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的英雄人物事跡
一轉眼,汶川地震過去已經有十年了,但時至今日,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發生的場景依舊像一幕幕清晰的畫面映照在腦海里,揮之不去;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汶川大地震的英雄人物事跡,歡迎大家分享。
汶川大地震的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1)
善良的十三農民兄弟
宋志永、楊國明、楊東、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寶國、王寶中、曹秀軍、尹福、宋久富、楊國平、王金龍。均為男,河北唐山人年齡最大62歲、最小19歲農民2008年初,特大雪災襲擊了華南地區,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沒有上級號召,也沒有組織要求,河北唐山13個農民除夕那天租了輛中巴車出發,頂風冒雪來到那里參與救災。
這13個來自唐山市玉田縣東八里鋪村二組的農民,自己準備了工具,初二上午趕到郴州電力搶險指揮部,成了湖南電力安裝工程公司一支編外“搬運隊”,每天起早貪黑、踏雪履冰為搶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電桿。2月23日,在工作了16天之后,這13位農民兄弟離郴返鄉,許多郴州市民在得知這一消息后,自發趕來為他們送行。他們還被郴州市授予“榮譽市民”的稱號。
在得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其他12位兄弟商量后,幾經輾轉來到災情最重的北川縣城,成為最早進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們用最原始的方法——鐵錘砸、鋼桿撬、徒手刨,不斷尋找幸存者。只要哪里需要,他們就到哪里。他們與解放軍、武警戰士一起,搶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難者遺體。
汶川大地震的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2)
英勇犧牲的救援部隊
在那場災難中,救放軍戰士救出了一個個別人別人的兒子,而有的解放軍父母,卻失去了自己的兒子。
四川成都軍區抗震救災部隊早前失事的米171運輸直升機殘骸,經全力搜尋後,終在10日清晨6時許,在汶川縣映秀鎮一處深山峽谷密林中找到,機上19人全部罹難。該直升機5月31日下午執行運送地震受傷群眾的任務時,因高山峽谷氣候突然變化,直升機遇大霧和強烈氣流而撞山失事。
19位解放軍戰士犧牲,是19個家庭的崩塌,他們為了災區民眾救援,獻出了自己同樣寶貴的生命。
2008年5月31日,原成都軍區某陸航團“邱光華機組”在汶川抗震救災中,突遇低云大霧和強氣流不幸失事。機長邱光華、副駕駛李月、空勤機械師王懷遠、空勤機械師陳林、物資裝卸和地面警戒員張鵬5位同志,光榮犧牲。
汶川大地震的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3)
感天動地的教師袁文婷
袁文婷,1982年9月出生,畢業于自貢師專教育系2001屆,2003年參加工作,是什邡市師古鎮民主中心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師。畢業后,她本來有機會選擇去教育局或電視臺工作,但她還是尊重了自己內心的選擇一一當一名教師。
袁文婷私下跟朋友說:“每一個學生都是我的孩子,他們都才六七歲,好像一張白紙,他們的未來都在我的手中,我是他們的啟蒙教師,他們的人格在此階段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在我的教育下樹立起來。”地震中,她拯救了13名學生后,被壓在倒塌的教學樓下。當晚10點多被搜救隊員發現時,她的身上壓著一塊厚厚的水泥板,懷里還藏著一名已經死去的學生。
汶川大地震的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4)
好班長林浩
汶川5·12大地震發生時,小林浩同其他同學一起迅速向教學樓外轉移,未及跑出,便被壓在了廢墟之下。此時,廢墟下的小林浩表現出了與其年齡所不相稱的成熟,身為班長的他在廢墟下組織同學們唱歌來鼓舞士氣,并安慰因驚嚇過度而哭泣的女同學。經過兩個小時的艱難掙扎,身材矮小而靈活的小林浩終于爬出了廢墟。但此時,小林浩班上還有數十名同學被埋在廢墟之下。
9歲半的小林浩沒有驚慌地逃離,而是再次鉆到廢墟里展開了救援,經過艱難的救援,小林浩將兩名同學背出了廢墟,在救援過程中,小林浩的頭部和上身有多處受傷。爬出廢墟后,由于通訊的中斷,小林浩同在外打工的父母失去了聯系,焦急的小林浩同14歲的姐姐和妹妹一起在映秀鎮滯留了兩天,2008年5月14日,他們三人同其他鄉親一道,經過7個小時的艱難跋涉,走小路逃出了震中映秀鎮,轉移到了都江堰,其后又來到成都與堂哥匯合。
2008年5月19日,小林浩同其姐姐和妹妹一起被安置在了四川省兒童活動中心,這里安置了所有來自災區的孤兒。小林浩到成都市兒童醫院做了身體檢查,還好并無大礙,只是一些皮外傷。
2008年5月20日,中央電視臺和各大地方電視臺播出了《九歲救災小英雄林浩》的專題采訪報道,小林浩那稚嫩的童音、超出年齡的成熟與勇敢以及善良的品格感染了幾乎每一個中國人,當有記者問他為什么不自己逃走而是留下來救同學時,他回答說:“我是班長!”
