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嘉獎事跡材料
事跡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跡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跡的材料。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嘉獎事跡材料(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個人嘉獎事跡材料篇1
“外來的姑娘好念經”。
官淼,南昌鐵路局福州客運段高等級乘務車隊福廈滬動車第40組的列車長。這位來自東北的漂亮姑娘曾經在福州——北京Z60/59次列車軟臥車廂當列車員。
軟臥車廂列車員可是所有列車員的服務標桿,當一個班結束前,她都主動地到每個包廂征求旅客對自己的工作評價,并對旅客的建議進行消化吸收或向列車長提出改進建議。
對工作的用心讓官淼很快走上了管理崗位。
如今,官淼又站在了講臺上,給新聘乘務員講課。讓官淼當“教頭”是該段領導的創意,“聘用有指導性、示范性的優秀青年乘務員擔當義務教員,可以提升教育成效,同齡人與同齡人之間有共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她們成長的歷程對后來者更具影響力,也更有助于后來者健康、快速成長。”
官淼的講課讓新乘務員們耳目一新,她講到的每一個要點都是來自實踐的體會和總結,為此她花費了大量的心思準備“課前作業”,所展示的列車員在崗位上作業內容都是她在原先所在班組記錄的內容,每個動作的標準姿勢都是她在原先所在班組拍攝的圖片資料,圖文并茂加上自己生動的肢體語言的解讀,更加深了學員的直觀印象。室外氣溫接近40攝氏度,100多平方米的教室內僅有10多臺吊扇在呼呼地轉著,規范地穿著“動姐”專用制服、連講帶示范的官淼額頭上不斷地滲出汗水,她講得很投入,學員聽得很入神。
官淼,成為福州客運段職工教育中第一個“外來妹”教頭。
個人嘉獎事跡材料篇2
方紫薇,女,12歲,高甸子中心小學的大隊長,六年四班中隊長,英語課代表。在五年的學習生活中,她勤奮好學,積極進取,團結向上,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長輩面前的孝順兒,老師心目中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也是同學們學習的好榜樣。幾年來,她連續被學校評為“優秀少先隊員”“三好學生”“優秀大隊長”“優秀學生干部”。
一、勤奮學習,熱愛讀書,同學們學習的好榜樣。
她刻苦好學,勤于動腦,從一年級到現在,各科成績一直在年級名列前茅,在學好書本知識的同時,她還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讀書成為了她課余的一大樂趣,因此她的寫作能力不斷提高,在今年的小天鵝征文競賽中獲得了二等獎的優異成績。
二、尊敬師長,關心集體,老師心目中的好班干部
三、樂于助人,尊重長輩,父母鄉親眼中的好孩子。
四、心系災區,熱心公益,大家心目中的愛心小天使。
五、多才多藝,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她不但學習優秀,而且喜歡繪畫、唱歌、跳舞、練書法等,她的毛筆字如今已經小有成績,在學校里無人能比,在今年的縣藝術節書法大賽中代表學校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在第八屆華夏夢想中國魅力風采書法大賽中獲硬筆書法少年組一等獎。
她正在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一直都在向著這個目標努力,她用言行昭示著一個新時代少先隊員的道德風尚。她將不斷努力,全面發展迎接未來的挑戰。
個人嘉獎事跡材料篇3
__,男,壯族,生于20__年,系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鎮北寧中心學校落松地小學教師。從20__年9月至今,農加貴不顧世俗偏見,忍受冷言冷語,默默無私奉獻,堅守在這個特殊人群聚居的小村莊任教(復式班教學),已近30年。
剛踏進落松地,農加貴成了當時村子中唯一的知識分子,村民要讀信寫信、村組長寫個通知、閱讀農用機械使用說明書都要請他幫忙。20__年,全國掀起掃盲運動,為提高村民的知識文化水平,農加貴開辦了一個成人技術班。白天,兩個班級的復式教學已累得精疲力竭,晚上還要教學技術班,農加貴要忙到半夜才能批閱完作業,備好明天的課程,可他一聲不吭,因為他明白,這是有意義的,這樣的生活充實而無憾。
農加貴是善良的,他從不厲聲呵斥學生;他是慈愛的,在他講臺上從未見過能夠挪作教訓學生工具的教棒;他是親近的,學生都樂意把他當作能夠傾訴心里話的知心朋友;他是嚴謹的,從不遺棄一個孩子,也從沒忘記批評每一位遺漏了作業的學生。在28年的教學中,農教師注意對學業生的本事培養,從兩方面做,一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思想端正,態度自然會好,目標有了,學習積極性就高;二是注重學生的自我管理。他不設班干部,讓每一位學生參與班務管理,每位學生都很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工作異常認真周到,管理井井有條,即使教師不在也一個樣。學校里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每個學生都在教室專心致志學習,不管教師是否在場,都是那樣的認真刻苦,或默讀課文,或埋頭做練習,或預習課文。
原先在教學中,農教師只能上語文、數學、品德、科學,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實施后,農加貴積極學習利用寶貴數字化教育資源給學生上音樂、體育、美術。農加貴嘗到甜頭后說:“這套設備,對于農村邊遠山區學校來說是太有用了。我以后要管好用好這套設備,多跟中心校、教育局教師聯系,以獲取更多資源來教這些孩子,讓他們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近30年的教學生涯中,農加貴一向擔任復式教學,共招收了10個教學班(每3年招生一次)101名學生,送走小學畢業生8屆,共96人。學生不算多,但對于落松地村來說,已經是充裕的了,許多學生已走出寨子,懷揣長輩們一生未能如愿的美麗夢想融入了社會,如:學生王建萍,畢業于長沙民政學校,現任廣南縣教育局黨委紀委書記;王建貴,畢業于昆明冶金工校,現任個舊市錫礦某礦區區長;黃兆中,畢業于西南農業大學,此刻文山州科技情報所工作;余學莊,畢業于臨滄教育學院,現是一名公務員,在廣南縣政府工作;馮正江,畢業于州民族師范學校越語專業,此刻廣南財產保險公司工作;學生馮正海,現為壩美派出所干警;楊素芹,篆角中心學校教師;陸貴蓮,蓮城衛生院護士長;王琪仙八寶鎮中心校教師等。留在村里的學生董相國,組織村里富余勞動力到周圍村寨承包建設工地,帶領村民積極創收。
