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呂布是不是三姓家奴
呂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先后為丁原、董卓的部將,后與司徒王允合力誅殺董卓,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等擊敗,依附袁紹。與曹操爭奪兗州失敗后,呂布襲取徐州,割據一方。建安三年十二月(199年2月)呂布于下邳被曹操擊敗并處死。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歷史上真實的呂布是不是三姓家奴,歡迎大家閱讀。
歷史上真實的呂布是不是三姓家奴
如果說演義把“奸絕”曹操的殘暴奸詐與劉備的寬仁信義放在一起對比的話,那么關羽和呂布,就是“義絕”和“三姓家奴”間的對比。因此這位在文學上有其相應的作用,在歷史上也有其一定地位的呂布,在演義的前期,唯一的主角諸葛亮還未出場的階段中,還是占有大量戲份的,這一點上就連漢末時期一度力量最盛的袁紹也遠遠不及。那歷史上呂布到底是怎么樣的人呢?
呂布首先是以武將的身份出現,其武勇確實了得,我們在這之前也曾介紹過。《三國志》本傳中記載,呂布被擒后,對曹操說:“明公所患不過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顯然呂布對自己能力是非常自信的,認為曹操所擔心的只有自己,而且認為由自己帶領騎兵,曹操帶領步兵便可平定天下。曹操在聽了此番話后也并不是毫不動容,而是“有疑色”,有些動心,這說明曹操對于呂布所統領軍隊的戰斗力也是很欣賞的。曹操用兵自不必多說,那是一等一的高手,而且和呂布交鋒多年,對呂布實力應該相當了解,所以說呂布作為武將統兵作戰,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而且呂布并非單純的勇將,頗有才略。王粲的《英雄記》中記載稱呂布在離開袁紹時,袁紹派人追殺,“紹假布領司隸校尉。外言當遣,內欲殺布。明日當發,紹遣甲士三十人,辭以送布。布使止于帳側,偽使人于帳中鼓箏。紹兵臥,布無何出帳去,而兵不覺。夜半兵起,亂斫布床被,謂為已死”。可見呂布不單有武勇之名,而且也善于用計。實際上呂布與王允密謀誅殺董卓,與陳宮張邈密謀取兗州,再夜襲徐州,日后袁術攻打劉備,他能判斷形勢出兵幫助劉備,這些舉動根本不是一個頭腦簡單只有匹夫之勇的將領所為。
在《英雄記》中還有一段對于呂布的記載,那是呂布投奔好友張楊時,當時郭汜、李傕通緝呂布,張楊屬下有所心動,呂布知道后做了如下舉動:“布聞之,謂楊曰:‘布,卿州里也。卿殺布,于卿弱。不如賣布,可極得汜、傕爵寵。’楊于是外許汜、傕,內實保護布。” 這段話不像一個武將,倒是一個辯士所說的話,雖然此文不一定是實,但是呂布非無智之人這是肯定的。
而且呂布也頗有人緣,張遼乃是日后曹操麾下名將,在呂布死前一直追隨呂布,而呂布手下的高順也是極有才華的將領,而且他與張楊也是好友,張楊還一度想出兵協助呂布,雖然比不過劉關張之間的友情,但是也相差無幾了,龐舒也在長安城被破后為呂布私藏家小。這些人對呂布都可以稱得上有忠有義,而呂布能交上這些好友或屬下,也可見其人確實有吸引人的一面。
但是呂布最終還是失敗了,這是因為呂布的缺點比優點更加多,而且幾乎是致命的。首先就是:“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黨,但信諸將。諸將各異意自疑,故每戰多敗。”
