領袖瑪木特·玉素布從中亞來到喀什噶爾(今喀什市)傳教,后來被葉爾羌汗和黑山派驅逐?,斈咎?amp;middot;玉素布之子伊達雅圖勒拉逃往甘肅河州(今臨夏市),輾轉來到西藏,尋求__喇嘛和蒙古準噶爾部的支持。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伊達雅圖勒拉的幫助下,準噶爾汗噶爾丹進兵葉爾羌,廢黜了葉爾羌汗伊思瑪業勒,扶植伊思瑪業勒之侄阿卜都里什特即位。伊達雅圖勒拉驅逐了葉爾羌的黑山派首領,號稱“阿帕克和卓”,但又與葉爾羌汗發生沖突。約在1692年,阿帕克和卓戰勝了葉爾羌汗馬哈麻特·額敏,控制了喀什噶爾、葉爾羌等地。兩年后阿帕克和卓去世,喀什噶爾一帶陷入葉爾羌汗、白山派、吉利吉思(布魯特)和各地伯克的混戰之中。策妄阿拉布坦繼任準噶爾汗后,將天山南路置于其直接統治之下,黑山、白山兩派的和卓后裔都被遷至伊犁(今伊犁州霍城縣)一帶囚禁。到了噶爾丹策零在位時,又任用黑山派和卓達涅爾管理葉爾羌、喀什噶爾等地事務。此時,阿帕克和卓之孫瑪罕木特已在囚禁中死去,其二子波羅尼都、霍集占,即大小和卓,被囚禁于伊犁東北的額林哈畢爾噶,由當地準噶爾宰桑阿巴噶斯、哈丹兄弟看管。
大小和卓降清
乾隆二十年(1755年)初,清軍西征準噶爾,
定北班第、定邊左副阿睦爾撒納出北路,參贊大臣鄂容安、定邊右副薩喇勒出西路,兩軍約于博羅塔拉(博爾塔拉)會師。在進軍途中,阿巴噶斯、哈丹等人率眾投降。四月初八,波羅尼都來到西路軍薩喇勒處投誠,稱:“策妄阿喇布坦時將我父縛來為質,至今并不將我等放回。我等情愿帶領屬下三十余戶投降大皇帝為臣仆”。不久,霍集占亦隨哈丹來降,并稱“若荷恩得回故土,情愿招服喀什噶爾、葉爾羌各處人眾,同來歸順”。五月,清兵進駐伊犁。班第擬送波羅尼都赴京朝覲,留霍集占在伊犁“照管游牧”,即管理被準噶爾遷至伊犁的回人(清代稱維吾爾人為“回人”)。
六月,烏什伯克霍集斯誘擒準噶爾汗達瓦齊,將達瓦齊縛獻清軍,準噶爾汗國滅亡。此時,喀什噶爾的黑山派和卓玉素普(達涅爾之子)正計劃向北進軍。阿克蘇的阿奇木伯克阿卜都瓜卜(霍集斯之兄)向班第提議:由清軍派使者護送大小和卓之一前去喀什噶爾,“然后宣告他已被中國皇帝指定為該地區的統治者”。于是班第派遣侍衛托倫泰與霍集斯護送波羅尼都南下招服喀什噶爾、葉爾羌,霍集占則仍留伊犁。托倫泰與波羅尼都在霍集斯家族的支持下,在烏什集結軍隊,擊敗了北上的黑山派,并乘勝南進??κ哺翣柕陌⑵婺静撕褪部碎_城投降。葉爾羌的黑山派首領和卓加罕(即雅庫布,玉素普長兄)力戰不敵,最后兵敗被殺。
阿睦爾撒納之亂
清軍占領伊犁后,朝廷以平定準噶爾大功告成,將西征大軍撤回內地,僅留少量兵力駐守伊犁、烏魯木齊等處。乾隆皇帝認為阿睦爾撒納雖有覬覦準噶爾汗位之志,但“料伊亦不敢遽爾妄行”,并指示諸大臣:阿睦爾撒納“不過希圖肥己,不必過于苛求”。乾隆二十年(1755年)八月,阿睦爾撒納在赴熱河途中叛逃,潛往塔爾巴哈臺。伊犁的宰桑、喇嘛起兵響應,攻占了伊犁城?;艏荚趹饋y中率所屬維吾爾人逃離伊犁。同被準噶爾囚禁在伊犁的白山派額爾克和卓額色尹(霍集占族叔)、鄂托蘭珠和卓瑪木特等人不愿依附霍集占,逃往布魯特部落及浩罕等地。是年末,阿睦爾撒納遣使至波羅尼都處,告知攻陷伊犁情形。波羅尼都等將托倫泰、特古斯(薩喇勒之兄)等人及蒙古官兵扣留。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二月,定西策楞率西路清軍收復伊犁,阿睦爾撒納逃往哈薩克,形勢再度逆轉。五月,霍集占與波羅尼都會合?;艏細⑺腊⒛罓柸黾{派來的使者,將托倫泰送回;又以投誠為名,派人到清軍大營探聽消息。
大小和卓之亂善后
霍集占殘部去向
