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橋的傳說
奈何橋有這樣一個傳說你知道嗎?說的是人死后要經過黃泉路,投胎轉世要經過奈何橋,下面給大家介紹奈何橋的傳說。
奈何橋在中國道教觀念中,是陰間的出入口,奈何為梵文地獄(Naraka)的音譯。而奈何兩字在中文里,亦正好有無可奈何之意思。傳說死者到奈何橋,生前犯罪的是過不去的,要被兩旁的牛頭馬面推入“血河池”遭受蟲蟻毒蛇的折磨,而行善之死者過橋,卻非常簡單。
奈何橋也是傳說通向地獄的第一道關卡。左邊為金橋,右邊為銀橋,傳說走金橋的人能升官發財,過銀橋的人可健康平安。不過在通往陰曹地府的時候,必須先過中間的奈何橋,金橋、銀橋只能在還陽時才能走。[1]而“奈何”兩個字,在中文里,也正好有無可奈何、毫無辦法的意思。
橋可通神、通仙、通天國,也可以通鬼、通冥府、通地獄。從民間文化的層面看來,橋梁及其象征性甚至更多地被人們用來在人與鬼、生與死之間建立聯系或形成過渡與中介。與“神話”與“仙話”相映成趣的是,中國民間口碑文學中,另有一類獨特的“鬼話”。
雖然我們常用“鬼話連篇”,來形容某人所言荒誕不經或不足為信,可是在民間“鬼話”里反復出現的“橋”,卻不是偶然的,在我們看來,它并不荒誕。在中國民間信仰里,“鬼”是由于死亡而產生的一類消極的超自然存在。中國各地流傳的許多鬼話中,橋梁往往是鬼,尤其是溺死者的鬼魂出沒之所。那些水死或從橋上跌落水中而死者的鬼魂,總是在橋梁上下或左右橋頭,為自己尋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夠托生而轉世。在這個意義上,橋梁既是死者的鬼魂脫離陰間,轉生到陽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斷續出,由陽間去冥途的所在,生命與死亡的交替和轉化,是以橋為中介而實現的。在日本,也有冤死者的鬼魂或者怨靈,徘徊于橋上,常在“橋普請”時,弄歪橋板使人落水的說法。
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鬼,在鬼話中雖然不能馬上托身轉世為人,卻往往能夠在冥府升官,或最終總能感動冥府閻王,甚至得到閻王的特許轉生為人。有一則題為“陸阿唐”的鬼話,說寶山境內練祁河上原本有座陸家橋,橋南為陸家宅,橋北為唐家宅,兩姓人共利此橋,故雙方協議于每年的三月份要輪流維修此橋。有一年,陸家修橋時,不幸有一人落水成了水鬼。第二年三月,這個水鬼拖唐家修橋者落水為替身,使自己轉世回到了陽間。從此,每年三月修橋時,總要有人落水死亡,人們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該橋淪于荒廢。后來,有一個從唐家入贅陸家,名叫陸阿唐的人,自愿成為替死鬼,讓大家放心去修橋。陸阿唐成了水鬼后,不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還在橋下保佑修橋者。于是,他備受陸、唐兩姓的奠祭與供性。后來,凡路過此橋者,均要先在橋頭拱手,表示對陸阿唐的尊敬,然后才過橋。
每年一度到三月修橋時,人們供奉給陸阿唐的香火便更加興盛,最后終于驚動了陸、唐兩家的“土地”。土地公上天廷告玉帝后,玉帝封陸阿唐為陸橋的橋神,并賜給他一根打鬼棒。從此以后,陸家橋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會被淹死,因為陸阿唐受封為橋神以后,一心為民除害。有時候,有人被鬼驅趕,但只要跑到橋上,就會受到橋神陸阿唐的保護。有趣的是,有一些關于橋的鬼話里,還常有女鬼在陰間生子,又為嬰孩求食于橋上或橋頭的情節。其中有一個故事說,嬰孩被命名為橋,后來還中了頭名狀元。此外,甚至還有閻王命令他的心腹助手陰才,治理水鬼之患,命他為人們搭架浮橋,從而將功贖罪的鬼話。孟婆:據說,孟婆生于西漢時代,自小研讀儒家書籍,長大后,開始念誦佛經。
