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的趣聞
寫 為什么朱棣遭大臣刺殺冷靜應對,卻有一次被飛起人皮嚇昏得上不得朝?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明成祖朱棣的趣聞,看完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明成祖朱棣的趣聞:
明成祖朱棣出生于元末的戰亂時期。那時群雄并起,互相征伐。在朱棣出生時,朱元璋與陳友諒正打得不可開交,沒有時間給兒子起名字的。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于當時稱作應天府的南京。應天,是順應天命的意思。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慶(南京),就將集慶改名為應天。朱元璋意思是要順應天命,推翻元朝。
據《白下雜譚》載,明永樂年間,朱棣在南京當皇帝時,有一個官至左僉都御史的大臣叫景清,他懷揣利刃入朝,想刺殺“沐猴而冠”的永樂皇帝朱棣,為“故主”明惠帝朱允墳報仇。因事情敗露,被御林軍當場捕獲。
朱棣龍顏大怒,下令將景清磔死,并株連加害其全族,后來還不解恨,把與他相關的鄉親與鄰居全部處死,景清所在的整個村子變為廢墟。
將景清家族和故舊滿門抄斬、趕盡殺絕后,朱棣仍余怒未消,他又命衛士將景清的皮剝下來,在其腹中裝進茅草,懸掛在長安左門示眾。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幾天后,當朱棣乘輿輦經過長安左門時,突然響起晴天霹靂,瞬間狂風四起,飛沙走石。當心中有鬼的朱棣惶恐不安時,狂風將掛在城門上的景清人皮卷上了天。
這張人皮在狂風的裹挾下,直沖九霄云外,將地上成千上萬的目擊者看得目瞪口呆。
人皮到處飛,這件怪異的事情見者都驚呆了,心慌意亂的朱棣剛要吩咐屬下打道回宮,這張飄忽不定的人皮競如有神鬼操縱一般,直直地落在朱棣面前,將朱棣當場嚇昏在車內。
這件“人皮驚駕”的“靈異”事件使朱棣大病一場,一月不能上朝。
明成祖朱棣的簡介: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應天(今江蘇南京),時事征伐,并受封為燕王,后發動靖難之變,起事攻打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后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燕王。曾居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參預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后,繼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實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發動靖難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1403~1424年)。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稱“靖難”。四年,破京師(今江蘇南京),奪取帝位,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他統治期間社會安定、國家富強,由于成祖年號為“永樂”,后世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
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擊蒙古殘部,緩解其對明朝的威脅;疏通大運河;遷都并營建北京,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的漢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組織學者編撰長達3.7億字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設立奴兒干都司,以招撫為主要手段管轄東北少數民族。更令他聞名世界的是鄭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溝通了中國同東南亞和印度河沿岸國家。明成祖可謂功績累累的一代雄主。
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極力肅整內政,鞏固邊防,政績頗著。在文化事業上,加強儒家文化思想的統治,大力擴充國家藏書。永樂四年(1406年),至御殿觀覽圖書,問大學士解縉:“文淵閣內經史子集全備否?”解縉回答:“經史粗備,子集尚多闕。”他又說,士從家稍有余資,便欲購書,況于朝廷?遂召禮部尚書鄭賜遣使購訪天下遺書。又指示購奇書要不惜代價,“書值不可計價值,唯其所欲與之,庶奇書可得”。永樂元年(1403年)命解縉等人編纂“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卜、技藝之言,各輯為一書,毋厭浩繁。”動用文人儒臣3000余人,輯古今圖書8000余種,謂“纂集四庫之書,及購天下遺籍,上自古初,迄于當世”。于永樂六年(1408年)編成,共22877卷,裝成11095冊,定名為《永樂大典》。藏于“文淵閣”中,對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重要貢獻。遷都后,在宮內東廡南,又建,“文淵閣”,南京之書,大量北運,把《永樂大典》運至北京后,專貯于“文樓”。使明代國家藏書建設發展迅速。收錄入永樂大典的圖書,均未刪未改,實為中華文化的一大貢獻。現僅存世3%。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葬于長陵,廟號太宗,明世宗嘉靖時改成祖。謚號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簡稱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