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人物形象分析
賈寶玉是一個又奇又俗的人物。構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為“偏僻而乖張”,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賈寶玉人物形象分析,歡迎大家閱讀。
賈寶玉人物形象分析
賈寶玉是主要中心人物。作為榮國府嫡派子孫,他出身不凡,又聰明靈秀,是賈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繼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卻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說充分描寫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環境和他的具體境遇的各方面特點,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長的主客觀原因。一方面,以男子為中心的貴族社會是那樣虛偽、丑惡和腐朽無能,使他因自己生為男子而感到終身遺憾;另一方面,少女們的純潔美好又使他覺得只有和她們在一起才稱心愜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讀四書、五經,但家塾的內容和風氣是那樣的腐朽敗壞,那些循著這個教育路線培養的老爺少爺們是那樣的庸陋可憎,他對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觸做官的父親,畏之如虎,敬而遠之。家長從小把他交給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圍繞著他,各以一顆純真的心對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啟蒙老師。丫鬟們的深摯純潔、自由不羈的品格感染著他,她們由于社會地位所遭到的種種不幸也啟發著他。在賈寶玉的直感生活里,她們和那些以世俗男性為主的居于中心統治地位的勢力,在每一點上都形成鮮明的對照:聰明和愚蠢,純真和腐朽,潔凈和污濁,天真和虛偽,善良和邪惡,美好和丑陋。賈寶玉在這樣的環境里,逐漸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愛憎傾向。
賈寶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個性,主張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動。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惡、美丑的劃分。他憎惡和蔑視世俗男性,親近和尊重處于被壓迫地位的女性。他說過"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與此相連,他憎惡自己出身的家庭,愛慕和親近那些與他品性相近、氣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賤的人物。這實質上就是對于自己出身的貴族階級的否定。同時,他極力抗拒封建主義為他安排的傳統的生活道路。對于封建禮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盡力逃避參加士大夫的交游和應酬;對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祿、封妻蔭子,十分厭惡,全然否定。他只企求過隨心所欲、聽其自然,亦即在大觀園女兒國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時若果有造化,趁著你們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去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托生為人,這就是我死的得時了。"賈寶玉受時代的局限,找不到現實生活的出路,他要擺脫貴族社會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貴族階級。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劇性的嚴重矛盾。他的理想無疑是對封建主義生活的否定,卻又十分朦朧,帶有濃厚的傷感主義和虛無主義。
賈寶玉對個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現在愛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聽從父母之命,取決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賈寶玉一心追求真摯的思想情誼,毫不顧忌家族的利益。他愛林黛玉,因為林黛玉的身世處境和內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蘊了生活環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動、使他親愛的客觀與主觀的特征。他和林黛玉的相愛,是以含有深刻社會內容的思想感情為基礎的。反之,這種愛情與封建主義的矛盾,又成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點和弱點,日益發展他進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動力量。這個以叛逆思想為內核的愛情,遭到封建勢力的日益嚴酷的壓迫。按曹雪芹原來的安排,林黛玉將淚盡而逝,賈寶玉將在她去世之后與薛寶釵結婚。薛寶釵的性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徹底絕望,他終于棄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虛無之中。