汶川大地震的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5)
不畏艱險高空跳傘的解放軍戰士
汶川地震第13分鐘中國軍隊啟動應急機制。震后1小時,1.6萬部隊緊急投入救援。
72小時后,來自全國的十余萬士兵紛紛到達災區現場,那個時候,不分兵種,不分省市,所有解放軍的任務只有一個,救出那些被困在廢墟里的老百姓。
距離北川縣城僅100多公里的茂縣通訊中斷,地震過去48小時茂縣仍然沒有任何消息,就是空投物資都確定不了方位。2008年5月14日,15名空降兵勇士在4999米的茂縣上空縱身躍下,這一跳,創造了中國傘兵跳傘高度的新紀錄;這一跳,沒有地面引導、沒有地面標識、也沒有氣象資料;這一跳,終于讓淪為信息孤島的茂縣再一次同外界恢復了聯系。
沒有地面引導、沒有地面標識、也沒有氣象資料的跳傘,意味著他們把自己的生命賭了進去,為了那些正在災難中恐懼驚慌正在忍受著痛苦的百姓,他們無所畏懼、別無選擇。
而當時第一個從飛機上跳下去的李振波大校,已經48歲,早就過了適宜跳傘的年齡,可是在這樣的災情下,他又怎么會考慮自己呢。
事前,這15名勇士曾寫下生死決絕的請戰書:“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災區人民的生命,實現我們軍人的價值。”
汶川大地震的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6)
教師譚千秋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使命——為了四個學生,他張開了雙臂。
“昨天晚上就聽說有個老師救了4個娃兒,我哪知道就是你”張關蓉撲到丈夫的遺體上放聲慟哭。她的丈夫、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用自己的雙臂保住了4名學生的生命。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學生,要不是有他們老師在上面護著,這4個娃兒一個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劉紅麗的舅舅對記者說。 “那個老師呢?”
“唉??他可是個大好人,大英雄噢!”說著,劉紅麗舅舅的眼圈紅了。他說,那是一位男老師,快50歲了。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4個學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員描述著當時的場景。
當張關蓉拉起譚千秋的手臂時,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觸痛了她脆弱的神經:“昨天抬過來的時候還是軟軟的,咋就變得這么硬啊!”張關蓉慟哭失聲?
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中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手臂上的傷痕記下了這一切。
汶川大地震的英雄人物事跡(精選篇7)
四川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學校的教學樓在地震中坍塌,師生傷亡嚴重。二年級語文老師湯宏在生死一刻的最后選擇令人感佩和動容。這是一名20出頭的年輕教師,家里的孩子剛剛六七個月大。地震發生時,他所教的班級位于一樓,完全可以逃脫,但他卻選擇留下來救護孩子。湯老師最后的姿勢定格在這樣的畫面上——兩個胳膊下各抓了一個孩子,身子下還護著幾個孩子。被他用血肉之軀護住的孩子們幸運地活了下來,他卻在瓦礫中犧牲。
該校800多名師生絕大多數順利脫險,但英語老師吳忠紅卻永遠離開了他愛的學生。地震襲來,吳老師引著學生從樓梯口疏散,聽到有學生還沒下來時,他義無返顧地從三樓返回四樓,這時樓體突然垮塌,吳老師和幾名學生被吞噬……
搶險戰士從廢墟中找到吳老師的遺體時,已是第二天早上7點鐘。隨后,吳老師轉身上樓營救的兩名孩子的遺體也相繼從被掩埋的瓦礫中被找到。在現場的人,熱淚濕了眼眶。因為吳老師被挖出來時,身體僵硬,面部一條很深的傷口,慘不忍睹。雖然當時那一幕已經沒有人能夠講述,但是搶救人員根據挖出遺體的位置以及先后順序,可以肯定地判斷出,吳老師已經將兩名孩子護送出了教室,并在身后守護他們。只是災難無情,沒有放過他們。
望著斷壁殘垣,林霞、白艷霞、付瑤等幾位學生止住了蔓延的悲傷,走上前去在警戒線上系上了一朵朵白花。雖然遠在天堂的吳老師已經聽不見她們的聲音,但她們只想為將死亡從她們身邊推開的吳老師寄去哀思,用小白花捎去她們的心里話——吳老師,您放心,我們一定堅強地活下去,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