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是小人皇帝嗎
編者按:趙德昌是個心底善良的孩子,可他善良得近乎于懦弱,甚至連螞蟻都不敢踩死。此外,他還經常為德昭、德芳以及趙廷美等人禱訟,以使他們的靈魂得到安寧。他還為李煜造了墓,將其尸骨遷到了洛陽的邙山。就連臨終前拼盡力氣對未來的皇帝說的最后一句話也是:“不-要-再-殺-人了!”
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徹頭徹尾的小人皇帝。他就是大宋王朝太宗皇帝趙光義。
不折不扣的小人皇帝
趙光義還未即位時,就以小人手段害死已經向宋投降的后蜀國主孟昶:很早以前,趙光義就聽聞孟昶的愛妃花蕊夫人才貌俱佳,親眼目睹后,更是魂牽夢縈。為了抱得美人歸,掃清障礙,孟昶被趙光義宴請后便一命嗚呼了。
宋太宗
只是,花蕊夫人被太祖皇帝近水樓臺先得月。為了支走趙匡胤,盡早擁有花蕊夫人,趙光義鼓動趙匡胤御駕親征,拔除阻礙一統江山的釘子北漢。趙匡胤果然依言北上,留趙光義于京城監國事。趙光義終于有了接近花蕊夫人的機會,可當他于伸手抱住花蕊夫人時,迎接他的是一把寒光畢露的剪刀......最后,這個趙光義一心想得到的一代佳人被自己親手殺了!
征討北漢兩月有余的趙匡胤接到京城傳來的貴妃娘娘殯天的噩耗,快馬加鞭趕回京師。只是,此時花蕊夫人的喪事也告結束。對奴才們的盤問開始了,可所有人都回答的戰戰兢兢。趙匡胤太累了,昏睡了一夜。第二天醒來精神好轉,在失去愛妃的痛楚中,漫不經心走到了花蕊夫人日常寫詩作畫的桌案旁,讓花蕊夫人的貼身丫環將花蕊夫人近期所作的詩畫取來以寄思念。當他讀到:寵光無限妾深知,恩義如天忍笑癡。隆殺貴賤從遠來,厚我唯余一首詩。這首詩時,猛然想起花蕊夫人曾對自己說過一種“藏頭詩”(就是將詩中每個句子首字連讀,另有其意)。于是趙匡胤將句首連讀:“寵恩隆厚”,知道是花蕊夫人對自己的感激,不禁潸然淚下,接著將第二個字連讀,竟是:“光義殺我”。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愿相信這是事實。
本來按照母親杜太后的遺命,防止類似與陳橋驛兵變重演,趙匡胤發誓不立幼子為儲君,而立弟光義為儲君,并且這誓言還寫進了太后的遺召中,可現在趙光義不仁,何況兒子已長大成人,不必再遵守誓言,于是改立皇子趙德昭為儲君。
趙匡胤同時決定與趙光義好好談談。哪天晚上很奇怪,宮中只有兄弟二人。趙匡胤對著趙光義怒吼:“你為什么要對一個弱女子下如此毒手?孟昶死于誰手她心里明明白白,她把你說成是皇城里軀趕不散的陰風,朕念你我乃一母所生,每每對你是避讓九分,信賴十分!你這么做,這究竟是為什么呀?”同時伴有強烈的斧擊地聲,這就是歷史上的“燭光斧影”。
翌日早晨,當宋皇后聽到趙匡胤駕崩的消息后,拉著德昭和德芳慌慌張張地來到陛前時,趙光義早已安穩地坐在那張碩大的龍椅上了。
新皇帝趙光義在大喪期間,甚是繁忙。他都忙些什么呢?一是走馬燈似的接待百官臣僚,二是為皇親國戚封官賞爵,以示其皇恩浩蕩:首先封其弟趙廷美為齊王,依祖制趙廷美繼任開封府尹;其次是封其兩個侄子趙德昭為武功郡王,趙德芳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封長子趙元佐為衛王、同平章事,次子趙德昌授山南東道節度使。此外,還假惺惺為“違命侯”李煜加封了隴西郡公的稱號;為“違命侯”夫人--他另一個朝思暮想的佳人周飛諒加封鄭國夫人的稱號。當然,趙光義忙碌的第三件事也是他最樂意干的事,那就是他渴望已久的后宮里的女人們。
趙光義首先來到了宋皇后宮中。趙匡胤出人意料地去了,皇位落在了趙光義手中,而趙匡胤的的兩個兒子沒有能力應對這一突變,宋皇后在后宮除了抹淚,已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悲涼境地,只能在趙光義面前委曲求全了。
后來,趙光義害死了侄子趙德昭 。可是從那以后性格變得有些怪異了,脾氣愈加暴躁。臣子為了替君解憂,送了李煜的詞《虞美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中的“故國”兩字引起了趙光義的注意,他不禁勃然大怒:趙德昭反自己倒也罷了,他畢竟是皇兄的親兒子,手里持有遺詔;周飛瓊敢不服從朕旨意,是她不愿失去女人的自尊;李煜你這個該死的家伙,朕供你吃喝,已經算是洪恩隆厚了,你還在想著恢復你的故國?這不禁使趙光義聯想到了周飛瓊,這個女人,她心里想的始終是李煜,幾年來無論自己怎么努力都不能征服她的心。漸漸地他心里升起了一種恥辱感:堂堂正正大國皇帝還比不上那個懦弱無用的李煜?