她還在世時,從不回憶過去,也絕不想未來,只是一心一意地勸人不要殺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歲,依然是處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稱她為“孟婆老奶”。后來,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漢。因為當時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為幽冥之神,并為她造筑醧忘臺。在《閻王經 奈何橋》中說,鬼魂在各殿受過刑罰后,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后轉押至第十殿,交付給轉輪王。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這里來準備投生的鬼魂,都會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醧忘臺下灌飲迷湯,讓鬼魂們忘卻前生。相傳孟婆湯的做法,先取在十殿判定要發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藥材,調合成如酒一般的湯,分成甘、苦、辛、酸、咸五種口味。
凡是預備投生的鬼魂都得飲下孟婆的迷魂湯,如有刁鉆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腳底下立刻就會出現鉤刀絆住雙腳,并有尖銳銅管刺穿喉嚨,強迫性的灌下,沒有任何鬼魂可以幸免。孟婆在陰間開有一家孟婆店,而她所住的地方就叫孟婆莊。在清人沈起風的《諧鋒》卷八中有一關于孟婆莊的故事:葛生不喝迷魂湯得返生。從前有一歌妓叫蘭蕊,她有一個如花似玉的妹妹玉蕊。玉蕊和葛生相戀至深,但因為葛生很窮,娶不起玉蕊,后來蘭蕊因病而死,葛生則因無力與玉蕊相守一生而殉情。葛生死后,來到陰曹地府,閻羅王看他死得無辜,就判他投生為人。
葛生聞令后,便準備再去投生。葛生一個人呆呆地走著,忽然來到一個攀滿蘿藤的棚子底下。只見好幾百個男男女女,爭先恐后的搶那付瓢杓,急急忙忙的向爐頭舀水來喝。葛生因為走累了,覺得口干,便也想上前去飲用那瓢里的水。這時,有一女子從棚子后面走出來,葛生仔細一看,竟然是蘭蕊。蘭蕊問他為何來此,葛生便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她。蘭蕊知道后,便輕輕地對葛生附耳說道:“你難道不知道這里是孟婆莊嗎?還好今天孟婆去給寇夫人祝壽,命我暫時掌管瓢杓。要是你和那些人一樣,也喝了這瓢里的迷魂湯,你就返生無路了。” 葛生一聽,不禁感到慶幸。后來,在蘭蕊的指點下,葛生尋得舊路,重返人世。孟婆莊上喝茶美女相伴 另外,在清人王有光《吳下諺解》的“孟婆湯”中,也有一段關于鬼魂被灌迷魂湯的描寫:人死之后,首先經過的是孟婆莊。
眾役卒押送鬼魂從孟婆莊的墻外走過,至閻王殿去接受審問。判定后,則將生前旦L錄入轉回冊中。凡是被判轉世投胎的鬼魂,就再從孟婆莊走回去。孟婆莊的門口有一個老婆婆站在那兒招呼來者,步上階梯,進入里面。莊內全是雕梁畫棟、朱欄石砌;屋內,觸目皆是精致華麗的糧],有珠玉做成的簾子,廳中還瞻一面玉雕的大桌子。待來者入屋后,老婆婆便叫出三個女孩子來,這三個女孩子分別是孟姜、孟庸與孟戈。
三人都穿著紅色的裙子和垂著綠袖的上衣,個個如花似玉、貌賽天仙,而且輕聲細語地呼喚郎君,還以手拂凈席子請來者坐下。來者坐下后,丫鬟便送上茶水。三個美女環伺在側,皆以纖纖玉指親奉送茶,玉環叮叮脆響,陣陣奇香襲人,在如此情境中,實在很難拒絕不喝。才一接過茶杯,便覺目眩神馳,輕輟一口,只覺清涼無比,其能解渴,不禁一飲而盡。喝到底忽見有一匙左右的濁泥在杯底沉著,待抬眼一看,發現原本貌美迷人的美女和老婆婆都成為僵立的骷禳。走出門外一看,原先的雕梁畫棟盡成朽木,如置身荒郊野外,并忘卻生前一切事物。就在驚慌失措、痛苦不已的當頭,忽然大哭墮地,成了一個甚么都不知道的小嬰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