作為一個軍事統帥,呂布帶兵不錯,但是也導致了他過于依仗武力,如董卓死后他在長安力主殺盡涼州人,所依仗的便是自己率領部下的戰斗力,但是一味用強,導致涼州人盡反,長安也被攻破,這是其雖有武勇,但是不知道用勢,只以武力為先的結果;而在下邳最終迎戰曹操時,陳宮獻計,呂布自己也認可,卻最終因妻子的一席話放棄,這比較日后三分天下的曹、劉、孫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上就差得遠了。呂布作為一名統兵將領,其才智確實足夠,但是要作為一國之主,不單統兵,還要統領文臣武將,就不足夠了。陳登便說曹操將呂布用為鷹犬,呂布居然也默然,可見呂布也認識到自己的弱點。
其次,便是陳壽所說的“輕狡反復,唯利是視”這種嚴重的性格缺陷,貪小利而忘大義,如丁原、董卓兩個人之死,給了呂布相當大的好處,但是也給了他極大的罵名。古人重視氣節忠義,尤其是弒主,你不想在原來主公麾下,離去就可以了,所謂臣可以擇君,對此古人還是相當寬容的,但是你不但叛變,還殺了原來的主公邀賞,這就是極大的過錯了,而呂布不單做了,還一連做了兩次(假如細說起來呂布偷襲收留自己的劉備也可以說是一次背叛,只是他一來未殺劉備,二來劉備并非他的主公,這就不算了)。這使得他日后到了關東各諸侯處便難以生存,比如他殺了董卓,為袁術、袁紹報了大仇,但是袁術不齒其為人,惡其反復,拒而不受。袁紹一度收留之后卻擔心呂布為自己的禍害而要殺之,正是有如此的劣跡,曹操才聽到劉備說董卓、丁原的名字時便殺了呂布,否則即便劉備說再多的壞話,曹操也未必不收留呂布。
第三,好色。王允的連環計雖然史無可考,但是“布與卓侍婢私通”一事卻是絲毫不假,如果這個可看做是呂布日夜保護董卓,其侍婢美女愛英雄的話,那么《英雄記》上,“布謂太祖曰:‘布待諸將厚也,諸將臨急皆叛布爾。’太祖曰:‘卿背妻,愛諸將婦,何以為厚?’布默然”,這就說不過去了,正是他屢次對身邊的人,無論主公也好,部下也好,對人家的妻子垂涎欲滴,又怎會不惹人怒。
第四,目中無人。呂布再有一個極大的缺點便是一朝得志便目中無人,和同僚關系搞得很糟糕。之前說過,誅殺董卓的一大因素很可能就是呂布是并州人,和董卓的涼州派系搞不好關系,而殺了董卓后,呂布得掌大,卻和涼州人的關系越來越差,甚至要誅盡涼州人。等到了袁紹處,也是因為呂布認為自己有功于袁家,看不起袁紹手下眾將,終于和袁紹決裂。而且呂布并沒有認識到這點,到劉備處他哭訴說:“我與卿同邊地人也。布見關東起兵,欲誅董卓。布殺卓東出,關東諸將無安布者,皆欲殺布爾。”呂布只知眾人要殺己而不知其為何要殺己,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他是個極其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根本不認為自己有錯(也難怪劉備“見布語言無常,外然之而內不說”了)。比如他射戟救援了劉備一次,便認為對劉備有功,卻全忘記了,若不是他偷襲徐州,劉備怎么會落得要他救的下場,更別說劉備不久后就被他攻打逃亡。這樣的情況下還希望劉備為自己說好話,可見呂布其人太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只知自己對他人的恩,而不記得自己對他們的仇了。
可以這么說,呂布這種人的存在是亂世的必然,他的滅亡也是亂世的必然。沒有這種人,亂世不稱其為亂世,可是他如果不消亡,亂世無法結束。他只是為亂世而生,在亂世中扮演一個可能很顯眼的配角,然后匆忙謝幕。他的英姿固然瀟灑,他的能力固然驍勇出眾,可是他不懂得演戲,所以他注定不是亂世的主角,只能早早謝幕。這正是:
赤兔本應屬英雄,李肅美言巧降龍。
雖是求得如意將,不知其后患無窮!
