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第十六師的歷史
開展“百人斬”殺人比賽的日軍第十六師最終下場是什么?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日軍第十六師的歷史,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日軍第十六師的歷史:
日本侵華戰(zhàn)爭中,日軍第十六師團是與一系列暴行密不可分的:開展“百人斬”殺人比賽;參與實施南京大屠殺……連當時的日本陸軍部人事局長都說:“第十六師團長中島今朝吾的戰(zhàn)斗指導是違背人道的”,可見,第十六師團的暴行達到了多么嚴重的程度,那么,日軍第十六師團究竟是一支怎樣的部隊,最終又是怎么覆滅的呢?
1、日軍第十六師的歷史背景
日軍第十六師團于1905年在京都編成,其司令部設于京都,官兵主要來自京都、三重縣和奈良縣,故又稱為“京都師團”,該師團為日本陸軍甲等常設師團,裝備精良,兵員滿員,戰(zhàn)斗力較強,在編成的當年即參加了日俄戰(zhàn)爭。
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為此,日本進行了戰(zhàn)爭動員,開始大量征兵,作為甲等師團的第十六師團也由平時的18000人擴充到戰(zhàn)時的約25000人。
1937年9月,第十六師團在天津塘沽港登陸,編入日軍華北方面軍第二軍戰(zhàn)斗序列,隨后,曾參加過子牙河等地區(qū)的戰(zhàn)斗,1937年10月底,第十六師團被編入上海派遣軍戰(zhàn)斗序列,由華北調(diào)往上海,此時的第十六師團,以中島今朝吾為師團長,中澤三夫大佐為參謀長,下轄步兵第十九旅團,旅團長為草場辰已(轄步兵第九聯(lián)隊,聯(lián)隊長為片桐護郎大佐、步兵第二十聯(lián)隊,聯(lián)隊長為大野宣明大佐);步兵第三十旅團,旅團長為佐佐木到一(轄步兵第三十三聯(lián)隊,聯(lián)隊長為野田謙吾大佐、步兵第三十八聯(lián)隊,聯(lián)隊長為助川靜二大佐);騎兵第二十聯(lián)隊,聯(lián)隊長為笠井敏松中佐;野炮兵第二十二聯(lián)隊,聯(lián)隊長為三國直福大佐;工兵第十六聯(lián)隊,聯(lián)隊長為今中武義大佐;輜重兵第十六聯(lián)隊,聯(lián)隊長為柄澤畔夫中佐。
2、制造了無數(shù)暴行,開展“百人斬”殺人比賽
第十六師團在上海附近登陸時,日軍已占領了上海,于是,時任日軍華中方面軍司令官的松井石根即命令該師團向南京追擊從上海撤退的中國軍隊。
第十六師團在中島今朝吾的率領下,先后攻占了常熟、蘇州、無錫、常州、丹陽、句容、湯水鎮(zhèn)、麒麟門,進抵南京東郊的紫金山一線。
該師團沿途燒殺淫掠,其暴行不勝枚舉,在向南京進軍的途中,該師團由于進軍速度太快,補給跟不上,便下令就地“征收”糧秣,所謂“征收”,實際上就是掠奪。
當時被日本《東京日日新聞》等報紙大肆宣揚的所謂“百人斬”就發(fā)生在該師團,第十六師團在從無錫向常州追擊過程中,該師團第十九旅團步兵第九聯(lián)隊第三大隊副官野田毅和大隊炮小隊長向井敏明,相約在到達南京時,看誰先用日本刀斬殺滿 100人,此后,兩軍官開始大肆斬殺,在到達南京城外的紫金山時,野田毅斬殺了105人,而向井敏明斬殺了106人。
對于俘虜,第十六師團師團長中島今朝吾在其日記中記述說:“基本上不實行俘虜政策,決定采取全部徹底消滅的方針”
1937年12月10日,日軍向南京城發(fā)起總攻擊,第十六師團的主攻方向為中山門。要占領中山門,必須先占領中山門外的制高點紫金山。
12日,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三聯(lián)隊在重炮的掩護下,向紫金山頂峰發(fā)起攻擊,戰(zhàn)斗異常激烈,紫金山上一片火海,經(jīng)過激烈的戰(zhàn)斗,日軍在付出沉重代價后占領了紫金山主峰。