30年來,農加貴的工作也得到了肯定。20__年,他由一個代課教師轉正成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師;20__年9月、20__年9月、20__年9月三次被評為蓮城鎮先進教師;20__年和20__年兩次被評為廣南縣先進教育工作者;20__年4月中央電視臺《鄉約》欄目組到學校拍攝短片;20__年8月,《中國教育報》云南站記者到落松地采訪農加貴;20__年9月,農加貴被評為“云南省教書育人楷模”,并于教師節出席了在昆明召開的表彰會。農家貴說:“這一點成績的取得,是和領導的關心和群眾的支持分不開的,今后將更加努力,爭起取得更好成績。”
如今,落松地小學有3個年級21名學生,農家貴既是這些孩子的教師,也是他們的家長。“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后,縣里研究落松地村的特殊情況,給21個學生每人每一天3元的營養補助,并特批了10個寄宿生生活補助。農加貴每一天天不亮就要起來做早點給學生吃,8點開始上課,中午11點下課后,還要帶著幾個年齡大的學生生火做飯,每餐兩菜一湯,但他從不說一聲苦,也從未向中心學校提出要增加人手。落松地,這個曾被人們歧視和充滿恐懼的小山村,已漸漸遠離了傳染病,村民們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個人嘉獎事跡材料篇4
該同志自擔任縣社機關工會主席以來,一方面認真學習《工會法》及相關的政策法規、工作原則,另一方面積極主動與老領導及縣總工會的領導干部請教學習,同時調動工會會員積極參與工會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充分發揮了縣社機關工會組織的作用。
今年以來,作為縣社機關工會主席,他首先是狠抓了干部職工的理論素質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工作。
一是以黨的政治理論和國內外重大事件為學習重點,教育職工堅定信心,保持正確的政治觀點和立場,強化干部職工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識。
二是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政府機關工會實際的學習制度,每周五的學習幾乎做到了雷打不動。
三是充分調動干部職工參加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習效果。
四是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鼓勵職工愛崗敬業,在工作中鼓足干勁,爭先創優。通過加強政治思想教育,顯著提高了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為開展工會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其次積極組織開展了各項活動,豐富了干部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創造性地將政府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和工會的創建活動結合起來,積極組織機關職工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體育活動,凡是縣上舉辦的各項活動都能積極組織職工參加,既增強了職工的體質,又培養了職工頑強拼搏、積極向上的作風。在行政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工會活動室,購置了活動器材,每周五下午向職工開放,并有意識地開展一些比賽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凝聚了人心、增強了合力。
個人嘉獎事跡材料篇5
董芳玲,女,1969年10月生,民盟會員,漢語言文學本科學歷,寶雞高新第一小學綜合組年級組長、健康教育教師及衛生保健醫生。肩負著教育和呵護兒童健康的雙重責任。多篇教學論文在國家及省市級獲獎并在期刊上發表,多次獲優秀教育工作者、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獎等稱號。風雨兼程20余載,用自己的滿腔熱誠和無私大愛詮釋著教師職業的神圣與崇高。
教育感言
用愛心和激情點燃每位孩子向善、向美、向上的人生境界。
事跡介紹
丹心大愛,滋潤童心
“奠基生命,浸潤心田”,是她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春風化雨,豐潤幼苗”,是她對大愛的更深刻的理解,她用自己的言行舉止、人格魅力影響著學生,以真誠、寬容、微笑、欣賞、贊揚,給學生創造一種愉悅和諧、健康舒適,自由寬松的學習生活環境。在工作中,她追求完美,恪盡職守,迎難而上,把健康帶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她把教育與醫學靈活相融,全心全意為師生保駕護航。在學生心中“董老師”就是媽媽,是親人。作為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她甘為人梯,帶領全組教師不斷探索創新,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課堂上,開設每課前5分鐘“心靈品德剖析課”,將健康知識、品德及心理教育有機結合,融會貫通,受到師生、家長的高度贊譽。
“汗灑春秋滿校園”,在教育路上,她數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只望年年春盡,笑看滿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