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的英雄事跡500字10篇
以偉人名人英雄為榜樣,為目標,把名言當做座右銘。那么你知道哪些偉人的英雄事跡500字?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偉人的英雄事跡500字(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偉人的英雄事跡500字精選篇1
詹天佑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帶著測量隊,身背儀器,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刮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巖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準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當出于工程人員之口。”之后,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巖壁上,認真地復勘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迭,陡壁懸巖,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采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并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很多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我的人、自我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我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
偉人的英雄事跡500字精選篇2
一塊空空的石碑里,記載著她的無盡歷程。是功是過,由后人來評說。有人說:她是巾幗英雄;也有人說:她是一代梟女。不管怎么樣,她依然極具魅力。數千年后,人們還在評論。 她----中國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她美貌,唐太宗以“美容止,召入宮,立為妃”開始了她的宮廷生活,巧妙的周旋于皇上和太子之間。讓人為她傾倒,為她陶醉。
她狠毒,害死王后,扼殺親女,誅滅敵黨,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設立了各種酷刑,讓人不寒而栗。
她聰明,不甘心在感業寺出家為尼,一輩子清燈古佛。而是重新回到宮廷,豎立自己的地位,準備依然叱咤風云。
最終,她登上了王位,成了古今第一位女皇帝。她的魅力讓臣子們俯首帖耳,讓百姓們幸福安康。她的魅力太大了,只有這種魅力才可以一統天下,為唐朝打下繁榮的基礎。雖然她也曾傷天害理,雖然她也曾利欲熏心。但她畢竟勝了,是以自己的心機與胸懷取勝了。這也是她的魅力所在。清朝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曾經也一手遮天,但慈禧太后最后還是輸了,輸的狼狽,輸的凄慘。她比不上武則天的心計,比不上武則天的氣魄,更比不上武則天的魅力!正因如此,武則天成了唯一的一位女皇。讓后人贊嘆,讓后人折服。
無論是前人還是后世都有人批判她的狠毒,批判她的不符合禮數。但是,正因為她的思維,才使封建時代的婦女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從唐朝到現在,她的魅力讓她依然鮮活。
武則天是時代的榜樣,是一個創下豐功偉績的女梟雄!她的魅力永存!
偉人的英雄事跡500字精選篇3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此風俗日后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尸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偉人的英雄事跡500字精選篇4
屈原,一個可與日月爭輝的人,一個為國為民的英雄,也是一部悲壯的史詩!
亂世
天地不仁。當春秋戰國天下大亂之時,才人輩出,百家爭鳴。而屈原,就在這么一個戰爭紛紛的年代出生。是上天設計好的命運,還是他自己注定得承受這痛苦:空有一身的理想,卻不能得到施展;一身正氣,卻被小人陷害;一顆愛國之心,卻最終只能看著國家滅亡……然而他在不斷奮斗,奮斗,他堅信自己一定能夠幫助國家興旺起來……
詩
一首離騷,讓天下人知道了帝王權貴的丑陋;一闕天問,喚醒了天下人沉睡的良知;一曲九歌,傳唱了世間一切可傳唱之事。他的詩詞,沒有李白的灑脫,沒有李清照的婉約,沒有辛棄疾的豪放,但正是他那脫俗的詩詞,讓人領略到了語言的精妙。“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土爭先。”我仿佛感受到身穿戰甲手拿武器的戰士,抖落厚重的征塵,把戰友的頭顱擱置頸項的慘烈。這是屈原在悲歌,在祈禱。
愛國英雄
他,懷著報國的理想,帶著滿腹經綸來到政治舞臺。這是英雄展示自己的舞臺。他勵精圖治,大整朝綱,然而,正是他的正直,給他帶來了災禍:蒙受小人禍害,被兩次流放,親友相繼被迫害……但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才造就了這么一位舉世無雙的英雄。