那年的中秋,也是李煜的生辰。可他現有的錢連買足夠的酒菜都拿不出來了。正在這時,宮里派人送酒果來了,這豈不是“雪里送炭”嗎?李煜與宮里來人一陣寒喧后,幾個人便吃喝起來,喝著喝著已略有醉意的李煜竟哭了起來,他懇請:“諸位回宮后代為請求皇上,讓賤妾周飛瓊回到本公這里來吧,如今本公一貧如洗,唯求與飛瓊團聚,也好彼此有個照應!”“噢,郡公說的是鄭國夫人啊,聽說近日皇上就要打發她回到郡公身邊。來,郡公,人逢喜事,這酒是皇帝私藏的極品,特賜予你,為謝皇恩,請郡公滿飲!”宮里人說到。李煜一高興接過酒杯仰頭飲盡。飲罷,目光呆滯地看著宮里來的人問:“你們怎么不陪本公暢飲了?”話一落音,李煜突然感到腹內像有無數鋼針亂扎。他明白了,這個道貌岸然的皇帝在酒里下了毒藥……
周飛瓊得知李煜去世的噩耗,亦絕食而亡!
李煜、孟昶、周飛瓊無聲無息地去了,大宋王朝沒有幾個人會在乎;趙德昭去了,朝臣百官們可是竊竊私語,因為大臣們知道趙德昭是趙匡胤立的太子,如果趙匡胤不是驟然駕崩的話,現在坐在龍床上應該是趙德昭。所以,現在趙光義心里想的最多的是趙德昭的追隨者們的動向,他要弄清楚,這世界上除了趙德昭,還有誰敢動搖他那金燦燦的龍椅。
后來,趙光義得知太后遺召已被趙德昭交給了趙匡胤的另一個兒子趙德芳,在索要未成的情況下,將其暗中害死!
齊王趙廷美坐不住了,害怕趙德昭和趙德芳的結局在自己身上重現,決意像當初趙光義鼓動趙匡胤親征那樣鼓動趙光義親征契丹,利用京城空虛篡位。而對于御駕親征趙光義沒有持反對意見,心想:朕如果不還契丹以顏色,愧對大宋皇帝這個稱號。
可是趙光義戰敗而歸,心中懊惱,聽說趙廷美圖謀篡位,心中更是惱怒,隨即將趙廷美貶到了房州(今湖北省房縣),一家二三十口一個不剩限三日內出京,否則以抗旨論!到了房州后,時間一久,郁悶至深,趙廷美病死房州。
由于太怕別人篡位,趙光義連親兒子也不放過。據說趙元佐因有篡逆之嫌,差點被流放均州,因群臣齊奏跪求才赦免了他。當時趙元佐南行已走到了半路,又被官員追了回來,如若趙元佐到了均州,用不了幾天就會被野狼和毒蛇咬死!后來趙光義將趙元佐拘禁在南宮,命一隊禁軍專一守護他。
因為作惡太多,晚年的趙光義長期噩夢縈繞 。為了尋求心靈的解脫,趙光義時常會與一些深得佛理的人在一起談佛說法。為了盡可能的贖回自己以前犯下的罪惡,他認為對皇兄最好的的懺悔就是為大宋立一位以仁愛為本的皇帝,自己的長子趙元佐年少時一身俠氣,那時趙光義曾想把帝位傳給他,可自從德昭、德芳、廷美出事后,脾氣變得過于乖戾,剛愎任性,如若把國柄賦予他,他定會大開殺路,;次子趙德昌是個心底善良的孩子,可他善良得近乎于懦弱,甚至連螞蟻都不敢踩死。此外,他還經常為德昭、德芳以及趙廷美等人禱訟,以使他們的靈魂得到安寧。他還為李煜造了墓,將其尸骨遷到了洛陽的邙山。就連臨終前拼盡力氣對未來的皇帝說的最后一句話也是:“不-要-再-殺-人了!”
---如果說,趙光義未即位前以小人手段殺害孟昶和花蕊夫人是因為他沒有可以明目張膽的皇權倚靠;殺害先皇帝是不得已的政變手段。那么他為九五之尊后的卑劣的手段只能說明他是不折不扣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