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智取生辰綱”的趣聞
在水滸傳中,晁蓋為何要讓白勝參與“生辰綱劫案”?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水滸“智取生辰綱”的趣聞,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水滸“智取生辰綱”的趣聞:
大凡白天出沒的老鼠,一是膽大,二是貪婪。對于兩者,《水滸傳》中的白勝似乎兼而有之。
白勝,江湖人送綽號“白日鼠”。顧名思義,就是敢于在白天出沒的老鼠。如此的比喻,足見此人的膽大與貪婪。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說其膽大,并不是說這個人物有多少英雄壯舉,而是由于其自身具有的貪婪性格和所處的生活環境決定了,最終必然會為錢財孤注一擲,不惜犯險。他的這種膽量,就像是老鼠要啃東西,你打他他要啃,你不打他他還是要啃。
很顯然,白勝在沒遇到晁蓋之前,過的就是這樣的生活。出身下層且不務正業,終日里不是偷西家就是摸東家,一旦填飽肚子就去賭場賭博,消磨人生。這種生存的環境和方式,最終的結局從來就是,要么被放高利貸的人活活打死,要么就是輸光家產餓死街頭。要不是后來與晁蓋等人犯下驚天大案,讓其在江湖上占據一席之地,恐怕至死也逃脫不掉走向自我毀滅的命運。而正是晁天王的提攜,讓其像看到了救命的稻草,掙扎著就奔了過去。既然有肉吃,哪里還管白天黑夜。
卻說這白勝,本是離黃泥崗不遠的一個叫做安樂村的閑漢。因為有些日子運氣不太好,所以手頭是越來越緊巴。正在家中想再到哪里去踅摸點“肚子填充物”的時候,晁蓋卻派人來請他喝酒,白勝一聽喜出望外,不假思索地跟著人家走了。結果到了之后才知道,喝酒是假,為的還是那十萬貫金銀擔。
按說這樣一樁“驚天大案”,無論如何也是輪不到白勝這樣的人物出場的,人多眼雜,最重要的是可靠,況且晁蓋那里已經湊夠了七個人,力量應該完全可以了。但事出有因,就在幾人商量到最后的時候,卻感覺有一個問題不太好辦,那就是這些人的居住地離黃泥崗都太遠,做起事來很不方便。租住別人的房屋,又怕暴露目標,打亂計劃。就在這時,晁蓋偶然想起白日鼠白勝那里倒是離黃泥崗挺近,于是幾人一合計,干脆把白勝也吸收了進來。
白勝這時在家中正為揭不開鍋而發愁呢,一聽這事,自然一拍即合。敢情天下沒有餓死的家雀,更沒有餓死的老鼠啊。為了方便行事,七人提前住到了白勝家里。問題是只在這里住住可不行,怎么也要安排個差事啊。要不最后怎么論功行賞,論秤分金。你想白勝那是什么樣的人,怎么不會不知道其中的門道呢。于是,白勝就提出也要參與這次的集體行動,入股分紅。吳用一想也是,不把他捆在一起,指不定以后會出什么亂子呢。但讓他干點什么呢?仔細一琢磨,白勝這人狡黠膽大,加上形象猥瑣,一般不會引起別人的警惕。最后就決定讓白勝挑著擔子去賣酒,其余人遙相呼應。當然,吳用對這個白勝還是免不了要反復交代,一再叮囑。
要說這次,吳用還真是用對了人。仔細想想,除了白勝,其他七人還真就做不了這樣的差事。“阮氏三雄”以前都是打漁的,風里來雨里去的,與賣酒這行當根本就不搭界;劉唐人稱“赤發鬼”,兇神惡煞一般的人物,怎么看都不像是好人,如果讓此人獨自行動,肯定會引起別人的戒備;晁天王似乎也不行,儀表堂堂,養尊處優,打眼一看就不是這條道上的人;吳用也是如此,原本一個鄉村教書先生,文質彬彬,有誰見過一個教書先生還會去兼職賣酒的;公孫勝就更不用說了,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讓他挑起擔子去賣酒,怎么看都顯得不倫不類的。
唯獨這個白勝,一個在社會上游蕩慣了的人,三教九流,什么沒見過,對這樣的勾當自然是游刃有余,別人容易接納他,他也容易接近別人。讓白勝作為誘餌,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對于劫那生辰綱,這些人是絞盡腦汁,費盡心機,從選人到演練,還真是沒少下功夫。如此周密的安排,不要說是楊志,即便是換了比楊志聰明百倍的人物,也未必不會墜入彀中。有了充分的思想和物質準備,下面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接下來這八人是紛紛登場,在楊志和那幫軍漢面前,活靈活現地表演了一幕驚天大劇。最后智取生辰綱,震動朝野。于是,朝廷發下文書,令濟州府限期破案。而最終的任務,自然就落到了緝捕使臣何濤的頭上。
卻說這八個人自從劫了那生辰綱之后,除了每人分發了一些銀兩,余下的全部都集中藏了起來。在此時,誰也沒有想到要上梁山泊落草,而是分頭過快活日子去了。別人還倒好說,那白勝本是一個過慣了窮日子的人,一下子得了這么多的銀子,哪里還會控制得住。看看沒什么動靜,帶上銀子又去了賭場。這一去,讓賭場上那些賭徒們很是奇怪,這白勝是怎么了,突然間變得這么爽快。但懷疑歸懷疑,手中沒有什么把柄,又樂得贏他的銀子,因此誰也沒有太在意。而就在此時,白勝的舉動卻引起了另一個人的注意,那就是濟州府緝捕使臣何濤的弟弟何清。這何清也是與白勝久就混在一起的人,對白勝的家庭狀況怎么能不清楚。今見其出手如此的闊超,頓時就起了疑心。但何清有心計,也不多問,直接向哥哥何濤報信去了。
本來這時何濤正在為找不到線索而煩惱呢,聽弟弟這么一說,職業的敏感性,讓何濤頓時眼前一亮,不是他又會是誰呢?這人背后肯定有一個犯罪團伙,捉了他什么都清楚了。想到這里,何濤不敢怠慢,連夜帶人到了白勝家里。果不其然,很快在白勝家中搜出了不少的金銀珠寶。于是,何濤將白勝連同贓物一起拿了,連夜審訊。最后白勝實在熬不住嚴刑拷打,也就全部招認了。