賈寶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開始就定型了的,作品著力描寫了他性格發展成長的歷史。他生活在罪惡腐敗的貴族環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著一些貴族公子的惡劣習氣和腐朽觀念,這些壞的東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傾向并存著。但隨著生活中他所見聞的重大事件給予的刺激和教育,隨著他在卷入現實矛盾時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擊,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惡劣的東西就慢慢減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漸漸堅定了,成熟了。
他對待身邊的女孩子們的態度,同情和親愛始終是主導的方面,但在最初也帶有一些腐朽、邪惡的成分。秦可卿之死、秦鐘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飄零、身為貴妃的姐姐內心的悲苦,使他開始認識到在男女關系方面尊重與玩弄、純潔與腐朽、美好真摯與罪惡虛偽的區別,從此他對兩性關系逐漸表現出嚴肅態度,對自己所在的社會表現了深一層的反感。他曾以為天下女孩子的眼淚都要送給他。他愛林黛玉,但遇著溫柔豐韻的薛寶釵和飄逸灑脫的史湘云,卻又不能不眩目動情。為著他感情的游移不明,林黛玉以血淚和生命對他不斷地施加影響,使他從苦痛的體驗中逐步擺脫社會勢力和貴族惡習對他的糾纏和吸引,使他的性格趨于純化,頭腦趨于清醒,思想感情趨于穩固與堅定。
此外,丫鬟的品格和遭遇也影響著他,使他領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他對女孩子們一般是溫存和順的,但在初期有時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風,攆茜雪,踢襲人,訓晴雯等1齲?嬤??吹氖墻痤酥?籃鴕蚪痤恕⒔?褫?的事所遭到的父親的毒打,經歷了這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不但永遠拋棄了打罵丫鬟的行為,也使他的叛逆思想大為加強,認識更加深刻。從此他對被壓迫、被糟踐的女孩子的同情體貼之心,更為深切周到、無微不至;而且在對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命運認識加深的基礎上,進而對她C遣煌?乃枷胄愿懙氖抵視辛死斫猓?傭?諤?壬嫌?了分明的取舍,如對于林黛玉和薛寶釵、史湘云,對于晴雯和襲人、麝月,心里有了親疏的區分。以這種思想認識為基礎,才有"訴肺腑"的情節,他對林黛玉的愛情從此成熟鞏固,生死不渝。 封建勢力的另一次鎮壓是王夫人發動的抄檢大觀園:逼死晴雯、司棋,攆走芳官、四兒,大觀園最終轉入冷落凄涼之境。這主要是,封建勢力要摧毀賈寶玉和林黛玉的關系,掃蕩一切違背禮教、妨礙賈寶玉走上封建正路的因素。可是賈寶玉目擊晴雯等的悲劇和大觀園的劫難之后,拋掉對封建勢力的唬想,他用血S嶁闖傻摹盾?蓉女兒誄》,無異于一篇叛逆到底的宣言書。
賈寶玉否定封建主義社會秩序,但思想上并沒有達到否定君權和族權亦即封建主義統治權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發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傾向著被壓迫者并且支持他們;他堅持著與林黛玉的愛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實這一切,都是憑藉封建勢力給予他的特權而產生的,他還不可能否定封建主義的統治。他所深惡痛絕的,正是他所仰賴的;他所反對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無法與封建主義統治徹底決裂,又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民主主義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虛無縹緲的超現實世界中去。
賈寶玉和林黛玉
在《紅樓夢》伊始,第三回《林黛玉拋父進京都》的故事中,作者早已經安排好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故事的悲劇色彩。林黛玉進賈府初識賈寶玉,真是他們前生早已注定好的緣分,賈寶玉第一次見到林黛玉就覺得面善,然而第一次兩個冤家一聚頭卻惹來了摔玉風波。在賈寶玉心中,自己是濁物,連“神仙似的妹妹”都沒有的東西,自己卻有,可知它不是好東西,于是要摔了那勞什子。而林黛玉由于出來乍到、投親賈府、寄人籬下,她特別細心敏感,處處謹慎留意,縝微體察別人的心思,卻被賈寶玉猶如狂風驟雨般的愛慕所震撼了!回到房中,她就暗自淌眼抹淚:險些因為自己而讓賈寶玉摔了那“命根子”。正如脂評所寫:“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計為之惜乎?”