1937年12月13日凌晨,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二十聯(lián)隊占領了中山門,當天,該師團第三十三聯(lián)隊和第三十八聯(lián)隊在輕型裝甲車的配合下,從太平門外沿玄武湖急進至南京城北的下關江邊,以截斷中國軍隊的退路。
下午,當?shù)谌⒌谌寺?lián)隊進至下關時,長江邊有大批準備渡江的中國軍人,江面上也有許多正在渡江的中國軍人,日軍立即用機槍進行猛烈掃射,一時間江水被染得殷紅。
在長江邊等待渡江的中國軍人有些返回南京城內(nèi),避入安全區(qū),有些被日軍射殺或俘獲,接著,日軍在長江邊將俘獲的中國軍人加以集體屠殺。
南京淪陷后,第十六師團根據(jù)事先制定好的計劃,對南京城內(nèi)及城外東郊地區(qū)進行“掃蕩”,在“掃蕩”過程中,第十六師團俘獲了許多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
對于俘虜,中島今朝吾在其日記中記述說:“敗逃之敵大部進入第十六師團作戰(zhàn)地區(qū)的林中或村莊內(nèi),另一方面,還有從鎮(zhèn)江要塞逃來的,到處都是俘虜,數(shù)量之大難以處理。”“基本上不實行俘虜政策,決定采取全部徹底消滅的方針。”“僅佐佐木部隊就處理掉約15000人,守備太平門的一名中隊長處理了約1300人。
在仙鶴門附近集結的約有七八千人。此外,還有人不斷地前來投降……處理上述七八千人,需要有一個大壕,但很難找到,預定將其分成一兩百人的小隊,領到適當?shù)牡胤郊右蕴幚怼?rdquo;“這些敗兵的處理,大多由第十六師團負責,因此師團無暇顧及入城或宿營等,只是一味地東奔西走。”
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旅團長佐佐木到一也在日記中記述說:“接連不斷地有俘虜前來投降,其數(shù)量高達數(shù)千人,情緒亢奮的士兵絲毫不理睬上級軍官的勸阻,將俘虜一個個地殺死,回想到許多戰(zhàn)友流的血和十天來的艱難困苦,別說士兵了,我自己也想說‘全都干掉吧’。”
日軍占領南京后,以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旅團為南京警備部隊,佐佐木到一擔任警備司令。所謂“警備”,實際上就是搜捕放下武器,在國際安全區(qū)避難的中國士兵。
第十六師團在“掃蕩”殘敵過程中,在國際安全區(qū)進行所謂的甄別搜捕,將頭上有帽痕,手上有老繭的青壯年男子從難民中強行拉走,予以集體屠殺,其中許多人是普通的平民。
在搜捕中國士兵的過程中,一些毫無軍紀可言的日軍官兵還大肆強奸婦女、搶劫財物。在戰(zhàn)后對日本戰(zhàn)犯的審判中,許多南京市民指證日軍“中島部隊”的暴行,所謂“中島部隊”,就是以中島今朝吾為首的第十六師團。
3、第十六師團的覆滅
南京淪陷后,第十六師團在南京駐扎到1938年1月22日,此后,日軍第十一師團步兵第十旅團(天谷支隊)接替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旅團,擔任南京的警備任務。
第十六師團由海路開往大連,重新編入日軍華北方面軍第二軍戰(zhàn)斗序列,后又被編入華中派遣軍戰(zhàn)斗序列,1938年7月,中島今朝吾升任駐扎在滿洲的日軍第四軍司令官,由藤江惠輔()繼任第十六師團長。
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第十六師團被編入進攻菲律賓的本間雅晴統(tǒng)帥的日軍第十四軍,參加了第一、第二次巴丹半島的攻堅戰(zhàn)和菲律賓討伐戰(zhàn),之后在菲律賓駐守。
