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仙姑斗法的傳說故事
仙姑半仙大斗法的傳說由來已久,那么關于仙姑斗法的傳說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關于仙姑斗法的傳說故事,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關于仙姑斗法的傳說故事:話說大清雍正年間,山東東昌府出了個奇女子,此女出生之時,彩云繞房,滿屋飄香,故起名叫香云香云十五歲時,體態妖嬈,眉目清秀,聰明巧慧,喜看異書,通天文,曉地理,精于陰陽卜卦之術,為人占卜生死福禍,人們又送她一個香云仙姑的綽號只是香云仙姑從不輕易顯露,若非迫不得已,從不與人卜卦
仙姑家隔壁住著一個六十余歲的老寡婦,其子鴻運,外出經商,數月未歸,亦無消息,寡婦念子心切,便求仙姑為兒子卜上一卦不想,仙姑一口回絕,堅辭不肯無奈,寡婦只好起個五更,到十多里外一個叫石半仙的算命先生那里去給兒子買課問卜石半仙是百里聞名的卜課高手,測人生死吉兇絲毫不差只是每卜一課,他要收人一兩銀子但若卜得不準,他情愿倒貼一兩
寡婦說明來意后說出了兒子的生辰八字,石半仙掐指閉目,口中念念有詞,突然啊呀一聲叫起來:不好,此卦大兇,你兒子命絕于今夜三更,死于碎磚石下寡婦聞言,大驚失色:可有救否?救倒是有救,只是,石半仙頓一頓,你得破費十兩銀子我一個婦道人家,到哪里去弄這么多銀子?先生行行好,求你救救我的兒子吧!寡婦說罷,撲通跪倒在石半仙面前,大放悲聲送客!不想石半仙冷冰冰地從牙縫里擠出兩個字,一揮手,轉身進到了里屋
寡婦回到家中已哭成了淚人聽到隔壁寡婦凄慘的哭聲,仙姑趕忙跑過來探問究竟,聽罷寡婦的哭訴,仙姑覺得蹊蹺,難道石半仙真的如此靈驗?于是,她當即向寡婦要過鴻運的生辰八字,決計為他好好卜算一卦不想,三番五次課卜之后,她卻搖頭嘆道:石半仙名不虛傳,你兒子果要在今夜三更死于碎磚石下
寡婦悲慘的哭聲,引來了鄉鄰,大家一邊替寡婦流淚,一邊紛紛跪求仙姑救救寡婦的兒子,仙姑面露難色,許久才開口:好吧,讓我試一試,只是這事千萬不要張揚于是,她如此這般對寡婦吩咐了一番后,讓其從速辦理
當夜三更時分,仙姑來到寡婦家中,貼起一位星官馬,點起兩炷香,將一盞油燈一碗清水一只雞擺在堂中幾案之上,又將寡婦一縷頭發剪下縛于木勺柄上接著,她左手拿著木勺,右手捻著真訣,口中念念有詞,走到門前,將大門連敲三下后,趕忙讓寡婦高叫了三聲鴻運做完這一切后,仙姑起身回家,讓寡婦在家靜候兒子的佳音
第二天天已放亮,寡婦仍不見兒子蹤影,正忐忑不安時,家中忽地闖進一個人來,打眼一看,正是兒子鴻運兒啊!寡婦淚流滿面,起身迎了上去
母親,兒子險些見不到你呀不想一見到母親,鴻運便訴說起他昨晚奇異的經歷來
原來鴻運外出日久,思母心切,便晝夜兼程趕回家來,突然狂風驟起,猛雨如注,慌亂之中,便跑進一家破窯避雨,不想三更時分在睡夢中聽到母親在外面高叫三聲他的名字,他趕忙跑出破窯去尋母親,豈料剛一跑出窯門,那窯便轟的一聲倒塌了,若非鴻運于那一刻及時跑出窯門,必被壓死于碎磚石下
寡婦是個直性子,想想昨天石半仙對自己兒子見死不救,不覺氣上心頭,于是,吃過早飯她便領著兒子來到石半仙家中索要算卦銀兩,石半仙見狀,羞得滿面通紅,自己出道幾十年從未失手,這次緣何失誤,百思不解,于是,他趕忙退還寡婦算卦銀兩,并倒貼給寡婦一兩紋銀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仙姑救鴻運的事幾天后還是讓石半仙給打聽到了石半仙心胸狹窄,覺得仙姑壞了自己的一世名聲,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決定狠狠報復仙姑一下這天晚上三更時分,石半仙獨自一人來到荒郊野外的一座大墓旁,原來這墓旁立著一個一丈余高的大石人,只見石半仙朝著石人左手捻訣,右手仗劍,把一道符貼在了石人身上,接著口中念念有詞,道了一聲疾,那大石人竟忽地拔地而起,飛起來,在空中盤旋了一周,猛朝仙姑家砸去,石半仙見狀大喜
第二天一大早,石半仙便叫醒兒子到仙姑家去看究竟,不想兒子打開家門,大吃一驚,原來那大石人不知何時竟立到了自家門前,而且把個院門堵得嚴嚴實實
原來,仙姑早料到石半仙要暗算自己,并算出當晚夜半三更時分,將有一大石人壓在自己身上,于是早早畫起一道符來貼在臥室門上,然后在房內點燃燈盞,對燈盤坐三更時分,一陣陰風吹來,接著一大石人從天而降,直朝著仙姑臥室的那道門撞來,不偏不斜,正巧撞在了那道符上,結果,砰的一聲巨響,房門安然無恙,而大石人卻被撞翻到了地上
仙姑開門看時,不覺也吃了一驚,心里道,石半仙如此歹毒,竟想置我于死地,看來我得好好懲治他一下她當即畫起一道符,左手捻決,右手端一碗法水,把道符貼在石人身上,口中念念有詞,噴一口法水,道一聲疾,那大石人又飛也似的騰空而去,并不偏不斜,端端正正地落到了石半仙家的院門前
