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歷史介紹
珠海是全國唯一以整體城市景觀入選“全國旅游勝地四十佳”的城市,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珠海歷史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珠海歷史介紹
珠海市大部分地區自南宋起至民國時期屬中山縣(原名香山縣)轄地。考古,發現的磨光石和彩陶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四五千年前便有原始部落人群在這里生活。在鳳凰山脈周圍和珠江口一些海島的沙丘、山崗、臺地上,都留下了先民們的遺跡。
戰國時期,為百越之地。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于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在嶺南設南???,屬南??ぽ牭?。
漢初為南越國轄地。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屬番禺縣轄地,直至東漢。
三國時期,屬吳國轄地。
東晉咸和六年(331),分南??ぶ畺|為東官郡,屆東官郡轄地。屬南??ぽ牭亍V敝翓|漢。直至南北朝,于劉宋元熙二年(420)又改東官郡為東莞郡,屬東莞郡轄地。
隋開皇十年(590),屬寶安縣轄地。
唐至德二年(757),寶安縣更名東莞縣,屬東莞縣轄地,并開始設置香山鎮(今珠海市山場)。香山鎮的名稱,是由于境內諸山之祖五桂山奇花異草繁茂,神仙茶叢生,色香俱絕而得名。
唐代之后,經五代和宋代,香山鎮仍屬東莞縣。
北宋元豐五年(1082),設立香山寨,仍屬東莞縣。至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將原屬東莞縣的香山寨劃出,并把南海、新會、番禺、東莞4縣的部分海濱之地,置香山縣,隸屬廣州府。
元至正十九年(1282),香山縣隸屬廣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香山縣隸屬廣州府。
清順治二年(1645),香山縣仍隸屬廣州府。
民國元年(1912),香山縣直屬省轄。2至9年,隸屬粵海道。10年以后,隸屬中區綏靖公署所轄,14年4月15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香山縣改名為中山縣,屬廣州行政區管轄。19年5月至23年10月,中山縣政府設置唐家。(25年廣州行政區改稱為第一行政督察區,抗戰期間曾改稱第四行政督察區,35年后復稱第一行政督察區),36年屬省府直接督察區所轄。
建國后,中山縣隸屬珠江專區,1952年隸屬粵中行政區。1952年12月31日,建立漁民縣,寶安、東莞、中山3縣所屬海島為漁民縣的行政區域,由粵中行政區領導。 1953年4月7日漁民縣正式定名為珠??h,將中山縣屬的中山港鄉、東莞縣屬的萬頃沙及珠江口外附近的三灶、大橫琴、小橫琴、南水、北水、高欄、荷包、淇澳、龍穴、內伶仃、外伶仃、三門列島、萬山群島、擔桿列島、佳蓬列島等全部100多個海島劃歸珠??h,縣政府設于唐家,隸屬粵中行政區管轄。
1959年3月22日,珠??h撤并入中山縣。
1961年4月17日恢復珠??h建制,縣政府駐香洲。
1979年3月5日,珠海縣改為珠海市,市革命委員會(1980年改為市人民政府)設在香洲。同年11月定為省轄市。
1980年8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5次會議批準在珠海設置經濟特區,面積為6.81平方公里。1983年6月29日,國務院批準調整珠海經濟特區范圍面積為15.16千方公里。
1983年5月,斗門縣劃歸珠海市管轄。
1984年8月,珠海市設立市轄區——香洲區。
1989年4月5日,珠海經濟特區面積調整為121平方公里。[1]
2009年,橫琴納入珠海經濟特區范圍,珠海經濟特區總面積擴大為227.46平方公里。
2010年8月26日,經國務院批準,將珠海經濟特區范圍擴大到珠海全市,特區擴容從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珠海簡介
珠海,廣東省地級市,地處北緯21°48′~22°27′、東經113°03′~114°19′之間。 位于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江門市新會區、臺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設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萬山、橫琴、斗門、灣仔、珠澳跨境工業區等8個國家一類口岸,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素有“百島之市”之稱。
珠海于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 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并明確珠海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1953年建縣,1979年建市,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享有全國人大賦予的地方立法權。
珠海是全國唯一以整體城市景觀入選“全國旅游勝地四十佳”的城市,中國海濱城市。2013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珠海綜合排名全國第一 ,珠海為新型花園城市;珠海屬國家新頒布的“幸福之城” ,有“浪漫之城” 的稱號。
2016年1月,珠海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首批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看了珠海歷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