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斯坦利·鮑德溫
英國保守黨政治家。曾3次出任首相(1923~1924,1924~1929,1935~1937)。其第一屆政府因保護關稅事件而結束。在第二屆任期中促進結束了1926年的英國工人大罷工。那么,下面給大家介紹這位英國首相斯坦利·鮑德溫。
斯坦利·鮑德溫爵士
斯坦利·鮑德溫爵士(Sir Stanley Baldwin,1867年8月3日—1947年12月14日),英國首相,波德利的鮑德溫伯爵(1st Earl Baldwin of Bewdley),保守黨領袖。鮑德溫爵士曾獲得嘉德勛章,Privy Council of the United Kingdom
1867年8月3日生于英格蘭烏斯特郡(Worcestershire)布由德利(Bewdley)下公園的下公園宅第(Lower Park House),父親名叫艾爾弗雷德·鮑德溫(Alfred Baldwin,1841年—1908年)。早年先后就讀于哈羅公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并在大學修讀歷史。畢業后,鮑德溫投身于家族生意,并在1892年9月12日與露西·里茲代爾結婚,兩人生有4名女兒和3名兒子(其中一名夭折)。
在1906年大選中,鮑德溫首次參與國會選舉,出選基德明斯特(Kidderminster)選區。但由于當時保守黨在自由貿易的議題上出現內部糾紛,以致保守黨在當年大選中大敗,連帶鮑德溫也未能成功當選。兩年后,鮑德溫的父親去世,而他的父親生前是代表布由德利選區的國會議員,鮑德溫于是趁機會參與補選,并成功當選,繼承父親的席位,從此進入下議院。
延伸閱讀:
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簡稱劍橋(Cambridge),位于英國英格蘭劍橋市,創建于1209年,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也是英語世界里第二古老的大學。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齊名為英國的兩所最優秀的大學,由于這兩所大學在辦學模式等很多方面都很相似,故常被合稱為“Oxbridge”(“牛劍”),除了兩所大學在文化和現實上的協作已成為英國社會史的一部分外,兩所大學長久以來一直保持著競爭關系。
劍橋大學為書院聯邦制大學,現在共有31所住宿書院,而各個學術部門則被歸入六個主要的學術學院里。它也是眾多學術聯盟的成員之一,為英國其中一所金三角名校。劍橋大學也是誕生最多諾貝爾獎得主的高等學府,共有90名諾貝爾獎得主現在或曾經在劍橋大學學習或工作過。2015年10月1日,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公布2015-2016年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報告,英國劍橋大學排名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