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岳州之戰經過
宋元岳州之戰元至元十二年(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在忽必烈滅宋之戰中,元將阿里海牙率軍在荊江口(洞庭湖入江口,今湖南岳陽城陵磯)大敗宋將高世杰,進占岳州(今湖南岳陽)的作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宋元岳州之戰經過,希望對你有用!
宋元岳州之戰經過
因荊湖地區多數州縣未下,郢州(今湖北鐘祥)即成為鄂州的隱患。至元十二年春,忽必烈命安撫使賈居貞為簽書行中書省事,協助阿里海牙戍鄂,并不斷為其增兵,加強防御力量。先后遣伯術、唐永堅等人四次持詔書諭降,雖然都統制張世杰已率軍一萬赴臨安(今杭州)勤王,守城將士仍未應。阿里海牙與賈居貞商議,郢州不降皆因有江陵(今屬湖北)、岳州為依托。江陵屯有重兵,若不乘隙先取,迨春水漲,恐為宋軍所圖。遂報請忽必烈批準,賈居貞留戍鄂州,阿里海牙率軍西進。時宋湖北安撫副使兼知岳州高世杰奉京湖四川安撫使朱祀孫之命,集郢、復(今湖北天門)、岳三州以及上流諸軍戰船1600艘,兵2萬人,扼守荊江口,準備襲擊鄂州。三月二十一日,阿里海牙率軍至荊江口,屯軍于東岸。夜半,高世杰率軍遁去。次日黎明,宋軍戰船于洞庭湖口成列而陣。阿里海牙命水軍萬戶張榮實搗其中堅,水軍萬戶解汝楫率舟師從左右兩翼進擊,宋軍潰敗,高世杰敗走,元軍追至桃花灘(一說夾灘),遣郎中張鼎新召之,高世杰乃降。約半數潰卒在都統密佑、劉俊帶領下退往江西。阿里海牙以高世杰力屈始降,仍斬之。以槍揭其首招降岳州,總制盂之紹懼,舉城降。二十七日,阿里海牙遣山東經略使王儼戍岳州。
此戰,阿里海牙不失時機地主動出擊,指揮果斷,迅速占領岳州,為攻占江陵奠定了基礎。
南宋歷史簡介
南宋(1127-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歷經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 1127年靖康之變時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所俘,北宋滅亡。趙構在應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后遷都臨安,史稱南宋。南宋由于軍事力量較弱,又通過經過紹興和議,南宋向金國稱臣納貢,后來金國幾度南下都不曾滅掉南宋,而南宋在宋孝宗時期以及后期也有過數次北伐,也無功而返。南宋和金國形成對峙局面,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西邊與西夏和大理為界。到了南宋中后期奸相頻出,朝政糜爛不堪,而此時蒙古高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蒙古人在滅掉金國之后開始大舉入侵江南的南宋,南宋軍民拼死抵抗。
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被攻占,宋室南遷,1279年,厓山海戰爆發,宋末帝趙昺被大臣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南宋覆亡。南宋雖偏安于淮水以南,但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古代科技發展、對外貿易、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一個王朝。南宋與金朝、西遼、大理、西夏、吐蕃及13世紀初興起的蒙古帝國并存的政權。游牧民族對宋朝先進生產關系的毀滅性打擊,使一直處于上升階段的東方先進文明,從此逐漸轉向衰落,最終沒落于世界主流舞臺之后。
元朝歷史簡介
元朝由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市),1279年滅南宋,完成統一。元朝且為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與伊兒汗國等四大汗國的宗主國,名義上五國同為蒙古帝國,其藩屬國涵蓋東南亞各國。蒙元征服中國后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爪戰爭等。元中期皇位更迭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后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軍攻占大都,元順帝北巡,元朝退出中原,與明王朝對峙,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繁榮,其整體生產力不如宋朝。知識分子被失去上升階梯(科舉)導致期間出現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