一切真相大白,剩下來的工作就是抓人了。但就在何濤帶兵前去鄆城縣捉拿晁蓋的時候,卻被宋江趁著吃飯的功夫,抽出身來去給晁蓋報了個信。晁蓋一聽是大吃一驚,帶上這幫兄弟就逃跑了。到了此時,這何濤哪里還肯放過,一路追趕就到了梁山泊的外灘。本想一舉拿下,不成想卻被這些人殺了個人仰馬翻。晁蓋等人還未上梁山,就先給王倫等人展示了一把。從此占據梁山,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當然對白勝,晁蓋也沒有忘記,后來還是將其從獄中搭救了出來。
自古以來,但凡計謀,講究的就是一個變化。像智取生辰綱這樣的大劫案,斷不會再有第二次。如果生搬硬套,故伎重演,肯定會以失敗而告終。很顯然,在生辰綱大劫案中,白勝只是一枚小棋子,用一次就足夠了。因此自從白勝上了梁山之后,基本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沒有了建功立業的機會,地位變得每況愈下。
好在曾經是智取生辰綱的參與者,無論如何都算得上是元老級的人物。故而,在英雄排座次的時候,雖說與時遷、段景住干的都是一樣的行當。但因為有了這層光環,白勝還是理所當然地排在了兩人的前面。盡管仍舊處于末位,但對白勝這樣的人來講,應該算是一個圓滿的結局了。
相關資料介紹:
《智取生辰綱》是元末明初小說家施耐庵的名著《水滸傳》第十六回的后半部,原題"吳用智取生辰綱",敘述晁蓋、吳用、白勝等草莽英雄與大名府軍官楊志斗智斗勇的故事。該故事發生在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五花營村西北部的黃泥崗。
"智取生辰綱"寫的是楊志押送生辰綱去往東京,在途中(黃泥岡)被晁蓋吳用等用計奪取的經過。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書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與廣大農民的矛盾,熱情歌頌了起義農民的大智大勇與組織才能。第十六回在全書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之前,小說主要描寫了魯智深、林沖等個別英雄人物的抗爭。而"智取生辰綱"則是起義農民的集體行動,是梁山泊英雄聚義的開始。自此,小說揭開了起義農民大規模聯合反抗的序幕。
此章可分為兩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寫楊志與老都管、虞候及眾軍士的矛盾,為以后生辰綱的被劫埋下了伏筆。楊志為了應付不測可以說是處處小心開始還是趁涼行路,后來到了“人家漸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帶,為安全起見,改為天正熱時趕路。這本是順應地勢的防范之策,怎耐天氣酷熱、擔子沉重、山路難行,他又不講究方式方法,“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軍漢們“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聲載道。他與兵士矛盾的激化構成了楊志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說軍漢們只是些小人物,尚懼怕他的權威,不敢公開反抗,那么,他不注意協調好與老都管、虞候的關系,使得本來就對他心存鄙視的老都管公開抵制,這一矛盾的激化就是致命的了。它直接導致了軍漢們不聽楊志的打罵(有人撐腰嘛),堅持在強人出沒的黃泥崗松林里休息。這樣,楊志一行喪失了天時、地利、人和,終于不免失敗。
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主要寫楊志與晁蓋等人的斗智斗勇。吳用利用酷熱難耐的天氣,知道趕了半天路的楊志一行會口渴,于是設計在酒中下蒙汗藥。當楊志一行在松林里歇息時,晁蓋等人出現了,他們扮做行商的客人,首先使自己處在了暗處,同時為后面證明酒中無藥作鋪墊。然后,由白勝挑著滿桶誘人的白酒(此時尚未下藥)走上了山崗。果然,軍漢們垂涎欲滴,但當即受到楊志的阻攔,懷疑里面有蒙汗藥。白勝欲擒故縱,立刻表示不賣了。然后由晁蓋等人過來先吃掉一桶,一則表明此酒無藥,讓楊志放松警惕,二則借舀酒作掩護,前一瓢裝做要占便宜,后一瓢下藥。而白勝追這個,奪那個,竟和平常小販賣酒一樣,毫不露破綻。這樣一做戲,楊志也不由得有點相信這是好酒了,于是同意買。但白勝又一次欲擒故縱,一個勁兒不賣,這就徹底麻痹了楊志的警惕心理,終于全被蒙汗藥麻倒,眼睜睜看著生辰綱被劫走。
在這段文字中,楊志和晁蓋等人的斗智斗勇始終在緊張地進行中,但并不是明刀明槍,自始至終也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因為我們無從知道那幾個販棗子的客人就是晁蓋等人,而他們之間的斗爭也被表面上的“兵士買酒”和“楊志阻止喝酒”的爭斗所遮蓋。楊志處在不聽話的想喝酒的軍漢們和一心想引誘他們喝酒的晁蓋等人中間,雖然小心謹慎,卻也是疲于應付。更重要的是,晁蓋等人“計”高一籌,無論楊志怎么猜測,怎么提防,他們都好像全然了解楊志的心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而且事事走在了前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