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吳蓉瑾先進事跡
近日,中宣部授予吳蓉瑾同志“時代楷模”稱號,你了解吳蓉瑾同志的先進事跡嗎?讓我們一起學習吳蓉瑾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個人精神吧!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時代楷模吳蓉瑾先進事跡,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時代楷模吳蓉瑾先進事跡(精選篇1)
“我樂在其中,我覺得很幸福”
“想起四年前,看著孩子背著書包走進學校大門時我惴惴不安的情景。當時新校園剛剛啟用,還有一群來自于五湖四海、剛剛畢業的青年教師,而自己的女兒又是完全零基礎入學,女兒會不會不適應,學校的發展會怎樣,讓我感到非常迷茫與擔憂。今天的她,尊敬師長、成績優異、自信、樂觀、勇敢,各方面都表現突出,成為我心目中理想的模樣。為女兒高興的同時,心中更多的是感恩。太多像我一樣的學生家長感謝學校為孩子們營造了這么好的學習環境,感謝吳校長兢兢業業對學校改革發展傾注了大量心力……”雋先生的孩子就讀于嘉定區與黃浦區合作開辦的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小學。
作為特級校長,吳蓉瑾受組織委派流動兼任這所學校校長三年。學校剛開辦時,家長都不愿意把孩子送來,全校只有六個教學班,整個校園空空蕩蕩、冷冷清清的。而現在它已經成為家門口的好學校。她還多次到青海、貴州貧困地區開展教學、培訓。只要學生需要,盡己所能。
不過,出差再遠,吳蓉瑾都有個原則:盡量將外出課程安排在下午。因為這樣來得及當晚趕回,第二天一大早站在校門前。記憶猶新的一次,吳蓉瑾出差時間長了點,到校那天早上,好幾個小朋友問她,“你怎么沒有在校門口等我們?”“我沒有看到你,云朵媽媽我很想你!”聽到這樣的話,吳蓉瑾心底甜甜的,也軟軟的。
看看她一天的時間表:上午6:30左右到校,梳理安排工作;8:30起,學生做操、上課,她完成管理、教研等工作后,開始巡視,從一樓到五樓,一個來回3000步左右,三趟,差不多就有萬步。
“我很喜歡當老師,看到學生就很高興,就會笑,”吳蓉瑾說。看孩子們上課,看孩子們吃飯,看孩子們午休,“學校里準備了小抱枕,中午看他們睡覺很好玩的。”滿目歡喜,溢于言表。
等到放學,校園里漸漸安靜下來,吳蓉瑾開始繼續做案頭工作,科研、備課,對比老師做的學期初、學期中、學期末質量分析表……至今,她依然保持著習慣:每個學期盯著一個年級全程批改一次作文,并寫分析報告。花費大量時間的她,被同事、家長們稱作“鐵人校長”、“秒回校長”,因為她深知,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
吳蓉瑾的朋友圈里,幾乎每天都有一個熟悉的場景出現——愛的走廊。常常是忙到深夜,準備離開前,拍下校舍,那一刻定格的,是滿滿熱愛,無聲堅守。
有人曾好奇,每天這樣工作,家庭怎么辦?“我有個非常支持我的家庭,”吳蓉瑾道出甜蜜的秘密:“我的先生下班就會來這里陪伴我,然后我們像初戀一樣手拉手回家。”盡管忙碌,她每天一定和兒子充分交流,每個雙休日都花兩小時送他去松江的學校。
“有人問過我,是不是因為工作放棄了生活。沒有!”她說,“我樂在其中,我覺得很幸福。”
時代楷模吳蓉瑾先進事跡(精選篇2)
9月15日,吳蓉瑾頂著細雨帶著高矮不一的一隊小學生走進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一進門,孩子們輕車熟路地“反過來”帶著在場的大人們進行參觀。普通話、上海話、英語輪番上陣,而吳蓉瑾就像普通聽眾一樣認真地聽著,走向下一個參觀點位時,又會自然地與孩子們手牽著手。
吳蓉瑾所在的盧灣一中心小學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黃浦區,毗鄰中共一大會址,有著獨一無二的紅色底蘊與豐厚的學習資源。
16年前,吳蓉瑾發起成立了專門志愿服務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全國第一個小學生講解員社團——“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吹響了紅色文化傳播的“紅喇叭”。她帶領學生一同學習黨的歷史、討論撰寫講解稿、磨煉講解技巧,用互動學習、深度參與的方式,吸引小學生主動走進紅色場館,傳承紅色精神。如今,在吳蓉瑾的推動下,“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成為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一門必修課程,培養了千余名小講解員,逐漸成了一支傳播紅色文化、傳遞紅色火種的重要力量。
吳蓉瑾還在學校連續多年舉辦“紅色一課”“中國人過中國節”“學雷鋒學勞模”等專題課程和主題活動,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時代楷模吳蓉瑾先進事跡(精選篇3)
因為愛生如子,吳蓉瑾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云朵媽媽”。每個學生畢業時,吳蓉瑾都會贈送一張有自己聯系方式的卡片作為紀念,上面寫著:“有困難找‘云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
吳蓉瑾的同事跟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吳蓉瑾酷愛喝咖啡,而且她有偏頭疼,每天必須拿一杯濃咖啡鎮定。有一天她卻突然在朋友圈發出“戒咖啡的第一天打卡”。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有一個孩子病了,不愛吃飯,身體也受到了影響。她知道后跟孩子約定,我最喜歡咖啡,我戒掉,你把你不想吃的東西多吃一口,咱倆一起努力。從那之后她每天在朋友圈里打卡,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堅持,一堅持就是400天。最后,孩子說:“一段新生活即將開始,‘云朵媽媽’會和我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吳蓉瑾認為,“離開健全人格和豐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情動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愛”。她推崇情感教育,努力推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塑造青少年的完整人格,把學校建設成一個“充滿愛的學校”。2004年起,吳蓉瑾和同事開始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將情感教育融入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十幾年來,吳蓉瑾和教學團隊一起,篩選打磨數百節經典情感教育課,構成了包括8個板塊、20個專題的學校情感教育課程。