無奈之下,石半仙只好動用法術遣那石人離開院門,不想,他用盡平生所學,做了半天的法事,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淋,那石人竟紋絲沒動見遣不動石人,他又出院,請來鄰里鄉親幾十號人,套上繩索,全力去抬拉那石人,但那石人仿佛生了根似的,仍一動不動解鈴還需系鈴人,看來,要想遣那石人離開院門,只有請香云仙姑出面了石半仙心里這樣想著,但面子上又不肯向仙姑低頭,于是便備了一份厚禮去求仙姑家隔壁的老寡婦,讓其出面為自己說情不想,寡婦見到仙姑后,仙姑卻對她說:我仙姑做事,只圖行善,從不收禮,我不要他石半仙絲毫禮物,只要他肯跪在我家大門口,等我給他畫一道符,拿去便可寡婦傳言后,石半仙只好面紅耳赤地跪在了仙姑家門口,大約過了一個時辰,只見紫光一閃,一道符從仙姑房里飄出,徑直落到石半仙面前石半仙拿起來一看,不覺慚愧,心里道:我石半仙什么法不會,唯獨不曾見過這道符
回到家中,石半仙伸手將符貼到了石人身上,說來也怪,幾十個人推拉不動的石人,這會兒好像生了翅膀,忽地騰空飛起,幾個翻轉,又重新落到了荒郊野外的那座大墓旁
石人離去后,石半仙并沒有對仙姑心存感激,相反,心里卻生出許多嫉恨來,他決心定下妙計,除掉仙姑這顆眼中釘
石半仙閉門三日,在一間空房內設下法壇,并按著金木水火土的方位,擺下五個香案,然后仗劍捻決,口中念念有詞,大吼一聲疾突然間,東南方狂風大作,雷電轟鳴,那五道符直飛上天,化為五道白氣,并于空中盤旋飛舞,向著仙姑家飄去石半仙見法已做成,不覺仰天長笑,心里道:好個黃毛丫頭,幾番與我作對,今天叫你死無葬身之地!
何仙姑簡介:何仙姑,凡人出身,苦修積善才修練成仙, 是世傳八仙中唯一的女性。
何仙姑道教八仙之一。
其身世有多種說法。
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皀有本地之何仙姑。但一般都傳為何氏女。途遇仙人,賜仙桃戒仙棗食之成仙,不知饑餓。能預知禍福,善輕身飛行。
有一種說法,她是呂洞賓的弟子。
《仙佛奇蹤》說“何仙姑為廣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兒。生時頭頂有六條頭發,十六歲時夢見仙人教她:“吃云母粉可以輕身而且長生不死。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云母,發誓不嫁。經常來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飛。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帶回一些山果給她母親吃。后逐漸不食五谷。武則天遣使召她去宮中,在入京的途中忽然失蹤。之后白日生仙。唐天寶九年,出現在麻姑壇中,站立在五朵云中。其后,又出現在廣州的小石樓。
傳說中的何仙姑原型出自武平,江蘇常州人。
在《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神異典●神仙部》《福建通志》《武平縣志●方外志》中都記載為:“仙姑,父大郎。世居武平南巖,貨餅自給。呂純陽(八仙中的呂洞賓)見其有仙質,日過索餅啖,輒與。呂感,贈以一桃,云食盡則成仙。仙姑遂辟谷南巖。”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定光佛抵巖,欲開道場。一日,何仙姑出觀洪水,遂攝衣入巖趺坐,大蟒猛虎皆盤伏。仙姑語大郎(何仙姑父親何大郎),遂舍宅與巖為佛道場。鄉人爭構庵以祀佛,并構樓以祀仙姑。最顯靈驗,有病煩熱者,掃像上塵而餌之輒愈。”同一縣志《事文類》載:“大宋太祖祥符間,岳州玉真觀災,唯留一柱,有側書‘謝仙火’三字。慶歷中有以問何仙姑者,輒曰:謝仙如雷部中鬼,主行火。聞者果于道藏中驗之,益信慶歷之仙姑,實為大郎之女矣。”
據武平《何氏族譜》記載:“何仙姑生于后晉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仙姑幼性清凈,不蝕酒、不茹葷,隱跡巖中,矢不適人。”宋哲宗元枯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何仙姑卒于武平縣巖前鎮寧洋村劉坑自然村何大郎公五世孫立六一郎家中,享壽150歲,為武平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譜》載云:“仙姑壽終時,聞空中有鼓樂聲,一朵祥云從臥榻直上宵漢,見者無不驚異,自是鄉人敬慕,塑遺像于仙姑樓。”何仙姑真身葬在巖前寧洋乾湖塘。
何仙姑一生經歷了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四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上實屬罕見。
何仙姑之父何大郎公,宋淳化三年壬辰(公元993年)壽終正寢,享年101歲,其原配夫人黃一娘,卒于宋真宗咸平四年,卒年102歲。何仙姑與父母三人均享壽百歲以上,亦是世間少見.何仙姑父母之墓也在武平巖前,保存完好,碑記依稀可辨,可為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