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愛慕之情是熾熱的、直接的,自從見面的第一天起就猶如火山一樣爆發出來,奔騰不息。而林黛玉由于她自身的特殊遭遇,性情多心善感,她出于愛惜寶玉而自責自己,故而將來,她必然愛惜賈寶玉而更不自惜。對于二玉,襲人有一句話說的最切:“姑娘快休如此,將來只怕比這更奇怪的笑話還有呢。若為他這種形狀,你多心傷感,只怕你還傷感不到呢!”這里,脂評有言“后百十回黛玉之淚,總不能出此二語”。在曹雪芹的筆下,林黛玉正由于這種不自惜的行止為賈寶玉憐惜傷痛、思念憂心,最終才“淚盡夭亡”的。
在解讀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第五回最為關鍵。曹雪芹在《紅樓夢》的第五回中已經向讀者透露出整部《紅樓夢》的構思大局。因此要進一步分析賈寶玉和林黛玉愛情悲劇,我們不妨先從《終身誤》和《枉凝眉》這兩首曲子入手來進行解讀。
[終身誤]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枉凝眉]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須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終身誤》主要是描述薛寶釵因婚姻而貽誤終身。借用賈寶玉的口吻,敘述薛寶釵與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產生根源。“金玉良緣”是指薛寶釵的金鎖與賈寶玉出生之時所含的“通靈寶玉”相配;“木石前盟”即為林黛玉的前身絳珠草與“通靈寶玉”前身女媧補天石的盟約。絳珠草為了答謝神瑛侍者對她的灌溉之恩,修成人形后,跟隨石頭下凡,還淚報恩。《終身誤》表現為賈寶玉和薛寶釵婚后,薛寶釵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愛情,賈寶玉仍然念念不忘因為她而死去的林黛玉,再加上現實生活中,賈府的敗落后的窘迫和生活上的諸多不幸,以及他和薛寶釵人生價值觀和人生追求目標的迥然相異,對社會現實的思想領悟上截然相反,最終導致他出家為僧,從而造就了薛寶釵的不幸。
《枉凝眉》則是描述林黛玉即使眉頭緊鎖、黯然悲傷也是枉然。林黛玉從小就沒了母親而寄居賈府,也許是他們今生的緣分,也許三生石畔上早已注定,不早一步、不晚一步,林黛玉和賈寶玉在千山人海中相遇。如果說這世界上真有一見鐘情,然而,林黛玉遇上賈寶玉卻注定了悲劇結局。他們有緣無分,空自無奈、空勞牽掛、徒然流淚,一場空歡,心事虛化。
林黛玉自幼沒了母親,寄身在賈府使她倍感孤獨,有時候甚至會因為小小事情而感覺“風刀霜劍嚴相逼”,一點風吹草動、風言片語,在她柔弱的內心中,都會被折射成狂風海嘯、流言蜚語。掩埋在她那平日里目下無塵、心高氣傲的內心深處卻是一顆極為脆弱的心靈。
在《紅樓夢》二十九回,《癡情女情重愈斟情》中,賈寶玉和林黛玉因為“金玉”之說和金麒麟引發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賈寶玉自幼就和林黛玉耳鬢廝磨、心情相對,因而每每或喜或怒,都會變盡法子試探黛玉。稍明時事的林黛玉也受到那些“邪書僻傳”的影響,也將真心真意隱瞞起來,結果“兩假相逢,終有一真”,其間的瑣瑣碎碎,經常引發這些口角之爭,最后鬧到摔玉、剪穗子而不可收拾。
賈寶玉摔玉是因為這“勞什子”引來“金玉”之說,他恨這“金玉”之說,恨這“勞什子”高低不擇,也恨沒有林黛玉的“好姻緣”,所以,經不起林黛玉的虛心試探而暴怒異常、心冷俱灰,頓時犯起了“癡病”。他摔玉只是純粹的想表明,對于他,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林黛玉更重要,即使這玉,也要砸了完了事了。賈寶玉內心想著:“我不管怎么樣都好,只要你隨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你知也罷,不知也罷,只由我的心,可見你方和我近,不和我遠。”。而林黛玉內心卻是這樣想的:“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為我需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可見是你不叫我近你,有意叫我遠你了。”因此,兩個人本來就是一個心,卻多生了枝葉,反弄成兩個心了。
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愛是熾熱的、癡狂的,他心里一時一刻都有著黛玉,不管他自己怎么樣都好,只要黛玉隨意,他就是立刻死了也是愿意。而林黛玉對賈寶玉的愛更是癡狂的,比起賈寶玉是有過而無所沒有不及。正因為這樣,她才時時刻刻隱埋自己的真心真意,試探寶玉,故意和寶玉慪氣,故意不理不睬寶玉,故意冷落寶玉,因為只有讓她看到,賈寶玉為她而著急,為她暴躁,為她生氣,為她哭,為她流淚,她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賈寶玉內心里面有她的存在。