時代楷模吳蓉瑾先進事跡(精選篇4)
有一段時間,吳蓉瑾突然在朋友圈發了一個“戒咖啡的第一天打卡”。同事都好奇,都知道她酷愛喝咖啡,而且她有偏頭疼,每天必須拿一杯濃咖啡鎮定的。原來,畢業生里有位孩子病了,不吃飯,身體也受到了影響。吳蓉瑾輾轉得知后主動聯系,陪她散步、吃飯、聊天。她還跟孩子做了一個約定:“我最喜歡咖啡,我戒掉,你把你不想吃的東西多吃一口,我們一起努力。”大約是第400天的時候,她的朋友圈有了最后一次打卡:“為了一個美好的承諾,我戒了400天咖啡,盡管這段時間很難受,但是為了這份小美好,非常值得。”那個孩子說:“云朵媽媽把戒咖啡挑戰當作一個儀式,和我一起調整狀態,一段新生活即將開始,云朵媽媽會和我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面對信息社會帶來的變化,教育如何改變與堅守”
新學期,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孩子,每人都領到一本精心設計的“作業自評本”:完成作業用了多長時間、完成作業時心情好不好、家長評價孩子完成作業的態度是不是認真、有什么話要對老師說,音體美作業也有相應的設計……作業自評本上,學生將每一天完成作業的時間一一記錄,家長將孩子完成作業的狀態和老師溝通,老師根據大多數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進行調整和完善。
時刻關注學生需求,學習特點,將更多新技術、新的思想火花融入教育進程。“面對信息社會帶來的急劇變化,教育有怎樣的改變與堅守?”吳融瑾也開始了新一輪的研究,探索之路艱難,但她卻從未因為艱難而停止不前。牢牢把握教育的“不變”,關注人的全面成長,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變”則是要駕馭新技術,借助技術的力量賦能教育教學。
在校園里,大大小小云朵無處不見,有看得到的云朵形態,更多的是融入課堂的新型教育手段。2010年起,盧灣一中心小學的“云課堂”致力于在現代教育大背景下,進一步探索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教學效益。
那一年,包瀅蕾老師一畢業就來到了學校。一次頭腦風暴中,吳蓉瑾提出了“云廚房”的想法,并且讓包瀅蕾當“大廚”,教孩子們做簡單的飯菜,通過短視頻做成課程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上課,沒想到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孩子們的追捧。跨學科的融合,也在學校有了雛形。之后的每一年,面粉節、雞蛋節、面條節……結合著中國的傳統節氣,“云廚房”成為了孩子們培養綜合素質的另一個課堂。
之后,學校又研發了適用與教育教學的“云系列”:“云課堂”、“云廚房”、“云課桌”、“云手表”、“彩云圖書館”等,希望通過探索、實踐,為每一個孩子創造隨時、隨地、隨需的學習空間,記錄他們的成長體驗。而“云系列”的開發也不斷在提升課堂的品質,學生的學習能力。
包瀅蕾說:“回頭看看,吳校長的每一次創新,都走在前頭,對于我們年輕老師來說,剛開始的時候會感覺壓力好大,但之后發現,校長會陪著我們加班,幫我們找專業人士解決技術難題,也就充滿了創新改革的動力。”包瀅蕾說,吳蓉瑾就像個領航員,帶著她,就一直向前沖。
時代楷模吳蓉瑾先進事跡(精選篇5)
教育均衡的踐行者: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推廣
教育均衡發展是吳蓉瑾“教育夢想”的重要內容,將優質教育資源和創新實踐的成果輻射到薄弱地區、薄弱學校是她一貫的追求。作為教育部信息化資源庫專家,她擔任校長工作坊主持與培訓任務,多次到青海、貴州、陜西、四川、重慶、云南等省教育薄弱地區,積極為當地教師開展培訓,并為萬名校長提供在線學習。青海、陜西、貴州等地的250多所學校學習和借鑒了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教育教學模式。她牽頭承擔了上海市松江區、奉賢區2所市郊學校8年的委托管理任務,以及四川省都江堰市天馬山中心小學的重建和支援工作,受助學校教學質量進步明顯,學生學業成績均由區內、縣內末端變為名列前茅。
作為特級校長,她受組織派遣流動到上海市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小學擔任校長。通過3年的努力,將這所鄉村學校真正辦成了家門口的好學校。
智慧校園的先行者:因材施教呵護學生成長
吳蓉瑾大力提倡課堂教學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在全國率先提出“云課堂”這一教學模式。十余年里,她帶領師生積極投身于“云課堂”的探索實踐,她探索的智慧課堂,打破了傳統“教室”概念,隨時、隨地、隨需助力因材施教,教師可以通過信息系統,了解每個學生的課堂進度、學習習慣等,用數據讀懂學生的成長規律,并以此為依據提供個性化指導。吳蓉瑾還牽頭開發了多個“云系列”產品,“云手表”“云廚房”“云劇場”“云隨行”等均申報了專利。
她和老師們齊心協力,通過信息技術呵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海市中小學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綜合評價結果顯示,在保持學業水平領先的同時,學生學習興趣指數持續上揚,學業負擔指數持續下降,信息化助力教育教學作用顯著。目前,學校二年級以上學生都已具備簡單的編程能力,在國家級信息科技相關競賽中共獲獎30個。