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怎么反腐的
愛新覺羅·弘歷 (1711年-1799年),清代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那么乾隆皇帝是怎么反腐的?下面小編告訴大家。
我們都知道清朝的雍正皇帝是一位鐵腕反腐的典范,其實清朝除了雍正以外還有一位皇帝反腐比較積極,這位皇帝就是養出大貪官和珅的乾隆皇帝。話說在1757年的時候,當時有位湖南布政使楊灝貪污案發,楊灝貪污侵吞3000-4000兩(約合如今人民幣60萬-80萬元),被判“緩決”。乾隆皇帝知道貪官居然能免死,感到十分的生氣,于是連下四道圣旨處死楊灝。
在“重典治吏”的《大清律例》中,公職人員貪污適用“監守自盜”罪,40兩(約合如今人民幣8000元)以上就是斬首。楊灝的貪污金額,已經百倍于死刑線,可謂“百死難贖”。不過,雍正時期對刑律做過修訂,將官員的死刑標準提高到了1000兩(人民幣20萬元),升幅高達25倍。而且,即便1000兩以上的大案,也有一套復雜的規定,令那些能在規定時限內退贓的貪官們得到減刑。
楊灝在案發后的最多半年內,就已經完成退贓。但是,刑部最早的判決意見仍是“雖已交納贓銀,不準減等。”未說明具體原因。根據各種史料參酌,估計是湖南巡撫陳宏謀不同意——陳與楊,恰是政敵。
楊灝的生望,在陳宏謀調離后到來。新任湖南巡撫蔣炳提出,既然已經退贓,應當依法改為“緩決”,這是死刑案在執行審批環節的一種分類,指危害性不大而可以緩期執行。歸入“緩決”的,在皇帝勾決當年處決名單時,往往會被放過,留待次年,這期間就可能因為大赦等而得到減刑生還的機會。
但是,這一“依法辦事”的案件,卻激怒了乾隆。在乾隆看來,楊灝監守自盜、數額巨大,沒有執行“斬立決”(審理后即執行死刑)而執行“斬監候”(等待秋審核準后處決),就已經是優待了。湖南省和刑部,居然還將他從“情實”案卷轉入“緩決”,不僅有包庇之嫌,而且會起到一個很壞的示范作用:反正只要退賠就可免死,貪官們必將“前腐后繼”!
在他當天下達的四道圣旨中,命令將楊灝立即處決,并對湖南巡撫蔣炳革職抄家,“拏解來京”。次日,乾隆再度發布長諭,從反腐敗關乎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解釋了其理由,但只字未提依法辦事。
因“黨庇楊灝”一案,共有69名官員被處分,盡管他們的所為于法有據。湖南巡撫蔣炳最重,居然被判了死刑,經乾隆親批,才改判為充軍流放。一年后,乾隆宣布,從刑律中刪除已經存在了33年的“完贓減等”的規定,重新為貪官們打開了通向死亡的大門——40兩殺頭!
不過,5年后,乾隆卻推出了“議罪銀”——官員可以通過繳納“議罪銀”,減免應受的刑事或者行政處分。反腐的伸縮性,令乾隆一朝創下清史兩個紀錄:殺貪官最多、出貪官最大,比如和珅…
乾隆正面評價
第一,他是世界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
有人說,統治紀錄的創造者應該歸為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之久。然而眾所周知,太陽王5歲登基,22歲才對統治國家產生興趣。他的實際掌權時間不過50年。而從胤禛咽氣那一分鐘起,到自己咽氣那一刻,弘歷手握專制皇權64年,一天也沒有與他人分享。
第二,他是世界上運氣最好的君王之一。
其一,他一生身體健康,沒有遇到大災大病。其二,他在25歲的盛年繼位,獲得最高權力的過程非常順利,毫無波折。其三,他在一個恰到好處的歷史節點登上帝位。在此之前,三位皇帝—順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統治,已經給他打下了良好的統治基礎。
第三,他是一個深情而專一的丈夫。他17歲與出身名門的富察氏(即孝賢皇后)結為夫婦,兩人感情極好,伉儷情深,可謂舉案齊眉,恩愛無比。皇后不幸于乾隆十三年去世后,他悲痛欲絕,追念終生,寫下數百首悼亡之詩,其辭句感情真摯,令人動容,是他所有詩詞中最見真情的上乘之作。
第四,他是一個極為孝順的兒子。戴逸先生在《乾隆帝及其時代》中說:“乾隆對他的母親,感情深摯,發自天性。故禮敬有加,始終不渝。”他平時3天問安,5天侍膳,對母親的生活起居,關心備至。皇太后逝世后一年之內,本來幾乎每天都要寫詩的他詩興大減,作品寥寥。
還有一個身份也很有意思:他還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詩人,他一生作詩41863首(也有說是三萬九千多首或者是十萬首的,但多不可信),而《全唐詩》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他壽命89歲,折合成天是32000多天,除去童年,能用來寫詩的不到30000天,平均每天寫詩超過一首。不過可惜乾隆雖然博覽群書,但是喜歡賣弄學問,為了韻腳甚至不惜造字,讓他的詩生僻難懂,還十分拗口。這也有可能是因為他作詩如此之多,卻沒有一首流傳下來的原因。
乾隆曾自我總結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詡為“十全老人”。十全武功指兩次平定準噶爾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兩次金川之役(見大小金川之役),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緬甸之役,安南之役及兩次抗擊廓爾喀之役。
乾隆負面評價
第一,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專制者。周吳兵積六十余年努力,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縝密、最完善、最牢固的封建專制統治,把皇權推到了頂點。他的乾綱獨斷,嚴重壓抑了民眾甚至官僚階層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了同時也僵化了專制體制,給以后的發展制造了巨大障礙.他蠻不講理地利用專制權力,對社會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嚴密控制,使所有人都不敢亂說亂動,消滅了任何不穩定的萌芽。乾隆推行“臣奉君,子遵父,妻從夫,不可倒置也”的機構制度,強調不得“越級上訪”,對于群眾的聚眾抗議,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總是視如大敵,一再強調要“嚴加處置”,甚至“不分首從,即行正法”;因此,普通民眾無論被貪官污吏如何壓榨剝削,走投無路,也只能聽天由命,不得“越級上訪”。而對受百姓反對的官員,加以保護,“于官員應得處分,不即汲汲究治。獨慮匪徒因此長奸,不可不防其漸也”。
第二,他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制造者之一。乾隆年間的文網之密,文禍之多,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的頂峰,由牽強附會、望文生義、捕風捉影造出的文字獄,如脫韁野馬不可控制。。在乾隆時期,共發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處以死刑,這意味著生者凌遲、死者戮尸、男性親族十五歲以上者連坐立斬。
第三,他固步自封,錯過了了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機會。乾隆時期,一方面是清朝入關后的的頂峰,另一方面,也是清朝被世界甩下的時期。歐洲這時建造出新式戰艦,在各個方面迅猛變革、發展之時,也正是在乾隆皇帝自我陶醉之際,與清朝帝國擦肩而過,迅速超越。
第四,他浪費奢侈。六下江南花費巨大。原本經過康熙和雍正的努力,國富民強國庫充盈,但在乾隆的揮霍下國庫卻變得囊中羞澀。六下江南還對百姓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災難,也難怪就連他兒子颙琰都說“天淚落時人淚落,歌聲高處哭聲高”。往年的乾隆更是變本加厲,埋下了讓清朝從“康乾盛世”極快的轉向了“道咸衰世”之后一蹶不振走向滅亡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