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么要殺張裕
劉備不顧諸葛亮求情一定要殺張裕因為太聰明了?劉備到底為什么要殺張裕?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劉備為什么要殺張裕,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劉備為什么要殺張裕:
沒分寸感的“聰明人”,在哪里都很難有好下場,你還沒法怪人家領導不識貨。蘭花是好東西,可是長得不是地方,擋了人家的道兒,那能不給鋤掉嗎?
三國時代有一段時間,蜀漢和東吳關系比較緊張時候,大臣伊籍奉命出使東吳。見了孫權,照例行了拜見之禮,孫權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寒暄說:“老伊啊,侍奉無道之君,辛苦了。”當面罵對方的老板是無道之君,這在古代是很嚴重的事情,所謂“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換了個沒幽默感的武夫,比如關羽、張飛什么的,當時就得拔刀子拼命,來個“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伊籍大概是自忖沒有關羽、張飛那般力氣,也可能是不愿意搞得兩國關系徹底破裂,于是也半開玩笑地回敬:“不過是行個拜見之禮罷了,不算辛苦。”《三國志》沒寫下面的對話,只記載“權甚異之”,想必孫權也沒有當時翻臉的魄力,只好打哈哈揭過不提了。
和伊籍類似,劉備的老同鄉簡雍也是被司馬徽批評為“白面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的二線技術官僚,沒什么拿得出手的過硬業績。但是說到幽默感,倒是也和伊籍有一拼。三國時代戰亂頻繁,各地普遍糧食歉收。劉備覺得好好的糧食拿來釀酒,未免浪費,于是下令禁酒,甚至家里藏了釀酒的工具,也要治罪。有一次劉備帶著簡雍在街上散步,看見一男一女同行,簡雍當即報告:“發現一對男女當眾進行流氓行為,請把他們抓起來治罪。”劉備莫名其妙:“他們怎么就進行流氓行為了?我怎么沒看見?”簡雍一本正經:“他們雖然沒有進行流氓行為,但是私藏了進行流氓行為的工具!”劉備大笑,于是下令取消了“私藏釀酒工具”的罪名。
另外一位蜀漢的幽默大師張裕,下場可就不太好了。這位和某種葡萄酒同名的先生原本是劉璋的部下,剛和劉備見面的時候,劉備看見他胡子濃密茂盛,就拿他開涮:“我老家涿縣,姓毛的特別多,四面八方都是姓毛的,所以有人說:‘諸毛繞涿居’。”“涿”通“豖”,就是“豬”的意思,這是罵張裕的嘴巴是豬圈。
張裕大怒,又不便發作,一抬頭,看見劉備沒長胡子,腦子一轉,笑瞇瞇地回答:“從前有個人,是上黨郡潞縣的縣令,后來調到你們涿縣去當了縣令。辭官回家后,給人寫信,覺得不管寫‘潞君’還是‘涿君’,都體現不了自己的身份,于是落款‘潞涿君’”。“潞涿君”就是“露豖君”,這叫做“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了。 后來劉備成了張裕的領導,一直對他印象惡劣,終于找了個理由,把他給治了個死罪。諸葛亮不知道張裕跟劉備的這檔子事,寫信給劉備求情,說張裕是個人才,殺了可惜。
劉備的回答也十分幽默:“芳蘭生門,不得不鉏。”——這話簡直是給所有“聰明人”的一聲當頭棒喝。沒分寸感的“聰明人”,在哪里都很難有好下場,你還沒法怪人家領導不識貨。蘭花是好東西,可是長得不是地方,擋了人家的道兒,那能不給鋤掉嗎?要不然,同樣是幽默大師,怎么人家伊籍、簡雍就過得那么滋潤呢?
張裕簡介:
張裕(公元?-218年),字南和,蜀郡人。東漢末年益州著名預言家、占卜家。年少時與巴西周群都很有名望。張裕也精通以天象變化附會人事,預言吉兇,而且天賦和才識都超過了周群。也善相,官至益州后部司馬。建安十六年(211年),張裕作為益州別駕從事陪同劉璋到涪城接見劉備,侍坐在一旁。張裕臉上有著濃密的胡須 ,劉備就嘲笑他說:“昔日我居住在涿縣,特別多姓毛的,東西南北都是毛姓,涿縣縣令稱他們說‘這不是諸毛繞涿居嗎’!”張裕聽后立即反嘲說:“昔日有一位擔任上黨郡潞,后來被升遷為涿縣縣令的人,辭官還家,當時有人給他寫信,想要署名稱呼他為潞縣,但這樣一來就漏了他涿縣縣令的稱呼;想要署名稱呼他為涿縣縣令,但這樣一來就漏了他潞縣的稱呼,于是特別稱呼他為‘潞涿君’。”劉備沒有胡須,所以張裕用這來譏諷他。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璋投降了劉備,劉備自領益州牧,大肆擢用劉璋部下文武官員,讓他們人盡其能,張裕也被任命為州后部司馬。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想要跟曹操爭奪漢中,問周群,周群回答說:“攻打漢中,將能得到漢中的土地,而得不到漢中的百姓。如果派出偏軍,一定會不利的,您一定要謹慎這件事啊!”張裕也勸諫說:“您不可以去爭奪漢中的,大軍前去一定會遇到不利的。”劉備最終沒有采納張裕的勸諫。果然,得到了漢中而未得漢中的百姓。派遣去攻打武都的吳蘭、雷銅二位大將也都全軍覆沒,一切都如周群所說的一樣,劉備封賞了周群,舉薦他為茂才。
張裕私下里對人說:“歲在庚子,天下當易代,劉氏祚盡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間當失之。”有人秘密的將他的言論告訴給劉備。劉備本來就對當初張裕的驕橫在內心里感到不滿,現在更加生氣他的言論,于是將張裕諫不可爭漢中之事公諸于眾,將他捉拿下獄,將要誅殺他。諸葛亮上表請求免他一死,劉備回答說:“芳蘭生門,不得不除。”(比喻賢能之士生性抗直,時有違迕,為上者將不能容忍,勢必去之。)張裕于是在鬧市被執行死刑并被暴尸街頭。
后來魏氏代漢自立,劉備的逝世,都和張裕所說一模一樣。張裕也通曉相術,每次舉著鏡子照臉,自知自己會受到死刑被殺,不曾不撲到在地。
《三國志蜀書周群傳》:
先主定蜀,署群儒林校尉。先主欲與曹公爭漢中,問群,群對曰:“當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軍,必不利,當戒慎之!”時州后部司馬蜀郡張裕亦曉占候,而天才過群,諫先主曰:“不可爭漢中,軍必不利。”先主竟不用裕言,果得地而不得民也。遣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皆沒不還,悉如群言。於是舉群茂才。
裕又私語人曰:“歲在庚子,天下當易代,劉氏祚盡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間當失之。”人密白其言。初,先主與劉璋會涪時,裕為璋從事,侍坐。其人饒須,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縣,特多毛姓,東西南北皆諸毛也,涿令稱曰‘諸毛繞涿居乎’!”裕即答曰:“昔有作上黨潞長,遷為涿令者,去官還家,時人與書,欲署潞則失涿,欲署涿則失潞,乃署曰‘潞涿君’。”先主無須,故裕以此及之。先主常銜其不遜,加忿其漏言,乃顯裕諫爭漢中不驗,下獄,將誅之。諸葛亮表請其罪,先主答曰:“芳蘭生門,不得不鉏。”裕遂棄市。后魏氏之立,先主之薨,皆如裕所刻。又曉相術,每舉鏡視面,自知刑死,未嘗不撲之於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