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為什么要謀反
侯君集作為李世民鐘愛的將領之一,本可以擁有好的結局,但是他卻走上了勸說太子謀反的道路,以至于最終被處死。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侯君集為什么要謀反,歡迎大家閱讀。
侯君集為什么要謀反
貞觀十七年,是對侯君集影響最為關鍵的一年,在這一年發生的諸多事件中,只要侯君集走對一步,就可以免遭殺身之禍,但是,他千不該,萬不該走上謀反這條路。這一年一開始,侯君集就應為自己控制不了情緒,吃到了苦頭,除了自己一直得不到升官,連身邊的人也被貶職,這位趾高氣昂的坐不住了,想到當年和皇上走南闖北,哪受過這樣的委屈。這不侯君集聽到張亮被降職的事,就來挖苦她平復下自己不好的心情,哪知這張亮將自己的遭遇怪罪到自己頭上來了,這可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想我侯君集也是和唐朝一起存亡過來的,也算是個老前輩了,你居然怪我搶了你的功勞。活的這么窩囊,不如反了算了。
這說出去的話可就是潑出去的水,很快就由張亮傳到唐太宗耳朵里,太宗覺得兩人只是互相抱怨,一來二者都是我大唐功臣,二來僅憑一盒侯君集,還威脅不到我。這時候又出現以為關鍵人物,太子李承乾雖然早就被當做候選人,但是因為自己實力不強,然后競爭對手又太多,很擔心自己的處境。就秘密成立組織,暗中觀察朝廷中的風聲。得知這侯君集對朝廷有怨言,就聯系賀蘭楚石結交侯君集,這賀蘭楚石是何許人也,正是侯君集的上門女婿。這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侯君集向太子表忠心后,回到家中常常坐立不安,生怕秘密泄露,他的妻子曾經覺察到這一點,讓他有事瞞著最好稟報皇上,到時候還能換的不死,侯君集想我都干了一半,你叫我去自首,到時候不是照樣殺頭。
結果,太子還沒來得及發兵,就泄露了。不僅自己與皇權斷絕關系,連累侯君集被斬首,而這告密的人正是侯君集的女婿,所以說放人之心不可失啊。這還要追溯到侯君集大下高昌后,他私自藏了高昌國的國寶,還下令手下可以隨意搶奪城中財富。這事傳到朝廷上,文武百官對此偏見很大,認為有損大唐形象,李世民念及功勞大,沒有過重的處罰。但是侯君集認為自己戰功顯赫,卻因為一點小錯誤敗壞了名聲,心中不平衡,這時太子李承乾因為擔心自己被廢除,然后知道侯君集心里有怨恨,就找人請侯君集出主意。這正和侯君集之意。
但是謀反的事情敗露,有人暗中告密,唐太宗這次確定了侯君集的謀反之意,但還是認為罪不當死,想要對他網開一面,但是群臣認為要用國法處置這個危害國家存在的家伙,難道他把陛下您的恩情全忘了嗎,是誰讓他有現在的高官厚祿,是誰重用他這個斗大的字不識一個的家伙的。唐太宗沒辦法否決群臣的意見,唐太宗只能決定與侯君集訣別,李世民親自審問,說侯君集對國家有功勞,我不忍心讓他死,因為他和我一起為大唐而奮斗,可以說你們之所以有今天的輝煌,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侯君集在前線的作戰。但是無奈大臣都認為應該處死侯君集。唐太宗說看來我以后只能看著侯公的遺像來追憶我們的過去了,含淚下令殺了侯君集,侯君集上刑場的時候,面不改色。對劊子手說,我是想要造反嗎?我和陛下打下的天下,要我去毀滅他嗎,只是我運氣不好。你幫我告訴陛下,請他念在我有功于朝廷,不要加害我的孩子和夫人。李世民聽了,感慨萬千,將他的妻子和兒子流放到五嶺之外,免得受朝廷的干擾。
侯君集簡介
侯君集,唐朝人士,他的家鄉是在幽州三水,對于他的出生日期沒有明確的記載,但知道他是在公元643年的時候逝世的。
侯君集是在跟隨了李世民之后才開始出征打仗的,因為他有了一些不錯的戰績,李世民也慢慢地對他有了一定的賞識。隨著侯君集官位越升越高,他也就越來越自傲了。甚至在他入獄被釋放后心存怨氣,從而誘導太子謀反。最后在公元643年的時候因為太子謀反事件的牽連致死。
關于侯君集的家人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他父輩以上的一些家人的介紹。
看了“侯君集為什么要謀反”還想看:
1.侯君集為什么謀反
2.侯君集怎么死的
3.薛萬徹怎么死的
4.李世民的兒子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