結局
然而,他也是人,即使他有卓越的貢獻,脫俗的才華,還是擺脫不了世俗的結局:他走到汨羅河邊,望著那滔滔的江水,“舉世渾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蒼涼的聲音刺破了黑夜,彌漫在風雨中。萬聲寂靜,星光早已隱藏起來。夜,更加幽寂;風,更加放肆;雨,更加張狂。屈原抱著一塊石頭,縱身跳到水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聲音,在大地上空,久久盤旋。
這難道就是英雄的結局。
偉人的英雄事跡500字精選篇5
愛因斯坦是一個美籍猶太人,出生于1879年,地點在德國烏爾姆市,在1900年的時候入了瑞士國籍,其在物理學方面有著非凡的成就,并且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愛因斯坦的事跡有許多都是流傳比較廣泛的。
1905年,在愛因斯坦26歲的時候,這一年他提出了三大理論,對物理學史來說具有一個劃時代的意義,那就是光量子假說,他也就是憑借這一假說,獲得了1921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他提出狹義相對論以及布朗運動的統計性解釋,并且他做了相應的驗證性實驗,讓當時許多不相信原子是真實存在的知名科學家改變了觀點。
狹義相對論建立以后,愛因斯坦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希望把相對論的原理更進一步的推廣到另一個領域即非慣性系,并在1907年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等效原理。從此以后,他向著廣義相對論進軍。終于在1926年的時候,愛因斯坦經過11年的研究,又創立了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雛形,在今后一段日子中,他做的都是對這個理論的完善工作并且進行一些具體的計算,還將這一理論運用到了宇宙學的范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愛因斯坦開創了宇宙學。
愛因斯坦一生中的事跡有不少,在各個領域像社會、政治、教育以及戰爭與和平方面都有所涉獵,并且發表了許多文章,其中有些觀點是非常深刻的,例如在《為什么要社會主義》這篇文章中,他就對社會主義體制提出了一個觀點,認為其有著滑向專制的危險。愛因斯坦的事跡對于我們了解這個人有著極大的作用。
偉人的英雄事跡500字精選篇6
自從那個載著一腔悲憤的詩人投入狂濤巨浪中,汨羅江就開始以咆哮代替忿怒,以嗚咽代替不平,兩千年,屈原的孤影就在這浮浮沉沉的江水里/飄蕩,游走。
屈原不僅是三峽的第一才子,還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詩人,更是一位滿腔忠誠的愛國先驅,當美政思想懸在高崖,“舉賢授能”倡導不復存在,大統一理想成為夢幻,心中的君王也不再信忠興邦,一個高潔的靈魂在充斥妒忌和詆毀的混濁中越來越孤清寂寞,他知道,他的失落是一個朝代的失敗,是一個國家的悲哀,一部《天問》怎抵那頑固的銅墻鐵壁?
在放逐江南的黑暗日子里,他依然沒有放棄令人無限悲傷的楚國土地,而當秦兵攻破楚都,他的寄托已不能代替那份透徹心扉的絕望。報國無門,千悲萬嘆,于是,公元前二二七年五月初五,他從容地走向汨羅江,沒有什么可以阻止他執著而堅定的腳步,就這樣,他一步步走向洶涌的大江,讓滔滔江水洗去所有的煩惱和污濁,讓靈魂在激蕩中升騰。那是怎樣的心痛和悲壯!也許他知道,汨羅江才是他永遠的港灣和歸途。咆哮的江水和奔涌的熱血一同匯入他的血管,從此,他的血脈奔涌不息,汨羅江水更加清澈而有靈性。
屈原走了,在他的故鄉秭歸,留下了永遠的遺憾,在那個“石頭城”墻上,刻下了永久的傷痕,而這塊曾經寫滿悲憤和蒼涼的土地,卻因這位偉大詩人而成為一方熱土,從此,長江的北岸不再孤寂和茫然。
端午節因屈原而誕生,屈原因寄托了無限懷念和深思的端午節而常存。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包粽子,賽龍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撫慰著一個忠魂。
穿越歲月的河流,多少仁人志士呼喚良知和責任,挽留忠貞和圣潔。智者用深邃的眼睛審視歷史,用沉重的筆墨審閱歷史,把一部殘破的書寫得理性而厚重。
偉人的英雄事跡500字精選篇7
你因怒而飛,你的精魂飛入湘水。
你的靈魂順隨你的信仰漂流,讓人們看到你的正義與氣節、你的哀麗與豪壯。
那天,五月五日,你立于江畔,剛毅的臉上寫滿了無畏,大風吹開了你的三千愁絲,你騰舞飛揚的衣衫宛若一面堅韌不拔的旗幟。黑色的江水狂傲地在你腳下翻滾,你握緊了手中的青銅劍,萬千感慨澎湃胸頭。
曾經,你在一首詩中把風、雨、雪、電、云、月作為自己的侍從,讓鳳凰和龍為你拉車,在太空中任意馳騁,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如今物非人是,所有的一切夢想全都已破滅,冥冥之中,哪里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呢?或許自己本不該踏出茅廬;
賊兵的呼喊聲由遠及近,是該做出選擇的時候了。一江烏水折射出了生命最后時刻的空虛與充實、骯臟與華麗。
你的思想定格:如果真理和信念需要流血犧牲,那么我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其實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子,里面卻裹滿了虱子。
于是,你就把自己作為一個高潔的化身呈現給世人:無論遇到了怎樣的狀況,正義與氣節是最神圣的,是最值得去維護的。
