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四書指的是什么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他發明的二十四字朱子讀書法是最有影響力的古代讀書方法。那么朱熹所著的四書是什么?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朱熹四書指的是什么
《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理學家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與“五經”集于一體,著成《四書章句集注》,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
《四書章句集注》是“四書”的注本,其內容分為《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朱熹首次將《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并列,全書共19卷,其中關于“四書”的講義很詳細,而且看法獨到,重視義理,沒有空談,注重務實致用。有人評價為“上承經典,下啟群學,代代傳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構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儒學的發展道路追溯到先秦時期,秦始皇重法輕儒,甚至“焚書坑儒”使儒學的發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直到漢武帝時期,尊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后,孔子的思想受到歷代帝王的推崇,《論語》成為主流,儒學學派的神化從這個時候開始,然而《大學》、《中庸》、《孟子》三書并未受到重視,一直到二程、朱熹的時候,才突然受到重視。朱熹幾乎用了半生的精力研究“四書”,終于著成《四書章句集注》,“四書”經過他的反復研究,非常完整,而且條理清楚。在注釋的時候,不同于其他學者,朱熹注重義理的研究,用“四書”中的哲理構造了自己整個思想體系的骨架,所以說《四書章句集注》不僅僅是儒學的新高度,也是朱熹文學史上的新高度。
朱熹的讀書方法
朱熹發明的二十四字朱子讀書法是最有影響力的古代讀書方法,這內容是: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這二十四字對后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讀書方法,只要照著朱子的這幾條方法嚴格要求自己,就能很快的掌握書中的知識。
循序漸進是朱熹特別強調的一條,讀書一定要從基礎開始由淺入深,切不可馬馬虎虎、急于求成。要根據自身的情況,符合自己的認知規律,逐字逐句反復研究。只有扎扎實實的掌握了書中的基礎知識,才會對書中的內容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熟讀精思,即讀書不僅要通讀,還要熟練,熟練之后還要會思考,達到眼、腦、心的結合,才會領略書中的要旨,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差不多一個意思。虛心涵泳,即讀書要仔細揣摩書中所表達的意思,遇到不懂得問題,不要隨波逐流,認真思考后,再得出結論,接著對這些問題和答案認真專研,反復咀嚼。
切己體察,即將讀書和自己的經驗、閱歷相結合,將書中的知識和實際相結合。不能將所學知識放在心中,只有運用到生活中才能體現書本的價值。著緊用力,即讀書要刻苦用功,絲毫不能松懈,要有緊迫感,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庸庸散散。居敬持志,即對讀書這件事一定要誠心誠意的去做,態度端正,堅守原則。還要有遠大的讀書目標,并持之以恒的朝著這個目標前行,不斷學習,不斷學習新知識。
朱熹的教育思想介紹
朱熹的教育思想,是承上啟下的集大成者,在總結前人和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根據對人的身心發展的理解,創造出了人一生中的教育階段,小學和大學這兩個時期,并提出了這兩個階段不同的教學目的和方式,是在當時是開創性的,后世是直接借用了這種劃分并進一步發展到現在小中大的模式。
朱熹提出在小學兒童階段,根據兒童的生理特點,制定了其教育教學的任務是“學其事”,教會兒童基本的倫理道德規范即可,并輔助一些日常生活習慣養成,具備初步的文化知識技能,這種理念是非常科學的,在教學方法上,朱熹秉承了孔子的理念,因材施教,及早施教,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把文化知識傳授給身心未成長完成的兒童,而進入大學后,就要改變方法了,相對于小學階段的“學其事”,大學就是“知其事物之所以然”,通過探究辯論知曉事物的義理規律,并提倡大家應該互相交流,不同的學術派系之間要更是如此,這些教育思想至今為后世人們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