霍集占妻妾雖多,但無子嗣。逃入巴達克山的霍集占親信阿卜都海里、鄂斯滿二人,被素勒坦沙拘禁。乾隆皇帝寬宥其罪,令素勒坦沙嚴行約束。逃逸的厄魯特頭目沙喇斯、瑪呼斯二人不久被其部下所殺。后世有民間傳說認為,霍集占有一妻(妾)被俘后成為乾隆皇帝的嬪妃,被稱為香妃。
查訪波羅尼都子嗣
波羅尼都死后,被仆人秘密葬于牌租阿巴特;其妻妾、子女也留在巴達克山。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廷得知波羅尼都妻、子下落;及波羅尼都埋葬地點,遂遣人向巴達克山索取。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素勒坦沙派人同清使薩里來到埋葬處將波羅尼都尸骸取出;并將波羅尼都之妻妾、子嗣六人交予清使,其分別是:
珠賚哈(維吾爾人),有子阿斯瑪。
巴特瑪(厄魯特蒙古人),有子阿卜都哈里克。
額爾克揚(柯爾克孜人),有子巴哈敦。
照管波羅尼都妻、子的毛拉巴喇特、密諾羅斯等九人也愿同薩里返回內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正月,波羅尼都家眷被帶到葉爾羌。葉爾羌辦事都統新柱詰問巴達克山使臣密爾咱阿達里卜,素勒坦沙先前聲稱波羅尼都之尸被其仆從伊里雅斯盜往琿都斯塔爾罕部落,今為何又從維薩巴特掘出?密爾咱阿達里卜稱:先前并不知尸首被盜原委。后來波羅尼都之幼女亡故,仆人夜間前往其父墓地埋葬時,曾追隨波羅尼都之舊人都前往祭奠,被巴達克山人目擊。二月,新柱將波羅尼都尸骸匣封,與其妻、子、部屬一同送往北京。阿卜都哈里克后來被編入正白旗蒙古,子孫世居內地。乾隆皇帝還令人保護大小和卓祖先阿帕克和卓之墓,“毋得樵采污穢,以昭國家矜恤之仁。”
波羅尼都另有一子薩木薩克,為其妾愛什阿哈察所生。后來波羅尼都與愛什阿哈察離異,薩木薩克遂由乳母撫養。乾隆皇帝令將薩木薩克“送來京師,加恩養育”。后來舒赫德發現所獲之薩木薩克并非波羅尼都之子,而是同名之人。后據素勒坦沙奏報,薩木薩克逃到了愛烏罕東北之琿都斯(今阿富汗昆都士)。二十多年后,清廷又得知薩木薩克居住在布哈爾之撒馬爾罕,過著貧苦生活。喀什噶爾伯克鄂斯滿寫信招薩木薩克回國,但未成功。薩木薩克又前往忽氈(今塔吉克斯坦苦盞)等地居住,并受到浩罕伯克那爾巴圖的管制,最后在布哈爾(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死去。
大小和卓之亂余波
薩木薩克有三子:和卓玉素普、張格爾、巴布頂。巴布頂早亡,玉素普、張格爾后來都成為浩罕入侵新疆的工具。由于與新疆的貿易是浩罕的經濟命脈,浩罕伯克表面上對清朝皇帝表示恭順,暗中利用和卓后裔向清廷和新疆官員施壓,謀取在新疆南部的特權,必要時直接派兵幫助和卓后裔作亂。和卓后裔也依附浩罕壯大自己的聲勢,張格爾就許諾將喀什噶爾城贈予浩罕。到了浩罕伯克愛瑪爾在位時,“藉張格爾為奇貨,暗令其滋擾邊界,復匿之境內,故使內地聞之,其情實為狡譎”。嘉慶末、道光初,張格爾四次潛入新疆西部,倚仗浩罕、布魯特軍隊在喀什噶爾一帶作亂。道光八年(1828年),張格爾被擒,押解至北京處死。道光十年(1830年),玉素普入卡作亂失敗。張格爾之子布素魯克仍留在浩罕。
張格爾死后,浩罕繼續利用白山派和卓后裔入侵新疆,掠奪喀什噶爾、葉爾羌等地的財富。如道光年間的七和卓之亂、咸豐年間的倭里罕之亂。浩罕被俄國滅亡前夕,浩罕權臣阿古柏攜布素魯克入侵新疆,建立“哲德沙爾國”和“洪福汗國”。光緒初,左宗棠領兵驅逐阿古柏,收復新疆。布素魯克下落不明,倭里罕被阿古柏毒殺。和卓家族的子孫至此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