在《紅樓夢》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感情妹妹》,寶黛的愛情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從這個回目上可以看出一直以來,林黛玉的用情之深。此回中,賈寶玉因為挨他父親的狠命鞭撻而傷痕累累,林黛玉痛惜不已,“兩個眼睛腫得像桃兒一般,滿面淚光”。賈寶玉深受感動,悄悄讓晴雯送兩條舊手帕子。關于手帕,馮夢龍《山歌》里有詩:“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顛倒看,橫也絲來豎也絲[思],這般心事有誰知。”書中寫道:
這里林黛玉體貼出手帕子的意思來,不覺神魂馳蕩:寶玉這番苦心,能領會我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這番苦意,不知將來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兩塊舊帕子來,若不是領我深意,單看了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傳遞與我,又可懼;我自己每每好哭,想來也無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時五內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余意綿纏,令掌燈,也想不起嫌疑避諱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筆,寫下了題帕詩三首。
自此,黛玉一直以來的委屈、不安和憂心便化作為相思的淚水,題在兩塊舊帕上。
題帕詩之意已經很明顯的,林黛玉對賈寶玉的情感已經上升了一個新的階段,為了酬答知己,為了還情,她做詩帕已經想不起“嫌疑避諱”等事,直接寫出了“暗灑閑拋卻為誰?”為了賈寶玉,林黛玉可以不惜自己,如果眼淚能緩解寶玉身上的傷痛,那么她寧愿流盡所有的眼淚;如果眼淚能夠傳遞自己的相思,那么,自己情愿有永遠留不完的淚水。“湘江舊跡”和“淚痕”喻指淚痕。在林黛玉內心里,她已經把湘妃自比,將賈寶玉視同丈夫。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戀情已經在他們的內心深處覺醒深重,在后面的情節里,我們看到的就是二玉一條心了。
在《紅樓夢》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中,林黛玉因為秋后犯舊疾,賈寶玉去探望她,書中寫道:
寶玉忙問:“今兒好些?吃了藥沒有?今兒一日吃了多少飯?”一面說,一面摘了笠,脫了蓑衣,忙一手舉起燈來,一手遮住燈光,向黛玉臉上照了一照,覷著眼細瞧了一瞧,笑道:“今兒氣色好了些。”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賈寶玉和林黛玉雖話家常,卻句句真言,所謂大恩不言謝,至親不談情。寶黛情深,相濡以沫,不論日后世道滄桑變幻,他們終不會想忘。這時候,賈寶玉和林黛玉也就怡紅院和瀟湘館一墻之隔,寶玉關心黛玉尚能如此貼心仔細,試想將來,當賈寶玉和林黛玉倉皇離散之日,賈寶玉望家鄉,路遠山高,秋去冬來,春盡夏到,他依然不能回來。把林黛玉看成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賈寶玉,他又能如何呢?他不過也只能日日夜夜牽掛著林黛玉,對月長吁,空自蹉嘆!
在五十七回《慧紫鵑情辭試莽玉》中,寶玉聽紫鵑哄他說:林姑娘要回蘇州去了。賈寶玉信以為真,竟眼直肢涼,“死了大半個”。林黛玉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書中寫道:
黛玉一聽此言,李媽媽乃是經過的老嫗,說不中用了,可知必不中用。哇的一聲,將腹中之藥一概嗆出,抖腸搜肺,熾胃扇肝的痛聲大嗽了幾陣,一時面紅發亂,目腫筋浮,喘的抬不起頭來。紫鵑忙上來捶背,黛玉伏枕喘息半晌,推紫鵑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繩子來勒死我是正經!”
林黛玉已經把賈寶玉的生命看得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惜其人更愛其人,這是罕見的至深至重的真正至愛!
如果說,能把愛情分做三個層次。其下為“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其中為“生不同寢,死亦同穴”的梁祝式蝶戀。那么,其上則為黛玉式“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計為之惜乎!”。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之深已經水乳交融、相知相惜了。