注。《三國志呂布傳》中關于呂布降董一事記載很簡單:“(何)進敗,董卓入京都,將為亂,欲殺原,并其兵眾。卓以布見信于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并沒有對于李肅的介紹,當然,說服呂布必定是一能言善辯之士,是否真為李肅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呂布人物評價
高順:①躬殺董卓,威震夷狄。②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
曹性:呂大將有神,不可擊也。
曹操: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非卿莫能究其情也。
荀攸:①呂布勇而無謀。②布驍猛,又恃袁術,若縱橫淮、泗間,豪杰必應之。
程昱:夫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
郭嘉: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
孫權: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
陳琳:其間豪桀縱橫,熊據虎跱,強如二袁,勇如呂布,跨州連郡,有威有名。
《曹瞞傳》:呂布梟勇,且有駿馬。時人為之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陳壽: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復,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張茂:(劉)曜可方呂布、關羽,而云孟德不及,豈不過哉。
常璩:漢末大亂,雄桀并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連郡,眾逾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
徐眾:呂布反復無義,志在逆亂。
范曄:術既叨貪,布亦翻覆。
蕭介:臣聞兇人之性不移,天下之惡一也。昔呂布殺丁原以事董卓,終誅卓而為賊;劉牢之反王恭以歸晉,還背晉以構妖。
趙蕤:①袁本初虎視河朔;劉景升鵲起荊州;馬超、韓遂,雄據於關西;呂布、陳宮,竊命於東夏;遼河海岱,王公十數,皆阻兵百萬、鐵騎千群,合縱締交,為一時之杰也。②當是時,雖諸葛之智、陳宮之謀、呂布之勇、關張之功,無所用矣。此謂勇怯勢也、強弱形也。救兵有三勢,善戰者恒求之於勢。
崔致遠:紀昌若見,必想韜弦;呂布相逢,固慚捻筈。既抱非常之伎,佇成可久之功,換滑臺之舊資,陟隋苑之高級。
司馬光:布者反覆亂人,非能輔佐漢室,而又強暴無謀,敗亡有證。
蘇軾:①使不幸而賊有過人之才,如呂布、劉備之徒,得徐而逞其志,則京東之安危未可知也。②背逆人理,世所共疑。故呂布見誅于曹公,牢之見殺于桓氏,皆以其平生反覆,勢不可存。
何去非:①昔者東漢之微,豪杰并起而爭天下,人各操其所爭之資。蓋二袁以勢,呂布以勇,曹公以智,劉備、孫權各挾其智勇之微而不全者也。②方二袁之起,借其世資以撼天下。紹舉四州之眾,南向而逼官渡;術據南陽,以擾江淮,遂竊大號;呂布驍勇,轉斗無前而爭袞州。方是之時,天下之窺曹公,疑不復振。而人之所以爭附而樂赴者,袁、呂而已。
郝經:呂布翻覆,虓猛而不知義。至于禽戮,乞解縛自效,豈天也哉。
張溥:漢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呂布,孟德實兼其長。此兩人不死,殺孟德有余。[45-46]
羅貫中:夜讀三分傳,堪嗟呂奉先。背恩誅董卓,忘義殺丁原。倚仗英雄氣,不從忠直言。白門身死日,猶自望哀憐!
宋賢:洪水滔滔淹下邳,當年呂布受擒時:空余赤兔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縛虎望寬今太懦,養鷹休飽昔無疑。戀妻不納陳宮諫,枉罵無恩大耳兒。
于慎行:呂布,劍客之雄耳,非大豪也。然使得為操用,夏侯惇、許褚之流,遠出其下,何至如丁原、董卓哉。而玄德不肯言,非忌布也,乃忌操也。
丁耀亢:①呂布善戟法,驍勇絕技。②布以梟將,兩刺其主,白門之誅,有天道焉。
王夫之:①而有驍勁之力以助其惡,嗾之斯前矣,激之斯起矣,觸之斯閧矣,蹂躪于中夏而靡所底止,天下未寧而布先殪,其自取之必然也。②呂布不死,天下無可定亂之機。
柳從辰:卓雖受誅,豪杰并起,跨州連郡如劉虞、公孫瓚、陶謙、袁紹、劉表、劉焉、袁術、呂布者,皆嘗雄視一時,其權力猶足匡正帝室。
蔡東藩:①一箭能銷兩造兵,溫侯也善解紛爭;轅門射戟傳佳話,如聽當年嚆矢聲。②若呂布為反復小人,始依備,繼襲備,后復和備,始終誤一貧字,安望有成。但觀其保護備家,不屑淫掠,至射戟一事,更為劉備排難,此亦未始非豪俠所為。后之朝親暮仇者,且不布若,可勝慨哉!③呂布之勇,足以敵曹操,而智謀之不逮操也遠甚!操之圖布也久矣!督師東來,目無呂布;但布若能用陳宮之計,內外呼應,犄角相援,則操亦未必有成;就使挫失,布在城外,亦可遠走,何至為操所擒乎?乃始則被惑于婦人,繼則見嫌于部將,虎為人縛,搖尾乞憐,嗟何及哉!
方詩銘:以呂布為中心的并州軍事集團,是一支具有特殊戰斗力的軍事力量,在東漢末年的戰爭年代,他們曾成為擁有強勁武裝的割據勢力,扮演過重要角色。但是,以他們本身所具有的弱點,加以一貫被人利用,又必然成為曇花一現的人物,終于為曹操所消滅。
看了“歷史上真實的呂布是不是三姓家奴”還想看:
1.呂布怎么死的
2.三國演義中呂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