1944年夏秋,為加速太平洋戰(zhàn)爭的進程,麥克阿瑟決定率部奪取菲律賓,而日軍準備在菲律賓與美軍決一死戰(zhàn),作為第十四軍主力的第十六師團駐守在萊特島。
10月,美軍在萊特島東岸登陸,向第十六師團發(fā)起攻擊,第十六師團雖然被分割孤立于數(shù)個地區(qū),但其利用堅固的工事與美軍殊死決戰(zhàn)。
月底,日軍第一、第二十六師團和第六十八旅團等部先后增援萊特島,并使用“神風”自殺飛機攻擊美軍艦船,戰(zhàn)局一度呈膠著狀態(tài)。
為此,麥克阿瑟提出以兩面夾擊的方式占領奧莫克港,從背后分割日軍,這一方案成功實施,日軍第十六師團大部分被圍殲,殘部退到坎基伯特山進行游擊戰(zhàn)。
日軍士兵以同伴尸體為食的情形就是發(fā)生于此,第十六師團殘部在熱帶雨林中飽受饑餓、瘧疾、脫水的折磨,大部在恐懼與無助中死亡,少數(shù)人組成自殺隊逃進深山,直到日本投降才放下武器。
戰(zhàn)后,根據(jù)日本厚生省的資料,萊特島之戰(zhàn),第十六師團共有13158人戰(zhàn)死,幸存者僅620人,這支曾沾滿中國人民鮮血,尤其是南京人民鮮血的日軍所謂“精銳”部隊,最終走向了滅亡,而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中島今朝吾,于1945年10月28日因尿毒癥和肝硬化病死,逃脫了戰(zhàn)后對日本戰(zhàn)犯的正義審判。
相關資料介紹:
百人斬(百人斬り,ひゃくにんぎり)指1937年11月底至12月10日,在上海向南京進攻途中直至南京大屠殺前夕,兩名日本軍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以誰先殺滿100個中國人為勝的競賽。最后向井敏明以斬殺106人,勝過斬殺105人的野田毅。1945年日本投降后,參加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戰(zhàn)犯審判的中國代表高文彬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這個報道,于是立即通知南京,兩名軍官被引渡回中國。經(jīng)南京軍事法庭查明審判,兩人均承認控罪,于1948年1月28日在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臺刑場被執(zhí)行槍決。另外還有日軍第6師團田中軍吉的一人砍殺300人事件。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2003年8月在大阪國立圖書館查閱到,當年《東京日日新聞》《大阪日日新聞》《大阪朝日新聞》等許多報紙都刊發(fā)了百人斬的消息。
日軍遺屬的起訴
2003年4月戰(zhàn)犯向井敏明、野田毅的遺屬向井(田所)千惠子、野田馬薩等人上訴日本東京高等法院,控告《朝日新聞》等當年的相關報道是根據(jù)戰(zhàn)地上"開玩笑"而編撰的,企圖翻案,其理由是一把日本軍刀砍一個人或幾個人就會卷刃,不可能連續(xù)砍一百多人。
對此,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的解釋是:
"百人斬殺人比賽"的實質(zhì),并不在于用一把刀還是幾把刀,或是刀槍并用,殺死了100多位中國人,而是在罪惡的侵略戰(zhàn)爭中,以虐殺俘虜與平民為樂,并慘無人道地進行比賽。這種罪惡行徑充分暴露侵略者的本質(zhì),理所當然受到正義的譴責。
2005年08月23日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宣判不支持原告訴訟,駁回了原告方的賠償請求。
2006年5月24日日本東京高等法院二審駁回向井(田所)千惠子、野田馬薩等人的上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