在曹雪芹筆下后四十回的故事中,由于政治勢力的惡斗而導致賈元春成了犧牲品,“虎兕相逢大夢歸”,賈府失去了大樹的庇護,很快就大禍臨頭。賈寶玉因為“不才之事”而招來“丑禍”而被迫倉皇離家出走,王熙鳳也因為平日里的多條命案以及多次胡作非為而罹禍。在這里發生了賈寶玉和王熙鳳被拘于“獄神廟”,得到“茜雪、紅玉”相“慰”。在賈寶玉離家出走的日子里,他時時刻刻牽掛著林黛玉,牽掛著林黛玉體弱多病,牽掛著林黛玉多愁善感經不住這么多的創傷打擊,他自蹉自嘆!而林黛玉何嘗不是一心牽掛著寶玉,她憂忿悲痛、日傷夜悲,她憐惜著寶玉的不幸,擔憂著寶玉現在的生死吉兇,擔憂著寶玉將來命運多舛、多災多難。本來就柔弱的她,所謂“花原自怯,豈奈狂飚?柳本多愁,何禁驟雨?”終于,她把衰弱生命中的全部的熾熱的愛,化作為淚水,報答了她的知己賈寶玉。還沒來得及見賈寶玉最后一面,林黛玉便“淚盡夭亡”、“證前緣”了。應了脂評“絳珠之淚,至死不干,萬苦不怨所謂‘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一別西風又一年”,當賈寶玉再次回到大觀園,原來住過的“怡紅快綠”院落,已經“展眼便紅稀綠瘦”了。林黛玉住的瀟湘館,之前是“鳳尾森森,龍吟細細”,此時已經面目全非、人去樓空唯見一片“落葉蕭蕭,寒煙漠漠”了。紅顏已逝,黃土隴中。天邊盡頭,何處香丘。唯有冷月,埋葬花魂。心灰意冷,悲傷欲絕的賈寶玉在紫菱州寂寞的“對境悼顰兒”。
再后來當一切塵埃落定,賈寶玉和薛寶釵結婚,這里有薛寶釵和賈寶玉談舊情的情節。后來有情節“薛寶釵借詞含諷諫”,導致賈寶玉對現實生活感到更加的憤慨與絕望。最后,賈府“事敗”,賈府最終被抄沒,于是“家亡人散各奔騰”了。
事實上,在《紅樓夢》第五十八回《茜紗窗真情揆癡理》中,作者已經向讀者透視了后四十回的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悲劇結構,在這里作者向我們描述了賈寶玉最終為什么娶薛寶釵的心態。書中描述了藕官祭祀死去的菂官,寫道:
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來,至今不忘,所以每節燒紙。后來補了蕊官,我們見他一般的溫柔體貼,也曾問他得新棄舊的。他說:‘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弦者,也必要續弦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說可是又瘋又呆?說來可是可笑?”寶玉聽說了這篇呆話,獨合了他的呆性,不覺又是歡喜,又是悲嘆,又稱奇道絕。
賈寶玉囑咐芳官告訴她虔誠“只在敬心,不在虛名。”這里曹雪芹用了春秋筆法,為結局埋下了伏筆,預視著賈寶玉和林黛玉愛情的悲劇結局。當寶玉懷著這種“只敬在心”的心情和薛寶釵結婚的時,當他準備開始另一段新的生活的時候,卻發現現實社會風雨飄搖,遠比他想象的還復雜、殘酷。后來賈府“事敗”被抄沒,他們的生活處境步履維艱。這一切使賈寶玉對現實生活感到憤慨和絕望。
盡管薛寶釵溫順賢良,是一個稱職的妻子,但薛寶釵的人生價值觀和人生追求目標的和賈寶玉迥然相異,對社會現實的思想感悟上截然相反,她不能理解賈寶玉對繁華盡逝、群芳消散的傷痛,不能理解賈寶玉對林黛玉情深至重,一向絕頂聰明、善解人意的薛寶釵又做了一件蠢事:她以為賈寶玉經歷了這么多,能夠“浪子回頭”,脂評殘存回目有“薛寶釵借詞含諷諫”,因此薛寶釵勸誡賈寶玉用心功名,重振賈府。
愛情只有兩個人才能有酸甜五味,然而剩下一半的愛情卻是永久的痛楚。正如《呼嘯山莊》里面所說“如果你還在這個世界存在著,那么這個世界無論什么樣,對我都是有意義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無論這個世界有多么好,他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個狐魂野鬼。”
當賈寶玉重返大觀園,看見昔日歡笑過的亭榭樓臺早已荒蕪一片,曾經繁華錦繡花叢世界如今唯剩下無邊的落木蕭蕭,往昔蜂團蝶舞的怡紅快綠早已紅稀綠瘦,曾經讓他流連忘返的瀟湘館早已人去樓空,再也看不到昔日那個形影不離的身影,再也見不到昔日那個讓他如癡如醉的鶯聲笑靨,而感受到的是心底撕心裂肺的悲痛,這是一種怎么樣的心境呢?
最終,這個最深于情的人,卻走了一條最薄情的路,棄絕親人,離家而去了。釀造了更大的悲劇。賈寶玉“懸崖撤手”出家為僧,造就了薛寶釵“終身誤”。一個人的不幸,兩個人的無奈,“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看了“賈寶玉人物形象分析”還想看:
1.紅樓夢人物形象分析范文2篇
2.劉姥姥的人物形象怎么樣
3.紅樓夢人物性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