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生母究竟是誰
關于乾隆生母究竟是誰的探秘每一種都值得玩味,那么乾隆生母究竟是誰?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乾隆生母究竟是誰,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乾隆生母究竟是誰:
清朝有很多未解之謎,其中之一就是乾隆的親生母親究竟是誰?由于缺乏歷史資料,因此眾說紛紜,至今未能定論,所以乾隆生母之謎也許也將成為人類無法解開的謎團了。不過關于此的說法民間還是有不少,其中比較靠譜的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乾隆生母是浙江海寧大學士陳世倌的夫人。
陳世倌與雍親王一家常有來往,恰好雍親王的福晉和陳閣老的夫人同月同日分別生了孩子。雍親王就讓陳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來時,陳家的男孩竟變成了個女孩。那換入宮中的男孩,就是后來的乾隆皇帝。許嘯天《清宮十三朝演義》說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就是探望親生父母。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陳閣老家的安瀾園,為的就是與生身父母相聚。
但據孟森著《海寧陳家》考證,乾隆南巡第一次、第二次都沒有到海寧。第三次到海寧,陳世倌已死。可見乾隆下江南為了看望他的生身父母的傳說純粹是捕風捉影,根本沒有根據。另外,乾隆出生時,雍正的長子、次子雖已幼年早死,但第三子已經8歲,另一個妃子又即將臨產。且這時雍正才34歲,正當壯年,肯定不會在已經有一個8歲兒子的情況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兒去換陳家的兒子。
第二種乾隆的生母雖然是鈕祜祿氏
傳說由晚清長沙湘潭著名詩人、學者王闿運提出。他在《湘綺樓文集》里提到乾隆之母,“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貧無奴婢,六七歲時父母遣詣市買漿酒粟面,所至店肆大售,市人敬異焉。十三歲時入京師,值中外姐妹當選入宮。……孝圣容體端頎中選,分皇子邸,得在雍府”。后來雍親王生病,此女日夜服侍。數月雍親王病愈,她懷孕生下了乾隆。
第三種乾隆生母是熱河漢人宮女李佳氏
傳說當時還是雍親王的雍正帝有一年秋天在熱河打獵,射中梅花鹿,當即喝下鹿血。鹿血壯陽,雍正喝后躁急,身邊又沒有王妃,就隨便拉上山莊內一位很丑的李姓宮女幸之。第二年,宮女臨產,康熙怕家丑外揚,就派人把她帶到草棚,生下一個男孩,就是后來的乾隆。
乾隆的簡介:
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雍正帝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崩于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當了三年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乾隆帝與康熙帝統治的這一時期,又被稱為“康雍乾盛世”。廟號"清高宗",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圣純皇帝",葬于清東陵-裕陵。
弘歷是世界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有人說,統治紀錄的
十全老人之寶創造者應該歸為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之久。然而眾所周知,太陽王五歲登基,二十二歲才對統治國家產生興趣。他的實際掌權時間不過50年。而從胤禛咽氣那一分鐘起,到弘歷自己咽氣那一刻,弘歷手握專制皇權64年,一天也沒有與他人分享。
弘歷是世界上運氣最好的君王之一。其一,他一生身體健康,沒有遇到大災大病。其二,他在25歲的盛年繼位,獲得最高權力的過程非常順利,毫無波折。其三,他在一個恰到好處的歷史節點登上帝位。在此之前順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統治,已經給弘歷打下了良好的統治基礎。
弘歷是一個深情而專一的丈夫。他與孝賢皇后伉儷情深,可謂舉案齊眉,恩愛無比。皇后不幸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去世后,弘歷悲痛欲絕,追念終生,寫下數百首悼亡之詩,其辭句感情真摯,令人動容,是他所有詩詞中最見真情的上乘之作。弘歷還是一個極為孝順的兒子。
弘歷還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詩人,他一生作詩41863首(也有說是三萬九千多首或者是十萬首的,但多不可信),而《全唐詩》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不過可惜乾隆雖然博覽群書,但是喜歡賣弄學問,為了韻腳甚至不惜造字,讓他的詩生僻難懂,還十分拗口。這也有可能是因為他作詩如此之多,卻沒有一首流傳下來的原因。
弘歷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專制者。嚴重壓抑了民眾甚至官僚階層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了同時也僵化了專制體制,給以后的發展制造了巨大障礙。他對社會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嚴密控制,滅了任何不穩定的萌芽。
弘歷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制造者之一。乾隆年間的文網之密,文禍之多,是中國歷史上文字獄的頂峰,由牽強附會、望文生義、捕風捉影造出的文字獄在乾隆時期,共發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處以死刑。
弘歷固步自封,錯過了了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機會。歐洲這時建造出新式戰艦,在各個方面迅猛變革、發展之時,也正是在弘歷自我陶醉之際,與清帝國擦肩而過,迅速超越。
弘歷浪費奢侈。六下江南花費巨大。原本經過康熙和雍正的努力,國富民強國庫充盈,但在弘歷的揮霍下國庫卻變得囊中羞澀。六下江南還對百姓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災難。晚年的弘歷更是變本加厲,埋下了讓清朝從“康乾盛世”極快的轉向了“道咸衰世”之后一蹶不振走向滅亡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