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這是一次航母戰斗群對航母戰斗群的戰爭。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一個著名戰例。其于1942年6月4日展開,美國海軍不僅在此戰役中成功地擊退了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攻擊,還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因此成為二戰太平洋戰區的轉折點。
過程介紹
中途島,面積只有4.7平方公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戰略地位的重要性。該島距 美國舊金山和 日本橫濱均相距2800海里,處于亞洲和 北美之間的太平洋航線的中途,故名中途島。另外它距 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國在中太平洋地區的重要 軍事基地和交通樞紐,也是 美軍在 夏威夷的門戶和前哨陣地。中途島一但失守,美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珍珠港也將唇亡齒寒。
中 途島海戰于1942年6月4日展開,是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 美國海軍不僅在此戰役中成功地擊退了 日本海軍對中途環礁的攻擊,還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所以這場仗可說是太平洋戰區的轉折點。
日本在 珊瑚海海戰之后的僅僅一個月就已經把中途島擬定為下一個攻擊目標。這不僅能報美國空軍空襲 東京(DoolittleRaid)的 一箭之仇,還能敞開 夏威夷群島的大門。防止美軍從夏威夷方面出動并攻擊日本。日本海軍想借此機會將美國太平洋艦隊殘余的 軍艦引到中途島一舉殲滅。為達到該目的,日本海軍幾乎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艦隊規模甚至超越后來史上最大海戰 萊特灣海戰時的聯合艦隊。是日本 海軍在二戰中最大的戰略進攻,然而由于 珊瑚海海戰的牽制,使聯合艦隊少派遣兩艘 航空母艦——即受傷的“翔 鶴”、以及缺編飛行員的“ 瑞鶴”號,對作戰造成極嚴重的影響。
若日本海軍達到所定下的目標,那 美國西岸就會直接遭到日本海軍的威脅。由于美國其余的海軍軍艦已部署到北 大西洋,美國在短期內就沒有能力有效地在太平洋對日本海軍做出反擊。日本深知美國的軍事潛力。美國巨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一旦完全納入戰爭軌道,日本就很少有獲勝的希望。所以日本希望在這種情形出現之前就逼迫美國坐到談判桌前,迅速結束與美國的戰爭。
一些軍事學者也認為,如果日本海軍威 脅或者真的攻擊美國西岸的話,便會迫使美國把急需送往 歐洲前線的軍事配備轉移到美國西岸,這不但會造成歐洲戰區出現軍需短缺的現象,甚至可能使歐洲戰區再次失守,而讓 納粹德國得到最后的勝利。
損失和傷亡
美國:1艘航空母艦(“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哈曼”),147架飛機(多為被擊落),307人陣亡。
日本:4艘航空母艦(“ 赤城”“加賀”“蒼龍”“飛龍”),1艘重巡洋艦(“三隈”),332架飛機(包括備用機,被炸毀于航母約280架,僅被擊落42架),3500人陣亡。
歷史背景
日本自1941年12月7日 偷襲珍珠港開始,發動了 太平洋戰爭,以后在3個多月的時間里便占領了東自 威克島、馬紹爾群島,西至 馬來半島、安達曼和 尼科巴各島,南至 俾斯麥群島地區,幾乎完全控制了整個西太平洋。
在這幾個月里,日本軍隊每取得一次勝利,被戰爭狂熱煽動起來的東京市民就排著長隊,揮舞著紙制太陽旗,涌到皇宮門前舉行祝捷大會。然而,在這些熱鬧歡騰的背后,有一個人總顯得心事重重。此人便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日軍偷襲珍珠港成功后,他就曾冷靜而清醒地指出:我們只是喚醒了一個巨人,必須在巨人尚未起身之前,完成襲擊珍珠港未竟之事業,徹底擊毀美太平洋艦隊。因此,山本竭力贊成聯合艦隊參謀長宇垣提出的進攻中途島的計劃,認為若能占領該島,則既可將該島作為日機空中巡邏的前進基地,威逼夏威夷,又可誘出美艦隊,在決戰中予以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