賊兵的呼喊聲到了近前,你回頭望了最后一眼國破下的山河,而后高呼:“長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縱身跳入了為你而憤怒的江水中,瞬間,一江烏水空明澄澈……
湘水悠悠,無數的水鬼,冤纏荇藻怎能洗滌得清清,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非湘水凈你,而是你凈湘水。你奮身一躍,所有的波濤濺起,汀芷蒲蘭流芳到現今。
我想,你本來就是一條魚,一條心胸寬闊、志向無邊的鯤魚,后來化為大鵬鳥,你的心胸、志向、理想依舊宏偉無邊。而現在你又回到了水中,回到了原來就屬于你的位置上去,成為靈臺空明澄澈的真神,默默地為人們指引著前進的方向,為人們樹立高尚的信仰。
于是到了后世,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活在歌里、風里、水里——夢逍遙。
偉人的英雄事跡500字精選篇8
我覺得我們小學生都要學習偉人事跡,才能做時代楷模。
我要學___、周總理這些偉人的事跡,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國家為了人民的。
記得我學過《___在花山》這篇文章,___在花山村的磨坊樓上工作,警衛員見鄉親們一邊磨面一邊聊天,怕打攪了主席工作,就把鄉親們帶到幾里外的磨坊去了。___知道后,立刻叫警衛員把鄉親們請了回來,親自到磨坊那兒幫母女倆磨面,還把一直舍不得喝的茶葉拿來泡給大家喝。這難道不是反映了___平以近人的崇高品質和他的偉大嗎?___不正是值得我們學習嗎?有些同學名列前茅,很不愿接近成績差的同學,我認為這樣不對。
我們不但要學___平以近人的精神,還要學習他艱苦樸素的精神呢!他的睡衣上有數不清的補丁。我想:“做為一個_應該是很富有的呀!為什么還穿有補丁的衣服呢?”原來,他一向省吃儉用,把自己的錢放到國庫里救災民,從不亂花錢。自己的衣服破了就補好了再穿。那天,我的褲子摔破了,上面留下了一個大洞,我正準備把褲子扔掉,可是,當我想起___睡衣上的補丁時,就馬上補好了再穿上。
人人皆知的周恩來總理也是我們學習的典范。他與清潔工人一起掃街的事,他廢寢忘食地為人民工作的事……一幕幕記在人們心里。總理死后,送別總理的有老師、同學、老人……
他們含著淚水,他之所以能受到人們的愛戴,是他為人們做的一切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我們是祖國的棟梁,人們的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學好本領,做時代氣息的楷模。
偉人的英雄事跡500字精選篇9
今天,我來給你們講一講愛國者錢學森吧!
錢學森從小就十分愛國,為了報效國家,他努力學習,當他學有成就時,動蕩的社會卻沒有他施展才華的大好機會,于是,他到美國留學。幾年之后,人在美國,心
在中國的他,聽說新中國成立了,就義無反顧地要快點回國,美國人為了不讓他回國,使盡各種手段,想要打消他回國的念頭。錢學森還是不畏誘惑,還是回到了祖國
溫暖的懷抱。錢學森曾經說過:“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決不能放棄我的祖國。”他要回國的決心是多么堅定呀!他這一腔愛國熱情難道不令人敬佩嗎?錢學森回國后,學以致用,發明出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在國際技術交流會上,他被光榮地評為了“小羅克偉爾獎章”,就在這世界獲獎者的名單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名字,他的智慧為中國人爭了氣,為祖國爭了光。
讀了這篇短文,我感受到:錢學森這一偉大舉動,驚動了所有人,而且,深深打動了我,我一定要向錢學森學習,做一個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有用之才。
偉人的英雄事跡500字精選篇10
朱自清餓死不食救濟糧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學家。
抗日戰爭結束后,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訂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構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上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了一些面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激”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齊,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我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面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十分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當逃避自我的職責。”
兩個月后,朱自清困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挨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