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坦克博物館簡介
中國坦克博物館于1998年8月1日開館,是全國乃至亞洲唯一的坦克博物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坦克博物館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中國坦克博物館簡介
中國坦克博物館于1998年8月1日開館,是全國乃至亞洲唯一的坦克博物館。
館內共設人民裝甲部隊發展史、坦克裝甲車輛、坦克訓練模擬器、兵器仿真造型四大部分,共11個展廳。館內還展出了915幅圖片、420件文獻資料。反映了我軍裝甲部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成長歷程。
坦克博物館的館藏和其他國家同性質博物館相比,不能相提并論,尤其較欠缺歐美其他國家的戰車實體,但是館方仍持續擴建中,并且以成為亞洲最大的坦克博物館為目標。
中國坦克博物館館藏文物
館內陳列著各個歷史時期,各種型號的坦克車、裝甲車、坦克訓練模擬器。坦克博物館展廳展示著我國新研制的重型坦克,也有戰時的功勛坦克。有當年蘇聯援助的坦克,有在抗日戰爭中繳獲的日本坦克,有在解放戰爭中繳獲的國民革命軍美制坦克。
中國坦克博物館展出的內容有各式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或已退役的坦克、自行炮,還包括二戰結束后俘獲或接收自敵方的戰車等,并都以實物的方式展出,大大提高了博物館的可看性,此外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的發展史資料、照片和紀念性文物等,以及多種坦克、戰車主炮、駕駛模擬儀。
日軍坦克97式、94式在博物館中層有日軍舊式戰車97式中型戰車,此型戰車的主炮不在車體的中心軸線,而是略為偏右,能夠如此擺置是因為其主炮乃僅為57mm口徑的低膛壓火炮,后座力較小之故,若是換成現今戰車的105-120mm主炮,其后座力動輒十至數十噸,根本不可能考慮此種設計方式。另外由于57mm主炮的體積甚小,所以相對占據較少空間,是故炮塔內顯得反較其他較大型戰車炮塔寬敞,同時操作也較簡易,比較類似機槍而不像傳統火炮。
展出的97式戰車的配置來看是發動機裝在車尾,而驅動軸則是連到車頭部位,主驅動輪也是在前面,這種格局是二戰時期大部份戰車的設計。至于車體方面,97式和94式戰車都是用鋼板以鉚釘或螺栓組合,并未使用焊接技術,顯示在二戰時期日本在戰車制造技術上并不算先進。日本的97式戰車在1938年開始投入侵華戰爭,總產量約1500輛,戰后日本投降,有數百輛分別被國共兩黨軍隊接收。1945年12月1日,人民解放軍成立第一支裝甲部隊時,配備的就是改良型97式戰車,除了坦克博物館之外,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也有一輛97式戰車,該輛戰車曾以赫赫戰功獲得『功臣號』的榮譽。在坦克博物館中另一項寶貴的珍藏是一輛二戰時期的日軍94式輕型戰車(94是編造的所謂日本天皇紀年2594年 的后兩位數字,即1934年),日軍于1934年開始配備此型戰車,其主要任務在支援步兵作戰,日本侵華戰爭時,日軍的每個步兵師內均配署一個擁有6輛此型戰車的戰車連。據館內人員說,坦克博物館內的這輛94式戰車是全世界唯一維持完整,而且仍可行駛的一輛。此輛戰車在當年作戰時,于河北省某地通過一座浮橋時不慎落水,因而被長期封存,如今才被打撈起來,所以在戰車內所有當年日軍裝甲兵的各種裝備如鋼盔、望遠鏡,武士刀等,甚至便當盒、水壺,鋼筆和鉛筆 等日常用品也一應俱全。展出中還有二輛從國民黨軍隊手中繳獲的M3輕戰車,原本在彈痕累累的車體上仍隱約可見青天白日徽,但均已重新涂裝,以慶祝八一建軍節,此型戰車已經使用現今仍沿用的雙插梢式履帶。另有一輛M3輕戰車則是屬于印度的,是中國印邊界軍事沖突中,印軍遺留在戰場上的,后來為了表達友好,中國軍隊將大部份繳獲自印度的軍備歸還,這輛留在坦克博物館的印度M3戰車顯得更為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