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偉人的事跡簡短匯總
一份優秀的事跡故事能夠起到弘揚正氣,推動工作的效力;你知道哪些中國偉人的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中國偉人的事跡簡短匯總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偉人的事跡簡短匯總【篇1】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能夠不必回來服兵役。由于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意大利與父母團聚。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樣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到達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里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
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愿,也顧不得什么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并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之后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中國偉人的事跡簡短匯總【篇2】
明朝的時候,皇帝明成祖為了加強國際交往,決定派大型船隊出使西洋各國,也就是現在的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這支船隊的正使,就是人稱三寶(保)太監的鄭和。
鄭和經過充分準備,在1405年,率領水手官兵、醫生、工匠等兩萬多人,帶著許多中國的特產出發了。他們的海船的長44丈、寬18丈,可以坐1000人,造船技巧十分高超,還用指南針定向。這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各國見了這樣大的船隊,都佩服中國人的智慧和才能。
鄭和在28年內,先后七次遠航,到達了現在的東南亞各國、阿拉伯半島,最遠到了非洲的東海岸。他每到一地,都拜會當地的國王和首領,贈送禮品,表示友好,邀請他們訪問中國。船隊和當地人民進行貿易,互通有無,所以人們都把中國的海船叫“寶船”。
和西方有些探險家掠奪財物、搶奪奴隸的作法不同,鄭和遠航是為了友誼和交往。他和各國人交往時,總是彬彬有禮,精神抖擻,給人留下美好印象。現在的東南亞許多國家,還有以“三寶”命名的城市、港口和其他地名。鄭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是最早的,為祖國贏得了友誼和榮譽。
中國偉人的事跡簡短匯總【篇3】
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時的大將。當時,兩人因為平時的一些誤會,積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時即使同桌吃飯,互相都懶得瞧上一眼,更別提說話了。
后來安祿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儀做朔方(今寧夏一帶)節度使,李光弼成為他的部下。當時的節度使大致相當于戰區司令長官兼行政長官,權力極大。
李光弼這時有些擔心,怕郭子儀公報私仇,借故殺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儀反向皇帝極力舉薦他,結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同時,郭子儀還將自己部下的一萬精兵分給了他,讓他帶兵東征。
郭子儀此舉,讓李光弼產生了更大的誤會,心想郭子儀這次一定不會放過他了。于是他橫下一條心來,找到郭子儀說:“今后不管怎么處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圖不連累妻小。”
郭子儀聽后,很是詫異,忙離開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熱淚說:“國家危急,我們應該同心協力,不能再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了。”
李光弼見郭子儀心胸如此坦蕩,便帶隊請戰。此后,將帥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中國偉人的事跡簡短匯總【篇4】
錢學森爺爺1911.1211至2009.1031,享年98歲,您是中國五星的其中一棵,給中國帶來了寧靜,給中國帶來了許多武器。您用自己的智慧鍛造成一個個知識的大門和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是您給中國年輕人創造許多理想,給我們搭起了一座座橋梁。您是我們中華人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您放棄了自己的快樂和休息時間,卻給我們創造了祖國兒女的美好未來。讓我們說聲:您休息一下吧!錢學森爺爺。可在這時,您卻離我們而去了,您可曾知道中華民族都為您的死去而哭泣,人們紛紛都淚眼蒙蒙,恨不得把自己的生命給您在讓您在一次重生啊!您為我國生命科學和載人航天事業做出了貢獻。
您是知識的棟梁,您可曾知道,您可能不知道。許多網友看到您死去而悲痛!全中國也包括國外都知道您死去來看您。
雖然我并沒去,但我會在心里掛念你。我會好好學習,將來也成為知識的棟梁!我也要把中國帶到先進的時候,相信我,我會成功!
中國偉人的事跡簡短匯總【篇5】
居里夫人是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瑪麗從小學習就十分勤奮刻苦,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處處表現出一種頑強的進取精神。從上小學開始,她每門功課都考第一。15歲時,就以獲得金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她的父親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學攻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知識如饑似渴的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熏陶著小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后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世界探索。可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去讀大學。19歲那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為將來的學業作準備。
這樣,直到24歲時,她最之后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她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貫注地聽每一堂課,艱苦的學習使她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可是她的學習成績卻一向名列前茅,這不僅僅使同學們羨慕,也使教授們驚異,入學兩年后,她充滿信心地參加了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在30名應試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巴斯德是19世紀法國一位杰出的科學家,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因發明了傳染病預防接種法,為人類和人類飼養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于在科學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整個歐洲享有很高的聲譽,德國的波恩大學鄭重地把名譽學位證書授予了這位赫赫有名的學者。可是,普法戰爭爆發后,德國強占了法國的領土,出于對自我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對侵略者德國的極大憎恨,巴斯德毅然決然把名譽學位證書退還給了波恩大學,他說:“科學雖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自我的祖國。”這擲地作響的話語,充分表達了一位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并所以而成為一句不朽的愛國名言。
中國偉人的事跡簡短匯總【篇6】
左思立志,堅忍不拔
西晉文學家左思,少年時,讀子張衡的《兩京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決心將來撰寫《三都賦》。陸機聽了不禁撫掌而笑。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賦》這樣的宏篇巨著,簡直是笑話。即使費力寫成,也必定毫無價值,只配用來蓋酒壇子而已。面對這樣的羞辱,左思矢志不移。他聽說著作郎張載曾游歷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門求教,以便熟悉當地的山川、物產、風俗。并廣泛查詢了解,大量搜集資料,然后專心致志,奮力寫作。在他的房間里,籬笆旁,廁所里到處放著紙筆,只要想起好的詞句,就隨手記錄下來,并反復修改。左思整整花費了十年心血,終于完成了《三都賦》。陸機在驚異之余,佩服得五體投地,只得甘拜下風。
中國偉人的事跡簡短匯總【篇7】
王充少年有志,終成大志
我們還可以從東漢王充居貧賤而壯志凌云的故事中,獲得很多啟發。王充是東漢的大思想家,但他少時家境貧困。當孩子們都去捉鳥、捕蟬和爬樹,興致勃勃地去玩耍之果,王充卻不去,而是努力學習認字寫字,去學習儒家經典《論語》《尚書》。同時,他又不斷修養自己的`品德。后來,有機會去京師,拜班彪為師。他雖喜歡博覽群書,但因為家境貧寒,無錢買書,便到洛陽賣書的地方去,去讀人家所賣的那些書。他雖然窮得沒有一畝地可以養身,但心情卻比王公大人要舒暢;卑賤得沒有一斗一石的俸祿,內心卻如同俸祿萬鐘的人一樣富有。后來,他做了官也不欣喜若狂,丟了官也不悵恨不已,安逸快樂之時不敢放縱自己的欲望,貧困潦倒之時,也不改變自己的志向,經過30多年的努力,他終于寫出了名垂千古的《論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